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对高校文学专业教学影响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教育学院 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摘 要:随着多媒体在高校被广泛采用,文学专业课堂教学也逐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优势相当明显,极大增加了文学课堂的形象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容易隐没教师个性化教学,而且粗糙的课件往往成为摆设。所以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需要文学专业教师摆正多媒体“辅助”的位置,努力提升自我,同时也需要学校加强对教师的技术培训。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影响;文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9-0113-02
  Abstract: With professional multimedia widely used in colleges, literature teaching also gradually uses the multimedia auxiliary teaching. Multimedia teaching superiority is quite obvious, such as greatly making the literature class more vivid, interesting and effective. But some teachers perhaps lose their personalized teaching, and the courseware is often rough. In order to use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reasonably, literature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ir skills and properly use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At the same time the technical training of the teacher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school.
  Keywords: multimedia; teaching; influence; literature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际,传统大学课堂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过时落伍。多媒体技术却有着与时俱进的优势而被广泛采用,大学文学专业课堂也在逐步推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多媒体大力普及时代,更需要冷静思考,客观评价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一、多媒体技术在文学课堂上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引入大学文学课堂,无论是生动形象的形式还是丰富广博的内容,都易为高校学生欢迎、接受。文学专业作为传统的课程,一直以来授课方式主要是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展示其才华横溢,但是这种传统的方式更适合大师级别、名声在外的教师,对于年轻教师则需要借用新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新时代的大学生也有了新的审美需求,这些都迫切需要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更显得有生机活力。
  (一)抽象到具象,增加形象性
  古今中外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用多媒体视频来展示,变抽象为具象,调动感官系统,使对象具体可感,增加形象性。文学史课程包括中外文学史,教学核心部分是一些经典名著的解读。当下影视文化产业也发展的如火如荼,尤其是票房叫好的电影作品,备受年轻人青睐,即使那些从不读书的时尚达人对影院也趋之若鹜。甚至一些作品是在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后迅速“火”了起来,进而被推助为畅销书籍。路遥《平凡的世界》,曾获得茅盾文学奖,销量一直名列前茅,在同名电视剧热播之后,同步带动了原著销售的火爆,很多书店曾经一度出现“一书难求”的脱销现象。所以,优秀的视频都可以在课堂上实行“拿来主义”:如《红高粱》、《白鹿原》改编的电视剧和电影都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外国经典的有《特洛伊》(《荷马史诗》改编)、《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苏联作家瓦西里耶夫的同名作品改编)等。即使时代变迁,审美观念发生变化,经典的作品依然可以历经百代而不衰。快餐文化时代,让学生埋头苦读文学文本已不太现实,让其涉猎一些文本也实属难得。所以,在课堂上展示经典片段或者适时适量播放整部电影,让学生课下自觉去研读文本,不失为一个促进学生主动阅读的良策。
  从抽象到具象,从文本到影视,需要智力的投资,这也是考验教师水平的环节。优秀的课件制作需要教师嗅觉灵敏,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文本中”,要走出文本,审时度势,密切关注影视动态和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势态,以期洞悉文学鲜活的生命力,让学生感受文学的无处不在。有些教师也试着让学生参与进来,在课外组成团队,搜集资料,一起制作某一文学专题课件,深化了学生对该文学专题的认识,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值得借鉴参考。
  (二)板书到图像,体现时效性
  从口干舌燥的文本解读和板书到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使文学专业的学生更加感兴趣,而且也使教师讲课游刃有余又生动形象。课堂上涉及到一些文学背景的时候,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展示和讲解。如讲到印度古代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的时候,借助视频资料呈现印度古代玛雅文明,同时介绍印度瑜伽的起源,根据教学效果来看,学生震惊于古印度的玛雅文明,为他们取得的璀璨文明成果惊叹不已。还有瑜伽作为现代时尚流行元素,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受众广泛的健身美体养生运动,部分学生还是瑜伽爱好者,但是他们未必知道瑜伽的渊源。所以通过这些视频介入,使学生对印度的两大史诗好奇不已,进而有兴趣进行深入了解,这无疑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教师节省了板书的时间,也解决了字迹不好辨识影响学生记录课堂笔记的问题。同时这些课件资料便于完整存档,对于教师将来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等相关课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当然,还有古籍资料的展示,如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汉字演变过程,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字体的图片,足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另外历代书法家的名作也是一种审美艺术,学生在欣赏书法名作中掌握了汉字演变,可以说“寓教于乐”。意大利作家但丁的《神曲》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晦涩难懂,深奥莫测。作品中“三界”(地狱、炼狱、天堂)的图解,单纯靠板书往往令人费解,利用多媒体把但丁描写的未知的虚构來世,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津津乐道,也增添学生的探知兴趣。   (三)音频的介入,增添趣味性
  音乐的辅助,为课堂增添光彩。学生因为对一些文学课的“高深”“大雅”有强烈的距离感,所以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充耳不闻,甚至打起瞌睡。而音乐往往能活跃脑细胞。曾经有一些教师大胆尝试在每次开课前五分钟播放一些经典乐曲来活跃课堂气氛,此举值得借鉴。席勒-斯宾塞理论即“游戏说”充分肯定了艺术是起源于人的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本能或冲动。康德指出:“不论我们深入多么远,这种现象在摆脱了动物状态的奴役作用的一切民族中间总是一样的,对外观的喜悦,对装饰和游戏的爱好。”[1]456。所以,在文学课堂上,可以尝试游戏式的音乐导入,活跃学生脑细胞,引起学生共鸣,产生急欲学习的冲动。讲到古诗词可以听一些吟诵范读,还可以配乐:像《春江花月夜》可以配古筝曲,《但愿人长久》可以配同名歌曲。中国古代诗歌创作要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2]396,通过音乐的渲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目前,全国吟诵风流行,把它引入课堂,也是和社会接轨,同时不失为独到的古诗词教学方法。
  二、文学课堂使用多媒体技术的不足
  (一)隐没文学专业教师的“个性”
  虽然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拥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一种极端的认识——多媒体“万能论”。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隐没甚至丧失讲课风格。文学课程的魅力归根结底在于展现授课教师的独特风格,教师通过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来吸引和征服学生。文学欣赏,不仅需要这种现代化的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还需要学生细读品位,像批点《水浒》的金圣叹,“其精辟之处真非一般欣赏者所能想见”[2]389。又如《诗经》,早在汉代,对它的细读“已成为一种学问、一个专门的学科……据清代唐晏所著《两汉三国学案》介绍,汉代有名有姓的《诗经》研究者有170多人”[3]11。但是一些教师却把PPT做的极尽详细,以致于在授课时几乎就是照本宣科。这无疑使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丧失殆尽,也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没有思考的空间和余地。有的教师,一旦停电或者播放器出现故障就束手无策,或者干脆停课。
  实际上,以上特殊情况的出现正是考验教师应变能力和讲课“硬”功夫的时候。优秀的教师,不管遇到什么突发事件,都能应对自如,使课堂秩序井然,顺利完成授课计划。所以,一味依赖多媒体,一门心思专注于把PPT做的完美无缺 实不可取。有学者认为:“在虚拟环境中,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度技术化会让人们逐渐失去对周遭事物的感知力,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远。”[4]116虽然说辞有些极端,但是教师必须合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自己提升课堂效果。更何况中文专业的教师是非计算机专业人士,在制作画面、动画时水平平平,课件往往不尽如人意,却因耗时过长,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因此不能将多媒体神圣化、万能化,要摆脱机器的束缚和奴役,走出人机被“异化”的状态,让教师真正驾驭好多媒体。
  (二)课件制作粗糙,多媒體成为摆设
  文学专业的老师往往不具备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在制作幻灯片时,对相关软件不太熟悉,制作的幻灯片过于单调或粗糙,甚至有的直接把讲稿生硬地转化成纯文字的PPT,这仅仅是像搬运工一样把文字放到屏幕上,多媒体俨然成了摆设。即使图像丰富,有视频音频插入,热闹非凡,但却浮华空洞。如果教师使用多媒体只是图个“游戏”和娱乐,那就偏离了课堂教学计划,曲解了使用多媒体的真正意图。对于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引进硬件设施来说,实际上也是一种无形的浪费。
  综上所述,文学专业课堂要把握好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度”,抵抗人被机器“异化”的现象,不“唯机器是从”。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校要投入专项资金和人力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使教师具备熟练的操作计算机和课件制作的技能,逐步使课件制作更趋实用性和合理性。总之,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文学课堂的优势,一定能使高校文学课堂成为更具魅力的、妙趣横生的优质课堂。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金开诚.文艺心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王先霈.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于翠翠.课堂教学技术化的价值悖论及其超越[J].教育发展研究,2013,Z2.
  基金项目:河南教育学院2015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编号:JYXM20150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艳霞(1981-),女,汉族,河南焦作人,河南教育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
其他文献
对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用行为疗法从生活习惯、运动、态度、群体关系、营养方面进行干预,干预3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后比较,生活习惯、营养与运动行为、疾病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6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给予肿瘤疾病知识、药物知识及自我保健知识等指导,比较患者干预前后化疗依从性情况。
作者1999年~2001年对6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现对其方法及疗效作一总结。
产学研在我国的运行已经25个年头,得到了高校与社会的普遍认可。从合作主体的方式来看,产学研是一种双向联合的、中介协调型的合作运行模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
干髓术治疗是目前口腔内科牙髓病的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治疗失败的病例并不少见。作者1992年5月~2002年5月累计治疗失败120例,现将其原因及处理体会介绍如下。
在信息化的时代里,微信作为一个较为成熟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着深远影响,学生群体是微信的广泛使用者之一。文章通过列举目前大学母婴护理教学
文章以吕梁学院为例,梳理其问题所在,主要从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三方面进行问题与对策的解析。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能够对相关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2010年1月,我们收治1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昏迷患儿,经积极有效的救治护理,患儿住院15 d痊愈出院,未发生并发症及后遗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现代化的舰船配电网络非常复杂,需要兼顾到船舶上的各种用电设备。因此当配电网络出现故障时,为了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故障造成的损失,需要合理控制配电网络的工作节点,隔离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