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怎样进行思维训练

来源 :当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jie0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一个人只要思考问题,就离不开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有时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如果我们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让学生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思维,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要让学生吃到更多的鱼,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教学生学会“打鱼”。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取得思维的创造性、缜密性,有赖于教师平时对学生思维的严格训练。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数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一、激发兴趣,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或设疑、布谜、创设悬念等灵活多变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立体几何的入门教学时,可以这样提问学生:6支长短相同的笔能摆成4个三角形吗?同学们试试看!由于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仅局限在一个平面内,无论如何也摆不出来。这时,他们就会产生疑问,真能组成4个三角形吗?从学生的眼神中可以看到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教师可予启发:如果这6支笔不一定放在同一个平面内,竖起几支试试看,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空间,很快就获得了成功。接着教师给出正四面体模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通过这样的入门设计,能有效地打破已有的只在一个平面上思维的界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欲望。
  这样以学生感兴趣,又有一定的趣味性、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入手,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显得十分生动、有魅力。学生的兴趣异常浓厚,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思维的积极性。
  二、转化诱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转化诱导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我们知道,数学教学中各种问题都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数学教学中诱导学生研究问题的结构特点和内在联系,并合理实现知识的转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深刻性。故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实现数学知识有机转化。高中数学教学中这种转化体现在多方面;特殊与一般的转化,如特值法解决普遍性问题的填空题、选择题;数与形的转化,如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代数的问题;动与静的转化,如用反函数法解决原函数定义域、值域的问题;不同体系的转化,如代数、三角、几何问题的转化等。诚然,数学教学中,解一道题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过程;一个主体对数学知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体现过程;一个主题理解并掌握数学内容而且能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理和判断,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过程。
  三、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学会创新。
  数学创新思维是指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的思维成果,而不是简单再现书本知识和教师讲过的解题技能。华罗庚教授也说过:“只把现成饭拿上桌,而无做饭过程,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启蒙和塑造,把学生当作录音机,其结果是使学生缺乏独立、自信的人格和创新意识。”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加强数学创新思维的训练:第一,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揭示数学规律。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思维的“助跳板”,加强观察力的训练,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根据问题的具体特征寻找独特的解题方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其次,重视想象力的训练。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
   第三,加强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吉尔福特提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就是让学生突破常规,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通过积极“猜想”,打开学生的思维路径。
  通过归纳猜想可以探索数学规律,帮助解题;通过类比学习新知识,寻求解题思路,推广数学命题。因此,要确认其猜想的正确性,还须经过严格的逻辑论证。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从三方面入手:
  1.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培养猜想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在牢固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后,才能有更好的猜想,布鲁纳教育改革的失败告诉我们在学生还没有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之前,就去“猜想”,去“发现”,必然会陷入“尝试错误”的学习中。
  2.教师的启发、诱导是加速“猜想”能力的催化剂。中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他们不满足于知其然,迫切要求知其所以然,他们喜欢独立地寻求事物现象的原因和本质,喜欢争论,喜欢探索。因此,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若能抓住时机,启发、诱导学生,必然会激起他们的活泼的思维活动,促进他们去观察、去分析、去猜想、去探索,从而养成善于猜想,勇于探索的思维习惯。
  3.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模式与方法是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可靠途径。猜想有一定的模式与方法。我们应该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联系数学教学实际,遵循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培养学生猜想能力和探索精神。
  五、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直觉就是看到问题后没有经过任何的分析与推理,仅仅是凭着自己的经验直接就对问题的答案做出的判断与猜测。而这种直觉思维,必须要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基础,并且这些都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有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对每一类问题积累出丰富的经验,并能快速动脑思考,做出大胆的猜想,直接判断一些熟悉的事物,来锻炼自己的直觉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自由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踊跃地参与其中,利用书本知识来论证自己的直觉判断得到结论。从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调动,有了体验、参与、成就感,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有了更多的兴趣。
  总之,我们要善于从教学和生活中捕捉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的情境,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与契机,同时要培养学生根据题中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让他们也有机会“异想天开”,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地理知识为我们揭示了地球上的许多奥秘,启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激励学生爱科学的情操,同时也是我们生活的向导。  关键词:地理教学;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现在有些很多学生普遍认为地理学科是副科,学不学都可以。针对学生的这
期刊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中学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学困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有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上课注意力分散、课后不复习功课,从而导致成绩落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这些“学困生”时刻围绕着农村中学的教学,他们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学困生
期刊
摘 要:新课改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见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因此,我们要把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的民主自由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诱发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为基本内容的心理动因,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创新能力;
期刊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所以数学教学必须走出围城,走进生活,让数学回归生活。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而目前,在数学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以教材为本、教参为依据,教例信息不够新鲜、不够生活化,学生为学而学,学到的知识很难与实际相结合,应用性不大,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模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学困生,对学习毫无兴趣,有一种消极情态,低触、厌倦,这种消极情态阻碍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因此,要想转化学困生,培养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找准联
期刊
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新课程提出建立“以学定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课堂教学评价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方法,使教师教有主导、教有指向、教有成效。  
期刊
摘 要:历史课程不再是忠实地实施预设的课程计划或方案,而更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是个性不断张扬、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历史课程需要突显教学的生成性,解放了教师、学生、教材,让其发挥独有的魅力,照亮课堂,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本文通过教学实践中的具体的案例描述了如何发现、构建、共享、激励、提升历史教学的生成,从而在教学中随时去调整,真正实现历史课程的开发、创生、完
期刊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感体验,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情境教学正是适应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期刊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语文是百科之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于学好语文乃至学好其它学科至关重要。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期刊
体育教学工作的改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不仅涉及到社会发展、教育部门政策制定、学校教育体制改革等宏观层面,而且也涉及到教师教学思维、教学课堂组织、教学方法等微观层面。解决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缺陷问题,需要国家和社会、学校和学生四者立足本职、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一、突破传统思维,创造教学环境,发展学生个性  体育本是一门热血学科,学生在体育课上应当是主动积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