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题实践课程是以儿童发展为中心,关注儿童个性的健康、持续、自然地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以学生素养提升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施能力和积极的情感。同时巧妙地镶嵌在各学科的问题设计中,从而让玉泉学子实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课程目的,拓宽基础内涵,加强课程整合;完善学习方式,拓宽学习时空。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空洞的说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让孩子在体验中发展才能逐步完善自己。从而实现“德如玉,智如泉”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儿童发展为中心;主题实践课程;学科知识镶嵌;玩中学;学中玩
【活动目的】
生活在钢筋水泥浇筑的城市里的孩子,被阻隔在火柴盒式高楼大厦里,他们对大自然有太多的渴望,而收获的季节那充满生机的田野更是令人向往。孩子们五彩斑斓的童年,需要接近原汁原味的大自然生活,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所以,在金秋十月,是瓜果成熟的季节。让我们背起行囊出发,开启“丰收采摘节”之旅,到郊外的原野里走走,欣赏飘香的秋色,感受丰收的喜悦。让孩子们一起去郊游,亲手采摘新鲜的果实,品味果实的芬芳,在紧张的学习生活闲暇体验原汁原味的果农生活,享受劳动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因为家里的娇惯,很多孩子在独立自主方面比较欠缺,学习组织这些校外课程能够幫助,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从而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活动过程】
走进绿油油的红薯地、漫步一望无际的花生田,孩子们在挖红薯、拔花生的过程中了解了红薯、花生的外观形态、生长环境,在劳作的过程中学会了分工合作、互助友爱,增强了情感体验……但是,光有这些似乎还不够。
活动和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活动是自由、随意性的,而课程是有组织的,有教学设计安排的。在采摘节开始之前,学校设计了课程主旨及孩子们的调研任务:上网了解红薯和花生的外观、生长周期和生长习性,包括生长地域、土壤要求、水分需求、采摘时节等,为现场观察做基础;为了培养孩子们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改善现代不辨菽麦的情况,扩展生活知识,培养热爱自然的品质;在采摘过程中,通过自己进入田野亲自动手采摘,体会劳作的不易,养成不铺张浪费、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同时学会珍爱他人的劳动果实,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每个班都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在小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合作共赢的理念。
作为采摘过程的延伸环节,在活动结束之后,每个孩子都领到一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手册》。这本手册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既有对采摘节课程的目标解读,又有具体的课程形式路径指引,还有高峰校长和玉玉泉泉的充满童趣的采摘节对话。将红薯和花生的习性、有关秋天的诗词等信息量巧妙地贯穿对话之中,让玉泉学子全方位了解采摘节意义价值和内涵。
在课程作业环节,《实践手册》中还为六个年级设计了六套囊括了语文、数学、英语、信息、美术、音乐、体育、科学、计算机等各学科的“能量包”。根据低中高不同年级的认知程度进行了不同的问题设计。
比如,语文学科的作业是这样设计的:一年级要求孩子们认识和采摘节有关的“白薯、花生、铲子、口袋、挖、拔、刨、择(zhai)”等字词,并会用“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写句子。(不会写的字写拼音);二年级则要求孩子们认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然后、再、接着、随后……最后”,并能用表示先后顺序把刨白薯或收花生的过程写清楚。(不会写的字写拼音);三年级则要求孩子们了解刨白薯或收花生过程中用到的动作:挖、抓、拔、抖、择……并围绕“刨白薯(收花生)真有趣!”这句话把“真有趣”写具体,用上写实与联想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四年级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有所深入,要求孩子们用表格的方式呈现刨白薯(收花生)过程中的小组分工,并运用点面结合或者正侧面描写的方法将小组合作完成采摘任务的过程写下来;五六年级的孩子们则要了解花生或白薯的形态、习性、用途。并选择恰当的说明顺序,写一篇有关花生的说明文。用上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和语文一样,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也分别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设计了相应的知识点,镶嵌在采摘的过程中。这样,单一的活动就变成一项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孩子们不仅收获了丰硕的果实、收获了合作、互助、坚持、毅力等品质,锻炼了情商,还能够学以致用,将书本知识很好地渗透在具体的实践探索中。
【活动小结】
我们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很多孩子在独立自主方面以及动手能力上比较欠缺,组织这种校外实践课程,可以锻炼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改善现代学生不辨菽麦的情况,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从而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将课堂上所学到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知识,应用于大自然,应用于实践活动,在“学以致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幸福,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此次采摘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红薯和花生的外观、生长周期和生长习性,包括生长地域、土壤要求、水分需求、采摘时节等,锻炼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改善现代不辨菽麦的情况,扩展生活知识,培养热爱自然的品质。
(三)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志趣:自然是最原始的教材、最丰富有趣的课堂,此次采摘活动让我们从繁重的课业中走出来,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锻炼身体、放松心情、体验快乐、净化心灵。
(四)培养学生俭以养德的品行:通过自己进入田野亲自动手采摘,体会劳作的不易,养成不铺张浪费、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同时学会珍爱他人的劳动果实,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坚持的品质:此次采摘是全校性的集体活动,在此过程中需要我们坚持不懈、互相帮助、礼让、合作,能培养互帮互助,团结一致的合作精神。 (六)激发学生的梦想和发现自己的潜能:在与大自然中的密切接触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兴趣和特长,发现自己的潜能,生发自己的梦想和将来的职业趋向,为今后人生幸福奠基。
【学生感悟】
劳动的时间,孩子们兴奋地拿起自带的工具在田间穿梭,体验着亲手采挖红薯的超凡快乐。经过一番劳作,他们虽然满身大汗、全身泥土,但个个心花怒放、得意洋洋。每当他们挖到又大又红的红薯时,他们无不幸福地向同学和老师炫耀,“老师,您看我挖到的红薯是不是很大?”在这里,孩子们不光体验了真实的农夫生活,而且还认知了红薯的外观、生长周期、生长习性,熟悉了采摘的专业技巧,更充分享受了劳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功带来的幸福。
“我的铲子好使,我帮你挖几下吧!我们一起干一定能挖好多!”“我这挖了好多红薯,我分给你几个吧!”在挖红薯的过程中,孩子们还体会到了团队合作、成果分享、劳作的不易和环保的重要,从而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团队协作、互助有爱、坚持不懈、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优秀品质。
【教师反思】
(一)采摘节主题课程是以儿童发展为中心,关注儿童个性的健康、持续、自然地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之父——霍华德·加德纳曾提出,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而这八种智能决定了一个人最终能够走多远。而这样的主题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以学生素养提升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施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拓宽基础内涵,加强课程整合;完善学习方式,拓宽学习时空。对于小学阶段的學生,空洞的说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让孩子在体验中发展才能逐步完善自己。
(二)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应该由小做起,身边事做起,并慢慢推广至其它层面。在“丰收采摘节”过程中,八种智能巧妙地镶嵌在各学科的问题设计中,从而让玉泉学子实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课程目的,从而实现“德如玉,智如泉”的培养目标。
(三)丰收采摘节围绕“采摘”这一主题而展开,进行了结构性的课程设计:在采摘节开始之前,学校设计了课程主旨及孩子们的调研任务——上网了解红薯和花生的外观、生长周期和生长习性,包括生长地域、土壤要求、水分需求、采摘时节等,为现场观察做基础;为了培养孩子们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改善现代不辨菽麦的情况,扩展生活知识,培养热爱自然的品质;在采摘过程中,通过自己进入田野亲自动手采摘,体会劳作的不易,养成不铺张浪费、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同时学会珍爱他人的劳动果实,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每个班都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在小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合作共赢的理念。采摘之后,完成《丰收采摘节实践手册》,并利用PPT、视频、音频、手抄报等任何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最后进行评价。
关键词:儿童发展为中心;主题实践课程;学科知识镶嵌;玩中学;学中玩
【活动目的】
生活在钢筋水泥浇筑的城市里的孩子,被阻隔在火柴盒式高楼大厦里,他们对大自然有太多的渴望,而收获的季节那充满生机的田野更是令人向往。孩子们五彩斑斓的童年,需要接近原汁原味的大自然生活,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所以,在金秋十月,是瓜果成熟的季节。让我们背起行囊出发,开启“丰收采摘节”之旅,到郊外的原野里走走,欣赏飘香的秋色,感受丰收的喜悦。让孩子们一起去郊游,亲手采摘新鲜的果实,品味果实的芬芳,在紧张的学习生活闲暇体验原汁原味的果农生活,享受劳动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因为家里的娇惯,很多孩子在独立自主方面比较欠缺,学习组织这些校外课程能够幫助,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从而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活动过程】
走进绿油油的红薯地、漫步一望无际的花生田,孩子们在挖红薯、拔花生的过程中了解了红薯、花生的外观形态、生长环境,在劳作的过程中学会了分工合作、互助友爱,增强了情感体验……但是,光有这些似乎还不够。
活动和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活动是自由、随意性的,而课程是有组织的,有教学设计安排的。在采摘节开始之前,学校设计了课程主旨及孩子们的调研任务:上网了解红薯和花生的外观、生长周期和生长习性,包括生长地域、土壤要求、水分需求、采摘时节等,为现场观察做基础;为了培养孩子们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改善现代不辨菽麦的情况,扩展生活知识,培养热爱自然的品质;在采摘过程中,通过自己进入田野亲自动手采摘,体会劳作的不易,养成不铺张浪费、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同时学会珍爱他人的劳动果实,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每个班都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在小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合作共赢的理念。
作为采摘过程的延伸环节,在活动结束之后,每个孩子都领到一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手册》。这本手册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既有对采摘节课程的目标解读,又有具体的课程形式路径指引,还有高峰校长和玉玉泉泉的充满童趣的采摘节对话。将红薯和花生的习性、有关秋天的诗词等信息量巧妙地贯穿对话之中,让玉泉学子全方位了解采摘节意义价值和内涵。
在课程作业环节,《实践手册》中还为六个年级设计了六套囊括了语文、数学、英语、信息、美术、音乐、体育、科学、计算机等各学科的“能量包”。根据低中高不同年级的认知程度进行了不同的问题设计。
比如,语文学科的作业是这样设计的:一年级要求孩子们认识和采摘节有关的“白薯、花生、铲子、口袋、挖、拔、刨、择(zhai)”等字词,并会用“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写句子。(不会写的字写拼音);二年级则要求孩子们认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然后、再、接着、随后……最后”,并能用表示先后顺序把刨白薯或收花生的过程写清楚。(不会写的字写拼音);三年级则要求孩子们了解刨白薯或收花生过程中用到的动作:挖、抓、拔、抖、择……并围绕“刨白薯(收花生)真有趣!”这句话把“真有趣”写具体,用上写实与联想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四年级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有所深入,要求孩子们用表格的方式呈现刨白薯(收花生)过程中的小组分工,并运用点面结合或者正侧面描写的方法将小组合作完成采摘任务的过程写下来;五六年级的孩子们则要了解花生或白薯的形态、习性、用途。并选择恰当的说明顺序,写一篇有关花生的说明文。用上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和语文一样,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也分别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设计了相应的知识点,镶嵌在采摘的过程中。这样,单一的活动就变成一项综合性的实践课程,孩子们不仅收获了丰硕的果实、收获了合作、互助、坚持、毅力等品质,锻炼了情商,还能够学以致用,将书本知识很好地渗透在具体的实践探索中。
【活动小结】
我们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很多孩子在独立自主方面以及动手能力上比较欠缺,组织这种校外实践课程,可以锻炼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改善现代学生不辨菽麦的情况,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从而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一)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将课堂上所学到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知识,应用于大自然,应用于实践活动,在“学以致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幸福,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此次采摘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红薯和花生的外观、生长周期和生长习性,包括生长地域、土壤要求、水分需求、采摘时节等,锻炼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改善现代不辨菽麦的情况,扩展生活知识,培养热爱自然的品质。
(三)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志趣:自然是最原始的教材、最丰富有趣的课堂,此次采摘活动让我们从繁重的课业中走出来,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锻炼身体、放松心情、体验快乐、净化心灵。
(四)培养学生俭以养德的品行:通过自己进入田野亲自动手采摘,体会劳作的不易,养成不铺张浪费、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同时学会珍爱他人的劳动果实,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坚持的品质:此次采摘是全校性的集体活动,在此过程中需要我们坚持不懈、互相帮助、礼让、合作,能培养互帮互助,团结一致的合作精神。 (六)激发学生的梦想和发现自己的潜能:在与大自然中的密切接触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兴趣和特长,发现自己的潜能,生发自己的梦想和将来的职业趋向,为今后人生幸福奠基。
【学生感悟】
劳动的时间,孩子们兴奋地拿起自带的工具在田间穿梭,体验着亲手采挖红薯的超凡快乐。经过一番劳作,他们虽然满身大汗、全身泥土,但个个心花怒放、得意洋洋。每当他们挖到又大又红的红薯时,他们无不幸福地向同学和老师炫耀,“老师,您看我挖到的红薯是不是很大?”在这里,孩子们不光体验了真实的农夫生活,而且还认知了红薯的外观、生长周期、生长习性,熟悉了采摘的专业技巧,更充分享受了劳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功带来的幸福。
“我的铲子好使,我帮你挖几下吧!我们一起干一定能挖好多!”“我这挖了好多红薯,我分给你几个吧!”在挖红薯的过程中,孩子们还体会到了团队合作、成果分享、劳作的不易和环保的重要,从而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团队协作、互助有爱、坚持不懈、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的优秀品质。
【教师反思】
(一)采摘节主题课程是以儿童发展为中心,关注儿童个性的健康、持续、自然地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之父——霍华德·加德纳曾提出,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而这八种智能决定了一个人最终能够走多远。而这样的主题实践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习经验、以学生素养提升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施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拓宽基础内涵,加强课程整合;完善学习方式,拓宽学习时空。对于小学阶段的學生,空洞的说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让孩子在体验中发展才能逐步完善自己。
(二)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应该由小做起,身边事做起,并慢慢推广至其它层面。在“丰收采摘节”过程中,八种智能巧妙地镶嵌在各学科的问题设计中,从而让玉泉学子实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课程目的,从而实现“德如玉,智如泉”的培养目标。
(三)丰收采摘节围绕“采摘”这一主题而展开,进行了结构性的课程设计:在采摘节开始之前,学校设计了课程主旨及孩子们的调研任务——上网了解红薯和花生的外观、生长周期和生长习性,包括生长地域、土壤要求、水分需求、采摘时节等,为现场观察做基础;为了培养孩子们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改善现代不辨菽麦的情况,扩展生活知识,培养热爱自然的品质;在采摘过程中,通过自己进入田野亲自动手采摘,体会劳作的不易,养成不铺张浪费、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同时学会珍爱他人的劳动果实,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每个班都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在小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合作共赢的理念。采摘之后,完成《丰收采摘节实践手册》,并利用PPT、视频、音频、手抄报等任何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最后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