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c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详述了“天人合一”思想从古代政治观到生态观的转变过程。从两方面分析了“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天人合一”思想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可持续发展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在要求具有相同点。之后得出结论“天人合一”思想为我们怎样进行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天人合一 可持续发展
  1.“天人合一”:从古代政治观到生态观的转变过程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古代人关于“天”与“人”关系的主要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主要思考问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永恒的命题。
  “天人合一”,作为一种表达天人之间关系的特殊思想,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初具规模,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成为儒家等学派阐发的关于宇宙观的核心理念。从儒家的“四书”、《易传》,到道家的《老》、《庄》等,无不以天人相和谐为其思想旨归,构成了先秦诸子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汉代,董仲舒在先秦儒家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了法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建立了理学。先秦时期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主要内涵有以下三个方面:1.人与自然不可分割。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2.珍爱生命,兼爱万物。3.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董仲舒的理学不仅包含了上述思想,而且还进行了儒家的神学包装,创造了“天人感应说”。他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神,天有喜怒哀乐的情感,而人也有七情六欲,天与人一样,所以说人在自然界具有特殊的地位。“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理论都是为汉代统治者巩固君主集权制度而服务的,这些理论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的工具。从儒学到新儒学,“天人合一”思想实现了由道德实践观到政治观的跨越。
  汉魏之后,佛老炽传,到了宋代,儒学不得不以高亢的道德理想主义精神来辟佛排老,开始形成以张载和程颢为代表的客观“天人合一”,认为“乾父坤母”“民胞物与”,程颢还有诗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明代时候,王阳明提出万物一体式“天人合一”,具体到生活中待人接物的原则,“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与鸟兽而为一体也,与瓦石而为一体也”。宋明理学代表着儒学发展的最高峰,标志着“天人合一”生态观的形成。
  2.“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1“天人合一”思想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具体来说分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天人合一”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供了参考。 儒家对天人宇宙的看法将宇宙作为一个整体结合在一起。 它们彼此连接并且相互交叉。儒家思想是天人合一,反对人与自然的分离,要求人与自然站在同一边,而不是相反面。这要求人们放弃以追求经济速度和效率为中心的纯粹发展观,必须放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快速成功的思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不应该是谁征服,而应该是和谐共处与协调发展的关系。
  第二个方面是“天人合一”的概念,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关于责任的意识导向。儒家思想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的作用是伟大的,人对自然界有着重要的义务和使命。张载有几句很著名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换句话说,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人类是自然的思想,自然是人类的身体。 因此,张载主张人们应该扩大自己的精神世界,去拥抱世界,去看看宇宙,充分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根据儒家的说法,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向圣贤学习,因此他们应该为世界说话,认识到人们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第三个方面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为现代生态伦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孔子谈到“仁”,其内涵是“爱”。孟子明确提倡将爱从家庭扩展到社会,然后从社会延伸到自然,以便仁爱具有生态道德的意义。当明代的王守仁在“大学问题”中谈到天地的统一时,他阐述了对万物的热爱,不仅仅是要爱人,也要爱鸟兽、爱草、爱石、爱生活中的一切,对于自然的东西,我们必须尽力保护它们,不要让它被摧毁。
  “天人合一”加深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改变了人们的生态道德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境界。人是源于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紧密的,不可分割的。这种思想激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从而提醒人们要珍惜自然,要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2.2可持续发展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在要求具有相同点。
  可持续发展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在要求具有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说两者都认为要顺其自然地去发展,不要过多地去进行人为干预。人作为一个生命体,从自然的演化中诞生,人类衣食住行的一切物质资源都是从自然界中取得,人对于自然要怀有感恩的心,不能采用人为的方式去过度干预自然界的发展,要顺应天时地,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通过改变我们人类自身的行为,来适应自然发展的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这也是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和谐思想,让天道与人道融合发展。
  第二个方面是说两者都赞同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类也是天地万事万物中的一钟,与其他生灵一起共存于宇宙之中。也就是说,“道”,自然是无所作为,人的责任也是“道”的一部分。人们必须按照天地法则“自然地”生活,即按照自然規律生活,这是道家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庄子还说,他要顺从“天”的规律,以“天”为老师,这也就是“做人之道”。人道就是顺应天道,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类通过思考未来,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将生态价值提升到重要地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主导,虽然人与其他物种具有不同的形态,不同的智力水平,但人不能超过自然法则的约束,不能做越界的事情。此外,生态价值不同于经济价值。但是,如果人类只关注消费带来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就会逐渐被消耗掉,人类的生存也将受到威胁。就像“天人合一”的观念一样,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也是建立在人类生存本能和“天人合一”价值取向的基础之上的。
  第三个方面是说两者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着共同的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远古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在这方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理念是相似的。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承受的自然环境压力。为了改变自然,而去做打破自然规律的事情是不被允许的。现在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继承了中国传统优秀的文化,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又要把尊重自然作为首要前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既符合世界潮流,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结语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部分,为我们今天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无论是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处,还是人类的自我修养,“天人合一”的思想都指向了我们的前进方向。更重要的是,古人的智慧也为我们现代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注入了更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熊英姿.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及其当代生态伦理价值[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6.
  【2】刘海.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科技大学,2011:25.
  【3】潘嫄.论儒家“天人合一”观的当代启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学报,2007(3)
其他文献
【摘要】:国企党建工作如何在新形势下,应对互联网时代变化引发的挑战,抓住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和机制,拓展工作渠道和手段,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方法保障和推进党建工作,利用“互联网+”更好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党员,这是新时代国企党建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和新要求。  【关键词】:“互联网 +” 互联网党建 党建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
期刊
【摘要】:由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境况的复杂性,不同主体对诚信具有不同的理解、认识、态度和立场,也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并且还可能存在知行不统一的情况,这说明诚信问题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是很复杂的。本文分析了人们所认识、理解、实践中的诚信价值观存在的片面性,甚至是错误倾向,从而探讨人们应该坚持怎么样的诚信价值观以及怎么样坚持诚信价值观,为人们树立和坚持更为全面、正确诚信价值观的提供一些原则和标准上的遵
期刊
【摘要】:邓小平现代化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起点,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具体实践,再到“三个有利于”的价值标准,无不体现着邓小平哲学思想中实践观与价值观的统一。全面、深人、系统地研究邓小平现代化哲学思想,对于加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推进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解放思想 实事求
期刊
【摘要】:青少年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选择对国家,社会,家庭,个人都是至关重要。在新形势之下,面对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各种冲击和韩流文化的侵蚀,青少年对价值观的判断出现了误区,以至于在价值观的选择上甚至错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选择,这样不仅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更对青少年自身危害更大。青少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接力棒,需要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青少年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寄托。青年更是自己实现
期刊
【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引领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伟大旗帜。本文主要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层概念,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概念 特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同时也是我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导
期刊
【摘要】:用宗教与艺术的视角,将奉先寺佛教造像艺术置于佛教文化史的背景之下,意在通过对佛教艺术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特点及其兴盛衰败动因的历史考察,归纳出奉先寺佛教造像在社会大背景下所形成的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和文化韵昧,揭示了它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奉先寺 造像 唐代  奉先寺在河南洛阳龙门山南。始建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为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之露天大龛,亦为唐代雕塑艺术之代
期刊
1936年10月19日,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一天,被誉为民族魂,被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不幸在上海病逝。他的遗言是:赶快收敛,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倘若,那就真是糊涂虫。然而,一个爱憎分明;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人;一个用笔战斗了一生的革命战士,人们怎能忘记他呢?事隔十三年,为了纪念鲁迅,我们著名的诗人臧克家写下了《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
期刊
凤兮凤兮归故乡,邀游四海求其凰。  那一年,寂静的桃林里,掠过了一阵又一阵的新风。风穿过街头巷尾,穿过布衣绸衫,来到了我的帘前。  我在帘后端坐,轻声呼吸。  帘儿挡住了你的面容,却未挡住你一曲《凤囚凰》的清丽绝伦的琴与音。  帘儿挡住了我的目光,却未挡住我湍急如大河般汹涌的心跳。  我骗不了自己。  其实,如果没有意外,我的生活,本该是另外的轨迹。  只是我还未嫁,他却已一病而去。  富商卓王孙
期刊
【摘要】:思想建设是党建的重要方面,贯穿于党建的方方面面。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思想建设将民族独立解放和人民幸福的担当与使命、纯洁党的思想以及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非无产阶级思想放在重要位置,这既是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经验,也是党团结一致,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也对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有着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党的思想建设 抗战时期 全面从严治党 启示  党的思想建设,就是指党坚持和信奉的一套具有强大解
期刊
“当时我全程清醒,看着自己的右手手指成为了白骨。”说出这段话时,陈冰十分平静,仿佛在讲别人的故事。  陈冰是重庆市公安局两江新区分局刑事侦查支队刑事技术大队教导员,2010年4月,在现场勘查一起盗窃案中不幸被高压线击中,右臂截肢,右腿动、静脉断裂致永久功能障碍。  身体的疼痛没有阻碍陈冰战斗在刑侦一线的步伐,他用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的汗水生动地诠释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使命与担当……他是十九大代表,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