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问题的本源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AN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子勋:中日友好医院心理门诊的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会全国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并且首批被专业学会授予临床心理咨询和治疗师资格。
  专业背景:83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医学院,90年从临床医生转行学医学心理学。曾接受过精神分析、行为治疗、心理咨询及高级心理测查等多项专业训练。目前正在参加中德高级心理师连续培训项目,主修系统式家庭治疗。
  
  许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出现这样一些问题,如吮指、害羞、不想上学,甚至想离家出走……有些孩子的问题在成长过程中被解决得很好,有些孩子的问题却逐渐地被固定下来,形成了真正的“问题行为”。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生物学医生易于看到孩子家庭的个性遗传或脑生化代谢的紊乱,故以相应的心理疾病分类来诊治;而社会学家和教育家易看到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失措;心理学家却喜欢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的症状,认为孩子的问题是成长的问题,可以通过促进孩子长大去解决。在五十年代,西方的一些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在诊治儿童精神疾病、儿童神经症以及儿童行为紊乱时,观察到病儿的家庭有一些特殊的情感关系和交流方式,如果改变这些方式,病儿的症状大多能得到自然缓解。由此认为孩子的症状来源于家庭的结构和功能不良,并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家庭治疗。当一个孩子出现心理和生理症状时,一家人都来到医生的诊室,与心理医生共同形成一种治疗小组。医生走进家庭,用一些专业技术参与并引起和促进家庭成员间的互动与交流,从中发现家庭在结构、界限、权力等级、亲密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七十年代后期,家庭治疗风靡全球。许多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都认为家庭是一个功能系统。家庭的问题是经过无数次成员间的互动、重复、叠加、强化才得以形成。也就是说,家庭中某个成员所表现出的“病态”或行为障碍,很可能并不仅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家庭的平衡出现了偏差。在这种循环互动中,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已经非常不明显且难以被简单描述。于是,心理学开始把孩子的问题看做是家庭的问题,在家庭治疗师眼里,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产生于家庭内部的功能不良、结构失衡,以及无效的交流和互动。同样,反过来,孩子的“疾病”或症状又在“改善”家庭结构、功能的不良,产生一种变异的沟通方式来平衡、释放家庭内、夫妻间积攒的紧张、愤怒和焦虑。有些学者认为,恰恰是家庭试图教育和改变孩子的“问题行为”而使孩子的“疾病”产生、固化并延续。
  家庭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自我组织,它从产生到结束要经历六个阶段,形成一个家庭周期。一、解除约束的年青人;二、婚姻关系与家庭的形成;三、养育幼儿;四、孩子进入青春期;五、成年的子女离家;六、晚年。家庭问题常常发生在家庭周期转型的过渡时期。心理学家相应地提出六条转型期过渡的关键原则:源家庭(父母亲)接受亲子的分离;新婚夫妻培养对家庭的责任;接受和养育子女;家庭内外界限松动以帮助青少年独立;接受子女分离并欢迎新成员(子女婚姻对象);接受代际角色的转换。


  孩子的成长,是父母关心的焦点。但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由于其心理发展的规律,孩子和父母亲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0岁~2岁,母爱是中心环节,孩子易和母亲形成情感依赖,仿佛是一种共生状态。这个阶段是孩子深层安全感,亲密能力形成的关键,希望母亲们要用最温柔的爱与孩子相伴。2岁~5岁,是父爱介入的最好时期,父亲的功能是把热恋中的母子分开,以促进孩子的成长与独立能力,并形成平衡的家庭情感。缺乏父亲的参与,过度的母子情感联结使孩子变得幼稚和依赖。2岁以后,孩子应该与父母分床和分房睡觉,和母亲睡觉的孩子常常是不愿长大的孩子。6岁~10岁,建立良好的家庭规则和代际界限,注重性角色培养,防止家庭三角情感关系,如母子或父子结盟,另一位家长出现情感游离。在夫妻情感不良的家庭(婚姻分裂),要避免让孩子成为夫妻间的传声筒(替罪羔羊)。同样,母亲角色太强,父亲角色太弱的家庭(婚姻偏斜),不利于男孩子的个性成长。11岁~15岁,对青春期的孩子,家庭的规则和教育要具有弹性,父母的情感要变得相对紧密,保持与孩子的界限并留出感情空间,以培养他的社会情感。对孩子的行为不再用简单的是非判断,而要采用积极认同和理解的方法,鼓励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千万不能包办代替。当出现家庭冲突时,要把孩子的行为问题看成是成长的问题,而不要轻易上纲上线。有的家长喜欢找孩子的问题,以为这就是爱和关心,其实,过多的批评易于形成孩子的自贬之心,遗患无穷。我们总是鼓励家长们多看孩子的优点,多夸奖和欣赏自己的孩子。事实上,夸大孩子的正性面就等于缩小他的负性面,就等于让孩子的心灵永远沐浴在阳光下。
  如何订立家庭规则?家庭规则应简单明了,就像游戏规则,太多太杂人人都会犯规,就失去了规则的意义。订立规则和执行有两种对立的态度:坚持和摇摆,僵硬和温柔,以此作双向坐标形成四种组合。父母对规则持坚持和温柔的态度,孩子易于形成良好的行为和稳定的情绪。摇摆的温柔,孩子学会钻父母间的空子,利用父母管理的差异,生出许多的毛病来。坚持但方法僵硬,孩子内心压力过大,易于形成心身疾病。久而久之孩子会利用发烧、肚子疼、头晕等躯体症状来逃避规则。摇摆且僵硬,孩子处于在两难和无论如何都是错的境地,家庭里似乎什么都对,又什么都不对。天长日久孩子会发展出神经症或精神病态的行为来适应和对抗规则。
  家庭的交流是家庭成员相互了解的必要途径。家庭的交流总会反映出家庭成员自我的价值观和情感趋向。有的家庭不能容许不同的意见,在交流中,孩子必须说“是”而禁止说“不”。当孩子有不同的意见时,为了“安全”只能压抑在内心,要么闭嘴,要么既不同意也不反对。走进这样的家庭,你会觉得交流似乎是在一种虚假的层面中进行(假性互惠),人人都在为别人考虑,但人人都感觉被伤害和压抑。有一种家庭,交流总是在既正又反,既不正又不反的状态中进行。每个人都在避免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家庭有一种软绵绵的,不定型的感觉(软性现实),什么事都在发生又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这样的交流是一些无效交流,让孩子无法适从,最终会引起孩子病理行为。还有的家庭,交流总在正和反的层面,各种观点总是明显地对立,家庭成员互相结盟、对抗,孩子被迫卷入“家庭战争”中。孩子在孤立无助中渴望“西线无战事”,长久下去会表现出一种抑郁和躁狂的情绪。
  总之,家庭治疗不再把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孤立地看做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疾病”,不再重视孩子问题本身,而重视问题产生的情境,问题被维持的条件以及问题是怎样在改变家庭现实和家庭规则。当然,这篇文章对大多数读者来说有点“难”,在今后的每一期刊物中,我们将循序渐进地为读者朋友和年轻的父母们展开各种各样发生在家庭中的问题,介绍家庭治疗在解决家庭和孩子问题时的新方法和新视觉。并希望把你们的想法、期望和“问题”及时反馈给我们,帮助我们办好这个栏目。■
其他文献
爱情伴她走出低谷期  2016年7月初,中国女排公布出征里约奥运会阵容,老牌接应曾春蕾遗憾落选。主教练郎平找她谈话:“这次没有选你,不是你的实力不行,而是考虑到你身上的老伤还没有痊愈,很难适应奥运会竞争激烈的比赛。”接下来的两天,曾春蕾依然像从前那样出早操,训练,与队友们有说有笑。直到送队友出征,她忍了多时的泪才汹涌而出……  曾春蕾1989年出生于北京,9岁开始练习打排球。2009年,曾春蕾入选
期刊
大一那年寒假,我乘飞机回家,途中遇到了一阵强气流。飞机开始颠簸,乘客们乱作一团,空姐忙着四处安抚情绪。半小时后,风波过去了,可那种弥漫在空气里的恐慌感,却久久无法散去。为了克制内心的后怕,我双手紧紧握住座位扶手。无意间,却瞥见旁边临窗的一位老人,正气定神闲地翻看着一本书,仿佛隔绝了刚才发生的一切。我不禁疑惑,这种情况下,如何还能静下心来读书?老人感受到了我的目光,将他手里的书递给我,示意我也翻阅看
期刊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于2021年6月1日开始施行。对比2012年的版本,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从全文的体例上增加了网络保护、政府保护两个章节,不难看出,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相关的法律规定也在随之更新。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网络欺凌说“不”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首次对学生欺凌进行了定义,并明确规定了学校在学生欺凌及校园性侵的防控与处置机制。  学生欺凌,
期刊
由于频繁使用电子产品,人们对眼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人都想了解平时该如何保护眼睛,今天就跟大家说说常见的几种护眼误区和方法。  护眼误区都有哪些  第一,最常见的误区,是认为经常滴眼药水就能护眼。  一些案例中,有的人从十几年前就开始,每天必须滴眼药水才能入睡,而且觉得自己特别重视眼部护理。很多人滴完眼藥水之后感觉眼睛舒服,就认为是保护眼睛了。  需要注意的是,眼药水属于药品,它和护肤品、保健
期刊
晓菲和老公因为小事,又闹别扭了。晓菲习惯冷处理,本来准备暂时不理老公了,却在书房拿东西的时候,偶然发现老公竟然在微信上和他的前女友互动,而且不是一天两天了。这真如晴天霹雳,让晓菲内心隐忍多时的痛苦一下子爆发了出来。  两个人结婚后,晓菲就总感觉老公还很在意前女友。可那个女人堪称典型的渣女,脾气不好不说,两个人整天吵架,分分合合不下十几次。最主要的是,她花了他很多钱,到现在还欠着十几万元黑不提白不提
期刊
有一个女子,不年轻了,左冲右突,不知不觉就站在青春的尾巴尖上,还优哉游哉,一个人单着。别人都替她着急,劝她道:“别挑了,越挑越花眼,赶紧找个人把自己嫁掉算了。”  她笑,不慌不忙地回:“我承认,我不够漂亮,不够优雅,不够优秀,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女人,可这并不妨碍我找一个称心如意的人,我有不将就的权利。”  别人都笑她,说等到花儿都谢了,也未必能等到她目心中的那个人。她并不介意别人怎么看怎么说,依
期刊
与舞相拥,精致人生  汪碧云生于杭州浣纱路上一个富裕家庭,幼年时,她和姐姐们有着穿不完的旗袍和漂亮裙子,在大院里无忧无虑地长大。14岁那年,汪碧云的父亲生意失利,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窘。  虽然经济拮据,可难不倒爱美的汪碧云。有空时,她到市场上淘碎布,自己做衣服。她还向裁缝店老板讨要被丢弃的边角料,自己动手做头饰。她做的衣服和头饰,既别致又好看。  不久,长着一双大眼睛、编着麻花辫的汪碧云被歌剧团选
期刊
借助好奇心,她和儿子对生活充满了滚烫的热情,在各方面都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女儿的班主任在微信群里通知开家长会,大家纷纷问:“心一的妈妈会去吗?会带着他家的‘好奇心橱柜’去吗?”得到老师的肯定回答后,大家都兴奋起来。  心一妈妈的“好奇心橱柜”非常神奇,简直是一部真实版百科全书。里面仅月季花标本就有几十种,昆虫标本有数百只,还有几百种石头、植物种子以及无数的大自然摄影作品……它们来自世界各地,带
期刊
肥胖让孩子自卑  自从女儿升入初三以来,体重快速上升,原来八十多斤的小体格,一下子飙升到140斤。女儿原本清瘦的小脸蛋,现在一低头三层下巴,整个脸蛋就像吹起来的气球,鼓鼓的。孩子一股劲儿横向发展,也引起了我的担忧,我曾带着她去医院做过检查,一切正常,而且医生说孩子正处青春期,发胖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有过多忧虑。但是肥胖在孩子心里却留下了一道硬伤,买衣服很难选,跑步也特容易气喘,上课还经常打瞌睡。 
期刊
1  “你儿子确诊是抽动症了。病因不详,治疗方法是吃西药或针刺。”儿科专家的话还在继续,我的心却急速下沉,紧紧扶住椅子,让自己缓神,以免瘫在地上。  虽然有思想准备,但这论断仍然无情地打破了我残存的侥幸,多么希望儿子只是因为感冒没有好彻底才会不停地眨眼吸鼻。  “要是不吃药,以后会越来越严重,还会增添很多症状,比如甩手、点头、吸肚子、秽语……”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回家去的,一路上满脑子里都是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