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区春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及酶活性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ding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和减少污染的重要途径。探讨冀西北旱作春玉米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为优化旱作区春玉米秸秆还田方式提供理论依据。设置秸秆还田大垄轮播(JL)、秸秆还田翻耕(JF)、秸秆还田旋耕(JX)3种方式,分析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MBC、N、P)含量和蔗糖酶(SUC)、脲酶(URE)活性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提高土壤MBC、MBN、MBP含量和SUC、URE活性,JL处理提高幅度显著(P<0.05)高于JF和JX,JF有利于提高20~60cm土层增幅。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均显著(P<0.05)呈下降趋势。随着玉米生育期的延长,MBC和SUC呈先升后降趋势,MBN和URE呈波动式上升趋势,MBP呈先降后升趋势。随着土壤容重和p H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呈下降趋势,随着土壤总有机碳(SOC)含量的增加MBC含量呈下降趋势,随着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提高玉米产量呈增加趋势。玉米生殖生长期显著(P<0.05)增加MBC、MBP含量,玉米衰亡期显著(P<0.05)增加MBN含量。综上所述,冀西北旱作区春玉米最优的秸秆还田方式为秸秆还田大垄轮播方式。
其他文献
中国的乳制品行业相较于世界起步较晚,但是近些年发展却极为迅速,其中以蒙牛与伊利为代表。从1993年伊利集团成立,到6年后1999年蒙牛集团成立,两家企业用了20多年的时间从无到有,从有到强,随着2015年“一带一路”开始实施,蒙牛与伊利的发展开始进入新的阶段。作为国内乳业行业排行前两名的企业,两家公司的资产总量以及经营业务和范围虽然高度相似,但是在净利润、留存收益、股利分配等一系列财务与非财务指标
近年来,政府和学者对“困境儿童”群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2016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一方面健全了有关儿童的福利制度和服务体系,另一方面以困境儿童为对象,建立了分类保障制度,并建立健全了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体系,保护其在成长过程中免受伤害。然而这些加强困境儿童保障的工作,多侧重于保障困境儿童的生存权,智力、身体上存在缺陷的生理性儿童,始终处于相对隔离的社会环境中。家庭、社区和社
本研究以探索农牧民伤害致因和社会工作预防在农牧民伤害预防中的作用为目的,以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骨伤科实习为基础,以该科1572名患者为样本,以农牧民伤害致因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病历阅读和访谈调查,对病历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通过对统计数据与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剖析农牧民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发现农牧民伤害致因可归类为日常生活习惯类、交通事故类和生产活动类,并以日常生活习惯类伤害致因群体为对象,进行
西夏是党项人建立的一个民族政权,偏居一隅,立国190余年,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存对于研究西夏政治制度、行政建制、历史沿革等具有重要意义。西夏官印是西夏遗存的典型代表,是研究西夏社会形态、政治制度的重要资料;本文通过对存世西夏官印进行收集整理,探讨西夏官印的形制、印文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西夏官印进行全新分类,在分为首领印和专印的基础上,依据背刻将西夏首领印划分为“正首
侍仪司是元代重要的朝仪管理机构,掌管朝会、即位、册后、建储、奉上尊号及外国朝觐等礼仪,下设法物库,掌大礼法物。大蒙古国时期,朝仪混乱,礼仪阙略。元世祖忽必烈在建元之初命人召集亡金故老及儒生,稽考传统古典,杂就金朝制度,参考当世时宜,制定元之礼乐,立朝仪启动朝纲,并且设立侍仪司。在元王朝既行汉法,又存国俗的背景下,元代侍仪司也嵌合了蒙汉两种制度,是蒙古统治机制与中原王朝传统政治制度相结合的产物。侍仪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爆发。在这次疫情中,老年人由于年龄大,抵抗力差,是最容易被病毒感染的弱势群体。疫情期间老年人原有的支持网络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给老年人的身体和精神带来了很大影响,产生了许多问题,难以与新的大环境相适应。比起以往时期的老年社会支持网络,此次疫情期间的老年社会支持网络有其特殊性。面对疫情反复出现并可能成为常态化的趋势下,必须重视起对疫情期间的老年社会支持网络研究。从正式
藏传佛教文化是整个中华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清代高僧事迹,对了解中华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和拓展中国史研究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本硕士论文,利用《雍和宫满文档案译编》(上下册,2016年)、《锡哷图活佛洛桑丹毕尼玛传》、《金鬘》等档案史料、蒙古文传记和史籍,结合《清实录》等官修文献和其他蒙汉资料,着重对二世噶勒丹锡哷图·洛桑丹毕尼玛(1689-1762)的奉旨赴京后的事迹进
严嵩作为嘉靖时期的一位举足轻重的内阁首辅,在内阁时间长达二十年,担任内阁首辅十五年,是嘉靖朝在位时间最久的内阁辅臣,对嘉靖朝政局产生不小的影响。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在他逝世前后就开始了有关于其事迹的历史书写,经历过嘉靖时期朝堂的一些史学家,他们有关于严嵩的历史书写率先进入了群体认同与恩怨纠缠的书写阶段。进入万历时期以后,这个时期的史学家多是在严嵩逝世以后才在政坛发展起来,他们有关于严嵩的书写又进入了
近些年来,会议口译越来越成为众多口译研究者的研究对象,它涉及诸多领域,而其中的一些领域受到口译研究者的关注较少,比如佛教会议。翻译目的论指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该理论与佛教会议口译的要求一致,因此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对佛教会议口译进行研究。鉴于前人从目的论视角对于佛教会议口译的研究较少,本人希望在该领域的研究能够为以后的口译员和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该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从翻译目的论
水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而对位于西北干旱地区的古居延绿洲来说,水利系统及其空间演变关乎整个古绿洲的存亡。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借助多源遥感数据、GIS等工具,对古居延绿洲历史时期的水利系统空间格局进行重建,并对其演变过程进行研究。试图揭示该地区在历史时期的治水用水模式及人地关系演变的原因。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了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选用多源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对古居延绿洲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