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以陕北榆林地区为例

来源 :经济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f01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本技术手段,以国家1:25万基础地理数据库等字信息为主要信息源,对陕北榆林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规律与区位特征进行了探讨。通过综合应用基于GIS的缓冲区分析、多层面的复合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揭示了该地区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受自然条件与为因素影响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可望为该地区的城乡发展规划提供有益的借鉴资料。
其他文献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要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要建立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本文通过研究
从防火塔顶向下俯视,眼下是一片绵延卢伏的群山,一望无际的绿色,山坡上,仿佛是天然浑成,又仿佛是经这织女的精心纺织,一排排、一行行笔直整齐的国外松与一团团、一簇簇绿油油的木荷
由科技日报社主办、发现杂志社承办的首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于8月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光亚、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工程院院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农业地理学50 年的研究历程,对农业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农业地理学的生产应用和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贡献作出了全面的总结。同时,在新世纪、新体制和新形式下,对
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人力资源为依托,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的新的经济形态已走近我们。新经济形态使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成为可能。为适应新经济形态,经济地
本文讨论了科学发展的现代趋势:高度分化、强调综合、多学科交叉、科技经济一体化;形成多层次的结构体系、科技超前发展、基础理论地位上升、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力;文章认为学
二战后,非均衡理论迅速发展,并被各国政府纷纷用之指导其区域规划,有的已取得一定成效。本文简要阐述国内外主要的非均衡理论,进而分析长江三角洲的经济特点和经济扩散的空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