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来源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issa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阶段人才培养的需要不同,职业教育需要注入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通过文献研究,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总结近年来“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支持政策、队伍建设和评价方式上的发展和变化,供后续的研究参考。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9)06-0077-04
  一、研究背景
  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社会上职业需求量在不断地增多,因此需要增加对职业人才的培养,这会促进职业院校发展,而职业院校的发展少不了优秀的教师。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培养出能胜任技术岗位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这对师资力量要求高,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过硬的技术和实战经验,而且这些技术与经验是可以传授的。迎合这一形势,“双师型”教师慢慢出现在教育名词当中,在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需求是最為明显的。但目前,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还比较少,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缺乏企业工作经历,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目前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双师型”教师专业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推进其发展。
  从1995年“双职称制度”的观点首次出现在国家教委《关于推动职业大学改革与建设的几点意见》中,到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家一系列的文件对“双师型”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给未来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工具及方法
  CiteSpace是应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它主要基于共引分析(cocitation analysis)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 network scaling,PFNET)等,计量特定的领域文献(集合),以探寻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及知识转折点,并绘制一系列可视化图谱,来分析学科演化潜在动机,探测学科发展前沿。文章采用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5.3.R7(该工具是信息可视化领域权威专家陈超美开发)对发表的文献进行聚类分析,形成知识图谱,寻找出该研究领域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等。通过对文献的聚类分析之后,再对文献进行内容分析。
  (二)研究样本
  数据样本来源于CMKI数据库,采集时间截止于2018年12月27日,以“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双师型”“双师型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专业”为检索词,文献类别指定中文核心和CSSCI期刊,检索的年份跨度从1994年至2018年(因截止时间,2018年的数据不完整),一共检索到792篇。通过人工剔除和数据筛选不符合主题的文献,最终得到有效的样本文献546篇。提取关键词85个,累计词频952次。
  三、我国对“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总体情况
  (一)“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计量特征
  从发展数量分析,根据年份统计形成如图1所示的折线图,由图1可知,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最早出现在1994年,可以将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文献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启蒙阶段(1994~2004年),每年发表在核心期刊和CSSCI上的文献数量均在10篇以内,发文数量很少,均值在两篇左右;二是稳步发展阶段(2005~2010年),发文数量逐年提高,在2010年下降幅度明显,均值在27篇;三是突破爆发阶段(2011~2015年),最高发文量达到65篇,均值52篇,研究成果增长迅速;四是下滑阶段(2016年至今),文献均值30篇左右。
  (二)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热点
  1.关键词热点呈现
  在CiteSpace Node Types选项中选择Keyword进行聚类,时间阈值选择每年进行切割,得到如图2所示的关键词聚类图。从图中与双师型教师联系最为密切的是高职院校和职业院校。高职教育和职业教育凸显,证明在这两种教育中最需要“双师型”教师。此外,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师资、师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教师培养、培养模式和“双师型”教师培养等,这一系列的关键词呈现,可以看出“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2.关键词热点分析
  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前人已有很多的研究。张伟萍认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人才协同、项目协同和体制机制协同[1]。贾文胜建议设立第三方评定机构,从技能考核、实践教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建立认定标准体系[2],加强对双师教师的培养,明确培养方向和认真标准。李军民认为应建立“双师型”教师职后激励机制、淘汰机制、转型机制——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生命力[3]。“双师型”教师专业化主要体现能力结构专业化、知识结构专业化和素质结构专业化[4]。
  3.研究前沿分析
  (1)“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逐渐深入。在横向维度:频现“双师素质”“素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教学团队”等重要论点的研究;再次,“教学意愿”“压力源”等也成为研究的切入点;再者,研究的范围涵盖了职业技术院校的“公共课教师”“硕士层次双师”“博士层次双师”;最后,诸多文献中出现了“三能型教师”“五能型教师”。在纵向维度:“双师”的专业发展被研究者关注,其“成长路径”“成长困境”“成长阶段”均出现于相关文献之中,更有甚者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终身学习”及“基于‘双师型’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2)“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研究与日俱增。有对其准入制度的研究;确立资格标准体系的建构和评价指标;有其评价方法的研究;甚至还有学者提出要建立评价激励的机制。(3)“双师型”教师政策制度渐受关注。有学者就近年颁布的新政策做以解读,提出“双师型”教师的发展要求[5]。   四、关于对“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界定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从产生到发展的过程当中演变了很多种解读。在1990年,王义澄首次提出“双师型”教师概念[4]。“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界定, 除了“双职称”论、“双证书”论、“双来源”论、“双能力”论等四种具有代表性的表述外,还有“双资格”“双层次”“双素质”“双融合”“多师型”“特定型”“双叠加”“双课程”“多元型”等诸多说法[6]。如果以证书为依据作为对“双师型”的界定,可能会导致教师不需再注重个人技能和学识的提高。有学者提出“行知合一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他们认为“双”即“行”和“知”,并从教师的基础师范能力、专业教学能力、行业企业接轨能力、科研竞赛能力等四个方面诠释并丰富了“双师型”教师内涵,更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对职业院校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这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考核更具可操作性[7]。
  五、对“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分析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贪多求全——盲目提高要求,无端扩大范围,本末倒置——技能素质代替职业素养,急于求成——将证书等同于能力,配套乏力——支持教师成长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一是认识不全面。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一些院校未能认识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对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二是基础不牢固。一些高职院校的师资条件、资金投入、基础设施等基础条件薄弱[8],“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无法得以全面支撑;而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报酬待遇等在现实中存在差距,形成“双师型”教师成长动力缺乏,真正具备“双师”素质的人员存在“引不进”“留不住”的情況。
  三是机制不完善。在教师技能培训方面的规划、实施、管理、考核等一系列工作较为滞后。同时,“双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走出去”的路径、合作模式等机制不健全,因而教师成长的积极性受到削弱。
  六、关于“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研究
  (一)健全和完善“双师型”教师相关政策
  一是要尽快建立“双师型”教师奖励制度。要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工资、岗位津贴、课酬等方面的待遇,在评奖评优方面给予倾斜,树立起鼓励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政策导向。二是完善教师考核办法。要求专业课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型;引导公共课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以提高。三是发挥职称评审制度的引导作用。高职院校可以探索制订具有职教特色的职称评审具体实施细则。
  (二)强化培训,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
  一是定期对教师开展职业道德培训。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事业心与责任感。二是强化校企合作,有计划选送专业教师队伍进入企业定岗训练,既可以更新职业教学观念,又能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与教学能力。三是通过竞赛形式带动教学活动,切实激发教师团队“比学赶超”的竞争发展机制[9]。
  (三)出台法规制度,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尽快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标准。国家政府、教育部门制订科学规范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并允许职业院校开展多方面评价。二是职业院校应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度。三是针对“双师型”教师制订倾斜政策,建立健全奖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张伟萍.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4).
  [2]贾文胜,梁宁森.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5(1).
  [3]李军民.学校本位视域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
  [4]黄静,张恒正.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9).
  [5]庞颖,吴锦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基于已有研究的计量分析[J].成人教育,2015(12).
  [6]徐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内涵变迁与实践意义[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4).
  [7]陈淑娴,余则灵.多维度探讨行知合一下职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J].教育现代化,2018(13).
  [8]课题组.“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报告[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
  [9]时劼.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3).
  [作者简介]唐东海(1987-),男,广西兴安人,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审计学;陈冬燕(1993-),女,广西合浦人,南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化教育。
  [责任编辑 何一辉]
其他文献
应用近50年的每月温度和降水资料研究了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①该地区在1986年附近发生了一次明显的气候跃变,要比全国气候跃变晚6~8年;②跃变后比跃变前全区年
采用中国数值预报创新基地最新开发三维变分同化系统(Grapes3DV)的分析为模式初值场,利用广州热带所开发的南海热带气旋业务预报模式,在模拟试验(控制试验)的基础上,对强、弱
会议
根据Genebank中发表的新城疫病毒融合蛋白(F)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鹅源新城疫病毒分离株JS5 F基因,约1700bp,测序确认后,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得
会议
在进行台风预报或数值模拟时需要一个初始化过程,产生一个能增加初始涡旋真实性的初始场.本文应用两种台风Bogus技术方案来构造台风涡旋结构,并研究这两种台风方案对9608号台
本文试图应用日本气象厅气象研究所整理的T资料及T106客观分析场资料对台风能量频散波列特征进行初步探讨.
本文分析了2003年夏季淮河流域洪涝的雨情、水情以及致洪的成因.主要是受气候背景、冬春季气候特点、大气环流异常、西风带出现阻塞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的变化、季风
会议
本文首先分析了以全球纺织业为背景所发生的投资活动,然后就对纺织品投资形势所带来的影响及其作为纺织机械供应商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并对纺织市场进行分析.
本文利用2003年6~7月逐日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淮河流域梅雨期的水汽输送来源并且计算了该区域的水汽收支,结果表明:2003年梅雨期间淮河流域水汽输送的来源主要有2个,一
会议
This paper studied on the way of Coleus blumei,the leaf was chosen as explants and was inoculated on 1/2 MS medium with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6-benzyladenin
为比较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不同培养工艺制备的抗原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标准强毒株C48-1株固体表面培养法和液体高密度发酵法制备的疫苗抗原的免疫原性进行了免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