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倪瓒朋友圈的那些事儿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代著名画家倪瓒的交游与他的思想、心态关系极大,对他的画风亦存在着重大影响。
  纵观倪瓒一生的交游人员,从身份上划分,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出家方士,二是在职官吏,三是地方乡绅。出家方士的代表,有茅山道士张雨,这是一位给予倪瓒诗画创作很多灵感的人物。在职官吏的代表,有品位稍低、卓有声誉的张经。地方乡绅的代表,有与之以“富”和“文”并称的顾瑛,以及晚年“隐迹”时期的知交徐达左。


  倪瓒与张雨
  在元中后期,在浙西文坛以及道流享有声誉的张雨是倪瓒最为敬仰之人,两人年龄差别近三十岁。而年龄的差异却不妨碍建立“忘年交”的“师友”关系。在倪瓒的文集中,张雨是所见到的与之诗文往来最多的人物之一。其中一诗表明了他与倪瓒的交往之情:“华阳外史(张雨)诗、文、字、画,皆为本朝道品第一。虽获片褚只字,犹为世人宝藏”。倪瓒也表达了自己与其的交情:此诗乃张伯雨外史访断江恩公所作者也,余(倪瓒)尝与外史有师友之义。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曾赴京师“面圣”的张雨,交游甚广,无论朝、野,名士辈都与之相往来,成为浙西“艺文”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由于张雨交游广泛,倪瓒直接或间接的有了更多和名士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他正是通过张雨的介绍,与胞兄倪瑛得以邀请元散文四大家之一的虞集,为倪文光撰写了墓志铭。由此,倪瓒与虞集相识与张雨分不开。
  热衷文学的倪瓒不会放弃向文坛大家请教的机会,而虞集也对倪瓒及其清閟阁印象颇深。这从一些记载文献中也可看出,如“虞文靖公、张外史伯雨深相契焉”“曾留閟阁斋中坐,共听莺啼入户枝。旧迹空看遗墨在,娟娟寒玉想幽姿”等。


  倪瓒与张雨之间保持密切往来,在张雨处,倪瓒见及名士与张雨唱酬的诗文,总是爱不释手,即兴唱和。“谷口路微山木合,湿衣空翠不曾晴。饥猿扳槛为人立,寒犬号林如豹声。小阁秋清听雨卧,长林日出采芝行。道心得失已无梦,沐发朝真候五更”。这样的情形不在少数。
  事实上,由倪瓒长兄倪文光与“玄中真师”共同修建的玄文馆,既是倪瓒“读书究道”之处,也是张雨“光顾常往”之所。相关文献也曾记载:“(文光)即弓河之上,作玄文馆。祠老子而事之,附以尹子、亢桑子、庄子、列子,规制弘敞”“余友玄中真师,在锡之东郭门外立静舍,名玄文馆。幽洁敞朗,可以闲处。至顺壬申岁六月,余寓是兼旬,谢绝尘事。游心澹泊,清晨栉沐竟,終日与古书、古人相对,形忘道接,悠然自得也”。
  在玄文馆中,倪瓒向张雨学习研道之事,而云林堂则是倪瓒接待文友,饮酒赋诗的雅集场所,张雨也经常参与这里的集会。“青苔网庭除,旷然无俗尘。依微樵径接,曲密农圃邻。鸣禽己变夏,疏花尚驻春。坐对盈蹲酒,欣从心所亲”。
  提及两人的相交,张雨初次造访倪瓒的情形不能不提。倪瓒的接待颇有特色。在获悉张雨来访后,倪瓒出见前“沐浴更衣”,以致耽搁了会面的时间,还曾引起了来客的疑惑。当询知事情原委时,张雨深受感动,而这也奠定了两人日后成为“知契”的基础。
  倪瓒与张经
  在倪瓒的交游圈中,与其来往密切的在职官吏,当数张经(字德常)。在《清閟阁集》中,倪瓒所作酬答他的诗文即达十多首。说来,倪瓒的这位好友,虽然在史书记载甚少,但在同时代的文人圈中,地位确是显赫一时。张经经历了元末、明初由民到官、又由官到民的起伏过程,而从相关的记载来看,倪瓒一直与他保持着堪称“密切”的联系。
  与众多好古的文人一样,张经喜好书画,他的草堂也有珍贵的收藏。这不免成为心有所钟的倪瓒来到良常草堂的原因之一。


  两人的熟识,宜兴王仲德家应是两人结缘的地点。一方面,王仲德为张经之父即张天民任教的“东家”。“囊予客荆溪,主岳仲远。仲远中表多姻戚,若君仲德,其一也。仲德以宋阀阅居州市,时延金坛张天民训饬其子弟”。王家为世家大族,崇尚风雅,古鼎名彝,收藏丰富,远近闻名。“义兴王仲德老先生,平日诚实喜静,惟好蓄古定窑、剔红、旧青、古铜之器,皆不下数千络,及唐、宋名画亦如之,独无书册法帖耳”。
  另一方面,倪瓒与王家熟识已久,他在给王仲德的侄儿王光大(彝斋)的书信中提及,“(倪)瓒获交于高门几二十年矣,深魏迁缪粗疏,与世相左,但受知于贤父子则深耳”。在文化氛围浓厚的浙西地区,王氏丰富的收藏,成为一时文人名士观赏留连之所。而慕名前往王仲德家的宾朋,也会“顺道”前往张天民处。“荆溪王仲德以故宋将家子孙博古嗜学,延致金坛张天民先生于其家。德常,盖先生子。”由辈分而言,王仲德实远在张经之上,然而其友既在过访之余,到其家饮酒赋诗,可知张经能与其父辈为忘年交,确非常人。
  作为长辈,倪瓒信任张天民,苦乐皆向他倾诉。至正二十三年(1363),相伴几十年的妻子蒋氏去世时,倪瓒已年近花甲,老而失妻,倍感伤感,他在写给张天民的信中表达了丧妻之后对自己人生的感悟。“仆罪衅所积,而我室人亦成长往,哀摧硬塞,大不可言。日月不居,奄蹄两月,依依故物,触事损心。奈何,奈何!以世缘言之悲叹,何能有已。若以法眼观之,则我此身诚亦无有。此宗少文,所以三复至教,方能遣哀耳。襄事粗毕,大山长林之思,此心己群于鹿泵间矣。”
  张纬亦与倪瓒唱酬往来。“纬字德机,(张)经弟,自号荆南山樵者,徽居盐桥。以教授为业。屋之西隅有轩翼然。名曰艇斋,胡梯为篆二字,使张与屋壁。”
  又据史载“元镇交惟张伯雨(雨)、陆静远(德源)、虞伯胜(堪)及觉轩王氏父子(王子明、王光大)、金坛张氏兄弟……周正道、陈叔方(陈方)、周南老,其他非所知也”。这里的“金坛张氏兄弟”即为张经、张纬。张经的儿子张以中,则是倪瓒“小友”。倪瓒对他关爱有加,称他“以中兄”。绘画艺术上倪瓒给予他精心指导,告知自己的体会。“密雪初晴僧舍深,地炉活火酒时斟。张家公子清狂甚,冒冷看山意不禁”。   倪瓒与顾瑛
  提及元末“富且风雅”人物时,人们总会把倪瓒和顾瑛(字仲瑛)相提并论。“按元末倪云林、顾阿瑛,皆以风流相尚。二人资雄江南,亭馆声妓,妙绝一时”。倪瓒乃顾瑛的远亲,而与张士诚僚佐的关系也约略仿佛。“倪瓒,字元镇,毗陵人。酷好读书,尊师重友,操履修洁。家有云林隐居,与予(顾瑛)有蔑草之亲”。这两位有着远亲关系的富豪,皆曾为元末文人雅集的“赞助者”。


  倪瓒与顾瑛在玉山草堂见面的机会不是很多,书信则是联系的主要渠道。由于倪瓒和顾瑛处都是文人雅集的场所,来往于两处的友人往往成为两人的信使。“芙蓉着花已烂漫,浊酒弹琴聊少停。数声别鹄隔江渚,一醉秋风空玉瓶。况当宾客欲行迈,忍使风雨即飘零?攀条掇英重惆怅,但愿花下长不醒”。
  顾瑛生性好客,曾多次邀请倪瓒。“累辱见招,规往而每不果”。至正八年的一次文人“龙集”,倪瓒又未前往。此次,规模宏大,并由擅长白描人物的杭州画家张握(字叔厚)用“白描体”作画,记录下雅集人物的活动。杨维祯为之作记,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在场的情景。
  倪瓒与徐达左
  倪瓒于至正十五年(1355)后“弃田宅”离开故乡,直至明初辞别人世,一直过着漂泊的生活。在倪瓒落魄的晚年中,徐达左居处是他经常往来之所。“光福徐达左,购养贤楼于邓蔚山中,一时名士多集于此,云林为尤数焉”。徐达左被称为有德、学的隐君子,亦有好客之名。不过,他的事迹却鲜为人知。
  倪瓒与朋友的最初交往,总会有诙谐或幽默的情景传说,其和徐达左之会面,也是如此。《史西村日记》:“高士(倪瓒)至光福,访良夫,以清晓至门。良夫久不出,而令人以椅坐高士于门外。高士拂衣起,趋登舟而行。舟中垂翠幕,焚异香,两岸观者如堵,疑为神仙。俄而,良夫追及,谢曰:今早在薄中,始闻高士至,以为非沐浴更衣不敢见,而苦发湿难稀日,以数扇挥之,尚不能干。迟非简漫也。后闻高士督过之,乃勉强奉迎之。元镇曰:有是乎?良辅乃去巾散发示之,则犹湿也。元镇大喜,自此为刎颈交”。


  热情好客的徐达左使他的田园生活并不寂寞。他所建筑的耕渔轩、遂幽轩和聚贤楼都是文士聚会的场所。“耕渔轩在光福,徐良夫作。徐良夫有文学,所交皆名士。为题咏者甚多”。“遂幽轩、耕渔轩皆在市西头,下腌之滨。元耕渔先生徐达左所隐居。先生有文学,所交皆海内名士,题咏甚富”。
  徐达左的耕渔轩是书画的收藏场所,也就成为倪瓒的驻足之处。“东坡遗张平阳村醒诗真迹,旧藏光福徐良夫家。据东阳黄晋卿(潜)题识,诗凡六首。”“癸丑八月廿一日,观于耕渔轩。时积雨初雾,残暑犹炽”。由此,耕渔轩备受倪瓒的喜爱,得到他的多次作画和品题。
  倪瓒与王蒙
  倪瓒就曾多次写诗寄王蒙,劝他认真归隐,安贫乐道,而不要混迹于官场。如:“野饭鱼羹何处无,不将身作系官奴。陶朱范蠡逃名姓,那似烟波一钓徒”。在王蒙入明后出仕时,倪瓒写有《留别王叔明》诗,云:“故国何人赋招隐,桂花零落更停桡。”倪瓒与王蒙年纪相当,交情深厚,二人曾有多次的互相题跋画作,有的甚至一跋再跋。如至正廿五年乙巳四月九日,倪瓒题王叔明《听雨楼图卷》云:“河阔楼低雨初洗,只疑身宿孤蓬底。清晨依槛看新晴,依旧山光青满几。听雨怜君隐市中,我忧徭役苦为农。田间哪得风波险,朝朝愁雨又愁风。”
  倪瓒与王蒙的交往当早于至正四年,因为至正四年,倪瓒曾观王蒙《多宝塔院图》并题云:“笔精墨妙王右军,澄怀观道宗少文。叔明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瓒记叔明句也。今观所图《多宝塔院卷》,其笔墨之妙俱见于诗中矣。至正四年夏五月,与惟允陈君、良夫徐君啜茗观于清閟阁,因记。”他们之间的见面应当是颇为频繁的。
  又如《松石望山图》:“苍崖积空翠……曩余为倪东海画此图,后倪自画以传惠他人,今归诸博广文斋中,又为略加点染,补其笔墨之未足者,复和东海生韵,题识画端以正其事云。黄鹤山中樵者王蒙。”更是叙述了王蒙曾为倪瓒作画的经过,倪瓒对王蒙应是很看重的,不然,他也不会要王为其作画。


  倪瓒与黄公望
  倪瓒与黄公望的交游更是频繁,交往亦较早。倪视黄在师友之间,对其评价也高。至正元年辛巳十月四日,黄为倪瓒画《层峦晓色图》。至正五年乙酉四月八日晚,苏州名士卢衡宅中文人雅集,倪瓒与黄公望皆在座,倪作有《六君子图》。黄公望为之题曰:“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坡陁。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
  另外,黄公望曾费十年时间之久,为倪瓒作《江山胜览图卷》(素笺本,淡作色,至至正八年方才完工,题云:“余生平嗜懶成痴,寄兴于山水,然得画家三昧,为游戏而已。今为好事者征画甚迫,此债偿之不胜为累也。余友云林亦能绘事,伸此纸索画,久滞篋中。余每遇间窗,兴至辄为点染,迄今十年有余,以成长卷为江山胜览,颇有佳趣。惟云林能赏其处为知己”。
  黄公望亦有模仿倪瓒的作品,如张丑《清河书画舫》记有至正二年壬午明叔(叔明)持倪瓒所作《春林远岫图》来见,嘱黄公望作画,黄作《春林远岫》小幅,并自题云:“春林远岫云林画,意态萧然物外情。老眼堪怜似张籍,看花玄圃欠分明”。自谦老眼昏花,手不应心。


  而倪瓒与当时的官方画家的代表、奎章阁鉴书博士柯九思也有交游,如至元四年戊寅与柯九思会于清閟阁,柯作《清閟阁墨竹图》并题曰:“至元后戊寅十二月十三日,留清閟阁,因作此卷,丹邱生题。”至正二年壬午七月十七日,倪瓒与柯九思又同观《苏轼题文同墨竹卷》于益清亭中,九思并有书识。后十一年,倪瓒在看到柯九思《墨竹图》时深怀其人,题云:“至正十三年三月四日,同章炼师过张先生斋壁间,见柯敬仲墨竹,因怀其人。其诗文书画、鉴赏古迹,皆自许为当代所少,狂逸有米海岳之风,但目力稍恕耳,今日乃可得耶。柯公鉴书奎章阁,吟诗作画亦不恶。图书宝玉尊鼎觯,文彩珊瑚光错落。自许才名今独步,身后遗名将谁托。萧萧烟雨一枝寒,呼尔同游如可作。”
  其他江浙文人交往
  张亮采在《中国风俗史》中云:“元季士大夫,好以文墨相尚,每岁必联诗社。四方名士毕集,讌赏穷日夜……又顾仲瑛玉山草堂,杨廉夫、柯九思、倪元镇诸人尝寓其家,留连觞咏。声光映蔽江表。其他以名园别墅书画古玩相尚者,更不一而足。如倪元镇之清閟阁、杨竹西之不碍云山楼。……擅名江南。”并指出这种风气“自南宋以来,遗民故老,相与唱叹于荒江寂寞之滨,流风余韵,久而弗替,遂成风会”。
  倪瓒一生足迹不出太湖,来往的也大多是江浙一带的文化名人,其居清閟阁期间,家中文会不断。如管时敏曾题倪瓒小景诗云:“故家池馆锡山阿,门径宁容俗士过。清閟阁空诗社散,蛛丝窗户落花多。”倪瓒舟居期间,更是优游于太湖沿岸,经常参加各地的诗文聚会,四方名士也争相致之。正所谓“放迹于山水,寓情于诗画,才高一代,人皆知重之”。


  杨维祯也是倪瓒的挚友,时人将杨的铁笛与倪瓒的焦尾琴及玉玄陵的玉箫视为泖上“三绝”,二人经常互相来往,仅举一例:至正十一年辛卯三月,杨维祯访倪瓒于清閟阁,倪瓒喜晤之余,作《山树图》并题云:“桔窗春雨夜,剪烛坐良宵。石上苔久湿,圿前蕙草消。池塘幽梦远,乡国美人遥。古树苍藤合,题诗不自聊。老铁自山阴来,喜晤作此。”杨在明初以元遗民自居,倪瓒亦不在画上署洪武年号,二人思想当有相互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目的评价实验室检测大米粉中总砷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各参加实验室检测水平提升。方法实施能力验证计划,给各参加实验室发放能力验证样品,并收集检测数据。以稳健统计确定指定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调水启动标准,该标准是由一组对水源水库与受水水库的蓄水状态综合判断条件构成。文中建立了跨流域调水启动标准优选的水库群联合调度模拟-优化模型,该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转变,我国的电力工程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介绍了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任务,就电力工程施工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行业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当前社会对计算机型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的越来越高,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培养计算机型人才时,要更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果,但由于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比如水资源污染,加强对污水的处理
本文以江西吉安为例,分析吉安地区低效生态林的成因,并且针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在生态和谐建设的理念下,提出吉安生态林建设质量的有效策略,全面加强生态林管理护水平,以期
建筑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智能化建筑根据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开始涌现,建筑电气安装技术随着智能建筑系统技术的提高而发展。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交叉运用
机电一体化是在以机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为主的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技术学科,而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