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探究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ao_minl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是教师的职责。生态道德意识是学生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态道德教育的关系,提高自己的生态道德教育意识,通过字词教学、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等环节展开生态道德教育,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修养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生态道德;字词教学;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8-0022-02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创新点。因此,我们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语文与生态道德教育的关系分析
  (一)语文教学是生态教育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有很多关于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尤其是五六年级的语文教材,有很多文章是对自然景观进行描写的,也有很多对人文景观进行描述,在宣传环境科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更加关注环境的保护。例如,《白杨》《草原》《山雨》《草虫的村落》《桂林山水》等,这些都是对大自然风光的描写,充分地展现了人类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
  (二)生态意识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形成
  生态道德教育和语文教学活动是相通的,语文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生态道德基础。一些学校的生态道德教育相对薄弱,学生任意践踏草坪,乱扔垃圾,无视周围一草一木的生长。这就需要在语文教育活动中进行环境道德教育反思,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学会爱护环境。例如,进行写作活动时,教师特意就现实的环境问题,让学生思考表达,培养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探究
  (一)教师要树立生态道德教育意识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生态道德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的生态道德意识是实施生态教育的关键。教师自我水平的提升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首先,完善教师进修制度。提高教师进修频率,给教师更多进修的机会,让教师有更多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这样,使教师全面地对生态教育进行了解分析,学习更多的生态道德理念和教育理论,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等。
  其次,开展生态道德教育专题讲座,加强自身学习。学校可以和环保组织等多个部门联合起来,聘请一些专家等给教师做演讲,让教师了解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清楚怎样在教学中实施道德教育。只有学习生态教育理念,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教学研究,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方式。
  (二)字词教学中的生态道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字词是基础,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那如何在字词教学中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呢?
  首先,在自主学习字词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小学五六年级的字词教学已经进入自主识字阶段,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掌握了识字学词的方法。因此,在识字学词中渗透生态道德观念是教师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教材有一篇《黄果树瀑布》的文章,其中的“缝隙”“重叠”是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这些词语呢?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通过活动演示的方法,让学生分成小组去演绎什么是缝隙、什么是重叠。这样,将大自然中壮美的景色演示出来,使学生感受黄果树瀑布的美。随后,学生在课文描写“瀑布如雷轰鸣,山谷回应,我们仿佛置身于圆形乐池中,四周乐声奏鸣……让人真正感受到自然的伟大与恢宏”的壮美景色中,也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神奇力量。在美的感受中,学生产生了爱护黄果树瀑布的意识,感受到让更多人看到自然界壮美景色的重要作用。
  其次,给学生置身体验的机会。理解语言需要以更多的材料为基础,因此要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刺激学生认识。例如,校园中有各种花草树木,爱护花草树木是学生生态道德的起点。学习植物类的字词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植物园中认识各种植物。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白杨》一文有这样一段话:“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其中的“戈壁”一词,如果仅仅用文字来解释,学生就无法理解。“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学生能够理解到这样的地方不适合居住。此时,如果让学生想象:“假如环境污染,植物被破坏,我们居住的环境也如此,我们将面临什么?”学生就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戈壁”一词的含义。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带学生观察白杨树,观察它的生活环境,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义,让学生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三)阅读教学中的生态道德教育
  语文教材有不少描写人与自然关系的文章。教学这些文章时,渗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是生态道德教育的一个有效方式。
  例如,人教版的《小桥流水人家》一文,有这样一段话:“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在阅读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更能够感受到人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时,教师要抓住时机给学生渗透生态道德教育:“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类要学会保护自然,和大自然之和谐相处。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够得到大自然的更多馈赠。”
  其实,很多科普文章和生态环境之间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也能够展现大自然的奥秘。学生只有学透这些知识,才能够真正地把握住文章的内容。这就需要有良好的生态道德素养。
  例如,人教版的《自然之道》的一文,作者和生物学家们来到了一个岛上观察动物,但是由于作者和同行的错误引导,导致幼龟被肉食鸟吃掉,因此作者非常懊悔。这篇文章告诉学生:做任何事都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同时也要了解大自然、了解动物,否则就会给大自然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将身边事物联系起来,学会换位思考。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够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够更好地爱護大自然。   (四)習作教学中的生态道德教育
  习作是语文训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文新课标特别强调: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了解,以丰富他们的所见所闻,还要珍视自己个人的情感感受,积累更多的素材,写下纪实性文章,让情感更加真实,让作文更加深刻。那如何在写作当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呢?
  首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攫取素材,在自然现象中进行生态道德思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工厂或者景区进行参观,了解工厂排放污染物和自然的关系,了解景区的自然景观保护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文章有血有肉,才能够让学生对自然的理解更加透彻,从内心深处产生关注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阅历不同、出发点不同,因此他们表达和视角也会不同。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表达,注重他们的内心感受,让学生从自己的认知和视角去认识自然的丰富多彩,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很多学生的心里只是一句口号而已。如果进行“给有关部门的环保建议书”的习作,就能将这句口号化成实实在在的行动。这不仅让学生将自己眼睛看到的写下来,同时能在环保行动中出谋划策,使他们产生了社会责任感。这样,相信每个学生不仅能够产生环保意识,而且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其次,引导学生根据作文素材,想象生态愿景。小学生想象力非常丰富。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引导他们对未来的生态景象进行展望与思考,使学生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生态画卷。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作文《十年后的家乡》,让学生想象一下十年后家乡的画面:清新的空气、绚烂的花朵以及绿意葱葱的小草。一切的美好来源于建设和保护。只有每一个人的生态道德得到提升,大自然才能够展现它更美好的一面,家乡也才能够更加美丽。
  小学语文教材有一些环境类课文,提供了写作的素材。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例如,《索溪峪的“野”》,课文中说“山是野的” “水是野的”“山上的动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作者将索溪峪的“野”写得淋漓尽致。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选择当地的一处名山,模仿《索溪峪的“野”》,选取一个最大的特点写,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识字、阅读、写作之间本身就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生态道德教育不仅要渗透在各个环节中,而且也应该将各个环节串联起来,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生态道德修养和语文素养。
  总之,只有了解语文学科和生态道德教育的关系,才能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使生态教育更加符合语文学科教学的内在规律,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生态道德修养。其实,生态道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地慢慢积累,更需要教师和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彭世玉.论庄子生态语文教育思想[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14).
  [2] 陈尧玉.生态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以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为例[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22).
  [3] 李燕.浅谈小学语文生态教育课堂构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4).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当人进入青春发育期,也就是十三四岁时,其血压值已开始接近成年人,如处于安静状态时,血压高于140/90毫米汞柱,就可以认为是血压偏高,被认为青春期高血压。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阴囊是腹壁的延续部分,是一个袋状结构,由阴囊肉膜将阴囊分隔成两个囊,囊内有睾丸、附睾及精索,并伴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管等组织。阴囊皮肤薄而柔软,
传感器在当今科技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传感器的教学被列入中职物理的教学,并规定了对传感器教学的要求。而应用以专题网站为主要形态的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已经渐露端
土豆皮土豆的营养丰富,滋味多变。许多人食用土豆时都喜欢把皮削掉再吃,若单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此法很不科学。土豆皮富含膳食纤维,能增加饱腹感;含有丰富的钾元素。钾是钠的克星
就业信息的获取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关键因素之一,普通本科院校掌握大学生就业信息获取的方式对于提高学校的就业服务水平和就业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教育界始终在不断努力地进行作文教学的改革,但收效甚微。《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对作文教学的改革注入一股新鲜的力量。新课
蛇莓出自《名医别录》和《蜀本草》,为蔷薇科植物蛇莓的全草,又名三皮风、地莓、蚕莓、蛇葡萄,在我国分布广泛,多生长于山坡、道旁及杂草间,现可栽培。其绿叶红果鲜艳夺目,故又有“
机床夹具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对于职业学校的中技生来说,由于感性知识少,理解能力又欠缺,因而掌握起来有相当的难度。高技生理解能力强一些,相对学起来更容易些。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对此门课程的教学有以下心得。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要进行很好的引导,让学生讨论什么是夹具,在实习中接触过哪些夹具。机床夹具课程主要讲解的是专业夹具,同学们对此了解
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但在中职学校艺术教育不唱主角,因此各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这制约了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事实上,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层面,中职学校艺术教育恰好符合了当今社会各行业对劳动者新的审美需求。很难想象,一个艺术知识贫乏、审美能力低下的人,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技工人才。  一、中职学校艺术教育现状剖析  中职学校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育管理的难度明显大于普通中学。一方
2010年之初,随着经济形势的企稳回升,珠三角、长三角出现了“民工荒”现象。一个劳动力依然过剩的国家,在春节之后出现了严重的用工短缺,这一现象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其实民工荒已经不是新鲜话题。早在2004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就出现了用工短缺现象,此后这种用工短缺现象几乎每年都会发生。2004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对东南沿海民工短缺问题做了认真调研。调查报告最终将用工短缺的原因归结为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