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作文分层递进式教学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在教师精心组织引导下,使教学双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不一样的教学目标,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如同踏着阶梯一样向上,取得自己能够获得的进步。
关键词:分层递进 因材施教 多元化评价
一、作文分层递进教学理论依据
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学校教育、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社会环境以及主体努力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差异是很正常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都必须面对学生的能力差异,都必须注意到班级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是学生在作文能力上的差异更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班级优生与后进生的差距极大。
在当前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分层递进进行作文教学,是使不同水平的每位学生尽可能地同时得到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分层递进式作文教学理论正是以创新教育思想为指导,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出发,以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为主线,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每一个孩子在写作上的进步与发展。
二、分层递进式作文教学的意义
(一)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学生的基础知识、心理素质、认知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采用单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教学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始终把学生学习状态控制在“跳一跳,摸得着”的层次,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统一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肯定偏高,对于尖子生来说又偏低,而这两种情况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都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对象提出适宜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有激励性,并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
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这是“分层”教学的精髓,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分层”教学可以一改“你有我有全都有”这种“一刀切”的老式教学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这样既不丢掉后进生也能兼顾尖子生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三、分层递进式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递进备课,把握学生层次。
作文教学并不是培养作家,小学阶段能够把事情写清楚就可以,当然如果能够生动具体那更好。所以根据这一要求,同时掌握每个学生的智力特征、技能情况、思维水平、认知发展,分出不同的层次给予不同的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域有所发展,不会让他们产生很困难的感觉,只要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二)递进施教,注意个别辅导。
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老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差的达到基本性、标准性目标即可,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同时给予及时的表扬;中等水平的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同时,要求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更高标准;优秀的就要发挥优势智能,拓展和提升相关的能力和素养。
(三)递进练习,设计弹性作业。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能力,进行写作训练时,我因材施教,分层次施行“弹性作业”:对后进生低要求——写一两段通顺的话,字迹工整,标点正确就行了,意在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对中等生则要求踏踏实实地写,一篇比一篇好;对优生“压担子”,加大写作的量,不仅篇幅要长,还要提高写作的标准。
(四)递进辅导,分类攻克难点。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分类化解难点。对后进生,要倾注爱心,鼓励自信,激发兴趣,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由浅入深地为他们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学会写。对中等生,重在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其由中等转化为优生。对优生,一方面要指导横向拓宽,夯实基础,一方面要鼓励创新,纵向加深。
(五)分层讲评,达到全面提高。
(1)分层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尤其对各层次的学生,方式要有所不同,除了传统的书面评价,还要多方激励。(2)寻找一个闪光点。讲评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以正面评价为主,努力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3)纵向比较评价。分层递进作文教学中,对待写得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以一种纵向比较的目光来看待这样的学生,而不是拿他去和写得好的学生进行比较。
四、分层递进式作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学生作文分层教学不是给学生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来选择问题、练习和作业,这样就避免了“分类”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选择能力。当然,教师对学生的分类必须心中有底,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二)学生的层次划分不是定性的,而是有弹性的。
因为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写作水平的提升是不同的,有些学生提高较快,有些学生提高很慢,这使得学生的能力分层在学习中不断发生着变化,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变化要密切关注,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发展中的学生。
(三)教师的心中有每一个学生。
在每一次作文练习中,由于学生相关的原有知识基础有高低,对相应的知识掌握层次会有细微的变动。比如,有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较好,说起来一套一套的,但要求其下笔,却不知所云,离题不知几万里了,针对这样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指导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心中有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有全面的了解,并根据具体的情况,因材施教,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取得最大的进步。
总之,随着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心中,每一位教师都会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作文教学中,这种尊重学生个体性差异的分层递进式教学,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所接受和认可。■
关键词:分层递进 因材施教 多元化评价
一、作文分层递进教学理论依据
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学校教育、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社会环境以及主体努力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差异是很正常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都必须面对学生的能力差异,都必须注意到班级学生能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是学生在作文能力上的差异更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班级优生与后进生的差距极大。
在当前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分层递进进行作文教学,是使不同水平的每位学生尽可能地同时得到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分层递进式作文教学理论正是以创新教育思想为指导,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出发,以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为主线,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每一个孩子在写作上的进步与发展。
二、分层递进式作文教学的意义
(一)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学生的基础知识、心理素质、认知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采用单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教学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始终把学生学习状态控制在“跳一跳,摸得着”的层次,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统一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肯定偏高,对于尖子生来说又偏低,而这两种情况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都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对象提出适宜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有激励性,并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
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这是“分层”教学的精髓,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分层”教学可以一改“你有我有全都有”这种“一刀切”的老式教学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这样既不丢掉后进生也能兼顾尖子生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三、分层递进式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递进备课,把握学生层次。
作文教学并不是培养作家,小学阶段能够把事情写清楚就可以,当然如果能够生动具体那更好。所以根据这一要求,同时掌握每个学生的智力特征、技能情况、思维水平、认知发展,分出不同的层次给予不同的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域有所发展,不会让他们产生很困难的感觉,只要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二)递进施教,注意个别辅导。
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老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差的达到基本性、标准性目标即可,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同时给予及时的表扬;中等水平的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同时,要求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更高标准;优秀的就要发挥优势智能,拓展和提升相关的能力和素养。
(三)递进练习,设计弹性作业。
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能力,进行写作训练时,我因材施教,分层次施行“弹性作业”:对后进生低要求——写一两段通顺的话,字迹工整,标点正确就行了,意在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对中等生则要求踏踏实实地写,一篇比一篇好;对优生“压担子”,加大写作的量,不仅篇幅要长,还要提高写作的标准。
(四)递进辅导,分类攻克难点。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分类化解难点。对后进生,要倾注爱心,鼓励自信,激发兴趣,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由浅入深地为他们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学会写。对中等生,重在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其由中等转化为优生。对优生,一方面要指导横向拓宽,夯实基础,一方面要鼓励创新,纵向加深。
(五)分层讲评,达到全面提高。
(1)分层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尤其对各层次的学生,方式要有所不同,除了传统的书面评价,还要多方激励。(2)寻找一个闪光点。讲评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以正面评价为主,努力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3)纵向比较评价。分层递进作文教学中,对待写得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以一种纵向比较的目光来看待这样的学生,而不是拿他去和写得好的学生进行比较。
四、分层递进式作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学生作文分层教学不是给学生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来选择问题、练习和作业,这样就避免了“分类”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选择能力。当然,教师对学生的分类必须心中有底,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二)学生的层次划分不是定性的,而是有弹性的。
因为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写作水平的提升是不同的,有些学生提高较快,有些学生提高很慢,这使得学生的能力分层在学习中不断发生着变化,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变化要密切关注,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发展中的学生。
(三)教师的心中有每一个学生。
在每一次作文练习中,由于学生相关的原有知识基础有高低,对相应的知识掌握层次会有细微的变动。比如,有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较好,说起来一套一套的,但要求其下笔,却不知所云,离题不知几万里了,针对这样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指导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心中有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有全面的了解,并根据具体的情况,因材施教,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取得最大的进步。
总之,随着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心中,每一位教师都会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作文教学中,这种尊重学生个体性差异的分层递进式教学,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所接受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