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先生的礼数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老先生们,常常被他们身上的礼数感动。
  比如采访老画家戴敦邦,每次我离开他家门时,不管他在做什么,他必定要放下手中事,起身拄着拐杖一直送我出家门,一直送到楼道口,一边还要叮嘱儿子把我送出小区到大路上为止。有时我走出很远,回头一看,发现他竟然还站在楼道大门前,犹自微微摇手目送。我想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后辈,何以如此。
  溽暑天气,为了作画,他在室内穿着棉袄,走到楼道门口时,还是这样一身打扮,来来往往着短打的行人从他身边擦肩而过,更衬托着一身冬衣的他显得与众不同。这是一幅我想永远记在心里的画面。不用一个字,就是这样一个老人在大毒日头下的身影。
  这是待客之礼。
  采访历史学家陈绛也是这样的。88岁的他住在医院病房,我告辞的时候,他执意起身,我连忙扶住他胳膊说留步留步。他却仰起脸来笑道:“我要散散步,不如正好你陪陪我。”这样一来,倒显得不是他来送我,是我在陪他。
  就算是这样,老先生们还会说自己做得不到位。比如陈绛说到一个细节:陈绛小时候到外地读初中时,一次家书的信封上写了父亲的名讳,下面用“□□先生展”,当时他觉得“展”字比“收”或“启”字新奇,没想到放假回到家里,父亲拿出这个信封,对他说:对长辈不能用“展”字,这是不恭敬的,并提醒他日后对用字遣词要注意长幼有序。
  我心里想,现在连手写书信都是稀罕物了,人际交往,整天短信来和微信去,张口就是喂哎哦,哪里还用得上体现辈分的称呼呢?大家在群里,直接@一下就算是叫人了。那些尊称与谦辞,曾经是日常交际里的常用语,如今则像是少数人才掌握的暗语。但唯其稀少,一旦被运用,反而更能让人确认说话者的出身。
  有次我去闵行采访一位老年社区志愿者,我说些恭维他的话,对方立即从座位上欠身,口里连说“不敢不敢”。而在问我情况时,他则一直用“敢烦”和“府上”等词汇。这让我印象深刻极了,后来一问,果然对方是位解放前的老大学生。和这样的老先生说话,让我自己也不敢怠慢。语境形成的气场,就仿佛有只手推我一把似的,让我脊背离开椅背,挺直身体,整个人因为肃然起敬,而变得像样起来。
  他们让我想起我的祖父。在我幼時,他也曾这样抱着我坐在他膝盖上,悄悄手把手教我:“问人姓名说贵姓,说到自己用鄙人。赞美别人用高见,无暇陪客说失陪……”但这些用词,到了我父母一代人,使用率就很少了。到了我们这代人身上,就几乎全体湮没。一次一位老先生称呼我“世讲”,我竟然疑心他不善用电子设备打错了字。后来一查,才惭愧地意识到,这是老派人对朋友后辈的称呼。
  究竟是为什么,这些本来世代因袭的礼数失去了继承的土壤呢?时代的变化、社交方式的变化,外来用语以及网络词汇的冲击,使得许多游戏规则已经改变,让许多古雅的作派如出土古董一般。如今的世代,人们更乐意彰显自己的见识和地位,刷存在感和博人眼球才是应有的姿态,而谦恭自抑,是不是已经是落伍的东西?
  也许,规矩,是注定要被打破的。传统,注定是会被替代的。在这瞬息万变的城市中,已经没有什么持续性强的东西了。但老派人坚持的礼数,其实并不仅仅是为了恭维对方而存在的。这种时刻自省的谦恭是提醒人们,不要自以为是,要晓得山外青山楼外有楼。眼前的一切并非所有的世界。就像见过钧窑的人,再使用塑料杯子时,也要知道,除了眼下普及的生活方式,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方式。
  (常朔摘自搜狐网/图 锦跃)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蝎子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动物。有人曾经把一只蝎子放到一盆正在燃烧的火炭中去。火炭越烧越旺,灼热难耐的蝎子在火盆里左躲右闪,想要逃出困境,不料却屡次失败。火灼伤了蝎子的身体,它变得狂怒起来,瞎撞乱冲,最后以自己的毒针刺伤自己,倒地而亡。由此,人们得出一个结论:蝎子,每每处于险境而又无法逃脱时,就会主动以毒针刺伤自己,用一种自杀的方式来了断生命,结束痛苦。    这个说法流传了很多年,以至于人们
据《资治通鉴》记载:东汉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刘宠在会稽郡任太守时“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治”,因政绩卓著被调到朝廷升任将作大匠(主管全国工程建设和手工生产部门的最高长官)。在他即将赴京履新之际,会稽郡治下的山阴县(邪若山)深山老林里来了五六位老人,专程赶来为这位已卸任的刘太守送行。老人们每人怀揣一百钱当面赠给刘宠,为他饯行。刘宠诧异地说:“我与各位老者素昧平生,为何如此厚礼?”老人们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应该关注它写作上最主要的特点——丰富的想象。  这篇童话讲述了干旱之年,一个小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多次让水而感动上帝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美好愿望。文章篇幅很短,情节也不复杂,但是在作者的“奇思妙想”下,水罐变得神奇,一次又一次地
生活中的困惑是常有的,解决一个,又来一个。有些“惑”,一时半会儿解不了,要去参悟,在生活中去参,在时光中去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是常有的,否则,理想就失了珍贵,现实就少了无奈。境无好坏,唯心所造。面对复杂的世界,我们可以选择悠游自适;面对繁忙的工作,我们可以学会乘物游心。当我们沿着梦想的道路一路前行,也别忘了停下来看一看四时风雨,用心去听,用心去感,也许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我们试图掌控命运,到头来却总被命运捉弄;我们试图探讨人生,到头来却发现人生如梦;我们试图张扬个性,到头来却往往被群体同化。“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既然无法掌控命运,我们就顺其自然,找到内心的自我,做到不迷失自己,达到内心的平和!生命简单一点,快乐也会长久一点。  要懂得忘却。人生最大的痛苦源自追求完美,要知道,真正的光明并非没有黑暗的时刻,只是永远不为黑暗淹没罢了。我们的生活也是一样,忍着疼痛奔
有一位50多岁的痔疮患者,身体一直较硬朗,只是近两年来时常会发现大便表面带一些暗红色的血迹,他一直以为是痔疮出血。所以没太在意。直到一次体檢,肠镜檢查发现直肠上段有一个表面糜烂的肿物,几乎占满肠腔,经活檢檢查显示是直肠腺癌。当医生告诉他发现便血应该早些来做肠镜檢查时,他非常后悔。长叹一声:“不知道啊……”  医学上将肉眼能见到的便中带血称为显性便血,肉眼见不到的则称为大便潜血。便血可能是消化道癌症
我常想:理在何处?在浩繁的经卷里,我们噬到老一如书蠹?或是在春风秋雨里,我们一吸一呼都是篇幅?还是在升斗小民、邻里老妪身上,举手投足,自有道理门派?  理在何处?  至少,在佛光山上,我想:理字遍满虚空,却又历尽人事。  从托钵拾箸开始,理在一饭一粥。  从着衣穿鞋开始,理在言行容止。  在这里,没有所谓“上课”、“下课”、“放假”、“休假”,唯有不把“理”字当成课堂学问、腹笥珍藏,理才能活泼泼地
“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尽心下》  养护民众良心是社会的大事,是国家的职责,同时养心又是个人生命中的重要内容。  养心最好的方法是减少欲望。做人欲望不多,良心即使有所丧失,也丧失得很少;做人欲望很多,良心即使有所保存,也保存得很少。  关键词是“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食欲关乎生命维持,色欲关
母亲在我这住了一段时间,趁空闲时间,买了几个坛子来。一阵洗涮过后,自制了几坛酸水,过一阵,泡上红辣椒、姜丝、萝卜,热热闹闹地堆在屋子一角,突然觉得,我原本冷清的小房子一下有种浓厚的生活气息。  酸水坛在书面用语上称为“泡菜坛”,它也是被众人周知并且喜爱的字眼,散发着诱惑。但我执意要叫它酸水坛,这样有一种亲切的味道。大抵,食物是一种能吃下去的乡愁,在唇齿流连,念念不忘,是因为,这里面有母亲揉合的气息
我的一生总是别人嘲笑的目标,因为我的名字恰巧也叫威廉·莎士比亚,我遇到的每一个人好像都会因为这个名字打趣或教训我。而且他们的讥讽之词也没什么创意,老是那么几句。  不是我不喜欢结识新朋友,想想吧,别人在一个派对里向大家介绍我:“这是我的朋友威廉·莎士比亚。”甭说别人,连我都觉得听起来怪怪的。  我的麻烦是从懂事起就开始的,大孩子们会质问我:“你的名字不赖,和伟大的莎士比亚是亲戚?”  后来我上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