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生物课堂教学有效问题的情境创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net00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实现师生互动,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提出通过利用教材素材、在生物实验背景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活动、从思维的碰撞中挖掘素材等途径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 问题情境 创设方法
  教师只是学习者的引导者,教师教学就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创设问题情境对于学生有效学习具有积极意义。情景认知学习理论也告诉我们: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知识是具有情景性的,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之中才是最有效的,才能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对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索和研究,从而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的变革带动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改变。
  一、充分利用教材素材进行问题情境创设,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教材中有很多很好的素材,可作为教师问题情境创设的原材料。利用教材素材进行问题情境创设,使教材内容有一定的好奇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大强化教学效果,同时能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教材进行学习,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比如:学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介绍完噬菌体的结构,以教材内容“噬菌体侵染细菌”图示过程为情境,设计这样一系列问题:(1)构成噬菌体的化学成分有哪些?它的生活方式如何?(2)可用什么方法将蛋白质和核酸区分开?(3)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蛋白质和核酸的哪种元素?为什么?用其他元素行吗?(4)如何标记噬菌体?能用32P和35S标记同一噬菌体吗?为什么?(5)怎样使噬菌体与被感染的细菌分开?(6)赫尔希和蔡斯如何进行实验的?两组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7)细菌裂解以后,在释放的噬菌体中检测到有放射性元素32P,而不能检测到放射性元素35S,说明了什么?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前后衔接、相互呼应,紧紧围绕“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什么”这个主题内容展开,诱使学生一步步地深入分析、思考、讨论与交流。不能仅拘泥于用教材中的“问题探讨”,还应当学会从其他版本的教材中挖掘素材,用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
  二、在生物实验中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生物实验中一些新颖、奇特的实验现象,能促使学生迅速发现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生物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模拟或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从而揭示出生物现象的本质原因。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讨论探究,通过实验有机地将平常在不同课堂上学习的零散的彼此间没有直接联系的生物学理论知识结合串联起来。这样,让学生在做中领悟,在做的过程中探究,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达到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引领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发现、提出问题,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解决知识的迁移问题,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使其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如在讲授“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之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家做糖拌西红柿或腌咸菜;或给萎蔫的蔬菜撒些水使其恢复原状;观察它们前后有什么变化。学生对此类事实比较感兴趣却无法解释其中道理,于是产生解决问题的内在需要。引领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发现、提出问题,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的情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教师因势利导引出新课,上下节相联系内容过渡自然,又突出新课重点。
  四、从思维的碰撞中挖掘素材进行问题情境创设
  在教学过程中,常发现学生做过的错题,很容易再错。我思考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教师讲评不够到位。“能使脂肪酶水解的酶:A.脂肪酶 B.蛋白酶 C.淀粉酶 D.肽酶”这题做过多遍讲过多遍,但在考试中仍还有一部分学生做错。再如遗传计算中“患白化病女性”与“女性患白化病”的计算,还有曲线图、表格练习题也是常练常讲常错。抑或是学生只是囫囵吞枣地接受,并没有理解其中原理?怎样才能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针对这一现状,我做了以下尝试:和学生多交流,尽可能了解学生思维模式,然后加以整理,归纳,在讲解学生屡做屡错的问题时,直接将常见的迷惑性强的几种思维模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加以辨析。使每个学生能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对比找出思维缺陷,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高中生物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促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实践探究能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物理教学是众学科教学中难度系数较大的,如果不能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则会极大影响教学效果。导学案的设计无疑为解决初中物理教学难题提供了一种思路。导学案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最终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导学案 有机结合  在新课改背景下,导学案设计是符合其核心要求的必然之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论原则,是具有
摘 要: 现在初高中新课标的改革进程不断推进,新课程的理念不断完善与深入人心,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乃至其他学科的衔接越来越受到中学的重视。降低初高中物理在教学模式、知识内容、作业方式等方面的台阶,提高初高中老师教学形式、学生学习方式等的磨合度是现在中学教育工作者急需面对与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教学经验,查阅相关资料,谈谈对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物理
摘 要: 活化教材要对教材进行重新的认识、改造,实现书本知识的情境化。教师有意创设相关生活情境,让学生的认识在特定情境中互动、碰撞、交流,提高其认知思维和实践等能力。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师要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做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这个环节主要是指导思维习惯与学习方法,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知识的发现或再发现的过程中,自主地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以实现过程的活化。  关键词: 高中物理生活化 活化主体
摘 要: 思维导图是一种优异的大脑学习工具,可使知识理解过程可视化,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先导 网络 巩固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人托尼·布赞(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开始时作为一种新的记笔记的方法出现,和传统记笔记的方法不同,思维导图往往从一个主要概念开始,随着思维不断深入,逐步建立一个有序的发散的图,是对思维过程的导向和记录。托尼·布赞认为思维
2004年韩国首尔在全市开展公共汽车交通系统的深刻整合性改革,改革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将管理机构、创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汽车交通组织和运营融为一体,这一举措成为
期刊
案例教学能较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在高校教育中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效果显著。本文总结分析了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堂在传统教学和引入案例教学后教师
摘 要: 教学过程中练习巩固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不论哪种教辅资料使用时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实践角度看,编制一套有较强针对性的校本练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校高中生物组确定了以“减负增效”为目的,编制符合我校校情的人教版必修1-3的配套练习,今业已成书,并已试用。本文对高中生物试题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  关键词: 高中生物 编制原则 精编习题
摘 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DCS的发展及在企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 DCS 发展 应用 化学工业    一、DCS的发展  近20多年来,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工业自动化要求的逐步提高,DCS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过程,结构日臻完善,技术更加成熟,已经成为生产自动化不可缺少的自控装置。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DCS硬件方面广泛采用技术指标更先进的高档工业PC,有的甚至采用了RI
摘 要: 初三生物复习课,课堂密度大,内容多,时间紧,文章阐述了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及解题能力。  关键词: 初中生物 复习教学 综合练习 实效性  初三生物面临会考任务,在一个学期内要完成六册书的复习,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与解题能力,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中考指导思想,把握生物学教学方向  首先认真学习、研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和《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基于此,我认为在化学教学中要突破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界限,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还化学教学以生活本色,使学生在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