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多路径探索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13519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綱要》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本研究以云南宁蒗县为调查对象,重点探讨贫困农村地区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取得的成绩,以期对其他相似情况的贫困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有所启示。
  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及其路径
  教育均衡发展是“人们相对于目前现实存在的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不均衡而提出的教育发展的美好理想,是指在平等原则的支持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实现(包括建立和完善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是社会在正常的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和份额,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支配和使用上”。
  为了更好地把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一些学者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分为“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两个层次。“外延式发展”是以改善学校办学的物质条件为主的外在发展,旨在缩小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形式的条件性差距。“内涵式发展”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在发展,旨在缩小不同地区间或同一地区不同学校间教育质量的差距,以及同一学校不同学生间的素质差距。[2]“外延式发展”重在“量”的扩张,主要是从数量上体现教育条件的改善,如教学设备、办学场地、图书资料、后勤设施、师资队伍建设等。“内涵式发展”重在“质”的提升,主要是从教育质量的变化上来体现,如教学效果、学生素质提升等方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现离不开“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的共同作用。外延式发展条件的满足是内涵式发展的前提,内涵式发展是外延式发展的突破和深入,是外延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因此,考察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应同时涉及到这两个层面。
  二、宁蒗县教育均衡发展的多路径探索
  1.云南宁蒗县概况
  宁蒗彝族自治县位于滇西北川滇交界处,俗称“小凉山”。1950年1月和平解放,1956年9月20日成立自治县。宁蒗的县情特点可以概括为“山、少、偏、穷、特”五个字。“山”就是山区面积大,占总面积的98.4%。“少”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境内有彝、汉、摩梭、普米、傈僳等12个世代居住的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1.8%。“偏”就是区位偏僻,交通闭塞,远离中心城市。“穷”就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至今仍有17.92万贫困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特”就是社会发展背景特殊,是一个由上世纪50年代初的多种社会形态并存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县份。
  宁蒗县教育起步晚、起点低,但发展较快,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以来,宁蒗县政府把教育均衡发展放到重要位置,力求在加强外延式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内涵式发展,通过政府、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宁蒗县教育在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都有所收获,其经验和做法值得推广和借鉴。
  2.宁蒗县教育外延式均衡发展的路径
  (1)经费支持——政府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
  宁蒗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了对教育的财政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全县教育2006年——2010年教育经费投入见下表。
  表1 2006年~2010年宁蒗县教育财政投入
  从上表可见,政府对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对于宁蒗这样的贫困县,县政府对教育的拨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可见县政府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心和重视程度。政府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为宁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资金支持。
  此外,为加强教学设备设施建设,2010年开始,宁蒗县采取了“三三四”的资金投入方式(即县财政投入30%、“两基”挂钩联系部门和单位投入30%、学校自筹40%)为学校配置图书、实验仪器、文体器材、桌椅、床架等,共计投入资金267.86万元。
  (2)政策保障——政府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宁蒗县教育事业发展至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除政府在经费投入上的大力支持外,相关政策的出台也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宁蒗县委、政府高瞻远瞩的提出了“科教兴县”的战略目标,将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全面落实好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战略地位,把教育作为一项加快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奠基工程来狠抓落实。为建立健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宁蒗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宁蒗彝族自治县中小学教育管理暂行规定》、《宁蒗彝族自治县关于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措施,为宁蒗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3)师资建设——“超常规模式”缩小区域差距
  教师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为缩小与外地发达地区、县内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宁蒗县采取了一序列“超常规措施”,努力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第一,在改革开放初期,针对师资严重不足的实际,县政府采取了不要户口、不要组织介绍、不要档案等“五不要”政策,只要一张1966年以前大学毕业文凭即可来宁蒗任教,且为任教教师家属农转非和安排工作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的特殊方式,这一政策为宁蒗从全省范围内引进了许多优秀师资。
  第二,采取“木材换人才”的特殊措施,从江苏省海安县群体引进教师。1988年地处西部、教育事业发展滞后的云南宁蒗县与东部发达的江苏省海安县实施教育合作。在两地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教育合作不断深入,合作由最初的初中教育起步,到全力办好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由办好一所学校,到带动全县教育实现跨越发展;由教育交流合作,到实现民族文化融合交流;由启动基础教育,到振兴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由单向支援扶助,到谋求两县共同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实施交流合作。   第三,实施“滇沪合作”、志愿者等方式吸纳外地优秀教师在宁蒗县任教。建立县内学校支教助教机制,县内条件好的学校,帮扶山区条件差的学校。通过区域教育合作,逐步缩小区域差距,促进教育事业的均衡、协调发展。
  (4)民生工程——教育扶贫初见成效
  宁蒗县作为国家级扶贫重点县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难点便是贫困家庭的学生比例较大。为了更好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宁蒗县政府把贫困学生教育问题当做民生问题重点解决,采取扶持贫困生的民生工程,具体措施有:第一,2006年—2010年县财政按规定标准分别拨付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96.3万元、551.3万元、1505.65万元、1199.74万元、2414.3万元,用于扶助农村家庭贫困学生。第二,宁蒗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扶学工程的决定》,倡导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处级干部每年捐360元,科级干部每年捐240元,一般干部每年捐120元),用于资助本县的贫困中小学生。第三,通过“慈善一日捐”活动和全县干部職工献爱心累计捐资192.84万元,用于资助贫困生。第四,依靠国内各界爱心人士和各单位捐款资助贫困中小学生。近几年,宁蒗县获得的教育资助金额已达到3784.2万元,援建小学118所,援建校舍面积达到33431平方米,累计资助贫困中小学生33654人次。
  3.宁蒗县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的探索
  (1)政府主导营造“重教、兴教、支教”的文化氛围,促进教育共生式发展
  宁蒗县政府在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政策保障等举措的基础上,竭力营造“党重教,政兴教,民支教”的良好氛围,试图通过政府的行政努力,在全县范围内形成“重教、兴教”的文化氛围,创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文化生态环境。目前,宁蒗县政府每年拨专款开展了“8月教育宣传月”活动和教师节尊师重教活动;县委每半年召开一次“教育专题”的常委会;县人大每年召开一次教育列会,听取教育工作汇报,审议教育工作;县委、政府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县教育“三干会”,集思广益,共商教育大计,共谋教育发展之良策;县四套班子领导每年都亲自参加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召开的云南省高三质量检测分析会,并对高三年级高考复习备考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政府每年高考前带重金和诚意亲临学校慰问和鼓励高三师生。
  (2)学校主导强化校本教研,提升各阶段的教育质量
  宁蒗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亮点是各阶段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素质教育逐年深入推进,中小学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十一五”末,宁蒗小学、初中毕业率均为100%,初中毕业生全科合格率为71.6%,小学、初中毕业生体育合格率分别为98%和98.6%。值得一提的是,宁蒗县高考成绩跻身于丽江市先进行列。2011年宁蒗县高考上线率为100%(不含“三校生”),本科上线人数1666人,上线率达89%。其中,一本上线率为12.39%;二本上线率为44.07%。这一成绩对于一个教育基础薄弱,教育资源稀缺的贫困县来说是令人惊讶的。经过更深入的调查发现,宁蒗县教育质量的提升是该县各中小学注重教育改革“内涵式发展”的结果,其主要根源便是校本教研持续有效地开展,具体经验如下。
  首先,树立科学的教师发展观。
  宁蒗县各级学校领导都意识到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育管理的核心内容。宁蒗各中小学领导都意识到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他们认为,对于边远落后的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学校来说,教育经费有限、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学校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在外延式发展的同时要以校本教研与乡镇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内在关系为逻辑起点来探讨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便成为宁蒗教育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宁蒗县的教育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县域之间和县域内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象。目前,仍然有大量的贫困乡村的教师没有机会接受各种层次的专业培训。面对这样的现状,宁蒗各中小学的管理者在长期的教育改革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科学的教师发展观,他们结合现实条件,立足本地区和本校,积极探索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
  其次,以学校朴素的教研方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宁蒗县校本教研模式是一个正在探索与发展的事物。许多学校的校本教研都立足本校的实际,依靠教师自身的力量,以朴素的方式扎实开展。调查发现,许多中小学教师都积极参加学校自己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并从思想意识上肯定了教研活动对个人专业成长的作用。一些学校领导也尝试完善管理体制,积极创造一种学校的教研文化,引导教师自觉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去,并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生活中,使校本教育成为教师的一种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
  虽然当前宁蒗县的校本教研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模式,但各学校在其探寻校本教研的道路中已总结了许多经验。如宁蒗县大兴镇红旗中学的校本教研就颇具特色,该校采取了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的机制,我们将这种机制的特点归结如下。
  一是梯度推进发展机制。红旗中学采取了“以老带新,梯度推进”举措,以学科组为单位,将教师分为新进教师和骨干教师,“以老带新”建构学习共同体。
  二是丰富多彩的教研形式。学校以日常教学活动为载体,各学科组每周举行一次“公开课评讲活动”,每月评出一堂优秀公开课。每周教研活动教师都要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分析和评价,写听课记录和反思记录,提高教学组织和评价能力。
  三是形成激励教师发展的制度。以“积分评价”为主要形式,根据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活动量、公开课的质量、评课反思记录的质量,分别给教师相应的积分,并与年度教学科研工作考评、评优、职称评审挂钩。这些制度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许多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获得了实际的提高,他们也逐渐从“被动性”的参与转变为“主动性”的发展。   第三,依托“外引资源”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
  宁蒗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发展过程除了基于学校自身条件,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开展集体研讨活动之外,还依托“外引资源”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和良好的制度保障,“宁海模式”在宁蒗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在此基础上,宁蒗县积极引进内地发达地区的优秀教师资源,并依托外引资源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
  可见,作为教育资源相对缺乏、教师教学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通过积极地采取开放式办学的模式,大量引进教育发达地区教师,积极参与国内外高水平的师资培训,依托“外引资源”带动本地区教师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拓展了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学能力、培养了教研能力,为宁蒗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小结
  综上所述,由于经济发展总体欠发达,教育資源匮乏,教育基础薄弱,目前宁蒗县教育均衡发展还是以政府主导的“成长性均衡模式”,其目标是不断提升教育发展的底线,追求的是基础性的成长。这种“成长性均衡模式”在西部贫困民族地区尤为常见。这类地区的学校发展,在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关照下、在数量较多的国际援助项目的推动下,先是掀起校舍新建重建、基础性教学设备配置的浪潮,紧接着是“参与式教学”、“参与式管理”等教育新观念通过大面积的校长、教师培训而迅速普及。总体来看,宁蒗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也属于“成长性均衡模式”,但与其他情况类似的西部地区相比,宁蒗县教育均衡发展又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
  1.发达地区优秀教师资源的高效利用。
  宁蒗县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高中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可以说与“宁海模式”的成功运作不无关系。宁蒗县与海安县实施“宁海合作”23年来,共有216名海安县的骨干教师到宁蒗支教,为宁蒗县教育质量的提升、教师专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调查发现,“宁海模式”的成功运作有诸多影响因素。首先是历史原因。1988年,宁蒗县政府与海安县政府就开展了“木材换人才”的合作项目。宁蒗县为当时需要资源进行基础建设的海安县提供木材,而海安县则为教育事业发展滞后的宁蒗县派遣了大批的优秀教师。两县政府在合作中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使得这一项目持续了23年之久。其次是制度保障。调查发现,来宁蒗支教的海安教师大多是自愿报名,他们多数是海安县各中学的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他们之所以能积极主动的到宁蒗支教,得益于两县政府落实了优厚的支教待遇。据了解,来支教的骨干教师可以领取到双份工资(一份由海安县发放,一份由宁蒗县发放),还可以从宁蒗县政府领取到支教补贴。如有需要,海安县政府还帮助支教教师解决配偶工作问题。这些政策的制定,从教师的切身利益出发,极大地调动了支教教师的积极性。最后是文化的交流与认同。“宁海模式”开展至今,除了制度的保障之外,还有两县文化的交流与认可。宁蒗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与海安县的文化存在着一些差异。两县教育的合作,与其说是学校教育的交流,不如说是两县文化的交流,是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共生与融合。许多海安县的支教教师表示,他们中一些人已是第二次来宁蒗支教,他们非常高兴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与少数民族教师的学生相处融洽,在宁蒗得到了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尊重和爱戴。目前,“宁海合作模式”正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两县已由原来的单项支教,发展到从深度和广度上谋求两县教育与文化的交流合作。
  2.初步形成了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的意识
  宁蒗县教育均衡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成效显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政府领导和学校领导已初步形成了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的意识。调查发现,虽然当前宁蒗县还存在着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简陋、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矛盾突出、教师培养培训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但许多领导和校长已意识到“内涵式发展”才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宁蒗的教育发展应从“输血”式的被动发展逐渐转向到提升自身能力的主动发展上来。
  在与校长和教师的座谈中感受到,教育者想要获得自我发展的强烈意识。有些中小学已在探索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他们积极利用已有的条件,努力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运用到实践中。如一些接受过“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教师培训”的教师和领导,就把“参与式理念”融入教学,一些学校领导已经开始自觉地在自己的管理实践中尝试参与式管理,并且从中获得了进步。可见,宁蒗县教育已从“等、靠、要”的被动发展转变到主动探索的发展上来,这个变化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发展形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转变,其实质是一种区域教育生态的重建,是区域、学校和个人(教师和学生)共生式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教育研究,2002(2).
  [2] 刘耀明,熊川武.论义务教育内涵性均衡发展的边界.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
  [3] 杨小微.义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路径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9(5).
其他文献
Abstract:English reading has always been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in English learning. Although most of the college have the Extensive reading as the required course, some students’
期刊
[摘 要] 探索在教师协助下学生主动学习工程力学的新模式,即教师先依据大纲明确每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学生围绕这些知识点,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听课、自主学习解答等环节,以分组形式自选或自行设计相关习题,完成习题解答,提交学习报告,最后由教师主导对提交的报告进行定量考核评估。课堂精讲环节教师可利用CAE计算软件作为辅助教学工具,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大胆尝试,发现
期刊
[摘 要] 卓越工程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及较强工程动手能力的现场工程师,是中国工程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将结合南京工程学院模具卓越工程师的总体培养目标及工程能力需要,介绍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内容、培养途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和实践。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模具;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期刊
[摘 要]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等多种方法对广州市部分中职学校健美操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重点分析影响广州市中职学校健美操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健美操教学在中职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合理化帮助对策。  [关键词] 广州市;中职学校;健美操;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 G80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
期刊
[摘 要] 采用“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量表,以广东4所地方高校504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结合访谈法探讨地方高校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的认同情况和特征。结果表明: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总体水平偏低,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高考志愿、不同学业成就大学生的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水平存在极显著差异。地方高校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对小学教育专业认同感的水平,促进小学教育专业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期刊
[摘要]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内涵和外延理解的模糊将导致高等学校在设置其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时的混乱。文章基于对50家用人单位的网络招聘要求的整理,指出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一般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两种,一般实践能力则包括学习能力等18类具体要求,专业实践能力则包括专业工作能力等6类;同时,文章还基于分析得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主要体现
期刊
体育产业作为我国的朝阳产业,在我国一系列政府政策导向下,全民健身的推广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政治高度,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互联网+”概念应运而生,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手段,与体育产业进行深度结合。体育赛事作为体育产业的上游,在体育产业链中处于金字塔塔尖的位置。基于此背景,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的赛事运营管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游泳俱乐部大联盟的赛事运营管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的研究方法,结合“互联网+”的内涵、特征和技术
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推动环节。目前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启动。我们在对教育行政部门(自上而下)以及未来教师(自下而上)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建议性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框架,旨在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改革以及教师发展提供参考。  一、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改革的迫切性分析  从国际范围来看,教师资格制度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对于教师资格证书的有效期限有着明确的规定,并要求有效期
期刊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基本要素所构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学生与教学内容等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而教师处理教学诸要素的过程,首先是基于教师对教学基本要素及其关系的认知活动过程,教师只有形成对教学要素及其关系的合理而有效的认知,才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利用和发挥各种教学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由于教师在对教学认知的同时要受到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由于
期刊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以下简称“农远”)是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第十九章第六十条指出:“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1]。在新的发展时期,国家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对于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做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