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梯田稻作之美的产生

来源 :神州民俗·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16009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梯田稻作文化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一块瑰宝。哈尼族的梯田稻作是我国的特色农业产业之一,它不仅是一个梯田壮景、田野奇观,更已经成为一幅惊艳的田野艺术品,古今中外,十分罕见。本文拟就哈尼族的梯田稻作之美的产生从哈尼精神、梯田景色、稻作文化等诸多方面对哈尼族梯田稻作做了详细的阐述。全面分析了哈尼族梯田稻作的美学价值,对于促进哈尼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哈尼梯田在美学领域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哈尼族 梯田稻作 美展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本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哈尼族以梯田稻作文化享誉国内外。随着四季的交替,玲珑美观的蘑菇房外,一层层阶梯,一叠叠稻田,色彩斑斓,千变万化,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心灵的震撼。
  一、哈尼精神
  哈尼族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是由青藏高原的古羌族群发展而来。主要居住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玉溪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红河、澜沧江的沿岸和哀牢山、无量山一带。这里千峰叠嶂、群山连绵、雄峰耸云、夏无炎热、冬无严寒、雨水充沛,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哈尼族人拥有着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独特的梯田稻作文化。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的梯田最为广泛,主要分布于金平、红河、绿春、元阳等县。元阳梯田规模最为宏大,崇山峻岭之中层层叠叠、错综盘旋,极为美观。
  哈尼族的梯田历史悠久,《南诏德化碑》中的“稻黍之田”和《蛮书》中的“蛮治山田”指的都是哈尼族的梯田稻作。相传红河等地以前均为山谷,不宜种植作物。哈尼族人民面对与众不同的地理、生态环境,却以顽强的性格与自然搏斗,与自然融合。他们勤劳的开垦出一片片梯田,兴修水沟、垒石筑埂,种草种树、修筑水田,并生生世世与梯田相伴,塑造了举世瞩目的千奇百态、变幻莫测的梯田奇观。
  哈尼族梯田的雄伟壮大与自然的和谐互为表里,刚柔并济,体现了哈尼人在民族迁移和阶级压迫中形成的“其坚如石、其柔如水”的民族性格。哈尼族先民在迁徙的过程中,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与当地居民礼尚往来、和睦相处、遇到冲突就主动避让。如:《滇南杂志》卷三三记载:“窝泥或作斡泥(哈尼族)……性巧慧,人莫能及者。……上下相接皆有礼。蓄养山羊而不食羊肉。乃夷中之最善者。”这些都反映了哈尼人反对暴力、温柔和顺的性格。又如:哈尼族在梯田稻作中对水的利用方面,他们开辟水道,并世世代代遵守着一种不成文的水规,
  这种约定俗成、代代不渝的水规,更体现了他们礼让无争的性格。在困难面前,他们则有不屈不挠的韧性和坚如磐石的刚性。这种韧性与刚性主要体现在他们拖儿带女、扶老携幼的大迁徙和他们与自然的抗争中。他们没有为了眼前的利益而罔顾久远、贪婪摄取。正是这种坚持不懈、团结友爱塑造了哈尼人所特有的精神品质。
  哈尼族的每一树、每一田都注入了哈尼人丰富的情感。许多少数民族中都存在着图腾崇拜,并世代相传①。哈尼族有自己本民族独特的图腾崇拜,那就是自然神。哈尼人居住的村寨上方矗立着葱郁茂密的树林,他们信奉自然神,赋予树木以灵性。村寨下方是层层叠叠的千百级梯田,梯田的开垦顾及了山的走向、水的流向,体现了哈尼人的虔诚和细心。在我们看来,哈尼族梯田真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所谓上有水木下有粮,中有古意盎然的蘑菇房,哈尼族的梯田稻作建构了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梯田的开垦顺应了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真与善的结合,是现实美与自然美的集中体现。只有体现了人类进步的理想和愿望、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显示客观规律和必然性的社会生活才是美的②。哈尼梯田稻作也由此而楚楚动人,仪态万方。哈尼族的梯田稻作是哈尼族一切社会结构的基础和社会人际关系的纽带,是对农耕文化的一种移植,是自然生态的缩影,它体现着哈尼族的人生观和民族性格,是人神交流的祭坛、是生命情调之源泉,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它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永久不衰的哈尼精神。
  二、梯田景色
  走进红河,坠入眼帘的是一幅盛大的田野奇观,雄伟壮阔、气势磅礴、鳞次栉比,动人心弦。远远望去,座座高山傍着层层梯田,仿佛似用奶油和巧克力烘焙的复式蛋糕,映衬着如蜡烛般的蘑菇房。初春被泉水灌溉的梯田又似镶嵌于山间的珍珠玉盘,晶莹剔透,大的如波光闪闪的银碧,小的如天使璀璨的泪滴,由上而下,坐落于天地之间。随着朝出夕落,哈尼梯田又像一个连接于天地间的七彩地毯,层峦叠嶂、变化万千。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③,而在艺术家的眼中,哈尼族的梯田稻作已成为一个反映哈尼族社会生活的,来自大自然的艺术品。它是“大地的雕塑”,巧夺天工、精妙绝伦,给人以震撼、踏实、安详;是奏响于大地的“旋律”,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生生不息,给人以新奇、欢悦和无限的生机。它们造型优美,种类繁多,风格独特,纹饰华丽④。哈尼族的梯田稻作作为一种艺术品,这些艺术作品包含有审美功能和非审美功能⑤。它的非审美功能就体现在它所创造的更多的精神内涵。艺术贵在创造性,这种创造更多地指以有形的物化形态揭示更丰富的精神内涵⑥。哈尼梯田揭示了千百年来哈尼人不畏艰难,不懈追求的品质。多少个春秋冬夏,多少个色彩斑斓,历尽沧桑的洗礼后,哈尼族的梯田稻作成为了大自然赐予我们稀世之珍、美中极品。在古代,不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先哲们很少以美为话题谈及一个事物美还是不美⑦。因此,美的概念既抽象又广泛。例如:达·芬奇认为美是在现实中,美是感官能感受到的事物。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哈尼族的梯田稻作既是现实中人们所能感知的美,又体现着勤劳善良的哈尼族人与自然抗衡的精神品质。我们认为它是美的完美呈现。艺术能启迪智慧,拓宽思维,增长才干⑧。哈尼族的梯田稻作是艺术品中的大作,它能够指引我们更深入的了解这座大山背后的很多故事。所以,我们称其为艺术品。
  三、稻作文化
  我们赋予哈尼族的梯田稻作以灵性、以美感,并称之为艺术品以及被雕琢过的工艺品。那么,从工艺品的审美历程来看,凡是产生年代久远的物品往往带有某种实用性⑨。想到梯田便想到与之神韵相通的关于稻谷的故事。稻谷是民生之本,有稻谷在,就有了命脉。哈尼族人生活于哀牢山、无量山下,便生生世世与梯田、与稻谷有着不解之缘。在哈尼族人的心中,种植稻谷是一种无限的荣耀。自古以来,哈尼山寨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初到哀牢山的哈尼族族人为了开垦梯田,大量开山伐树、伤及飞禽走兽,由此哈尼人被惩罚为庄稼无收成、娃娃长不大。也正因如此,每年种稻前,哈尼族人便举行杀人祭奠仪式。祭奠的哭声,感动了神明,神明教他们用荡秋千的方式来哄骗动物亡灵,让这些亡灵误以为人们被吊于半空中。因此,每年农历六月,哈尼族人就会用三天时间来庆祝春耕,并面向田野荡起秋千。从这个传说中,我们知道了哈尼族人有着为田而生,为稻而死的精神气魄。稻谷是他们精神和灵魂的寄托。   哈尼族的支系僾尼人喜爱用葫芦储藏稻种。因为在哈尼人的口中还流传着《神葫芦与水猴》的故事,说人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他们认为是葫芦拯救了祖先,这与稻作民族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黑江的哈尼族人喜爱紫糯米,相传紫糯米是由人的鲜血染成,后留下稻种被人们广泛栽种。清代作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将紫糯米成为“玉田胭脂米”。每逢祭祀,哈尼族人便习惯用色饭(紫米、红米)来进行祭奠。尤其每逢“十月年”,哈尼村寨都会摆长街宴来庆祝稻米丰收。
  哈尼族保留了大量关于稻谷的传说,没有稻谷就没有哈尼族,就没有哈尼族的梯田文化。哈尼族的稻作传说是哈尼文化艺术的精华。哈尼族从迁徙无定的羌族游牧生活中走出来,逐渐发展为这种新型的、以半山区水稻耕作为文化内核的文明型制,这就是《尚书·禹贡》种所记载的“华阳黑水惟梁州,岷、蟠既艺,沱、潜既道,蔡蒙旅平,和夷氐绩”。可见,哈尼族的祖先和夷很早便在此地开山治水,营造的田亩。稻作文化是哈尼族的先民世世代代营造出来的农业型制,在民族的大迁徙中,努力试图找到适合稻作的更好的地域,实现民族的发荣。这种开辟稻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广大人民学习。据考究发现,哈尼梯田里有传统稻谷和杂交稻谷等上百余种。其中包括月亮谷,小米谷,山区谷、龙夹谷、杂合稻、稻里香等等。在这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哈尼人还借助高山泉水,在稻谷里养殖田螺、田鱼、鲫鱼、泥鳅等肉食品,同时还有鱼腥草和水芹菜等蔬菜。收割的稻草还可以二次利用,用来做蘑菇房的顶棚。墨子曰:“万民之利”才为美。而《国语·楚语》中也曾记载过“武举论美”。武举认为:对百姓有利而无害的才是美。哈尼族的梯田稻作为哈尼人带来了无限的功利,成为社会美的重要体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概念在党的十六大首次被提出。文化产业是要利用文化资源的开发和转化来实现。在红河南岸的灿若云霞的民族文化中,哈尼族的梯田稻作文化已成为一种文化产业,是哈尼族文化的代言。在哀牢山中,蔚为壮观的梯田,呈环形彩带般的水田绕山而下,从山脚到山顶,埂回堤转,重重叠叠。由下而上,水帘飞瀑,云雾升腾,一道道田埂,犹如天梯直抵云端;由上而下,细雨蒙蒙,林涛阵阵,那些大大小小的梯田随山起伏铺天盖地;而游动交错的沟沟渠渠,衬着天光,有如万练银蛇飞舞大地,缠绕着重重山峰。这是一种勾画于天地之间、崇山峻岭之中的线条狂奔之壮美,似被雕塑过的群山一般。在祖祖辈辈哈尼族人的积极劳作、倾心维护和“打磨”过程中,哈尼族梯田稻作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硕大无比的艺术品。它随四季变幻,色彩斑斓,体现出是一种神奇崇高的壮美;它所勾勒出来的线条,韵律和节奏,浸透了哈尼族的民族精神和无限的情思。因而,我们称哈尼族的梯田稻作为大地的艺术或大山的艺术。我国少数民族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⑩,哈尼族梯田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出现于我们的视角,我们无不感叹这个民族的伟大。这个硕大的梯田艺术品既是人们欣赏、讴歌的对象,是具有重要观赏价值的艺术品,同时又是人们艺术创作的源泉。
  参考文献:
  [1]苏和平.艺术学原理.[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
  [2]苏和平.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发展史.[M]贵州民族出版社,2007年
  [3]王清华.梯田文化论—哈尼族生态农业.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7。
  作者简介:岳莹莹(1985-),女,内蒙古通辽市。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硕士在读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保护和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持我国本土文化独特性的重要方式,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只有从他们抓起,才能够推动相关保护工作的开展,才能够真正从本质上做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本文将从学校方面入手,结合潮汕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微如何让非遗走进校园,提升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校园 传承  在我国灿烂多彩的文化发展历史中,五千年漫长
期刊
[摘 要]建筑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人文伦理、自然环境、审美追求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人类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文化生活得到逐步丰富,建筑超越了其基本的功能而融入了时代的人文色彩,成了象征某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祖庙古建筑群作为佛山首批入选我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建筑,可谓是当地文化沉淀的结晶。本文主要是从建筑文化的角度剖析祖庙古建筑语言里的人文符号,探讨本土先贤如何通过建筑这
期刊
[摘 要]结合案例,从舞美构思、灯位布局、分割舞台演区、灯光与影像结合等几方面谈灯光的创作体会。  [关键词]舞美设计 舞台灯光 空间 光色  舞台美术设计从早期的写实主义走到今天,从最早单纯的对现实场景的还原到运用科技手段展现和丰富舞台语汇,舞美设计本身已不再是单一的对现实场景的还原和复制,在舞台空间的展现手段上也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  随着科技手段的发展,舞台呈现的可选择元素也越来越多样化,舞
期刊
又到了一期杂志最后收尾的阶段,也就是说捱到必须要交卷首的时候了。本已构思好要写岳麓山,但敲下第一个字母后,第一句话成了这样:跟余秀华在分享会上见着了。如同余秀华本来想用“I hope to see you again”告别,脱口而出的却是“I want t0 sleep with you”。  按捺不住的话才是真话。城里有趣的人不多,好不容易碰见一个,忍不住要记一笔。整场分享就像余秀华的脱口秀。有
期刊
“当初要不是生了你,我早就跟你爸爸离婚了。”或者“当初怀你的时候,我正在考电大,但一想到考上了去读书的时候,你刚生下来.我就放弃了。”  后来,王娟娟在大学的经济学课上学到,这种“如果没有的话……我原本可以……”的句式.代表着说话人投入了机会成本。  要小心谨慎啊!王娟娟对自己說。因为从小听妈妈那两句话听到大,她身心里难免产生了一种恐惧。如果没有生她。那么妈妈第一可以跟爸爸离婚,第二可以去读电大,
期刊
[摘 要]文化馆、站要开展好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提高基层文化馆、站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大投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关键词]文化馆(站) 基层 群众 公益文化活动  党和国家历
期刊
沈小舶发现保姆李娟不对劲那天,是个晴好的初夏傍晚。她刚刚接下一个大单,心情不错,想安排双胞胎女儿度个假。沈小舶转头对此刻应该在厨房洗碗的李娟喊:娟姐,我们端午节去澳洲玩一趟好不?  把蹲在门廊换鞋的李娟吓了一跳。李娟讪讪地答她:小舶,我等下回来再洗碗,今天同乡姐妹找我有点事,我去去就来,果汁榨好了,在妞妞书桌上。她完全没有接澳洲旅行的话茬,沈小舶有点沮丧。  和前夫郑浩离婚以后,沈小舶带着一岁的大
期刊
[摘 要]传统龙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龙舟比赛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项民间娱乐活动,有很强的竞技性、地域性和群众性,也有着深刻的民俗信仰渊源。随着社会的发展,龙舟比赛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其原始的娱乐性和民俗信仰发生变化的同时,增加了竞技成分,更多注重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顽强拼搏的体育竞赛精神。本文主要阐释在现今社会,随着各种龙舟
期刊
[摘 要]摄影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玩摄影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对摄影艺术的追求也不断提高,公共图书馆作为传播文化的公益机构,通过开展摄影艺术的公益展览和相关配套工作,提高大众对摄影艺术的认识和欣赏水平。结合实例分析公共图书馆开展摄影展览的一些工作思路。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公益展 摄影艺术  公益展览作为公共图书馆多元化服务延伸的一项重要业务,起到了宣传先进文化、推动社会教育的功能,各个
期刊
[摘 要]在当今社会,多媒体这项技术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多媒体可以作为一种在舞蹈编导中的辅助的手段,在辅助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所带来的效果是一些常规舞蹈编导方式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巨大的改变了编导思想并且促进了一些舞蹈编导水平的进步。本文将会针对多媒体在舞蹈编导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改变传统舞蹈的编导方式,就会给舞蹈界的改革带来巨大的动力。  [关键词]多媒体 舞蹈编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