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教育细则等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教育细则
  武宝玉
  
  开展糖尿病教育,医务人员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成立一个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统一认识,统一教育内容。
  目前糖尿病治疗达标率较低,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医生缺乏对糖尿病全面控制和达标的观念,缺乏对新药物的认识;未针对基本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治疗,治疗方法落后;基层保健系统不完善;患者缺乏规范的糖尿病管理,不合理的饮食及运动,恐惧不良反应,恐惧低血糖,治疗依从性差等。由此可见,糖尿病教育任重道远,仍需要更多素质较高的专业队伍,深入基层宣传。
  
  糖尿病教育的基本指导原则
  心理指導
  针对患者常因反复血糖偏高而导致紧张恐惧,在基本知识教育中,应客观地向患者介绍疾病有关发展过程及预后知识,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是目前尚不能根治的慢性疾病,但又是可防治的疾病,提高患者坚持治疗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教育患者不需要学成一名医生,但要学会饮食、运动、监测及药物的使用。
  饮食指导
  让患者理解合适的饮食有利于减轻体重、控制血糖和防止低血糖,并可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向患者介绍饮食治疗的目的、意义及具体措施,并督促落实。让患者学会根据自己的体重、身高、性别、运动量等个体情况计算饮食量,保证合理的营养。
  运动指导
  依照患者身体情况选择活动种类,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球类运动等。最好采取有氧运动,坚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运动最好选择在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步行是最佳的运动方法,根据身体情况可采用中速步行,每分钟100~120步。如出现心率在100~120次/分钟、有劳累感,应减速停止。出去运动时要随身携带糖果,以便低血糖时食用。
  用药指导
  为用药物治疗的患者讲解药物的剂量、用法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介绍降糖药饭前饭后服用的不同类型,用药要准确,特别在联合用药时更应小心谨慎。胰岛素要在饭前半小时注射,必须按时进餐,抽取胰岛素剂量必须准确。防止患者乱用土方、秘方,以免影响治疗。
  监测指导
  不管是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均应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由医生调整药物剂量。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监测不仅仅是血糖,还包括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血尿酸、血液黏稠度、心电图、神经功能、血管功能、肝肾功能等的监测。
  预防并发症的指导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身体清洁,避免损伤,经常用清水擦洗身体,特别注意保持口腔、会阴、足部的清洁,皮肤出现瘙痒时尽量少抓,以免皮肤破损。穿宽松柔软、透气性好的衣服、合脚舒适的鞋袜,不要过紧。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不宜超过50℃,以免烫伤,如发现皮肤破损需及时处理,以防感染。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但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造成严重后果。首先要告诉患者低血糖发生的症状,以及如何防止和处理低血糖反应,如出现心慌、出汗、恶心、呕吐以及有明显的饥饿感等情况,应立即喝糖水和进食。由于各种原因停用降糖药物或饮食过量诱发酮症酸中毒,出现疲倦、食欲不振,甚至昏迷,应立即送附近医院进行血糖、电解质等监测。
  
  我国糖尿病教育的基本模式
  群体教育——举办糖尿病教育大课堂:将糖尿病从病因到治疗的一整套系统知识均教给患者。有些知识只需他们了解,有些则需要他们掌握,并在自己的实际治疗中得到运用。这是对糖尿患者进行普及教育的最主要方法。
  小组教育:在普及性糖尿病教育的基础上,针对个体差异而进行的另一种教育方式。根据患者年龄、文化水平、病程、有无并发症及身体状况等个体差异分成小组,接受程度不同的教育。这是对群体教育的一种补充方式,避免了群体教育所不能顾及的个体差异。
  示范各种操作技术:多由糖尿病专职教育护士承担。对糖尿病患者需要掌握的操作技术,如胰岛素的正确保管及胰岛素注射技术、血糖仪的正确使用及血糖监测技术、尿糖监测技术等,进行当面示教,甚至进行个别指导,直到掌握为止。教育患者树立有菌观念,无菌操作,避免各种感染的发生。
  个别指导、电话随访、家庭随访:糖尿病教育护士根据所掌握的糖尿患者情况,定期对患者进行各种适时的指导。初发糖尿病者,着重指导饮食、运动情况及血糖的监测;对长期随诊患者,可定期电话随访,指导他们及时做相关的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各种并发症;对有并发症的患者,特别是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应每月1次定期到中心就诊,并给予积极的治疗。对个别病情较重、行动不便、经济条件差的患者,则应定期进行家庭随访或个别指导。患者也可拨打糖尿病教育中心的电话,随时得到免费咨询服务。
  组织患者交流会:邀请密切配合治疗,病情一直控制很理想的患者介绍其成功经验,或请深受并发症之苦的患者谈其切身体会和教训。病友之间的这种交流是最直接、最实际的,对患者的影响较大。还可定期举行各种趣味活动,如有奖问答、趣味游戏等,既提高学习兴趣,又增进患者之间的友谊。
  形象教育——应用制作的幻灯图片:此方法形象、生动、直接,患者从图片中得到深刻启示,很受患者欢迎。
  音像教育: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及录像等,使糖尿病患者多渠道了解糖尿病知识。这种方法对边远地区的糖尿病患者尤其适用。这可以让更多的糖尿病患者都能感受到:全社会乃至全世界都十分关注糖尿病,重视糖尿病的防治工作。
  重大活动教育:如在每年的世界糖尿病日,各大医院和从事糖尿病教育的机构均在公共场所举行较大规模的义诊活动,通过宣传刊物、图片、资料等,对广大群众进行健康咨询服务。
  “糖尿病小屋”启动:“糖尿病小屋”涵盖了“拜耳糖尿病关怀”计划中包括诊断、治疗、监测、教育在内的全方位糖尿病解决方案,成为深入社区、贴近百姓的既具有医学意义、又具有社会意义的“患者之家”。这项计划首先在北京、上海、广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并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陆续推向其他城市的成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计届时将会有上千万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从中受益。
  (编辑/李景仁)
  
  积极开展糖尿病教育
  喻红玲
  
  近10年来,我们在门诊、住院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糖尿病教育,如糖尿病知识系统讲座、咨询、义诊、病友经验交流会、病友联谊会、1型糖尿病患者交友会等等,并编写及印发多种学习资料,创办了糖尿病教育刊物《华西联谊》(内部刊物),宣传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防治知识。每年约有2000人次的糖尿病患者及家属到我院接受到正规而系统的糖尿病教育。这些活 动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群体教育(100~150人/次):
  包括一般讲座与专题讲座。一般讲座是指糖尿病知识普通学习班;专题性讲座是指糖尿病知识提高班,主要是针对有一定糖尿病知识的患者。
  
  小组教育(10~20人/次):
  ①病房分组小讲课:由主管护士对糖尿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教。
  ②1型糖尿病患者联谊会:邀请1型糖尿病儿童及家长,与医护人员一起进行饮食、运动、注射胰岛素等专题讲解、答疑,并一同进午餐。
  
  个体教育(一对一的教育):
  1.病房:
  對新人院及需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主管护士都会进行床旁一对一的教育、指导。
  2.糖尿病专科门诊:
  对在糖尿病专科就诊后需咨询的糖尿病患者,均进行一对一的教育和指导,示范各种操作技术。
  3.户外教育活动:
  选择空气较好、气温适宜的天气,在医护人员的保障下,组织糖尿病患者走出课堂,到近郊环境优美的地方去参加有趣的户外运动,如糖尿病知识方面的游戏,唱歌、跳舞、打乒乓球、爬山、散步等,以求在活动中学习、巩固糖尿病知识。
  4.大型义诊活动:
  每年两次。由内分泌科医生、护士、心脏内科、肾脏内科、神经内科、皮肤科、眼科、心理卫生中心、营养师等共同参与,在公共场所举行较大规模的义诊活动,通过宣传刊物、资料、图片等,对广大群众进行健康咨询服务。
  5.年终总结、病友经验交流及新年联欢活动:
  进行糖尿病知识问答的考试(患者独立完成),根据阅卷成绩分出一、二、三等奖,发放奖品;邀请在糖尿病防治过程中经验较丰富的糖尿病友上台讲授自己的治疗经验,也请因对糖尿病认识不足、治疗不及时而深受并发症之苦的患者谈其切身体会和教训。最后进行新年联欢,做各种游戏活动、糖尿病知识抢答,优胜者发放奖品,参与者十分积极,大家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辞旧迎新。
  6.电话、网站咨询:
  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我们的电话、网站,咨询相关的问题。
  我们通过上述多种形式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让糖尿病患者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糖尿病知识,增强了糖尿病患者对目前社会上各种广告的辨别力和“抵抗力”,不再轻易相信游医假药、偏方秘方;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把自己学到的糖尿病系统知识传播给周围的同事、朋友,让大家一起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用科学的方法治疗糖尿病。
  (编辑/王臻)
其他文献
我今年78岁,患糖尿病18年。在“糖协”科普教育讲座、媒体和专家、医生的全方位教育下,我一直坚持自我监测和管理。多年来,我的血糖控制稳定(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下,餐后血糖在10.0mmol/L以下),精神饱满,身心健康,许多病友都向我“取经”,我的体会是:    1.在思想上要牢记:“平衡是根本,适度是核心,坚持是基础,细节是关键”。做到四点:“多懂点、少吃点、多动点、放松点”。    
期刊
创刊2002    2002年1月出版的《糖尿病之友》杂志,我们称之为创刊号,这也成为我们的一个标志性日期。原历史,这并不是我们出版的第一期杂志。在正式创刊前的大约半年时间,我们就进入了出刊的准备期,并先后于2001年8月和11月推出了试刊(1)和试刊(2),免费发放了10万册,以获得读者的反馈,事实上,当时读者的态度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士气。  在总结两期试刊的经验与分析反馈的基础上,2002年1
期刊
时光荏苒,《糖尿病之友》已经创刊五年了。  为了感谢几年来读者的殷殷诚意,杂志社策划出版了五周年纪念刊,也就是您现在拿在手上的这本。  纪念刊总共有160个页码,其中有领导的鼓励,社长、主编的叮嘱,也有专家的支持,读者的厚望,厂家的祝福,更多的,则是我们对糖尿病知识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出版时间紧,工作量却是日常的一倍。为了出版这本纪念刊,杂志社上上下下都付出了很多心血。從组织选题、邀约专家到策划
期刊
继2004年首次进行读者调查活动后,2006年岁末,本刊再次推出了大型读者调查活动。调查活动得到本刊读者及广大患者的大力支持。通过患者的反馈,我们不仅看到了患者对本刊的热诚关爱。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两年来患者健康意识的大幅度提高。  本刊将从2007年第1期起。分期刊出报告中关于教育、血糖检测、口服药、胰岛素、并发症等方面的分析性文章,相信会对您的日常生活和治疗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背景资料  
期刊
1.美国    美国国家糖尿病教育计划  美国国家糖尿病教育计划(NDEP)由美国慢性病预防及健康促进中心(CDC)和美国卫生研究院(NIH)自1997年起制定并实施,是美国影响范围最广泛的群众性糖尿病防治活动。截至2003年,已有10亿读者通过印刷品和广播传递的信息而受益。该计划向糖尿病患者及其亲属、卫生保健专家、教育者、社区组织等广泛分发的出版物已达200万份,电视和广播的公共广告价值超过30
期刊
昨天——单纯胰岛素治疗阶段    从1921年发现胰岛素,到1956年第一个磺脲药甲磺丁脲用于临床之间的30多年,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惟一药物。1922年,班廷医生为14岁的汤姆森打了第一针胰岛素,他是应用胰岛素后活下来的第一位1型糖尿病患者。  第一个用胰岛素的女病人是20年代美国国务卿查尔斯的女儿艾兰斯。她1907年出生,12岁患1型糖尿病,15岁时身高152厘米,体重20公斤,骨瘦如柴,不能
期刊
Q:怎样才能让肾功能不再恶化?  我61岁,患糖尿病多年,今年又并发了肾病,肌酐为166.0mmol/L,尿素氮为11.2mmol/L。听说肾病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发展到需要透析,不但要花很多钱,还会危及生命,所以我现在心理负担很重,四处求医,吃了好多药,肌酐也不下降。请问专家,我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好肾功能,使之不再恶化呢?    黑龙江 闫 某    答:该病友已经存在糖尿病肾病和肾功能不全,应采取综
期刊
拜唐苹可以替代二甲双胍?  李 经    吴女士今年68岁,患糖尿病4年多,一直坚持服用二甲双胍。自从患病后,她很重视生活方式的干预,每天坚持去公园锻炼身体,也因此结识了很多病友。前两天她听别人说用二甲双胍疗效不好,现在她有了并发症,就问病友什么药好。有人说拜唐苹好,就自己去药店买了拜唐苹服用,还把原来服用的二甲双胍私自停掉。结果,前些天在公园跳舞时,吴女士突然昏迷,被送入医院。解读  吴阿姨犯了
期刊
“闲人”马大姐的戴泵生活  悠 悠    熟人都称马阿姨为“马大姐”,退休后的她也真有着《闲人马大姐》中马大姐的那种热情如火、爱人如己的性格,而且她的“闲”也是那种闲不住的闲。马阿姨患2型糖尿病十几年了,刚开始几年,通过药物控制效果尚可。后来因为看外孙比较劳累,血糖有波动,就改用胰岛素治疗。但去年年底,马阿姨生活在上海的小女儿又给她添了一个外孙女,这下可忙坏了马阿姨,又是看小的,又是照顾大的,心里
期刊
做好血糖自我监测的8点建议  李 经    监测强调的是“自我”,意思是检测要自己做,不要靠别人。只要有能力。连自己的亲人都不必依靠。因为自己最了解自己。  检查强调的是“定期”,依照生理和病理的变化,对疾病的监测与检查必须定期、有计划地进行,有些检查需要天天做或随时做.有的检查需要2~3个月做一次,有的检查需要半年或一年做一次,每种检查各有不同的特点和目的。    1.早餐前血糖(指早晨6: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