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中职语文第一课《匆匆》的教学为例,阐述怎样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主体,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文本,提高iLiA,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打开中职語文教学的新局面。
[关键词]中职语文 心理特点 以学生为本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并不乐观,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普遍轻视。而中职语文新教材的第一篇课文,朱自清先生写的《匆匆》,恰好也是小学六年级课本中的课文,让许多中职学生产生腻烦之感。笔者认为,我们可以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上好这篇“重复”出现的课文,给中职语文教学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
一、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推陈出新,打动人心
(一)中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
由于社会、家庭的偏见与压力,很多中职学生缺乏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学习比较被动,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有着思维活跃、善于实践的优点,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展开,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感悟文本,提高认识,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二)创新教学方式,寓教于乐,打动人心
心理学里面有一个名词叫“首因效应”,意思是说人们很容易根据第一印象来决定后来对某个人或某事的判断。因此,上好中职语文第一课至关重要。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给中职学生上课,必定会让学生产生厌恶、排斥的心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学习效率低下。所以,中职语文教学方式必须要有所创新。
在上《匆匆》一课时,我并不急着一上课就进入文本,而是引用中国台湾地区的一个经典的培训游戏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时间”在人的一生中的意义。游戏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假如现在你的生命处于0—100岁之间,我们来玩这样一个游戏:把准备好的一张长条纸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用笔将它划成10份,最左边的空余部分写上“生”字,最右边的空余部分写上“死”字。
下面我给大家出几个问题,请大家按我提的要求去做:
10第一个问题:请问你现在几岁? (把相应的部分从前面撕掉)
过去的生命是再也回不来了!请彻底撕干净!
2.第二个问题:请问你想活到几岁?
如果不想活到100岁的话就从后面把那部分撕掉!
3.第三个问题:请问你想几岁退休?(请把相应的退休以后的部分从后面撕下来,不用撕碎,放在桌子上)就剩这么长了,这是你可以用来工作的时间。
4.第四个问题:请问一天24小时你会如何分配?
一般人通常是:睡觉8小时(有人的还不止)占了1/3,吃饭、休息、聊天、上网、看电视、游玩等又占了1/3,其实真正可以工作有生产力约8小时,只剩1/3。
所以请将剩下来的折成三等份。并把2/3撕下来,并放在桌子上。
5.第五个问题:比比看。
请用左手拿起剩下的1/3,用右手把退休那一段和刚才撕下的2/3加在一起,并请思考一下您要如何用左手的1/3工作赚钱,提供自己另外2/3的吃喝玩乐及退休后的生活。
6.第六个问题:想一想。你要赚多少钱、存多少钱才能养活自己上述的日子,这还不包括给父母、子女、配偶的。
7.第七个问题:请问你现在有何感想?
学生们看着手中代表自己一生时间的纸条由长长的一条变为短短的一截,不禁感慨时光飞逝,但又不敢相信,这个时候就适时引入课文了。
二、贴近生活,体现中职语文的实用性
(一)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接下来的教学,就是让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情况,算一算自己可以用来进行语文学习的时间:
一年有365天,你有寒假2l天,暑假56天,减去这77天,还剩288天;元旦、春节等公众假日,减去这10天,还剩278天;你有42个双休日,减去这84天,还剩194天;你每天还有16个小时不用在学习上,减去这130天,还剩64天;你每天用于学习的8小时里只有1/10的时间花在语文上,这样一年下来,真正用在语文课上的学习时间只有6天!
6/365!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要珍惜时间。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之后,再结合一些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如:
时间是最不偏私的,给任何人都是24小时;同时时间是最偏私的,给任何人都不是24小时。
——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鲁迅
年轻是我们唯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
——李嘉诚
借助于此,引导学生深入地去思考: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
(二)明确学习语文的意义
通过这种全新模式的语文教学,让学生不仅开阔的眼界,拓展了思维,丰富了对人生意义的认识,更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实用性和必要性。
在中职语文第一课上采用这种与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一扫过去陈旧的、呆板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误解,再用中职语文教师的创新、活泼、亲切的新面貌新风格拉近学生与语文的距离,同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计算出自己一生中能有效利用的少之又少的学习时间,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紧迫感和主动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引领学生走进一个新的语文世界的同时,又能帮助学生迈好职业学习生涯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刘德恩,职业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徐林祥,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中职语文 心理特点 以学生为本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并不乐观,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普遍轻视。而中职语文新教材的第一篇课文,朱自清先生写的《匆匆》,恰好也是小学六年级课本中的课文,让许多中职学生产生腻烦之感。笔者认为,我们可以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上好这篇“重复”出现的课文,给中职语文教学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
一、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推陈出新,打动人心
(一)中职学生学习心理特点
由于社会、家庭的偏见与压力,很多中职学生缺乏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学习比较被动,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有着思维活跃、善于实践的优点,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展开,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感悟文本,提高认识,把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二)创新教学方式,寓教于乐,打动人心
心理学里面有一个名词叫“首因效应”,意思是说人们很容易根据第一印象来决定后来对某个人或某事的判断。因此,上好中职语文第一课至关重要。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给中职学生上课,必定会让学生产生厌恶、排斥的心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学习效率低下。所以,中职语文教学方式必须要有所创新。
在上《匆匆》一课时,我并不急着一上课就进入文本,而是引用中国台湾地区的一个经典的培训游戏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感受“时间”在人的一生中的意义。游戏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假如现在你的生命处于0—100岁之间,我们来玩这样一个游戏:把准备好的一张长条纸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用笔将它划成10份,最左边的空余部分写上“生”字,最右边的空余部分写上“死”字。
下面我给大家出几个问题,请大家按我提的要求去做:
10第一个问题:请问你现在几岁? (把相应的部分从前面撕掉)
过去的生命是再也回不来了!请彻底撕干净!
2.第二个问题:请问你想活到几岁?
如果不想活到100岁的话就从后面把那部分撕掉!
3.第三个问题:请问你想几岁退休?(请把相应的退休以后的部分从后面撕下来,不用撕碎,放在桌子上)就剩这么长了,这是你可以用来工作的时间。
4.第四个问题:请问一天24小时你会如何分配?
一般人通常是:睡觉8小时(有人的还不止)占了1/3,吃饭、休息、聊天、上网、看电视、游玩等又占了1/3,其实真正可以工作有生产力约8小时,只剩1/3。
所以请将剩下来的折成三等份。并把2/3撕下来,并放在桌子上。
5.第五个问题:比比看。
请用左手拿起剩下的1/3,用右手把退休那一段和刚才撕下的2/3加在一起,并请思考一下您要如何用左手的1/3工作赚钱,提供自己另外2/3的吃喝玩乐及退休后的生活。
6.第六个问题:想一想。你要赚多少钱、存多少钱才能养活自己上述的日子,这还不包括给父母、子女、配偶的。
7.第七个问题:请问你现在有何感想?
学生们看着手中代表自己一生时间的纸条由长长的一条变为短短的一截,不禁感慨时光飞逝,但又不敢相信,这个时候就适时引入课文了。
二、贴近生活,体现中职语文的实用性
(一)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接下来的教学,就是让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情况,算一算自己可以用来进行语文学习的时间:
一年有365天,你有寒假2l天,暑假56天,减去这77天,还剩288天;元旦、春节等公众假日,减去这10天,还剩278天;你有42个双休日,减去这84天,还剩194天;你每天还有16个小时不用在学习上,减去这130天,还剩64天;你每天用于学习的8小时里只有1/10的时间花在语文上,这样一年下来,真正用在语文课上的学习时间只有6天!
6/365!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要珍惜时间。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之后,再结合一些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如:
时间是最不偏私的,给任何人都是24小时;同时时间是最偏私的,给任何人都不是24小时。
——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鲁迅
年轻是我们唯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想的时光。
——李嘉诚
借助于此,引导学生深入地去思考: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
(二)明确学习语文的意义
通过这种全新模式的语文教学,让学生不仅开阔的眼界,拓展了思维,丰富了对人生意义的认识,更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实用性和必要性。
在中职语文第一课上采用这种与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一扫过去陈旧的、呆板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误解,再用中职语文教师的创新、活泼、亲切的新面貌新风格拉近学生与语文的距离,同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计算出自己一生中能有效利用的少之又少的学习时间,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紧迫感和主动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引领学生走进一个新的语文世界的同时,又能帮助学生迈好职业学习生涯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刘德恩,职业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徐林祥,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