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研究围岩变形、支护结构受力情况及不同支护时机对隧道穿越破碎带的影响,采用FLAC3D对九顶山隧道左幅穿越断层破碎带段开挖及支护全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穿越断层破碎带段时,围岩变形较大,拱顶沉降18~21.5cm,洞内最大收敛约5cm;支护结构最大压应力约18.8MPa、拉应力约2.2MPa,均出现在断层破碎带段隧道拱腰及拱顶部位;随着支护时机的滞后,围岩变形增大,支护内力减小,支护滞后掌子面0.5~1m为较合理的支护时机.
【机 构】
:
云南楚大高速公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云南 大理 671000;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围岩变形、支护结构受力情况及不同支护时机对隧道穿越破碎带的影响,采用FLAC3D对九顶山隧道左幅穿越断层破碎带段开挖及支护全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穿越断层破碎带段时,围岩变形较大,拱顶沉降18~21.5cm,洞内最大收敛约5cm;支护结构最大压应力约18.8MPa、拉应力约2.2MPa,均出现在断层破碎带段隧道拱腰及拱顶部位;随着支护时机的滞后,围岩变形增大,支护内力减小,支护滞后掌子面0.5~1m为较合理的支护时机.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简并光学参量振荡器的超混沌控制与同步,并对简并光学参量振荡器和二次谐波系统的混沌反控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全文的研究分为三大部分:简并光学参量振荡器的超混沌控制与周期态同步、简并光学参量振荡器的超混沌同步、简并光学参量振荡器和二次谐波系统的混沌反控制。 第一部分,首先对简并光学参量振荡器的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指出在一定的参数条件下,简并光学参量振荡器存在混沌
为弥补超高层建筑快速施工技术研究的不足,以绿地丝路全球文化中心项目超高层建筑为背景,从施工、管理、资源优化3方面进行阐述,包括液压爬模技术、混凝土侧抛免振技术、超厚筏板钢筋支撑技术等新技术,并结合基于智能建造理论的信息化施工、动态施工模拟、倾斜摄影等关键技术在超高层快速施工中的应用,形成超高层快速施工工艺体系.该体系使整个施工过程各工序间紧凑有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可缩短工期.
为实现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多源信息数据集成化智慧管理,满足超高层建筑施工可视化动态大数据安全诊断与应急管理需求,将土木工程、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领域深度交叉,借助移动与无线传感、结构荷载及性能监测技术、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结构时变数值模拟及物联网技术,搭建兼容智能监测、数值模拟、倾斜摄影、BIM等模块逻辑架构,形成综合性超高层智能信息化施工平台.构建临时结构监测风险数据库与兼容性实景BIM模型数据库,解决传统信息平台监控数据离散、信息更新滞后、模块兼容性弱,无法为大体量超高层建筑提供风险动态评估依据等问题.
绿地丝路全球文化中心项目因核心筒空间狭小,塔式起重机支撑钢梁有附着点位于核心筒连梁跨中,为保证结构安全储备,增设钢支撑对连梁进行加固.利用MIDAS Gen建立数值模型,计算不同工况下内爬式塔式起重机基础钢梁对核心筒作用点的荷载分布及不同工况下核心筒的受力变形,找出最不利工况方向,加强安全监测.分析柱状支撑和V形支撑结构对核心筒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V形支撑加固核心筒效果优于柱状支撑加固.
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和平试验田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时期的灌溉水、土壤、蔬菜样品,分析和评价了水体、土壤、蔬菜中的重金属Hg、Cd、Pb的含量及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兰州段黄灌区水体中重金属元素Hg、Cd、Pb平均含量均低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所规定的标准限值;试验田土壤中的Hg、Cd、Pb平均含量分别为0.569,0.124,189.3 mg/kg,均达到国家二级土壤标准,其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0.873,0.196,0.491,属清洁土壤;其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029,0.16
超高层建筑在施工时面临体量大、投资大、工序多、交叉施工作业多、空间作业面小等问题,为确保施工工期,需采取施工进度控制措施,以保证项目按时竣工.以绿地丝路全球文化中心项目为例,针对超高层施工体量大、施工难度大、工期紧等问题,介绍施工过程中采取的进度管理措施及钢管混凝土侧抛免振浇筑、钢筋桁架楼承板临时支撑和后浇带对称水平传力构件等快速施工技术,该措施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进度.
近年来,伴随着图像融合技术不断发展,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on-subsampled Shearlet Transform,NSST)因其具有多尺度多方向性、时间复杂度低等诸多优点被普遍应用于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领域。为了获得更加优质的融合图像,本文充分考虑NSST变换在融合领域的优势以及红外与可见光图像成像的特点,进行了NSST分解框架下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技术研究。本文的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
为研究砂卵地层城市地铁施工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以洛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丽景门车站及丽景门站—青年宫站区间下穿既有地标建筑物九龙鼎为工程依托,利用有限元软件并结合工程实际分析基坑开挖、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九龙鼎及地表的影响.研究表明,基坑施作过程中,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纵横向监测断面各监测点变形逐渐增大;双线隧道开挖且开挖断面距横向监测断面-21~15m时,横向监测断面上各监测点变形对开挖断面变化响应显著;双线隧道贯通时,盾构施工沉降槽大致分布在双线隧道中心线-24~24m,且为主要沉降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