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中的“熟读”与“精思”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27896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承载着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积淀。学习文言文可以知古鉴今,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文言文教学一向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自课改以来,对文言文的要求一直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而在2011年新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加上了“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重视字词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文言文的文化思想内涵,加强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但是,初中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种情况:
  1.主动教得多,自主学得少。和现代文相比,文言文简约而优雅,古朴而内敛,让人产生一种距离感。为了加快学生的学习进程,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法,在课上大讲特讲,面面俱到,生怕漏讲一导致,学生无法理解课文内容。
  2.机械背诵多,理解朗读少。学习文言文,我们提倡多读多背,可是学生认为学习文言文很苦,尤其背诵的时候表情更是苦不堪言,捂耳闭目,摇头晃脑,更有甚者背了一节课也不知所云。究其原因,是缺失了理解感悟的环节。背诵课文应尽量运用意义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自然生成。理解是在熟读之后逐步加深的,无端的没有文学印象的识记是没有意义的。
  3.浅尝辄止多,感悟体会少。教材编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表现出古人崇高的理想、远大的抱负、美好的情操、深厚的积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注意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注意语文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但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普遍认为学生能准确理解字、词、句就够了,而对文章的思想文化内涵往往是一笔带过,结果学生只学到了皮毛。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并把《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落到实处,我校进行了文言文“少教多学”的课题研究。下文中,我根据自己对文言文教学的摸索,从“熟读”和“精思”两方面谈一点看法。
  一、熟读
  学习文言文,熟读课文是第一要务。于漪说过:“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达到这种境界,文意将会自见。怎样才能做到“熟读”呢?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1.自读
  每教新课之前,我要求学生自读全文,首先要读准字音。每位学生都有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典》,遇到多音字或异读字,即要求他们从课文注释或字典中查找准确的读音。如“可汗大点兵”(《木兰诗》),“可汗”应读为kè hán,不读kě hán,这是专有名词保留古音的读法,叫古音异读。又如“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中的“被”应读为pī,不读bèi。这就是文言文中的通假异读。另外,要求把句子读顺,不念破句。朗读的难点是遇到一些长句或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成了一个双音词的情况,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中的“可以”在古文中不是一个双音节词,而应分开理解为“可:可以”“以:凭借”。所以必须注意句中章节,如果误读,就会给后面的释词译句带来困难。至于少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先放过去,刚开始只求感性认识。
  2.仿读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范读课文(或课文录音),听时要留意停顿,注意语气语调。正确地进行朗读停顿,首先需要在平时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良好的语感。其次,在进行节奏划分时,一定要参照各句的句式特点,把握特征,按照不同的停顿规律标出各句的停顿。第三,要结合句意理解来划分节奏,不能只看句子的外部特征。如“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不能读成“其一犬/坐于前”,而应读成“其一/犬坐于前”。仿读,除了读准节奏外,还应注意语气语调。如“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一句中的第一个“其”要读出反问的语气,第二个“其”要读出推测的语气,整句话要把作者的抑郁感慨之情读出来。学生只有学会读,才能培养出语感,帮助理解课文。
  3.译读
  在自读、仿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照注释朗读,边译边读,随读随译,尽最大可能理解文章每一句的意思。学生译读时,教师巡回解惑,针对普遍性问题在全班点拨分析,并引导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进行归类整理,以利于理解性的记忆。
  4.选读
  引导学生选择集中(或主要)表现文章中心的句段,玩味研读,进而说出作者的观点和自己阅读时的感受,使学生认识文章深意。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
  5.诵读
  诵读即朗读至背诵,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境,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只有出声吟诵、熟读至背,才能更好地体会文言文文本的内涵,领悟古今相通的情感,激发深入的思考,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文言文的音韵特色,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而形成语感。诵读是“熟读”的最高阶段。它标志着学生的朗读已在教师的引导下,由“生”至“熟”,由“熟”至“诵”,由“浅”至“深”了。同时,诵读又是从“熟读”转“精思”的过渡环节。
  二、精思
  “熟读”与“精思”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有读即有思,有思方可促读。而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学生缺少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的自我体验和感悟也被教师简单乏味的讲解翻译所代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空间也限于课内选文。因此,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尝试发掘文言文的美点。在“熟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从文字浅层到内涵“精思”的转化。
  1.思语言之美
  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件事看来近乎浅近,但是最基本的。”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从品味语言入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在教授《爱莲说》时,我由品析文章的语言入手,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的形象美。首先让学生读出文中描绘莲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然后请学生针对上述句子议一议,可以看出、读出、悟出多少种“美”来。通过讨论点拨:看出画面美、形态美;读出语音美、情感美;悟出品格美、气质美、正直美……最后,我水到渠成地归纳: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作者通过对莲花外在姿态的赞美,其实是赋予莲一种高洁的品格,不仅景美,而且还把人的思想引向更为广阔深远的境界。
  2.思人物之美
  人格美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审美与审丑的过程中,为人物的言行神思而喜怒哀乐。在共鸣中得到审美的愉悦,使灵魂得到荡涤和洗礼,这是文言文教学应有的作用,也是其魅力所在。尤其是历史散文中,多有这样的人物形象。如《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的形象,就很值得细细品味。只有通过对两人语言、行为的深入理解与讨论,学生才能准确地把握他们的性格特征,从而使情感得到陶冶,使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在这种分析中,学生的阅读活动是自主的,学生的审美活动是不受拘束的,因而也就生动了、有趣了。过去,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灌输的现象,把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强行教给学生,还有人变教学为搬教参,缺少自己的见地。文言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进入美的人物长廊,教师必须做引领者,而不是搬运工。
  3.思情感之美
  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渗透着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古人对真善美和理想的执著追求。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引导学生发挥联想,联系实际对照自身,涵泳体会,就会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引起强烈的共鸣,从而深刻领悟作品中的美。我执教《送东阳马生序》时,在讲到宋濂求学艰难、却能勤奋读书时,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思考我们今天优越的学习和自身的学习态度。经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文中浓浓的关爱和殷殷的期盼,明白了劝学者的良苦用心,坚定了刻苦学习、报答父母的决心。
  阅读古文经典,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在浮躁的生活中获得一份内心的宁静,甚至找到人生的方向——读《桃花源记》,敬佩陶渊明与世无争的超脱;读《岳阳楼记》,感动于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读《出师表》,景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执着……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让我们在“熟读”和“精思”中,引领学生走进文言文,并与之对话,从而让学生领悟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传承民族的精髓。
其他文献
所谓文档管理一体化.笔者认为.就是根据文件运动周期理论,把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纳入一个统一的系统之内,按照统一的要求,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其共同目标
笔者从有关书籍报刊资料中摘录各种名称档案,以《档案门类知多少》为题汇编,提供大家参考。 甲骨档案 胶卷档案 简版档案 证件档案 缣帛档案 印章档案 金石档案 民间档案 清
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护其精华部分,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文明进步服务,正是各国在档案立法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档案作为各国档案
现代科技发展对档案保护工作的影响南昌大学魏莉档案保护技术是根据档案制成材料损坏的原因与规律,寻求科学地保护档案的技术和方法的一门学科。传统的档案保护技术,是建立在手
从档案学到历史学──刘文杰访谈录平原刘文杰,一位潜心科研、事业有成的青年学者。几年前,他闯入档案学领域,学海泛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研究档案学;几年后,他复归广阔的历史学
忻城县土司博物馆樊圣林,韦嘉雅忻城县土司博物馆前称忻城县文物管理所。一九八三年成立,编制3人,主要任务是负责土司衙门的维修、保护、文物陈列开放、文物征集等。随着土司衙门
谈档案工作者劳动保护和职业病防治李浩波目前,档案界尚没有专门研究档案及档案工作环境对人体的危害和相应的保护措施,以致于一代代的档案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环境中患了与职业
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三个质点江苏省常熟市供电局吴晨曦“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这是新时期我国档案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档案事业发展的保障。开发利用好档案信息
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档案保存及公布情况概述苏晓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档案经历了极其艰难曲折的历程才得以保存,以后又经过很长时间才陆续公布。本文拟对以上情况作一概述。一、
9月10日,由中国贸促会、国家林业局、全国政协经委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生态竞争力大会暨首届中国好食品定制评荐交易会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中国好食品定制评荐交易会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