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余门拳进入川东高校,不仅有利于余门拳的传承和研究,也有利于丰富川东高校课程改革研究理论,体现川东高校体育课程的地域文化特色。本文结合余门拳的技术特点、功能价值、文化理念等方面,对余门拳进入川东高校体育课的可行性进行探讨。余门拳进入川东高校体育课程有利于余门拳的传承,余门拳进入川东高校体育课程这一路径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余门拳的养生、实用的技术特点符合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原则,强调“德”为先的理念符合高校的教育理念,以及川东高校的场地设施符合余门拳对场地的要求。因此,余门拳进入高校体育课程是可行的。
关键词:川东高校;余门拳;可行性
1 前言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丰富,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进入高校体育课堂,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普通高校为推动余门拳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平台。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宗旨;将体育与健康、卫生、生活文化教育相结合,使大学体育向“阳光体育”、“终身体育”和“体育文化欣赏”转型,力求适应大学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公共体育课教学实际需要。余门拳流传于川东地区,以宣汉县南坝镇闻名。2009年,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经数代拳师的创新,博采众长,余门拳已发展成技击、养生、医术、文化一体的川东地域武术。余门拳进入川东高校体育课堂,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体现出川东高校教育的民族性和地域特色。
2 余门拳概述
2.1 余门拳起源及传承
余门拳产生于四川省宣汉县百里峡的前河流域,2008年,宣汉县在申请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结合宣汉县的特色和余门拳传承人数多的特点,将其命名为“土家余门拳”。且余门拳的起源在1989年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四川武术大全》和1992版《宣汉县志》中均有记载。
余門拳具有完整的传承体系,在其传承过程中,“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占据了主要位置,而学校传承则是近几年的发展中所采取的的一种传承方式。而其传承内容有余门拳基本功,铁掌功、铁肘功等功夫,共80余路。余门拳套路则分为徒手套路和器械套路,而徒手套路则是其主要内容,《四川武术大全》记载有30路徒手拳。器械套路则有余门棍、余门刀、余门枪、余门剑等。除此之外还有精神文化传承,建馆是其发展过程的创新,通过收藏文物、器材等来说明其深厚的感情。不仅为后人研究余门拳文化提供了历史资料,更为宣传余门拳文化展现了真实的实物。
2.2 余门拳的技术特点
余门拳技术特点鲜明,有明显的的地域特色。它模仿五禽戏,注重养生功效。其最初的特点就是治病、强身、健体。宣汉处于巴山南麓,生活环境恶劣,没有好身体难以生存。余门拳则通过呼吸吐纳等内功修炼,锻炼人体内部机体,以达到治病、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也注重外功的锻炼,根据自身的生存环境的特点,使其呈现了地方小也能施展出拳法。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掌握各种实战中的技巧。从此可见余门拳特点是追求内外兼修,形神统一,即“练养相兼”。
余门拳无论在套路或散打都重拳脚,轻器械。这是根据当地地形地势特点而来,讲究近距离实战“短手寸劲”,因是近距离,手脚更方便。同时又以“手法多变”“短小精悍”著称。
2.3 余门拳的功能价值
余门拳具有健身价值。练习余门拳时需要活动全身的肌肉和关节,可以增强人体的肌肉力量,提高肌肉和韧带的延展性,发展柔韧性。同时在散打中可以练习人的反应速度、力量、灵巧和耐力。长期练习还可以提高免疫力。所以,它是一项比较全面的运动。对人体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
余门拳具有健心价值。武德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一部分。余门拳在传承过程中,收徒首先要考虑的是武德,即你的为人,对社会的贡献等等一些列方面。练习余门拳注重武德教育,尊师重道、宽以待人。且在练习过程中需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
2.4 余门拳的精神理念
武德“既是一种传统武术精神领域的文化传统,又是一种传统武术实践领域的道德文化”。谚语有“未曾习武先习德”等。这些都肯定了武德对于武术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余门拳把武德作为收徒标准,在训练的过程中更注重武德的教育。在收弟子时,要多方面的考验其为人和品质,同时也注重礼仪、为人的教育,甚至强调吃饭的坐姿,以及更多的细节。更要以诚信为本,切磋点到为止。余门拳经过几百年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发扬余门拳,不仅让人重新欣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风采,也能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3 余门拳进入川东高校体育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3.1 余门拳进入川东高校体育课程是有效传承余门拳的重要途径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渠道,是走在时尚的最前沿,也就当仁不让的成为流行文化的指向标。余门拳进入川东高校体育课程,可以建立相对的考核评价制度,保证其学习效果;其次教学对象是大学生,学习能力强,可以学习更多的内容,有利于它“绝技”的传承;而在余门拳的传承体系中,学校传承也是其中一种。但仅限于四川宣汉地区一些学校,且对象大多是以中小学为主,以课间操的形式,以改编套路和养生操为主。但存在的问题是学生难以理解学习更深层次的内容,教学受限,很难传授其“绝技”。因此,余门拳进入川东高校体育课程为其广泛的传播提供了希望和契机。
3.2 余门拳进入川东高校体育课程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纲要》中,第七条规定:“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第二十条规定:“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如:做好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和对新兴、传统体育项目的利用,开发运动项目资源。”而余门拳作为川东北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川东高校,不仅履行了高校传承文明的义务,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更可以体现出川东高校武术课的地域特色。因此,余门拳进入川东高校课程是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3.3 余门拳体现的精神理念符合高校体育课程的教育理念
在《纲要》中第三条提出的:运动参与目标,坚持长期的锻炼;身体健康目标,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健康目标,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谚语“武以德立,德为艺先”,余门拳收徒“德”是重要考虑因素,收徒弟时会经过多年的考验。训练中更是锻炼徒弟的意志、品质、体魄和刻苦的精神,切磋点到为止。因此,两者在育人方向上是一致的。
3.4 余门拳完整的传承内容符合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制定的原则
2002年颁布的《纲要》的第十一条规定:“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是: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紧扣课程的主要目标,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地域、氣候、场馆设施等不同情况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力求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要注意课程内容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实效性”。余门拳以其完整的传承和健身、健心功能,及其在实战中实用性这与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定的原则不谋而合。
3.5 川东高校余门拳教学条件设施情况
教学条件设施是体育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通过对川东高校的调查研究,川东高校有固定的室内场地,而且也有固定的室外场地。余门拳是通过内功与外功相结合,呼吸吐纳、肢体运动为主的运动项目。根据余门拳自身的技术特点、练习要求、运动强度等,不受练习时间、季节、教学设施的限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有利于在川东高校开展。
4 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余门拳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健身、健心和文化价值。余门拳进入川东高校,有利于它的发展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对于川东高校来说,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丰富体育课堂资源和体育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增强学生体质;同时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时,均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因此,余门拳进入川东高校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丁永鹏.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宣汉土家余门拳传承人口述史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8.
[2] 李勤.内蒙古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的可行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 刘尧峰.土家族武术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文理学院2019年度大学生科学研究“余门拳进入川东高校体育课的可行性研究”(编号:X2019R081)。
作者简介:黄选雄(1999—)男,四川渠县人,四川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在读。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
关键词:川东高校;余门拳;可行性
1 前言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丰富,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进入高校体育课堂,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普通高校为推动余门拳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平台。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宗旨;将体育与健康、卫生、生活文化教育相结合,使大学体育向“阳光体育”、“终身体育”和“体育文化欣赏”转型,力求适应大学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公共体育课教学实际需要。余门拳流传于川东地区,以宣汉县南坝镇闻名。2009年,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经数代拳师的创新,博采众长,余门拳已发展成技击、养生、医术、文化一体的川东地域武术。余门拳进入川东高校体育课堂,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体现出川东高校教育的民族性和地域特色。
2 余门拳概述
2.1 余门拳起源及传承
余门拳产生于四川省宣汉县百里峡的前河流域,2008年,宣汉县在申请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结合宣汉县的特色和余门拳传承人数多的特点,将其命名为“土家余门拳”。且余门拳的起源在1989年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四川武术大全》和1992版《宣汉县志》中均有记载。
余門拳具有完整的传承体系,在其传承过程中,“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占据了主要位置,而学校传承则是近几年的发展中所采取的的一种传承方式。而其传承内容有余门拳基本功,铁掌功、铁肘功等功夫,共80余路。余门拳套路则分为徒手套路和器械套路,而徒手套路则是其主要内容,《四川武术大全》记载有30路徒手拳。器械套路则有余门棍、余门刀、余门枪、余门剑等。除此之外还有精神文化传承,建馆是其发展过程的创新,通过收藏文物、器材等来说明其深厚的感情。不仅为后人研究余门拳文化提供了历史资料,更为宣传余门拳文化展现了真实的实物。
2.2 余门拳的技术特点
余门拳技术特点鲜明,有明显的的地域特色。它模仿五禽戏,注重养生功效。其最初的特点就是治病、强身、健体。宣汉处于巴山南麓,生活环境恶劣,没有好身体难以生存。余门拳则通过呼吸吐纳等内功修炼,锻炼人体内部机体,以达到治病、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也注重外功的锻炼,根据自身的生存环境的特点,使其呈现了地方小也能施展出拳法。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掌握各种实战中的技巧。从此可见余门拳特点是追求内外兼修,形神统一,即“练养相兼”。
余门拳无论在套路或散打都重拳脚,轻器械。这是根据当地地形地势特点而来,讲究近距离实战“短手寸劲”,因是近距离,手脚更方便。同时又以“手法多变”“短小精悍”著称。
2.3 余门拳的功能价值
余门拳具有健身价值。练习余门拳时需要活动全身的肌肉和关节,可以增强人体的肌肉力量,提高肌肉和韧带的延展性,发展柔韧性。同时在散打中可以练习人的反应速度、力量、灵巧和耐力。长期练习还可以提高免疫力。所以,它是一项比较全面的运动。对人体具有良好的健身价值。
余门拳具有健心价值。武德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一部分。余门拳在传承过程中,收徒首先要考虑的是武德,即你的为人,对社会的贡献等等一些列方面。练习余门拳注重武德教育,尊师重道、宽以待人。且在练习过程中需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有益于人的全面发展。
2.4 余门拳的精神理念
武德“既是一种传统武术精神领域的文化传统,又是一种传统武术实践领域的道德文化”。谚语有“未曾习武先习德”等。这些都肯定了武德对于武术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余门拳把武德作为收徒标准,在训练的过程中更注重武德的教育。在收弟子时,要多方面的考验其为人和品质,同时也注重礼仪、为人的教育,甚至强调吃饭的坐姿,以及更多的细节。更要以诚信为本,切磋点到为止。余门拳经过几百年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发扬余门拳,不仅让人重新欣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风采,也能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3 余门拳进入川东高校体育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3.1 余门拳进入川东高校体育课程是有效传承余门拳的重要途径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渠道,是走在时尚的最前沿,也就当仁不让的成为流行文化的指向标。余门拳进入川东高校体育课程,可以建立相对的考核评价制度,保证其学习效果;其次教学对象是大学生,学习能力强,可以学习更多的内容,有利于它“绝技”的传承;而在余门拳的传承体系中,学校传承也是其中一种。但仅限于四川宣汉地区一些学校,且对象大多是以中小学为主,以课间操的形式,以改编套路和养生操为主。但存在的问题是学生难以理解学习更深层次的内容,教学受限,很难传授其“绝技”。因此,余门拳进入川东高校体育课程为其广泛的传播提供了希望和契机。
3.2 余门拳进入川东高校体育课程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纲要》中,第七条规定:“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第二十条规定:“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如:做好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和对新兴、传统体育项目的利用,开发运动项目资源。”而余门拳作为川东北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川东高校,不仅履行了高校传承文明的义务,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更可以体现出川东高校武术课的地域特色。因此,余门拳进入川东高校课程是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3.3 余门拳体现的精神理念符合高校体育课程的教育理念
在《纲要》中第三条提出的:运动参与目标,坚持长期的锻炼;身体健康目标,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健康目标,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谚语“武以德立,德为艺先”,余门拳收徒“德”是重要考虑因素,收徒弟时会经过多年的考验。训练中更是锻炼徒弟的意志、品质、体魄和刻苦的精神,切磋点到为止。因此,两者在育人方向上是一致的。
3.4 余门拳完整的传承内容符合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制定的原则
2002年颁布的《纲要》的第十一条规定:“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是: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紧扣课程的主要目标,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地域、氣候、场馆设施等不同情况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力求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要注意课程内容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实效性”。余门拳以其完整的传承和健身、健心功能,及其在实战中实用性这与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定的原则不谋而合。
3.5 川东高校余门拳教学条件设施情况
教学条件设施是体育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通过对川东高校的调查研究,川东高校有固定的室内场地,而且也有固定的室外场地。余门拳是通过内功与外功相结合,呼吸吐纳、肢体运动为主的运动项目。根据余门拳自身的技术特点、练习要求、运动强度等,不受练习时间、季节、教学设施的限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有利于在川东高校开展。
4 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余门拳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健身、健心和文化价值。余门拳进入川东高校,有利于它的发展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对于川东高校来说,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丰富体育课堂资源和体育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增强学生体质;同时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时,均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因此,余门拳进入川东高校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丁永鹏.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宣汉土家余门拳传承人口述史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8.
[2] 李勤.内蒙古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的可行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 刘尧峰.土家族武术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文理学院2019年度大学生科学研究“余门拳进入川东高校体育课的可行性研究”(编号:X2019R081)。
作者简介:黄选雄(1999—)男,四川渠县人,四川文理学院体育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在读。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