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下生猪及制品监管操作探索

来源 :中国畜禽种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i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非洲猪瘟呈常态化,局部时有发生,调运经营存在携带非洲猪瘟病毒因素,也暴露出操作流程存在检疫检验监管漏洞。本文对此进行梳理,有利于操作流程检疫检验监管水平的提升。
其他文献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与环境生态平衡,而基层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与环境保护相互冲突,畜牧业养殖主要采取牲畜放养方式,牲畜大多以植物为食物,加上牲畜的饲料、药物、粪便等这些投入品都容易破坏环境,甚至会造成生态环境恶性循环。本文主要分析基层畜牧养殖业发展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相关防治的可行性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的转变,畜牧业发展朝着规模化、高效的方向前进,但在国家大力重视环境治理的背景下,畜牧业带来的环境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分析畜牧业发展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面对环境污染问题如何提高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以华北石质山区农田(NT)、撂荒地(LHD)以及刺槐(CH)、栓皮栎(SPL)和侧柏(CB) 3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集0~10、10~20和20~30 cm 土层土壤样品,对比分析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含量及4种酶活性(过氧化氢酶、β-葡萄糖苷酶、服酶和蛋白酶)。结果表明:在0~30 cm 土层,NT和CB 土壤
草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草原创造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草地畜牧业的生产方式也逐渐发生转变,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与此同时,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调整,生态环境治理成为困扰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难题。本文具体分析草地畜牧业生产导致生态环境恶劣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治理的具体策略。
畜禽养殖业是雷波县农民的主导产业,为了进一步推动畜禽业的发展,提高雷波县畜禽养殖化规模及水平,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将雷波县打造成为高产优质畜禽产品的养殖大县。本文通过分析雷波县畜禽产业目前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调整产业结构、健全疾病防御体系、完善饲养技术等方面提出现阶段全县畜禽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在养殖业中,如何做到快速控制疾病并使病畜早一天痊愈一直是养殖户关心的问题。但在现实治疗过程中不辨疾病的标与本,只根据临床症状来对症下药,大量盲目使用各种抗生素的情况比比皆是。长期滥用抗生素首先破坏消化道内的细菌群,破坏消化道黏膜的屏障保护作用,且容易产生抗药性,还会抑制免疫系统,破坏代谢功能,降低综合性抗病能力,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祛邪太过,损伤正气”。只有在查明病源,辨明病机,分清标本,本着“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去施治,才能做到快速控制疾病并达到早日痊愈的目的。
针对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短缺和农业氮肥施用过量问题,探索灌水和施氮与玉米产量、水氮利用和硝态氮积累的关系问题,可为玉米栽培的田间水肥管理提供技术参考。于2019年6—10月在北京开展田间实验和室内分析,设置4个灌水水平(W0:0,W1:60 mm,W2:120 mm和W3:180 mm)和4个施氮水平(N0:0,N1:150 kg/hm2,N2
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并且提出要想保证我国生产力首先应保护生态环境的想法,指明我国未来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方向。为解决我国草原生态破坏问题,国家已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但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采取相关措施来提高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促使草原生态的良好发展。
为了定量评估土壤侵蚀分布格局与动态特征,分析北京市房山区土壤侵蚀对地形因子的响应,并为土壤侵蚀防治的重点布局决策提供参考,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将遥感反演与GIS空间叠加分析技术结合,对2013—2018年北京市房山区土壤水力侵蚀进行模拟和计算,分析研究区域不同高程带、不同坡度的土壤侵蚀量以及土壤侵蚀状况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侵蚀量随年际变化整体呈现减小的趋势;2)研究区土壤侵蚀主要为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3)[400,800)m高程带的土壤侵蚀模数为各高程带中最高,且土壤侵蚀量最
随着目前疫情不断地发生,动物检疫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既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又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但一些地区随着机构改革、调整,动物检疫工作不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变得越来越不被重视,基层动物检疫人员越来越少,检疫水平越来越低,甚至机构逐渐消失,文中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