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腰间挂着诗篇的豪猪

来源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ah_z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教学生写故事”,我觉得学生自己可能对这个话题更有发言权,于是我请了两个人来谈,她们都是创新作文大赛全国冠军,一个是梁潇,她是大赛高中组首个特等奖;一个是汪锐,她的作文《荒诞桥纪事》因其广博与深刻而技惊四座,斩获当年初中组的特等奖。
  兰门宿将 谈经验
  我们的电影世界
  ⊙ 梁潇(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回想我的中学,印象最深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初中时语文晚自习看电影了。
  那个时候,重庆的寄宿制学校不仅有晚自习、早自习,甚至还有早操。山城是名副其实的雾都,没有蒹葭,只有白露。想想三九严冬,早晨6∶20就要起床,在弥天大雾中做操,真是遭罪啊!听说,后来有一勇者发动全市学生联名给教委写信要求取消早操、早自习,还学生休息权,没想到的是真给取消了,甚至附带的第三节晚自习也被取消。那简直是个传奇,大快人心啊!
  最初晚自习有三节,19∶30看完新闻联播,休息15分钟即开始,从19∶45一直要上到10∶05。那个时候的学校考试还不是很多,即使初三也只进行月考,从未听说过周考、周练之类的恶事。但庆幸之余,我们又忧愁:漫漫长夜如何过?看书外,我们大多数时候只能发呆。唯有语文晚自习是个例外。
  兰老师刚从外校调来,据说原本不是中学序列的。所以,他还没有为应试教育腐蚀,他本人似乎也不愿意为其桎梏。他上课的方式与学校其他老师明显不同。他不喜欢讲字词,还引经据典地说不愿做“小学之师”,后来,我才知道那是韩愈的观点。他要做“传道授业解惑”的人生之师,自然不喜欢划分段落层次、概括中心思想的俗事,喜欢讲人生大义,也爱追逐时尚脉动。运动、美术、音乐、建筑、服饰、游戏等无所不谈,且每一样都还能谈出些道道来。最让人欢喜的他喜欢放电影,我们的语文晚自习从不乏味。
  我们看过的电影真不少,但从无纯娱乐片:经典如《金色的池塘》,惊险如《垂直极限》,感人如《我的父亲母亲》,刺激如《天地英雄》,深刻如《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中那飘飞的羽毛,《金色池塘》中简·方达那靓丽的泳装至今让我难忘。同时,连他也没想到,我们这些城里人会喜欢《美丽的大脚》《那山那人那狗》这样质朴如山风、野草、黄土一样的作品。
  每周都看电影,每周都写观后感。看电影永远轻松,写作文稍感困难,但并不痛苦。因为兰老师要求我们做笔记,兰老师还会在观影过程中不断地发问,诱导我们思索,甚至还总结提炼出了观写策略。
  还有什么比在电影中学习写作更让人愉悦呢?如今,我也是一名语文老师了,现实的环境能用这种方法来引导学生讲故事吗?
  他人的世界
  ⊙ 汪锐(现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建筑设计专业)
  我讲故事的能力植根于新闻。
  兰老师最反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傻子书”,所以他强行培养了我们课余关注新闻的习惯:不仅要求我们每周“漂新闻”,还必须定时“演新闻”,这些通常在语文晚自习进行。我最喜欢看的新闻杂志,大方如《参考消息》,犀利如《南方周末》,细致如《新周刊》;我最爱关注的新闻栏目,大众如《天天630》,高端如《新闻调查》,精深如《新闻周刊》;我先后策划、主持过“本周观点”和“大话天下”两个新闻栏目。
  在许多人眼里,新闻只是都市闲人的消遣之物,是报纸或网络上报道的与自己距离遥远、与自己的生活毫不相干的外人之事,但我并不这么认为。要知道,一切新闻都不只是一堆文字,它是现实生活里发生过、存在过、元气满溢的故事。它与生活血脉相连,与我们也息息相关,因为当事人同我们自己一样,是有血有肉、有鲜活情感与尊严的人。
  寥寥数语、泛泛而谈,几人能真正体会当事人的百般境遇、千种思绪?良知来自推己及人,丰富的情感亦然。我从前写过一篇以新闻材料为蓝本的《荒诞桥纪事》,原新闻是广州海珠桥的“跳桥秀”事件。这个“秀”字很刺眼,正是对它的敏感与反感刺激了我的灵感。郑龙跳桥,是因为他的生活已经艰苦到了过不下去的地步,他乞求社会的关注。但他耽误了数万人的时间与金钱,却只换回一罐“红牛”和几声讽刺性的掌声,他感叹:跳桥人的问题不解决,永远会有人跳桥!我可以从那文字里听见珠江哗哗的奔涌,触摸到生活痛苦律动的脉搏。我眼眶红了,觉得自己像郑龙一样在艰难呼吸。
  我的经验就是:当内心被感动,情感开始流动,你就可以很容易地想象:在那个情境下,会产生些什么样的细节,它们又会带给当事人以怎样的触动。
  一篇新闻故事就这样凹凸成立体了。
  故事总是围绕人物来展开的,所以,设定哪些人物,达到怎样的效果,都应该做出考虑。一切人物都是围绕文章中心来选择,为主题的表达与升华而服务。哪些是正面表达,哪些是背面反衬,哪些是侧面烘托,或许根本不必那么复杂!他们是真实存在的人,会想什么,做什么,会让别人想什么,做什么,只要情感体察到位,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了。
  一篇完整的文章,还应该有一个灵魂。所以,感同身受以外,我们还要跳出来,用理智看世界。郑龙的故事是荒诞的,但当你跳出他的思维,看到外面,你就可以发现,其实,他并不是荒诞的个体,而是代表着可怜的群体,这是个社会性的悲剧。
  从个体能窥视整体世界,深入新闻背后可以看到其价值,感性体会之后进行理性思考,文章遂有了思想。
  最后,要理一理整体情节结构,切出视角,划出段落,让情感与思想以一种最恰当的方式自然流淌出来就大功告成了。
  我对学生进行了什么指导呢?似乎并没有。只做了两件事,给他们放了电影,还要求他们关注了新闻。细细想来,这恰是训练的关键。学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要事事关心;学生也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将心比心。观电影是看别人讲故事,评新闻是试着自己讲故事,电影是点,新闻是面,既有点上的关切,也有面上的观察,何愁不会讲故事?   兰门宿将 新作
  我拿手机拯救你,人们!
  ⊙ 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初2015级(15)班 兰青
  2050年10月16日中午,我正在手机上阅读《旧闻周刊》,该杂志专门收集很早以前发生的有意思的新闻,极具可读性。
  我看到了一则“旧闻”:“2013年4月1日,复旦投毒案罪犯林森浩被执行死刑”。
  林森浩竟然因为日常琐事与室友黄洋发生纠纷,便向饮水机中投放二苯基亚硝胺原液,致使黄洋中毒身亡。
  我用意念命令手机把“二苯基亚硝胺”输入万方数据库中进行查询,发现它是可以被我们现在的手机自带的毒物检测功能检测出来的。
  可惜那个时代的手机没有毒物检测功能!
  另一则“旧闻”:“2015年12月4日,邵东县一学生当着母亲的面捅死班主任”。
  化名为小龙的这个学生属于毫无良知、缺乏责任感,容易记仇、走极端之人,连自己父母的生日都记不住,甚至立志长大以后要学生物以研发生化武器来毒死更多的人,是典型的反社会人格。要是在现在,这种人早就被手机的“读心术”给检测出来,被送入少教所里强制改变思想去了。
  可惜那个时代的手机不会“读心术”!
  我们这个时代的手机功能涉及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它的处理器安装在腰带上,绝对不会发生掉落在地摔碎屏幕的惨剧。它的控制器安装在手上和大脑里,可以用手和脑波操控,绝对方便。它有两大特异功能:
  首先,可以使用探测信号访问周围人的中枢神经,感知人的情绪,帮助确认对方是否对你构成威胁,以便提前预警;其次,可以使用电磁波探测周围的化学物质、重金属物质,判断是否有人对自己“图谋不轨”,可以躲避生化危机。
  如果不是因为它还可以通过手来操控,早就改名为“脑机”了。
  假设一下,如果黄洋和被杀的老师有功能如此强大的手机,那他们的厄运或许可以避免,林森浩和小龙也许也不会走上绝路。从网上林森浩父亲的照片可以看到:沧桑、悲痛、绝望在他脸上镌刻了道道纵横的皱纹,头发、胡子乱糟糟的;而对于杀师学生小龙的父母,记者的描述是:母亲头发凌乱,手脚冰凉,始终把脑袋埋在臂弯里;父亲双眼红肿,脸上带着泪痕,蜷缩着,说句话都要恍惚好一会儿。
  不!我要改变这一切!
  火速跑到手机店,买了两部手机,我一头扎进了虫洞……
  其实,我们都是腰间挂着诗篇的豪猪,人人故事缠身,关键是如何导引与开发。品评电影、关注新闻无疑是两种不错的方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好它们,故事就能流淌成河。
其他文献
故事:★★★★  评星理由:虽然张龙目前在中国台湾读书,但是他其实是十岁才搬到台湾。之前都在缅甸生活,完全不会中文。在缅甸已经是小明星的张龙,由于家庭的原因,他毅然选择跟随父母到台湾重新开始。这样的勇敢少年,怎能不叫人喜欢?  我是张龙,2000年6月3日出生于缅甸仰光。虽然爸爸是华侨,但在缅甸的时候,我从来没有学过中文,对中文也是一无所知。后来因为爸爸工作的缘故,在我十岁的时候,我们全家搬到了台
期刊
公元2026年,集多项功能为一体的人工智能手机已经普及全球。在考上初中后,我拥有了自己的人工智能手机。  “早上好,先生。现在是六点五十分,您的父亲已于五分钟前出发,预计十分钟后会在大门口等您。您的父亲已经在车上为你准备好了早餐,您只需要在六分钟内完成更衣,并于四分钟内赶到大门。”一大早,我就被一个温柔的男音叫醒。  “啊,明白了。今天的天气如何?”我一边说着,一边睁开蒙眬的眼睛,从床边站起,走向
期刊
①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着,忽然看见一个高三的姐姐几十分钟前发出的微博———“感谢每天都在进步的自己,也感谢那份放眼未来,让自己进步的动力,距高考75天。”这是一段很深入人心的话呢,配图是二十多页的复习资料。我点击她的头像进入她的微博首页,一条一条看过去,每一条都与高考相关,配图都是复习资料及给高考在即的自己写的鼓励的话。点开配图,不同颜色的涂痕将知识点分得清清楚楚,工整地字迹足以见得她是多么认真。
期刊
“××增高产品见效快,只要998,只需短短一个月,您就能高人一等……”真讨厌,电视里又在推销增高药了,什么“灌篮高手”“增高一号”……那些广告商为了把产品卖出去,可真豁得出去,把产品吹得天花乱坠。什么?你问我为什么“痛恨”增高——唉,真是一言难尽啊!  我是一名初三女生,今年才十五岁,身高却已到一米七。每当和个子较矮的同学说话时,我必须得低着头,他们则必须仰着脸“洗耳恭听”,那样子跟大人教训小孩子
期刊
我始终认为人类的感情都是以利益为目的的。而电影《美丽人生》存心跟我对着干。  影片开头,主角圭多傻气的表现让我十分不耐烦,但我依然认真地挺了过去。万分庆幸,我没有因此错过一部好片。从女主角多拉毅然决然登上火车开始,我的目光就无法从屏幕上挪开。  集中营中,广播里大声地传来圭多和孩子的招呼声:“早安!公主!”多拉喜悦地望着天的方向。在这场残酷的战争的背景下,为了保护孩子,圭多费尽心思编造出一个个故事
期刊
人们说,今年上海的中考题、高考题,异曲同工,都是叫人“真的没想到”。我以为,这种“没想到”是好现象,我们希望这两道题代表着一种转折,代表我们的语文教育导向进入了一个新的、不同于过去的阶段。  我们考察过历年中考题,大多是关注考生自身,引导学生去写身边的一个人、一件琐事、一课堂、一个心理活动,很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也很少引导考生议论历史事件的,更没有引导孩子去把个人对事件的感受、前后变化过程写进
期刊
张婉茹  天蝎座,报社小记者  观点:二胎=玩伴+朋友+亲人  该不该支持父母生二胎,当然应该啦。同志们,让我们回想一下。你是否曾为了吃雪糕而顶着酷暑冒死出行?你是否曾面对快餐店的第二杯半价无奈摇头?你是否经常独自呆在空荡荡的房间备感忧伤?此刻,你是否期盼一双温暖的手把你从这泥潭拯救出来。  现在这个机会来了!国家出台二胎政策了。有了二胎,你就有了一个可以在假日里一起打游戏、看动漫的玩伴;有了二胎
期刊
试题  请以“草稿纸上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命题嘉宾:老友)  命题故事  之前每期同题擂台,我们都会邀请一位嘉宾来为大家命题,比如特级教师、知名作家……而这一次,我们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让我们的同学来命题呢?所谓我手写我心,不过如此嘛!  不久,一个不肯透露真实姓名、网名为“老友”的同学登上了“舞台”,他一口气提供了好几个题目——“抬头”“那些在青春路上的歌”“第一次”“
期刊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各国都在思考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我国也不例外。2014年国家开始修订高中新课程标准时,“核心素养”成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词汇。就语文学科而言,所谓的“核心素养”,不是通常意义的能读会写,也不局限于会做生活中的某一件和语文有关的小事,而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应对生活的能力与品格,是育人导向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力素养,学习过程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自我体验和自主创新,让学习
期刊
2048年4月25日,我作为中国作家代表成为第一批移民开普勒452b星球的一员。在前往开普勒452b星球的飞船上,我望着窗外肆意蔓延的黑色,心中百感交集。这黑色不似国画中的浓墨那般飘逸,而是一片让人窒息和压抑的厚重黑雾,它携带着一股冷意,仿佛将我牢牢包裹。  邻座充满磁性的女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收回远眺的视线,看见那位烫着时髦的亚麻色大波浪的女士,她左手拿着一只话筒,用一口流利的播音腔向众人说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