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山水画之“逸气”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bieq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元初蒙古贵族废止了科举制度,使得文人高士不愿意为元政府效力,大多逃亡或者归隐山林。他们崇尚的是庄子的道家“逍遥游”思想,追求精神的自由,在无奈的社会现实面前,他们只能转而在诗文书画中修身养性,寻求精神寄托。山水画成为文人士大夫怡情寄性、抒怀明志的一种生活方式。
  关键词:元代;山水画;逸气;倪瓒
  1 元代山水画发展背景
  元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是抒情山水画发展的顶峰。元画有赵孟頫“复古”指导思想的影响,即后来形成代表元代山水的元四家。其中倪瓒山水画影响最大,把山水画推到极致——中国山水画之“高逸”。
  2 元代山水画之“逸气”
  2.1 对“逸气”的解说
  先说“逸”,逸本是指一种牛活形态。逸《说文》“逃失也”《尔雅·释诂》“去也”。汉书·成帝纪“循也”;《国语·朕》“亡也”其后通常解释为隐居之意。隐居着即指遗民,先秦就有遗民。“逸”最初指的是一种牛活方式和精神境界。隐逸是一种守志和保身的于段,是明哲保身的一种于段。它所体现的是一种道德人格,就牛活形态而言,这与庄子“以天下为沉浊,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牛,无终始着为友”(《庄子·天下篇》)
  “气”指的是一个人的生理的综合效应。若就文学艺术而谈气,指的是只和一个人的工作综合牛理作用的影响,是与一个人感情,心理,想象的综合体现。因为不同的气质的创作者,是作者表现形象也因为不同的性能。所以“气”通常是由作者的精神、性格,体现通常刚性的作品强烈的感觉。在当时除了有时称为“气势”、“气力”以常见的“骨”字加以象征,即从整体的观念中分化出来的。它渗透到文艺作品中就出现了所谓的“逸品”。“逸品”的灵魂就是逸气。综上所述“逸气”,是作者超凡脱俗的气概是超越精神的总和,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在气质。体现在文学艺术上就是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概。它渗透到文艺作品即所谓的“逸品”。
  2.2 由工笔山水转为写意山水
  元朝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封建王朝。元初蒙古贵族废止了科举制度,以往在历代备受礼仪的文人被列为社会的最底层,民族歧视政策使得上大夫人仕为官的理想破灭,汉文人重气节、忠孝和节操的精神,使得这些文人高上不愿意为元政府效力,大多逃亡或者归隐山林。他们崇尚的是庄子的道家“逍遥游”思想,追求精神的自由,在无奈的社会现实面前,他们只能转而在诗文书画中修身养性,寻求精神寄托。山水画成为文人上大夫怡情寄性、抒怀明志的一种牛活方式。
  元代文人画逐渐取得了山水画的领导权,他们本着“志丁道、据丁德、依于仁”得人牛信守而“游于艺”,以寄情山水表达自己的人牛态度,艺术观念和审美追求。他们深入自然,以造化为师,托古改制,推陈出新,在山水画领域取得令人仰慕的成绩。元代白文人上大夫大规模地参与绘画创作以来,绘画的创作主体精神进一步被强化,在山水画的创作上,更加注重创作者主体意兴的抒发。元代山水画在格局形式的创作上,以情构景;在意境的构筑上,缘心立意;在绘画创作中,还自觉追求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推崇唐画的韵味,寓文人上上大夫淡薄避世的人牛理想和态度。
  2.3 逸品山水画的代表人物
  元代“逸气”的集大承者当属倪瓒,他的作品达到中国抒情写意山水画的顶峰。
  诗中所述他经常关门来研究,出差去交朋友,关心时事,鄙视财富,追求名垂后世的野心,从中可以发现倪瓒年轻时受儒家人牛价值观的影响,颇具抱负心的。
  综观中国山水画史,但凡有所成就的绘画大师,无不兼容并蓄,博采众家之所长,以此融会贯通,从而成为一家之风格的,大家倪瓒更是如此。面对南宋院体画的陈陈相因,元代J面坛领袖人物赵孟頫提出的“复古”的主张,提倡绘画贵有古意,提出远师唐人以及五代、北宋传统,技法上提倡重在抒发个性,表达情怀。元朝中晚期的画家们,都受赵孟頫“复古”思想之主张的影响,多宗师法董源、李成。黄公望曾说过;“作山水着,必以董为师法,如吟诗之学杜也”。
  “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在太湖周边20年的漂泊经历,不在有居家时饮食弹琴,绘画娱乐的场面,朝夕相伴的只有静谧的太湖,这使得倪云林对太湖有了与众不同的感情和深刻的认知。他把静谧烟波的太湖作为审美客体,专写此处的真实的风景,以抒发心中的“逸气”。倪云林山水构图清新平淡,寥寥几笔枯树小山,竹树茅亭,用笔用墨达到了简略的极点,但太湖湖山朦朦胧胧、清远微茫的特色却形诸笔端。从这可以看出,倪瓒一系列悲惨的牛活到真正悟到禅学之精髓,再到转变为一代宗师,成为后人莫其形而难其意的经典作品。
  倪瓒作品的笔墨特点:多用侧笔渴笔。倪瓒作画并不是不用中锋,多是以侧笔为主。中锋用笔画出来的线条虽然显厚重,但缺少丰富性和变化性,同时缺少秀丽之感觉。侧笔画出的线条更加松动灵活,变化丰富。因倪云林捕绘大多是太湖一带的景色,太湖地区多平缓的山丘,运用侧锋能够更加牛动真实的表现其特征。云林画面构图虽然简单,但是丰富的笔意变化确实让整个画面意境深远。
  倪云林在用笔上注重轻松灵活的侧锋用笔,在用墨上追求轻柔简淡的墨韵意趣。从他的笔墨技法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画面平淡天真的美感,亦能感受得到倪瓒善用简淡而柔和的笔墨来表现画面意境和抒写朐中的“逸气”。轻柔简淡的笔墨意蕴加上笔简逸幽的构图方式使得倪瓒的画面散发着清幽静谧、阔淡空灵的高逸的意境之美。
  简洁千练的枯笔淡墨,独特的一江两岸式的构图,造就了倪瓒画面的独特的风格和别致的意境,成为中国山水画高逸的典范。他以与众不同的语言来传递着他孤独伤感的思绪,用其清雅悠远的画境抒发着他高逸的情怀。倪瓒的画史其人牛阅历与经历的真实写照,亦然他在精神上和心灵寻求上的飘逸反应,代表了元代文人画独特的高逸风格,同时也吧中国山水画推到了逸品之最高峰。
  3 元代山水画对后世的影响
  元代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史上光辉的一贞,它继承了北宋写实主义之风,从客观自然转向书写人类主观感受,进而开创了写意山水画之风。他们把中国山水画的抒情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在他们作品里,逸格画品得到了纯粹的发挥,形成独立的美学思想。对后来山水画发展产牛了深远的影响,创作主体精神被强化艺术的教化功能被进一步削弱,创作变成了文人高上个人抒情铭志,怡情娱乐性的活动,同以往相比元代绘画更注重对事物神韵的体悟和传达,应之与日、会之丁心、形之丁笔、得之丁神,成为众多画家共同的艺术追求。
  元代山水画借景抒情和诗意美的理论引导和奠定了董其吕“南北宗论”的提出和发展,是后代山水画创作更加注重借景抒情和发挥个人主观情绪。
  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逸气”,对现代山水画的发展仍然有指导作用,借景抒情的和诗意美的艺术思想指引着现代山水画的创作思路。
其他文献
本文对中等卫校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试图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包括对中等卫校物理教学规律的探讨,对物理学习中的干扰因素的分析,以及根据
以4份西瓜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免整枝栽培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免整枝和3蔓整枝2种栽培方式下,‘特大新抗9号“郑抗巨丰“绿冠’的果实商品率、裂果率、667m^2产量
在设施大棚进行了冬季芹菜(莴笋)——春、秋季甜瓜3茬复种栽培探索,芹菜(莴苣)于10月上中旬进行播种育苗和催芽,11月上旬定植,1月底至2月初开始采收,2月底采收结束;春季大棚甜瓜2
2017年5月9日,山东省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焦自高研究员带领的西甜瓜育种团队育成的‘鲁厚甜1号’网纹甜瓜品种以458万元的价格正式转让给海阳市郭城镇农业科学研究所。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显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社会的凝聚力,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影响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享受。与此同时,基层文化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群众文化建设的引导和管理。群众文化建设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是中医药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课题组在长期中医药教学工作的实践中,总结出了实践教学的“三要素”,并通过强化“三要素”建设,即实践教学第一要素理论讲授,实践教学第二要素实训练习,实践教学第三要素临床实践,尤其是在实训练习中,通过优化教学条件、强化师资培养、丰富实训手段等,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中医药人才。  [关键词]中医药教学;课程建设;实践技能  中医药是中
【摘要】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3例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对象,按照顺序编码法将患者分为康复组(41例)和康复+靳三针组(42例)。康复组常规进行康复治疗;康复+靳三针组在康复组基础上应用靳三针疗法。比较临床效果。结果:康复+靳三针组总有效率为95.24%,优于康复组7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靳三针组肢体运动能
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在组织动员职工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认真学习、深刻把握,切实增强贯彻十七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民主化进程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都要求劳资关系的和谐。而集体谈判作为一项重要的调节手段,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各项配套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劳资关系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