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的鄱阳湖水体信息提取与分析

来源 :江西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airy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遥感技术的快速应用发展,使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对鄱阳湖进行动态检测成为一种有效的途径.由于鄱阳湖季节变化特征明显,首先对鄱阳湖2018年1月枯水期和2016年7月丰水期Landsat影像分别采用归一化水体指数法、改进归一化水体植被指数法、自动水体提取指数法和谱间关系法对其进行水体信息提取.再根据该月份高精度最大似然法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定.可以得出枯水期采用MNDWI,丰水期采用AWEIsh水体提取方法效果最优.通过获取的2009—2018近10年鄱阳湖遥感影像数据,分别在枯水期采用MNDWI水体方法,丰水期采用AWEIsh水体提取方法,得出各月水体范围,然后对鄱阳湖面积进行年际及季节性的时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鄱阳湖是季节性变化很大并且存在明显规律性的湖泊,一年之中的最大面积约最小面积的2倍;2)2009—2018年的10年间鄱阳湖面积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年际变化趋势一致,在枯水期鄱阳湖面积年际变化较小,在丰水期鄱阳湖面积年际变化较大,鄱阳湖水域面积并没有明显增大或减小的趋势.
其他文献
为了解江西省竹笋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分别于2015年2月至2020年12月收集江西省40个县(市、区)的259份竹笋,测定其As、Hg、Pb、Cd、Cr这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来评价竹笋中的As、Hg、Pb、Cd、Cr污染水平.江西省各(县、区)所测元素的含量总体平均值均未超标;As、Hg、Pb、Cd、Cr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2317、0.3458、0.5922、0.4295、0.2758;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18份样品处于未污染状态,占总样本的8
为提高县级台站对冰雹天气的识别和预警能力,使用常规天气图和宜春SA雷达数据等资料,采用天气学、雷达气象学方法,对2021年3月30—31日江西宜春北部罕见大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西南急流、地面倒槽、切变线、暖脊、“上干下湿”不稳定层结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属于典型暖区强对流天气形势;)在雷达拼图上,30日冰雹是超级单体,呈孤立椭圆状;31日冰雹是回波带上的超级单体,呈带上强单体形态;3)在雷达PPI产品上:超级单体风暴组合反射率CR达65 dBZ,回波顶高ET达17 km,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
观察右旋柠檬烯对环境雌激素双酚A影响下荷人源MDA-MB-231乳腺癌裸小鼠移植瘤的抑制情况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将人源乳腺癌MDA-MB-231细胞接种于Balb/c-nu/nu雌性裸鼠右侧腋窝皮下建立人三阴性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获得的30只三阴性乳腺癌荷瘤裸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每天予蒸馏水),双酚A+右旋柠檬烯低、中、高剂量组(0.25 mL/kg、0.5 mL/kg、1 mL/kg),双酚A组(1 mL/kg),每组6只;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6周.实验结束,观察比较右旋柠檬烯低、中、高剂量组与模
以江西省乐安河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自上游至下游共布设11个采样点位,分别采集底泥沉积物对Cu、Zn、Pb、Cd、Cr、As以及Ni等7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受采矿的影响,乐安河中下游沉积物Gu含量较高,S6~S11地累积指数为重度以上污染;其余重金属含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差异性,各种重金属地累积指数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上游向下游污染程度逐渐加重的趋势,Gu无疑是变化最明显的,其次为Zn.野外原位连续暴露10 d,底栖螺组织内TChE、MDA、GSH、SOD以及MT含量(活性)均表现出上升趋势,且
樟科樟属樟组植物为常绿阔叶树种,广泛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省份,是常见的园林绿化及重要的木本香料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由于本组植物往往同一树种有不同化学型、不同树种具有相同化学型、同一树种各地俗名不同等原因,给科学研究、生产和交流带来诸多不便.对樟组常见的8种主要香料用树种制订了分种检索表,综述了樟组植物主要化学型,并根据已有文献和参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提出了樟组8种主要香料用树种化学型的规范命名建议,可以为其他物种不同化学型香料用植物的命名提供借鉴.
毛木耳新品种\'昊阳黄背2号\'是以采自什邡市龙泉山的野生毛木耳子实体经系统选育而成,适宜四川省成都市、德阳市等种植毛木耳的区域栽培.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30℃,子实体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耳片呈耳形或不规则形,子实体丛生;耳片边缘光滑,颜色深红褐色.平均每袋干耳产量为203 g.
为了有效监测丰城短时强降水和预警大暴雨天气的发生,使用自动气象站数据、MICAPS天气图、云图、探空等资料,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丰城市2012—2020年(5—8月汛期)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丰城市20次短时强降水过程有28个短时强降水回波系统个例,最多一次过程出现4个短时强降水回波系统个例,短时强降水最大值为65.6 mm/h;丰城短时强降水的统计是以雷达回波系统来体现,表现在回波形态和组合反射率CR强度上;2)强降水主要出现在5—9月,大部份个例伴有明显的低层辐合,200 hPa有分流
以内河港口规划环评为依托,在区域气象特征、地形参数、气象数据、预测因子、预测内容、评价标准、背景浓度、预测范围、预测周期等确定的基础上,以防尘率为75%和90%的2种情景分别估算2025年和2035年南昌港的粉尘排放量,采用AERMOD模型预测TSP、PM10、PM2.5在网格点和环境保护目标处长期气象条件和极端情况下污染物的日、年均浓度贡献扩散态势,分析粉尘排放对周边空气环境造成的影响.模拟结果为南昌港各港区强化散货堆场、装卸区的粉尘污染治理措施、加强作业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持,并指导规划的优化调整.
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自然与人文要素的耦合关系,构建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评价2010—2019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特征.构建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2020—2029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演变趋势.研究表明:1)2010—2019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评价得分始终低于生态环境发展综合评价得分,但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由伊始的处于不协调类别中的中度失调阶段,逐步转变为协调发展类别中的高度协调阶段;2)
以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引用了“国家公顷”生态足迹模型的概念,结合吉安市2009—2018年的耕地生态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年产量,占地面积和年均产量等指标,计算得出吉安市2009—2018年的10 a间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增长了10.2%,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仅增长不到1.4%,2013年后吉安市人均耕地生态赤字速度明显加快,其耕地可持续发展指数由弱可持续向弱不可持续发展,基于计算结果吉安市未来土地利用规划中需加强耕地保护,合理调整土地结构,减少耕地压力,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