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课堂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ckin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和谐课堂?一句话:以人为本。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以人为本的几点认识与做法。
  一、对以人为本的认识
  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的主体性。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要在课堂教学中获取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数学技能,转化成数学能力,发展其智力。学生对课堂上某种信息的接收,并不是像复印机一样复印下来,而是一个主动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教学中,不仅要思考学具、教具、教学软件、投影片所揭示的数学道理的科学性,也要思考其直观形象性、趣味性,以便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形成了自己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小学数学。例如在课前预习第二天要讲的知识;在课堂上,要会听,对老师讲的要听得出过程、重点、结论;在课后,自己会主动复习本节课的知识。
  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的整体性。教学过程是一个以认知活动为中心,情感、意志等其它心理活动伴随的过程。教师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整体,有意识、有情感的人。与学习活动中的智力活动相互联系与作用的各种非智力心理因素,起着导向、激发、选择与调节的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心智活动。如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有益的趣题与数学游戏等,也让学生的求知欲有所发展,数学美的熏陶有所渗透,给学生留下美妙的想象空间,由此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现在的教学班一般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形式,把学生个人的学习活动组织成学生群体学习活动。班级授课制有个很大的局限性,就是一位教师对几十个学生按同一内容、同一进度、同一教学方法上课,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具体需要,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缺点,区别对待,发挥其优点,克服其缺点。 最后,以人为本不是不要教师的作用了,相反,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加强。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人为本的策略
  ⒈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采用分层教学,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一个班四十多名学生,学习中存在差异是正常现象。在学习小组编组时,把学习困难较大的几名学生编为一组,教师多加关心,及时予以辅导,使他们同样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信心。另一方面,设计的作业由易到难,有一定难度,学习优良的同学可以多做一些题,选做后面难度较大的题,充分发展其聪明才智。
  ⒉多种方法引入新课
  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可创造活泼、生动的学习情境。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是数学知识过于抽象、枯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适当地创设活泼、生动的学习情境,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故而教学中也要从实际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引入新课。例如通过“上下公共汽车”,引出加减混合计算;通过会场安排,引出在平面中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以此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从而激起学生能主动学习的意识,进一步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自己发现。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这种发现理解深刻,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联系和性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依据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能促进学生顺利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
  (2)学生自己讲解。如果一直是老师“讲”的话,学生就始终处于“听”的被动地位,而课堂教学是让学生学。因此要让学生多“讲”,老师“听”,这样做不仅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而且学生的学习质量能有所提高。
  (3)学生自己动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拼拼、剪剪、画画、比比。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通过摆弄和操作学具获取知识。
  (4)学生自己小结。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组成部分是小结,很多知识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小结。通过学生自己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并能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从而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
  ⒋营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催化剂。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以及学生间情境活动与认识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
  孩子心灵的成长需要尊严,需要肯定,需要自由、需要包容、需要理解,更需要的是梦想。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平安、自信、思考、发展、和谐的课堂,一个短小的世界。因为这是所有孩子梦想的发源地,他们有了梦想,才有我们的梦想,这是我们所有师者的梦之境。所以和谐的课堂是学生所向往的最佳去处,又何尝不是我们的天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三河口小学)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实施业已多年,本人大大小小听了不少种类型、级别的语文课,有市级的,有县级的,校级的最多了。不要说用新课程标准来衡量,就是用老课程标准来衡量,能称得上好课的真是少之又少。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可以归结为:教师素养普遍不高。  举例来说,有的老师没处理好知识呈现的层次,教学结构相当混乱;有的老师抓不住研讨的重点,游离课文,处处蜻蜓点水;有的老师是抓住重点了,可只擅长机械问答;有的老师口语表达能
现今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从词义解释到未知地点,到未知领域的知识,只要键入关键词,轻敲回车键,网络就会呈现出从几条到几百万条的相关链接,检索十分便捷。于是,身处网络时代的人们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有了百度、谷歌,还需要背诵吗?对于这个问题,所有的语文教师必然给予肯定的回答。  诚然,如今需要检索相关资料信息的人,不再需要像以前纸质媒体时代那样皓首穷经地在故纸堆里,翻来检去。但是,网络搜索绝对替代不了背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为了突出学生主体性,越来越多地使用讨论法进行教学,而忽略了朗读教学,特别是反复诵读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笔者认为,反复诵读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策略,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方法。当我们的语文课堂能回旋着学生充满激情的诵读声时,充满美感的语文课堂也就生成了。    关键词:诵读;语文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笔者在各
儿子五岁,每天从幼儿园回家我都要习惯性地问一句:“你今天快乐吗?”他总是脆生生地回答:“很快乐!”很快乐,真好,如果问问自己,今天你快乐吗?也许我会有些迟疑,我不能确定是否快乐,因为单纯的快乐的感觉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家庭、社会责任的增加而渐行渐远……是谁,悄悄地拿走了我的快乐?  许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感交织在一起。这些心理感受会依据每个人的经历、
摘要:本文就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悟性作了比较深刻的思考,即在科学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在科学探究中,让学生领悟;在合作讨论中,帮助学生醒悟。笔者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悟性”的重要性,力求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发掘学习潜能,增强实践能力,抓住学生心灵的闪光,达到心智的飞跃。  关键词:感悟;领悟;醒悟    悟性,是指人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能力,是人们对于自然奥秘、事物联系、语言内涵、生命价值等
课改以来的小语教材,往往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那就是按“主题”组织教学内容,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制教学单元,构成一个在人文主题方面具有共同特色的相对统一的教学单元。这样的编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烦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指导思想。  那么在教材的这样一种呈现方式下,我们有必要研究探讨符合教材编排特点的教学策略与
摘要:本文结合L大学实际情况,对2017—2019年“双一流”建设省级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展开分析,探究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促使学校用好管好“双一流”资金,服务好“双一流”建设,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关键词:高校;“双一流”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对策  引言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摘要:小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旨在教师通过一系列探索与研究,教学生学会倾听。通过创设情境,激活儿童思维,使学生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相互尊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打造科学、高效的课堂,矫正学生不良的听课习惯,锻炼学生倾听的本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关键词:倾听;习惯;养成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学生要学会文明地进行沟通和社会交往,首先要学会倾听。有关语言交际功能的资料表明
我到一所小学听了几节公开课,为其中两位教师精彩的生成性课堂教学而叫好。  案例一:某教师教学《向往奥运》(人教版)这一课,让学生朗读“我亲身体味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该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段话时,部分学生将“体味”一词读成了“体会”。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真好,但有部分同学稍不留神读错了一个字……  生1:刚才有同学将“体味”读成了“体会”。  师:你听得可真仔细呀!这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成为了老师们关注的一大焦点。不少老师认为:新课程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但不好教。很多选文的篇幅都比老教材中的长,个性也更为鲜明,阅读教学不好把握,教学时间明显不够;一些长文只能“匆匆而过”,难以引领学生品读“神韵”……  确实,新课程的选文篇幅明显增长,加大了阅读教学的“负担”。但这正是语文新教材的“亮点”——“读”应该在语文新课程的教学中得到更多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