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阿SIN的消息

来源 :海上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15950800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信发来的时候我是在五月的前端。至少是在这段时期,我处在庞大的昏迷中。
  短信是阿SIN发来的。这个名字显示在短信发信人一栏中时,我并没有任何感觉,如同睁眼睡眠的城市。有无数个确定飞至眼前,暗示出发信人的身份与我是疏远已久的。
  他说,我已经回香港了。
  在城市中,其实每天你都会遇见很多名字,再忘却很多名字,循环往复,不疲不倦,就像四季更替。
  我开始在记忆里寻找一个名字。这段思考的旅程异常疲惫。我最终无法在任何一个季节中找到它的踪影。我准备放弃并返程,这时有什么东西在思索的空白区域绽放一下,速度极快,然后消失不见。
  记忆降起黑幕,拉开,是一个更黑的夜晚。
  我原先以为这个名字已经被时间或记忆驱逐掉,现在我清楚地看见它正在前方。
  阿SIN是香港男子。他的头发蓬乱,皮肤发白,耳舌有环。总是带一副度数很高的眼镜。他的装束是典型的香港年轻人的造型。随意而且开放。在任何一部香港肥皂剧中都可以找到。他是我几个香港朋友的朋友。他的国语讲的要比他们都好。我们是在一次午夜的PARTY上认识的。
  关于他的事情可能也仅有一件。我大一下半学期的时候,他打电话给我,说自己已经考过了电影学院的摄影系本科的专业课,现在准备攻读文化课考试,要我陪他去买一些复习书籍。由于是开学,学习不是很紧张,就答应他了。
  那时候是初春,树叶绿的在空气中形成淡淡的烟雾。我和他坐公车去西单的图书大厦挑书。这期间自然是长途跋涉,而我却遗忘了所有疲惫,只记起他的一些声音和表情。因为那的确是一场由他的言语组成的时光。他的声音略带沙哑的,在北方干燥的空气中排列开一些曾经的片段。阿SIN高中毕业以后有过两份工作。都是卖东西。一份是卖狗,一份是卖书。两份工资都不高。他跟我说过以前他卖狗的店里进过一只价值两万的贵族狗,是走私来的。他还说过他的一个台湾朋友说当下流行的SHE组合里的3个女孩子在台北街头一抓一大把。反正如此的话题一直充斥着我们的行程,而我知道他平时话其实很少。
  最后,我帮他挑了几本教材和模拟题,他打开翻翻,说过几天我就要开始做了。我跟他说,高考也没那么可怕,除了复习好,还要放轻松。他突然沉默了。过了一会,他说你去我家吧,中午我请你吃饭。
  他在学校的附近的居民楼里租了一套房子,因为他觉得学校里留学生公寓的住宿费太贵。他的房间很小,但很干净。房间靠窗的木制桌子上面散布着几本关于摄影的书和一些DVD。光线明亮。他的床上被单杂乱,并无叠过的痕迹。他一边打电话订餐一边放《碧海晴天》的电影原声CD。悠扬的乐声响起,他望着窗外发呆。远处的天空被光线的明亮搅得模糊一片。晴天的气温蒸发出烟一般的气体向更远的地方缓慢移动脚步。发呆结束后,他又重新看我。眼神里却多了几分沧桑。他说,学校给我们的待遇是国际留学生,高考成绩只要150分左右就可以考进来。
  此时的他,像动物一样蛰伏在床上。我问他,你为什么非要上电影学院,是不是你特别喜欢电影。他突然笑了,越笑越大声,以至于肆无忌惮。他带着残留的笑声说,在香港,没学历是很难混的。我不想在香港读书啊,可那边拿一个酒店管理的学位都要20多万,很贵啊,我妈的朋友介绍我到大陆来,说这边读书便宜,我就过来了。不过5月份我还要回去准备考试。
  说完,我们彼此都没有话讲,陷入了深渊一样的沉默。 后来,送餐的人来了。我吃完饭,快速离开,而他也并没有挽留我。
  这是我惟一一次与阿SIN交往的经历。
  他带着他的名字在这次之后销声匿迹在城市的汪洋中。
  五月的前端。在收到阿SIN短信的10秒后我删除了它。
  地球依旧转动。城市继续着它的庞大。昏迷反复着它的弥漫。
  而我与他也终于像任何两个擦身而过的陌生人一样,漠然地错过彼此的消息。
其他文献
“月落乌啼霜满天”,第一句说明了季候。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因为严寒,乌鸦都无法睡眠,所以还在啼唤。半夜里已经月落,想必总在深秋或初冬的上弦。旅客在船中睡眠,这不是愉快舒服的睡眠,而是有羁旅之愁的睡眠。这一夜的睡眠又无人作伴,只有江上的枫树和夜渔火光与旅人相对。这一句本来并不难解,只是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对愁眠,就是伴愁眠之意。后世有不解诗的人
期刊
年轻人做事一向不周到,有年春天奉命领到咸菜窝头,直奔大兴安岭灭火,结果这帮乌合之众在大山瞎转整天,漫说发觉火灾现场,火星子不见一颗;天色渐黑,有人才突然叫到:晚上怎么过夜?!  以前他们在上海,睡棕绷、竹榻,睡地板、阁楼、折叠床,睡席梦司——一段时间资本家席梦司拖到弄堂里开膛破肚,看到剥开的一件,里面没有弹簧棉花鸭毛,100%旧稻草,一个工人阶级说,咦?!就是老家拉块苏北乡下,也铺新稻草“困觉”呀
期刊
感觉上,从本届雅典奥运会开始,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就正式一步一步接近。眼睛便一亮。有点吃了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意思,也像这顿还没开吃,已然盼着下一顿的意味。国家办奥运,大家都出线,直接进入决赛,比较吃力的足球,也笃定。机会难得。  我发现其中有一些值得珍视的思想,有的可升华为物质,有的可升华为精神;许多中国人为此欢呼,都是崇高的爱国主义体现;到时候,一定会有组织得很好的“啦啦队”,很煽情地挥动国旗
期刊
在走进斯佛尔扎城堡前,我想像与中国的羌寨城堡、钓鱼台城堡等似乎没有两样,无非都是为防御而修建的。直到我穿过加伊罗利广场,从圆门走进斯佛尔扎城堡,才发现该城堡远远出乎我的想像,其宏伟和庞大都大大超过钓鱼台城堡、羌寨城堡。  一位当地的导游小姐取代了从巴黎来的林导。这位小姐祖居香港,来意大利已10年了。个子不高的她,肤色黝黑,椭圆形脸,不算漂亮,但蛮有精神。谈起斯佛尔扎成堡,她真是如数家珍。   建造
期刊
很多年前了,位于上海虹许路的那片住宅区就叫古北新区,它们是最先推出的商品房中的佼佼者,购买者中不乏来沪投资经商的外国人士,当然不少有钱的中国人也在那里露了富。现在看来,那地方似乎有点落伍了,但仍不失其高雅的品味,它在当代上海住宅发展史上会留下重重的一笔。  说古北小区的高雅,是因为它仍在发展,特别是周边各种配套设施的完善,就更具备了强盛的生命力。新近出现的一条虹梅路休闲街,令人刮目相看。新的建筑物
期刊
是孤独的守望滋养了他内心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之情,是淡泊无争的处世哲学使他观照世界的眼光变得澄明而深远,是人生旅程的不同际遇铸就了他笔墨的坦荡与平和。  曾祥熙,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土艺术家。在其近半个世纪的笔墨生涯中,他始终用手中的画笔去讴歌大地、悲悯苍生、平实无华地表现故乡山川造化的风骨与灵魂。  上个世纪60年代初,风华正茂、躇踌满志的曾祥熙放弃在省会广州的发展机会,告别恩师关山月、黎雄才、陈金
期刊
我在一年中最阴冷的日子里,踏进了沪闵公路边上的长安公墓,天上正飘着小雪。这是1967年1月。     听说上海的公墓里正在“造反”,“扫四旧”,父亲着急了,让我马上去看看祖父、祖母的坟地。我看到了什么?我呆住了——方圆数百亩的公墓,到处石碑倒地,棺盖撬出,坟穴变成窟隆。触目皆是被掘出的石灰和风化了的寿衣碎片。无数白骨七零八落地暴露在青天之下。悲哉!我的祖父祖母也不能幸免于难。面对着棺木的残段和凄
期刊
1984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唐宁街举行盛大晚会,招待时装界头面人物,所有到会者的目光都集中在她的服装、发型和化妆上。跟她一一握手的是英国最懂得打扮的人士。我记得她穿着黑色织锦缎,戴着钻石手镯,头发定了型,一丝不乱,脸上妆化得十分讲究。   可是从一个细节上可以看得出撒切尔夫人在化妆上显得太匆忙了。她在脸上敷了太多的粉以致把她眼睛周围的皱纹都填满了。当时在场的一个人对我说:“首相太忙了。她刚开完
期刊
虽然马加爵事件已经划上了一个句号,但是对于2004年来说,他无疑已经成为了年度的热门人物。当整个中国的每个角落都贴满了他的照片时,任何一个明星都会心生嫉妒。自我有记忆以来,似乎还没有一个通缉犯享受过如此高规格的待遇,然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却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校园暴力事件——四个年轻生命的陨落对于现在云南大学的师生来说都将是一生不灭的记忆。  校园本该是纯洁的求学之地,如今怎么就演变成了暴力事件的
期刊
“嗨!大家好,我是柳丝丝,Lois,1980s.eom新闻频道的主持人。今天是我为大家最后一次主持这个节目,因为,明天我就要退休了,与很多网友二样,即将可以享受退休后的时光。好,那么先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新闻快报吧。(屏幕上显示出一行字:请各位用户打开多媒体播放系统,以便更好地收听、收看新闻)今天是2050年3月23日,星期五,今天的天气情况是……”  当柳丝丝用一如既往的甜美但具金属质感的声音播报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