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浊毒论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浊毒理论是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提出的创新性理论.目前,浊毒理论的研究重点在于浊毒的致病特性和因浊毒所演发的病理改变,对于浊毒形成的条件性及内生性尚未形成系统化认识.文章立足于脏腑观,以脾脏的生理功能、病理改变为基,以现代研究热点免疫功能、人体微生态为切入点,从“脾虚-肠道菌群失调/免疫功能障碍-浊毒”动态病机演变探讨浊毒生成之源,阐明浊毒产生及浊毒致病的条件性,归纳脾虚生浊成毒的致病特性,完善浊毒的病机内涵.脾虚浊毒论是浊毒理论的补充与完善,为浊毒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膀胱癌灌注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AS/SDS)、癌性疲乏量表(CFS)、癌症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QOL-C30)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CFS各维度、QOL-C30各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
Acephate pesticide contaminatio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caused serious human health problems.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MOS) gas sensor can be used as a portable and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ol for efficiently detection of acephate. In this study,
目的探讨TBC1结构域家族成员15蛋白(TBC1D15)、最小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32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低级别胶质瘤患者56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76例,分析不同分级脑胶质瘤组织中TBC1D15蛋白、最小ADC值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TBC1D15、最小ADC值对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TBC1D15蛋白积分光密度(IOD)明显高于低级别脑胶质瘤组织(P﹤0.01),最小ADC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黑色素细胞来源的高度恶性的皮肤肿瘤,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因其容易转移,可以在其他器官中发现[1]。临床上恶性黑色素瘤多具有明确的原发灶,但小部分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在临床诊治中不能找到明确的原发灶。根据两项系统评价结果,原发灶不明的恶性黑色素瘤(melanoma of unknown primary,MUP)在恶性黑色素瘤人群中的发生率为3%左右[2-3]。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暗示疗法对宫颈癌患者负性情绪、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模式的不同将128例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64,采用常规干预模式)和观察组(n=64,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积极心理暗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癌因性疲乏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量表(SDS)评分、Piper疲乏修正量表(RPF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心理暗示疗法能够减轻宫颈
目的探讨同源框CUT样蛋白1、热休克蛋白90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0例因颅脑外伤行额叶减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CUX-1、HSP90蛋白表达,分析CUX-1、HSP90蛋白对脑胶质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脑胶质瘤组织中CUX-1、HSP90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0±0.26)和(1.13±0.2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WHO分级Ⅲ~Ⅳ级脑胶质瘤患者
梳理论述标本中气理论的相关文献,从标、本、中的文字本义出发,基于天地之间气机流布的本然之态阐释标本中气的理论内涵.提出在一气周流化生过程中,彰显于外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机状态为六气,为“本”;用以标定六气状态的三阴三阳为“标”、隐含于六气变化之间,枢转气机流布、协调六气以致中和之态的化生趋势名为“中气”.标本中气理论的实质是描述天地之间气机流转、气候更替等自然变化的理论模型,是“致中和”理念的具体体现.
鉴于中西医之间的知识体系差异以及恶性肿瘤维持治疗概念,从中医视角出发,对恶性肿瘤维持治疗概念、中医维持治疗特征以及中医维持治疗现状与对策三方面进行了评述.阐明中医维持治疗的内涵定义、思维模式与治疗方法.重点强调中医维持治疗要在“道法自然”核心理论指导下,把“以人为本、致力中和”“坚守内功、修护元气”以及“调畅情志、天人合一”等理念贯穿维持治疗全过程,并通过最高境界的“养心”法则保持恶性肿瘤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重视“辨证施治”“整体观念”“平衡状态”“固本清源”“靶向归经”“治未病”等理论的灵活运用.提出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选取118例宫颈癌患者、7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和50例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宫颈癌组、瘤变组和对照组。取所有患者的宫颈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VEGF、bFGF的阳性表达率及MVD,分析VEGF、bFGF的表达及MVD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VEGF、bFGF与MDV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及瘤变组患者VEGF、bFGF阳性表达率及MV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及T淋巴细胞亚群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35例肺癌患者,检测化疗前后血清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水平和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水平,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评估所有患者的化疗疗效,将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纳入有效组,疾病稳定+疾病进展患者纳入无效组。结果1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