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笨实”的人做着伟大的事

来源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屠呦呦,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因发现了青蒿素,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9年6月16日,周日,新华社深夜发文预告“周一见”:屠呦呦团队周一要“放大招”,发布重大科研突破性成果。第二天上午,谜底揭晓:屠呦呦团队在“青蒿素抗药性”的研究上获得新突破,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的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替补上场的39岁副研究员


  屠呦呦进入抗疟研究组时,已经39岁,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干了快14年,职称还只是副研究员。
  仅从这一点看,无论是与国际级青年科学家相比,还是与身边同事相比,那时候的屠呦呦都不算出众,更非天才。
  能进入重要的抗疟研究“523”项目组,多少源自特殊历史时期的机缘巧合。
  作为集中全国科技力量,由全国60多家科研单位、50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旨在帮助北越政府防治疟疾、“打击美帝”的重要项目,其分量之重,堪比“两弹一星”。
  对于科研人员而言,若能参与“523”项目,自然是一生荣耀。但如果论资排辈定人选,当时的屠呦呦还没有这个资格。
  但历史给了她一个上场机会。
  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加入“523”项目时,由于“文革”,院内许多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已经“靠边站”。在此情形下,她不仅参与了这个项目,还破格一进组就担任项目研究组组长。
  但屠呦呦这个组长是光杆司令,除了她,项目组根本没有其他组员。

天道真能酬勤


  “523”项目始于1967年,到屠呦呦参与的1969年,项目并没有实质性进展。
  “文革”时期做科研,没人、没钱、没技术资源,怎么办?
  自古华山一条路,屠呦呦生生“蛮干”起来。她把成垛成堆的古书搬回家,埋头在变黄发脆的纸堆中寻找药方。此外,她还拜访老中医,逐字逐句地抄录学习到的中药信息,并将其汇集成包含640种中药的《抗疟单验方集》。
  屠呦呦的研究思路再明显不过了,她遍采药方,然后“笨实”地一个一个做实验!
  但真正操作起来,并不顺利。课题组陆续来了几个年轻人协助研究,筛选了100余种中药的水提物和200余个醇提物样品。又是两年过去,到1971年,也没试出个结果。
  研究停滞不前,屠呦呦没有好的办法,只能重新埋头去看医书。
  黑暗中摸索之时,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一句给了屠呦呦一丝希望。
  屠呦呦决定改试青蒿,但面临的又是失败。
  或许是灵光乍现的幸运,或许是天道酬勤的奖赏,与青蒿打交道久了,不想放弃青蒿的屠呦呦突然意识到,也许正是高温加热破坏了青蒿里的有效成分,古人“绞取汁”可不是在实验室里加热提取的。于是,屠呦呦决定,换用沸点只有34.6℃的乙醚提取青蒿。
  但问题又来了,“文革”时期,药厂停工,实验环境恶劣,怎么用乙醚提取青蒿呢?“只能用土办法。我们把青蒿买来先泡,然后把叶子包起来用乙醚泡。”屠呦呦说。
  于是那阵子,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就添了一道风景:屠呦呦带着助手买回酱缸泡青蒿。
  实验过程繁复而冗长。直到1971年10月4日第191次实验完成后,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结果出炉——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才真正发现青蒿中的有效成分。
  屠呦呦愣是用笨路子、土办法攻破了获得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这一难题。

为工作怠慢生活


  从1972年正式发布报告,到1992年抗疟药物研制成功,再到后续青蒿素享誉世界,成为“中国神药”,屠呦呦的科研日子悠长。而科研以外,科学家还有生活。但屠呦呦,几乎没有。
  屠呦呦与丈夫李廷钊是中学同窗。1969年,屠呦呦加入“523”项目,要被派去海南岛。李廷钊因为有在苏联学习冶金的背景,已被下放到“五七干校”。
  为了不影响工作,屠呦呦把不到4岁的大女儿送去他处寄养,把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送回宁波老家由老人照顾。
  屠呦呦也曾暗暗怀疑过自己当初的选择,但那个时代培养的科研工作者,看得最重的还是国家。
  “那时候,她脑子里只有青蒿素,整天不着家,没白天没黑夜地在实验室泡着。回家满身都是酒精味,还得了中毒性肝炎。”李廷钊回忆。
  屠呦呦的生活单调极了。如果非要给她找项爱好,那很可能只是工作。

屠呦呦真正的大招


  对于媒体,屠呦呦也不是一个好的采访对象。除了科研与青蒿,她的身上没“料”可挖。而且,屠呦呦也不喜欢接受采访,很少发声,几乎不在媒体上露面,也鲜有公开活动。
  名誉加身的屠呦呦,成名之后,都干吗去了?答案是:老骥伏枥,继续科研。
  获诺奖3年多来,屠呦呦团队正式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包括2篇影响因子超过10的重要论文。
  “我们也不是得了奖就完了,既然已经开始研究,就要拿出更多、更实际的成果。”屠呦呦说,“药物的关键是疗效,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论文变成药,让药治得了病,让青蒿素更好地造福人类。”
  屠呦呦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的演讲中指出,青蒿素,是传统中医献给世界的礼物。其实,她本人才是这个时代馈赠给我们的礼物。
  屠呦呦幾十年的科研搭档,中医泰斗廖福龙说,人们常说好奇心是科学家研究的第一驱动力,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支撑屠呦呦坚持下来的,就是“责任”和“担当”。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总有平凡的人,“笨实”地做着伟大的事,替时代负重前行。
  (摘自2019年第13期《中国经济周刊》,标题有改动)
其他文献
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进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而高职院校辅导员又是大学
摘要:初中英语由于其特殊性及重要性,一直教育者所重点关注的学科,本文在分析目前英语教学的现状之后,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现状  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认识到初中英语教学的学科规律,怎么样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为师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初中英语教学一直是老师的一个难题,面对着不同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课堂上的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上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和学生的共同劳动.”欲使教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走进教材,必须承认孩
期刊
在唐诗中,有一类以“凉州”为题的诗篇叫作《凉州词》.其实《凉州词》并不是诗的篇名,而是当时流行的曲调名.这其中,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写出了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悲
期刊
高职高专教育中,班主任既是班级同学的领路人、也是学生在学校的“大家长”,还是毕业生心目中的“凝聚力”,因此班主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高职高专班主任选聘的常规标准是
初夏,夏季的第一月,即农历四月。初夏的景色可谓美不胜收,南宋诗人范成大独具慧眼,把镜头对准了村头的一角,没有夏日的燥热,有的却是夏日带来的悠闲。诗中声音动静结合,景物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扶持工作,先后颁布实施系列关于管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江苏省政府关于鼓
仇总最近有点愁.公司小半年没有拿到标,车间里稀疏晃过几个维修工人的身影,又重回沉寂.rn会议室最热闹,几个老师傅正带领待产工人复盘流水操作课程.rn副总林祥挺不住了,总这
期刊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专教育最后一个环节,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研究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因素.结合实践,完善毕业设计(论
体育是一直伴随学生的必修课,体育课的开设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也是国家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我国全面实现国民强身健体的重要保障。根据高中女生生理、心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