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数量上看,哈尔滨市双城区不可移动文物以等级较低者为主。在双城,“用不上、修不起、碰不得”,是此类文物的普遍特征。然而,它们并非“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文化鸡肋,相反,具有不可复制的地方特色和丰富、重要的文化内涵。只要增强文化自信,抓住有利契机,统筹兼顾,量材适用,变消极保护为积极利用,就一定能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文物保护利用的新路。
【关键词】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低等级;哈尔滨市双城区
【中图分类号】K879 【文献标识码】A
根据文物价值突出与否,我国将不可移动文物区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等多个等级。其中,等级较低的文物数量最大,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最丰富,其保护利用往往受到更多关注,也更容易普惠于民。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此类低等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尤为困难。本文拟以黑龙江省西南部的一个区县为例,试加探究。
哈尔滨市双城区,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幅员面积3112平方公里,人口83万人,辖10个街道办事处、17个乡镇。双城是黑龙江设治较早的历史文化名城。人类的足迹可追溯到4万年前,为肃慎旧壤,满洲故里,民国时期黑吉繁富之地。至今,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遗迹,这些不可移动文物承载着双城历史人文的珍贵信息,不啻是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文物多为低等级文物。
一、低等级文物资源具有不可复制的地方特色和丰富重要的文化内涵
双城区多数文物等级虽低,却承载着东北地区特有的关东文化和农耕文明,其历史意义巨大且不可或缺。金太祖伐辽会师的寥晦城(前后对面城城址),东北亚丝绸之路——明代海西东水陆城站之首驿底失卜,清代松花江右岸暨拉林河口的珠轩、官网遗迹,晚清城楼、将军府邸,侵华日军罪证遗址,国民政府政要私宅,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等革命旧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农业合作化第一村和代表工业文明的老厂旧址,其他不同时期的关帝庙、观音寺、魁星楼、工商店铺、富人民居、中东铁路俄式建筑等,都极具东北各个历史时期的特色。
二、“用不上、修不起、碰不得”,是双城低等级文物的普遍特征
低等级,是双城区不可移动文物的最主要特征。这一特征给保护修缮利用带来了极大困难。尤其是地方财政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这些文物的拥有者多持待价而沽的心态,保护修缮利用的成本高得离谱,使社会投资人无不望而却步。
除了等级低,双城不可移动文物还有以下难点:
(一)布局相当分散
每一处文物的体量都比较小,知名度又低,开发利用难度大。
60处金代遗址分布在3112平方公里的广阔田间,城址均为夯土版筑,黑土松软,加之年深日久,人为破坏(主要是农业学大寨期间取土人工造肥),均未留下完整的建筑,個别状态稍好些的还可见到城墙基底,多数踪迹难寻,能在地表上找到残砖碎瓦已属不易。
43处古建筑和近现代建筑,除双城堡火车站、承旭门独立一体、一直得到精心保护之外,其余建筑分散淹没在民居之中,好一些的每处3至5个建筑单体,独成院落。多数只剩独栋,建筑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8处近现代史迹,已经看不见建筑,遗址保护空洞无物,保护利用难度很大。
这种分散的布局,形不成整体的街区、村落,集中保护和开发利用,难以进行规划。这些文物大多数“藏”在棚户区内,改造时,其作用类似“钉子户”,动员难、道路规划难,小区规划更难,不避让不行,避让了就加大了棚户区改造的成本,政府为难,开发商头疼,回迁百姓叫苦。
(二)建筑类文物多为砖木结构,损毁严重,所有者和使用者多为居民,民不修,政府难修,百年古宅束手待毙
43处古建筑和近现代建筑,除3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3处庙宇外,其余产权多属居民。例如,抗日民族英雄唐聚五将军旧居,始建于清末民初,建筑面积464平方米,属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目前正房屋面塌落,厢房中两个已濒临倒塌,整组建筑比周边低洼近1米,水害极为严重。建筑产权分属于14户城镇居民,近一年来屡次向省市区政府表达修缮的愿望。文物部门聘请专业机构测算,修复资金逾400万元。一方面区政府拿不出这么多的资金,另一方面产权所有人不同意按文物标准修缮,致使抢救工作陷于困境。随着雨水等自然力的破坏,文物损毁速度逐年加快,文物部门也曾提出由区政府出资予以征收的方案,但即使征收为国有,修缮资金仍无着落。此外,清代丰绅将军府旧址一厢房、托云布将军府旧址正房,都有倒塌灭失的危险。诸如此类情况较多。
(三)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避让不开的低等级文物,迁移或撤销登记的难度极大
双城区为打通高铁站与主城区道路,规划一条5870米道路,定名为高铁连接线。该工程曾多次更改设计图纸,主要原因就是为了避让一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该文物多年闲置,已成危房,经专家评估,其文物价值不大,为了重大的民生项目,可以考虑异地保护。但是按现有机制,申报其迁移、拆除或者撤销的程序都不顺畅。
显然,双城区文物正处于“用不上,修不起,碰不得”的尴尬局面。
三、增强文化自信,抓住有利契机,从消极保护转变为积极利用,是双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新路径
双城区不可移动文物虽然等级低,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对形成地域文化品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文化部门可以抓住棚户区改造和抓住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契机,谋划利用方案,倾力打造双城历史文化标识。
吁请社会各界对低等级文物予以高度重视,高等级文物商业利用价值大、名气大,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低等级文物则相形见绌。因此,要请德高望重的专家给政府官员、投资商“洗脑”,让他们高看一眼,厚爱一层,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重要,保护利用这些文物,基层文物工作才能逐步进入正轨,有所发展。
低等级文物虽然保护利用难度大,但潜力也大,通过高规格的顶层设计,必会将其潜力挖掘出来,发挥作用,产生影响力。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整体的通盘考虑的规划,单处文物就很难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很难形成气候。因此,杀鸡必须用牛刀,只有经过技高一筹的专业人士设计,因地制宜,量身定做,才能让低等级文物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低等级文物不能简单地靠保护而保护,而是要寓保护于合理开发利用之中。利用得越好,发挥的价值越高,保护就越奏效。双城的低等级文物,因其自身特点,绝对不能成为高大上的“大熊猫”,锁在深闺养起来。必须让它们接上地气,与当地群众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才会显现出其价值。最近,文物部门接收了几处棚改后的文物,正在积极谋划,将它们设计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将其打造成外出游子的乡愁、群众身边的文化场所,进而使之融入双城情感,讲好双城故事,成为双城人民的精神文化家园。
从改革机制层面,破解利用和投入的僵局。当前正处在一个文物工作的难得机遇期,国家有要求,政府有想法,群众有需求,各界有共识。只要积极吸纳八方之力,逐步改变文物保护利用仅靠政府的被动局面,创新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机制,低等级文物的保护利用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双城区文物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双城区在保护利用低等级文物上,亟待做好五件事:一是制订一个整体规划,挖掘文物价值,带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二是抢救维修唐聚五旧居等濒危文物建筑;三是维修利用一批已征收文物分别,建设主题音乐广场、近现代双城名人纪念馆等;四是利用占地面积逾10万平方米的工业遗产,打造一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五是对民生项目中确实避不开的低等级文物申请迁移保护。
总之,只要树立文化自信,侧重发掘,善于利用开发低等级文物的高等级基因,就一定能做好关乎文化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文章!
附:双城主城区不可移动文物分布图
【关键词】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低等级;哈尔滨市双城区
【中图分类号】K879 【文献标识码】A
根据文物价值突出与否,我国将不可移动文物区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等多个等级。其中,等级较低的文物数量最大,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也最丰富,其保护利用往往受到更多关注,也更容易普惠于民。然而由于多种原因,此类低等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尤为困难。本文拟以黑龙江省西南部的一个区县为例,试加探究。
哈尔滨市双城区,地处松嫩平原腹地,幅员面积3112平方公里,人口83万人,辖10个街道办事处、17个乡镇。双城是黑龙江设治较早的历史文化名城。人类的足迹可追溯到4万年前,为肃慎旧壤,满洲故里,民国时期黑吉繁富之地。至今,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遗迹,这些不可移动文物承载着双城历史人文的珍贵信息,不啻是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文物多为低等级文物。
一、低等级文物资源具有不可复制的地方特色和丰富重要的文化内涵
双城区多数文物等级虽低,却承载着东北地区特有的关东文化和农耕文明,其历史意义巨大且不可或缺。金太祖伐辽会师的寥晦城(前后对面城城址),东北亚丝绸之路——明代海西东水陆城站之首驿底失卜,清代松花江右岸暨拉林河口的珠轩、官网遗迹,晚清城楼、将军府邸,侵华日军罪证遗址,国民政府政要私宅,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等革命旧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农业合作化第一村和代表工业文明的老厂旧址,其他不同时期的关帝庙、观音寺、魁星楼、工商店铺、富人民居、中东铁路俄式建筑等,都极具东北各个历史时期的特色。
二、“用不上、修不起、碰不得”,是双城低等级文物的普遍特征
低等级,是双城区不可移动文物的最主要特征。这一特征给保护修缮利用带来了极大困难。尤其是地方财政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这些文物的拥有者多持待价而沽的心态,保护修缮利用的成本高得离谱,使社会投资人无不望而却步。
除了等级低,双城不可移动文物还有以下难点:
(一)布局相当分散
每一处文物的体量都比较小,知名度又低,开发利用难度大。
60处金代遗址分布在3112平方公里的广阔田间,城址均为夯土版筑,黑土松软,加之年深日久,人为破坏(主要是农业学大寨期间取土人工造肥),均未留下完整的建筑,個别状态稍好些的还可见到城墙基底,多数踪迹难寻,能在地表上找到残砖碎瓦已属不易。
43处古建筑和近现代建筑,除双城堡火车站、承旭门独立一体、一直得到精心保护之外,其余建筑分散淹没在民居之中,好一些的每处3至5个建筑单体,独成院落。多数只剩独栋,建筑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8处近现代史迹,已经看不见建筑,遗址保护空洞无物,保护利用难度很大。
这种分散的布局,形不成整体的街区、村落,集中保护和开发利用,难以进行规划。这些文物大多数“藏”在棚户区内,改造时,其作用类似“钉子户”,动员难、道路规划难,小区规划更难,不避让不行,避让了就加大了棚户区改造的成本,政府为难,开发商头疼,回迁百姓叫苦。
(二)建筑类文物多为砖木结构,损毁严重,所有者和使用者多为居民,民不修,政府难修,百年古宅束手待毙
43处古建筑和近现代建筑,除3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3处庙宇外,其余产权多属居民。例如,抗日民族英雄唐聚五将军旧居,始建于清末民初,建筑面积464平方米,属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目前正房屋面塌落,厢房中两个已濒临倒塌,整组建筑比周边低洼近1米,水害极为严重。建筑产权分属于14户城镇居民,近一年来屡次向省市区政府表达修缮的愿望。文物部门聘请专业机构测算,修复资金逾400万元。一方面区政府拿不出这么多的资金,另一方面产权所有人不同意按文物标准修缮,致使抢救工作陷于困境。随着雨水等自然力的破坏,文物损毁速度逐年加快,文物部门也曾提出由区政府出资予以征收的方案,但即使征收为国有,修缮资金仍无着落。此外,清代丰绅将军府旧址一厢房、托云布将军府旧址正房,都有倒塌灭失的危险。诸如此类情况较多。
(三)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避让不开的低等级文物,迁移或撤销登记的难度极大
双城区为打通高铁站与主城区道路,规划一条5870米道路,定名为高铁连接线。该工程曾多次更改设计图纸,主要原因就是为了避让一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该文物多年闲置,已成危房,经专家评估,其文物价值不大,为了重大的民生项目,可以考虑异地保护。但是按现有机制,申报其迁移、拆除或者撤销的程序都不顺畅。
显然,双城区文物正处于“用不上,修不起,碰不得”的尴尬局面。
三、增强文化自信,抓住有利契机,从消极保护转变为积极利用,是双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新路径
双城区不可移动文物虽然等级低,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对形成地域文化品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文化部门可以抓住棚户区改造和抓住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契机,谋划利用方案,倾力打造双城历史文化标识。
吁请社会各界对低等级文物予以高度重视,高等级文物商业利用价值大、名气大,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低等级文物则相形见绌。因此,要请德高望重的专家给政府官员、投资商“洗脑”,让他们高看一眼,厚爱一层,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重要,保护利用这些文物,基层文物工作才能逐步进入正轨,有所发展。
低等级文物虽然保护利用难度大,但潜力也大,通过高规格的顶层设计,必会将其潜力挖掘出来,发挥作用,产生影响力。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整体的通盘考虑的规划,单处文物就很难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很难形成气候。因此,杀鸡必须用牛刀,只有经过技高一筹的专业人士设计,因地制宜,量身定做,才能让低等级文物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低等级文物不能简单地靠保护而保护,而是要寓保护于合理开发利用之中。利用得越好,发挥的价值越高,保护就越奏效。双城的低等级文物,因其自身特点,绝对不能成为高大上的“大熊猫”,锁在深闺养起来。必须让它们接上地气,与当地群众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才会显现出其价值。最近,文物部门接收了几处棚改后的文物,正在积极谋划,将它们设计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将其打造成外出游子的乡愁、群众身边的文化场所,进而使之融入双城情感,讲好双城故事,成为双城人民的精神文化家园。
从改革机制层面,破解利用和投入的僵局。当前正处在一个文物工作的难得机遇期,国家有要求,政府有想法,群众有需求,各界有共识。只要积极吸纳八方之力,逐步改变文物保护利用仅靠政府的被动局面,创新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机制,低等级文物的保护利用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双城区文物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双城区在保护利用低等级文物上,亟待做好五件事:一是制订一个整体规划,挖掘文物价值,带动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二是抢救维修唐聚五旧居等濒危文物建筑;三是维修利用一批已征收文物分别,建设主题音乐广场、近现代双城名人纪念馆等;四是利用占地面积逾10万平方米的工业遗产,打造一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五是对民生项目中确实避不开的低等级文物申请迁移保护。
总之,只要树立文化自信,侧重发掘,善于利用开发低等级文物的高等级基因,就一定能做好关乎文化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文章!
附:双城主城区不可移动文物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