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乐学课堂”即教师融情于教,顺学而导;学生移情于学,以乐促学。基于我校“乐”文化对课堂教学的取向而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和个性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态度,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形成“成功、快乐”的循环,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高能与高质。
关键词:学习;创造;参与;情境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也是近代中國创造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创造教育思想更是影响深远。他呼吁教育工作者要“敢探未发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结合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我立志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乐学课堂。在此,结合认识分数这一课谈谈乐学课堂的实践。
一、乐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问题情境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从而理解分数产生和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通过学生野餐时分食物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有时平均分的结果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表示,从而引发扩展数概念的心理需要,由整数到分数的自然过渡,在认识了分数后,能在实际生活问题中应用。)
2.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结合观察、操作、比较、联想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引导学生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在《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书中说到人们在学习时,如果仅靠听和看,最多能吸收30%的新知,如果动手做,可以达到90%以上。所以我设计让学生在操作等活动中体验数学究竟是什么,并将数和形结合起来,加深对数的理解。)
3.通过对平均分后怎样表示结果的研究,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创造的意识。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基于“乐学课堂”的宗旨,我们要构筑童趣课堂,激活儿童的大脑,顺应儿童的心灵需求,激发其小主人意识和参与意识,在创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
二、乐学课堂的教学研究
1.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就要先把儿童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头脑。“乐学课堂”提出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1)学习内容基于儿童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贴近儿童的生活经历和经验,能够激活儿童的大脑,盘活已有信息,嫁接新旧知识的共同体;(2)学习方式能够顺应儿童的心灵需求,激发其小主人意识和参与意识。尤其在学习了许卫兵老师的《简约数学教学》这本书后,我知道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情境不仅要能激发学生乐于参与、关注活动之“情”,更要引导学生浸润于探索、思维和发现之“境”。它固然需要以具体的场景作背景与载体,激发认知冲突,通过引发冲突,激发学生对新学内容的兴趣,产生要学的动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中。因此,我在创设情境时,联系学生生活,特别是分蛋糕时,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他们或许能知道每人分半个,那这半个会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吗?显然孩子不会,唤起孩子的求知欲,再引出分数,诱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与未知之间的冲突。
2.解放儿童的双手。“乐学课堂”旨在活在智慧,创设灵动课堂。活,一指学习环境的开放与和谐,宽松、自由的环境有助于儿童思维的放飞;二指教学策略的多元与智慧。在认识了这个分数后,我请孩子们折正方形纸,把它的涂上颜色,再折出它的。不同的折法在孩子的指尖上产生,孩子们出示几种折法时,我请他们说出是怎样得到、的。其间,我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对折”与“平均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帮助学生由直观形象的描述向数学语言表述过渡。这样的教学活动——“折法多样化”,有效地突出了重点,为孩子们的创造性学习奠定了基础,孩子们不但能折出,还折出了、……这种能让学生大脑和双手真正动起来的学习,不仅能使每个学生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参与数学学习,还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增长了智慧。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和个性,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形成“成功、快乐”的循环,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高能与高质。在前行的过程中,有疑惑、有困难,但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我有了自己的“乐学课堂”,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希望“乐学课堂”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吴正宪,王彦伟,韩玉娟.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许卫兵.简约数学教学[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1.
关键词:学习;创造;参与;情境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也是近代中國创造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创造教育思想更是影响深远。他呼吁教育工作者要“敢探未发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结合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我立志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乐学课堂。在此,结合认识分数这一课谈谈乐学课堂的实践。
一、乐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
认识几分之一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问题情境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从而理解分数产生和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通过学生野餐时分食物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有时平均分的结果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表示,从而引发扩展数概念的心理需要,由整数到分数的自然过渡,在认识了分数后,能在实际生活问题中应用。)
2.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结合观察、操作、比较、联想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引导学生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在《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书中说到人们在学习时,如果仅靠听和看,最多能吸收30%的新知,如果动手做,可以达到90%以上。所以我设计让学生在操作等活动中体验数学究竟是什么,并将数和形结合起来,加深对数的理解。)
3.通过对平均分后怎样表示结果的研究,让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创造的意识。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基于“乐学课堂”的宗旨,我们要构筑童趣课堂,激活儿童的大脑,顺应儿童的心灵需求,激发其小主人意识和参与意识,在创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
二、乐学课堂的教学研究
1.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就要先把儿童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头脑。“乐学课堂”提出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1)学习内容基于儿童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贴近儿童的生活经历和经验,能够激活儿童的大脑,盘活已有信息,嫁接新旧知识的共同体;(2)学习方式能够顺应儿童的心灵需求,激发其小主人意识和参与意识。尤其在学习了许卫兵老师的《简约数学教学》这本书后,我知道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情境不仅要能激发学生乐于参与、关注活动之“情”,更要引导学生浸润于探索、思维和发现之“境”。它固然需要以具体的场景作背景与载体,激发认知冲突,通过引发冲突,激发学生对新学内容的兴趣,产生要学的动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中。因此,我在创设情境时,联系学生生活,特别是分蛋糕时,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他们或许能知道每人分半个,那这半个会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吗?显然孩子不会,唤起孩子的求知欲,再引出分数,诱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与未知之间的冲突。
2.解放儿童的双手。“乐学课堂”旨在活在智慧,创设灵动课堂。活,一指学习环境的开放与和谐,宽松、自由的环境有助于儿童思维的放飞;二指教学策略的多元与智慧。在认识了这个分数后,我请孩子们折正方形纸,把它的涂上颜色,再折出它的。不同的折法在孩子的指尖上产生,孩子们出示几种折法时,我请他们说出是怎样得到、的。其间,我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对折”与“平均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帮助学生由直观形象的描述向数学语言表述过渡。这样的教学活动——“折法多样化”,有效地突出了重点,为孩子们的创造性学习奠定了基础,孩子们不但能折出,还折出了、……这种能让学生大脑和双手真正动起来的学习,不仅能使每个学生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参与数学学习,还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增长了智慧。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和个性,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体验成功的快乐,形成“成功、快乐”的循环,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高能与高质。在前行的过程中,有疑惑、有困难,但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我有了自己的“乐学课堂”,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希望“乐学课堂”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吴正宪,王彦伟,韩玉娟.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许卫兵.简约数学教学[M].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