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规模养殖隐忧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jsds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事关CPI,故猪肉价格一分一角的上涨,都牵扯着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老百姓的敏感神经。
  作为近些年应对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措施,生猪的规模标准化养殖得到了大力推广。政策初衷之一,便是以规模户取代散养户,以熨平失衡的“猪周期”。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系列扶持政策初衷不错,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每每被钻了空子。以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生猪规模化养殖补贴为例,因为是按照存栏量和出栏量的数据为标准进行补贴,各地不时出现的情形是:两个规模化养殖的猪场之间串通好,检查一家时,另一家的猪也被拉来充数。
  操作过程中的猫腻暂且不计,但就规模化养殖本身来说,“达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也肯定是一把双刃剑”。中国畜牧业协会主管生猪养殖业务的副秘书长马闯告诉《财经》记者。
  规模化养殖到底要以何种标准实现何种目标、如何具体操作,在玉米供应“紧平衡”日益加剧时如何保障饲料供应,本土猪种培育速度缓慢下如何保证食品及粮食安全……相关问题如一直不能解决,仍单纯以养殖数量为衡量标准发展规模化养殖,其隐忧将日益浮现。
  
  孱弱的中规模化
  依照农业部对于规模化养殖的界定标准,年出栏量达到50头猪以上的猪场,即可被划分为规模化养殖场。以此为标准,2009年全国猪场中规模化养殖的比重已经达到61%。
  在谈到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时,此比重数据得到了广泛引用。但业内不乏呼声:此一标准制定的时间是1994年,在生猪养殖行业经过17年的迅猛发展之后,年出栏50头即为规模化养殖的标准,已显得太过陈旧。
  而在生猪养殖行业内部,现在则有两条得到更为广泛认可的标准线:一为年出栏数500头,另一则为年出栏数10000头。
  出栏量低于第一条标准线的,为散养户,而高于第二条标准线的,则为领头型养殖企业,其占总养殖户的比例分别为68%和6%。
  而夹在中间、年出栏量大于500头而小于10000头猪的,即为规模化养殖场。因为满足了农业部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底线数量,故此一阶层的养殖场近些年来在大力扶持之下得到了迅猛发展。
  但尽管如此,现今这一层级所占的比重,也仅为26%。
  记者了解到,从美国、荷兰、加拿大等养猪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也并不是超大规模的养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而是以养殖规模适度的中间阶层比重为最高。
  在这些国家里,此一层级的养殖场主们以多年来的养殖基础条件确定养殖数量,然后再跟大型肉类企业签订合同之后才进行养殖,已经不用再考虑产业链下游的销售问题。他们可以这么做的原因之一,是上下游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利益链条。
  以欧洲最大的生猪屠宰企业荷兰维昂集团为例,它的股东是由1.8万个生猪养殖合作社构成的,上游的生产者已经掌握了下游企业的经营主导权。
  这种生态尚未在中国的生猪养殖业中形成。究其原因,屠宰厂和养殖场被人为割裂是因素之一。
  而因为议价能力高,屠宰企业往往要求养殖场送来的猪瘦肉率达到相当苛刻的标准,“甭管什么猪种,要求70%的瘦肉率,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达到的,不用瘦肉精肯定没辙”。马闯说。
  除了议价能力低、比重依然过小之外,中间阶层养殖场的孱弱,还体现在其应对疫病能力低下方面。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相关资料显示:在应对疫病时,养殖散户、中型规模养殖、领头型养殖企业的疫病防控能力综合打分分别为1.9分、1.7分、3.4分。
  散养户之所以名列第二,是因为其养殖的猪种多为地方猪,或者有地方猪种血液的杂交猪。而地方猪的一个特点就是抗疫病的能力强,适应能力强。
  在上述分类的后两种养殖类型当中,进行工厂化养殖的猪种有三大类,分别为杜洛克、长白和大约克,业内简称为“杜长大”,皆为上世纪时引进外来品种。
  “杜长大”的主要特点就是适应规模化养殖、生长速度极快,但相应的,其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及中国本土猪种。
  在进行养殖时,因领头型养殖企业的技术人员实力和设备都比较雄厚,故其抗疫病能力最高。但对于条件稍差的中间层的养殖场来说,稍有不慎,疫病的传播即会造成大量损失。而疫病问题造成仔猪死亡、导致数月后生猪出栏量急速下降,正是2011年此轮生猪价格急速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饲料“紧平衡”
  中国每年的生猪出栏量约6.67亿头,以每头生猪每年吃350公斤饲料计算,一年就需要2.1亿吨。以2010年中国饲料年产量1.5亿吨计算,不考虑鸡鸭等禽类消耗饲料的前提之下,依然存在近6000万吨的缺口。
  中国畜牧业协会曾经做过测算:以公布的相关数字来看,中国现有的饲料生产能力根本不可能支撑起现有的生猪出栏量水平,之所以现在能够生产出这么多的生猪,是因为替代性饲料的广泛应用。
  中国的传统猪种基本都有耐“粗饲”的特点,对饲料的配比要求比较宽泛,土豆、红薯、酒糟和豆渣等,都可以作为主要饲料。但与此同时,其养殖周期也达到了八个月左右。
  而为了适应工厂化的生产形态,近些年来,中国的生猪养殖行业开始大量采用“杜长大”等品种,其特点是生长速度极快,成熟周期一般只有五个月左右。但相应的,其对于饲料的要求则要严苛的多,一般的配比数量为:玉米65%、豆粕22%、麸皮及其他占13%。
  《财经》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指出,因为牵涉到杂交等问题,本土猪种和外来猪种的养殖规模各是多大,现在依然是笔糊涂烂账,没有哪个相关部门发布过相对清晰的统计。
  而业内人士则在担心,一旦未来“杜长大”等高耗粮的洋品种控制中国市场之后,中国大豆进口的需求会继续猛增。目前,中国的大豆需求对外依存度已经高达78%,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豆粕的形式进口到国内的。
  对于在饲料中占比最大的玉米来说,情形也不容乐观。在国内资源受限、玉米供应已经日益吃紧的情况之下,额外的新增需求,只能通过进口来解决。2010年时,曾经能够与美国比肩的第二大玉米出口国中国,反而累计进口了157万吨玉米。今年,此一数字还将加大。
  因为玉米价格的持续走高,近两年来,中国各地开始出现用小麦代替玉米生产饲料的现象。以饲料消耗大省广东为例,9月底时当地的玉米价格已经涨到每吨2600元,而小麦则只有2200元左右,替代的价格优势十分明显。
  目前,欧洲的生猪养殖饲料已经基本实现了主要由小麦和豆粕构成。只有美国因为玉米产量极高,故依然采用玉米加豆粕的猪饲料形态。
  中粮饲料有限公司原料采购经理王海告诉《财经》记者,2010年,中国饲料行业用小麦替代玉米的总数大概为1000万到1500万吨,这一数字明年则有望达到3000万吨左右。
  在目前的价格体系之下,中国的小麦价格较低而且储备量大、供应稳定。因此,在禽料生产中,小麦替代玉米的速度很快。其中,鸭饲料已经基本实现了100%的替代。
  但王海同时也指出,因为目前依然存在着替代技术尚不成熟、替代后料肉比下降等因素,短期内,小麦依然无望大规模替代玉米生产猪饲料。
  对于养殖户来说,玉米现在依然是生猪最好的能量饲料。以小麦为主料生产出来的饲料,生猪在吃下去之后会出现一个“适口期”过程,生长出现滞长,而且料肉比会从玉米饲料的2∶1下降到2.8∶1,差距十分明显。
  
  育种被动
  在生猪育种方面,中国也多年来没有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农业部一位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由于“杜长大”等洋品种有潜在的蓝耳、伪狂犬等疫病,中国在引进这些猪品种之后,原本没有的一些类似疫病开始在各地大量出现。洋品种在带来高产的同时,也埋伏下一些隐患。
  为了应对这种窘境,从2007年开始,农业部就组织成立了专门研究育种和疫病的生猪研究专家组。2009年,农业部又制定了《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及其实施方案,明确了中国种猪改良的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
  但因为中国长期以来缺乏育种的实践和相关的经验积累,农业部在推出规划时也指出,这项政策的时间跨度长达10年乃至20年时间,短期内依然无法起到实际效果。
  在近期公布的畜牧业“十二五”规划当中,也以很大的篇幅提及生猪养殖。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乔玉峰在分析此项规划时指出,其主要特点现在依然是先保证产量,“产量少了不行,产量够了之后,再往好里弄”。
  乔玉峰还指出,目前生猪大规模养殖的一个问题为产区和销区的不统一,京津沪是大销区,自给率却不足一半。因为生猪养殖不纳税,不能带来大量就业,反而带来大量污染,在相关扶植政策出台时还要求地方政府进行资金配套,故地方政府都没有动力去发展养殖。
  针对此种情况,中国畜牧业协会的一个内部研究小组近期的一份报告指出:在东部地区用地紧张、粮食产量不断减少的前提之下,应该逐步将生猪养殖场迁移到中国的东北和西北部,前者的优势是粮食产量高,后者则地广人稀。
  在分析此一提议的合理性时,马闯告诉《财经》记者,东北有玉米产量优势,在当地建立养殖场之后,就地将生猪宰杀后分割成两片猪胴体,装入冷藏车边运输边排酸,既节省时间又健康。
  但实现这一规划的难度也很大,其一是在目前的饮食结构中,热鲜肉依然统治中国猪肉市场,占比达到了68%,而冷鲜肉和肉制品的占比则仅有17%和15%。
  “只要广东人和上海人依然是非热鲜肉不吃,这个问题就很难解决。”马闯说。
其他文献
中国人民银行从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为2008年12月以来的首次下调,被市场广泛解读为央行货币政策调整的重要信号。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政策的重要支柱,其调整方向和手段事关全局、影响重大。未来,货币政策的取向应高度重视影响货币总量变化的因素,根据形势适时进行调整。     货币总量激增根源   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中国货币政策调
期刊
12月13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在香港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八》(CEPA 8),其中在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方面达成协议,允许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RQFII)方式投资境内证券市场。  仅三日之后,12月16日,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外管局就联合发布《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下简称《试点办法》),允许
期刊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费雪(Irving Fisher)最先提出了“债务型通缩”的危险性。在“债务型通缩”第一阶段,经济状况开始恶化,借款人为降低债务而抛售资产。到了第二阶段,由于客户开始清偿债务,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不断收缩。这时,资产价格普遍下跌,人们预期资产泡沫要破裂,进一步造成了企业净资产的下降。   由此带来的企业赢利水平的下降会导致贸易量缩减,因为家庭消费信心减退,投资者也担心未
期刊
从过去一年多实践来看,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是资本项目自由化。资本项目自由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人民币国际化的每步进展,都要以资本项目自由化的相应进展为条件。   当前关于人民币国际化争论的要害在于,在当前国际金融剧烈动荡之时,我们是否应该进一步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化?如果我们打算进一步推进,其正确顺序是什么,时间如何掌握?这些是我们在讨论如何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之时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人民币
期刊
自今年8月因希腊政府债务问题恶化以来,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中央银行、投资银行以及国际性机构根据各自的模型,普遍预测,欧美经济将再次出现衰退,并因此拖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增长。  比如,美国经济周期研究院(ECRI)认为,欧美再次衰退不可避免。其逻辑是,欧洲债券问题国为了得到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救助,避免违约,就需要大幅减少财政开支,这在经济增长疲弱不堪的背景下,经济将更加困难并陷入衰退。  对希腊而
期刊
经过一个周末的挣扎,海通证券(600837.SH,06837.HK) 终于在12月12日早上决定,延迟登陆H股。   海通证券原本计划在香港发行12.29亿股H股,以每股9.38港元至10.58港元的定价,筹资115.28亿至130.03亿港元。制定招股价范围时,海通在A股的股价为人民币8.2元,考虑到汇率,H股招股价下限比A股折让仅6%。   这次发行由海通在香港的子公司海通国际,以及外资投行摩
期刊
每到年终岁尾,“哗啦哗啦”点钞花钱之声便从各地政府传来。2011年年底,各级政府“突击花钱”的不规范行为再现。  今年前11个月,中国财政支出88955.78亿元,从支出预算来看,12月还要执行11264.22亿元。若加上超收收入,支出规模将会更大。   而前11个月,全国财政收入97309亿元,比起今年的全年预算收入89720亿元,已然超收7589亿元。12月收入即使仅比去年同期增长8%,也将
期刊
12月初,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云投集团)收到一份向投资者及时披露信息、提示债券投资风险的督促函(下称“督促函”)。“督促函”来自“10云投债”主承销商红塔证券。函称,自11月以来,云投集团2010年发行的企业债(下称“10云投债”,1080095.IB)二级市场成交量持续放大,成交价波动幅度较大,该函催促云投集团立即自查,及时提示风险,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红塔证券上述举动和二级市
期刊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于2011年9月进行的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2011年三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4.54(取值范围在1-9之间),比二季度回升0.32点,显示谨慎乐观的判断(见图1)。  其中,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均略有改善:即期景气指数为4.85,比二季度高0.28点;预期景气指数为4.23,比二季度高0.37点(见图2)。  调查遴选了国内有代表
期刊
全球经济复苏再度告急,这是三年来的第二次。2008年是美国次贷危机,这回则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亚洲人应该清晰地听到了警钟——以出口为经济主导的地区,对其最大的两个出口市场的震荡,不会无动于衷。   事实上,两次震荡均将造成长期影响。在美国,消费者正在苦苦挣扎。自2008年初以来,实际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只有0.4%。欧洲的情况也差不多。即使在目前极为乐观的假设下(欧元区能保留),欧洲经济前景也相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