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其自身特点及社会大环境的原因,自身对教育培训有强烈的需求,但目前我国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相对落后,各项机制还不完善,文章对其中的困境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困境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1)06—0173—01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农村出生,上完学后进入城市工作的人群。他们在受教育程度、打工目的、城市认同感、生活方式等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有显著的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数量超过1亿人。新生代农民工所具有的主要特点已经开始成为农民工这一群体整体上的重要特征。伴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民工荒”和“就业难”同时并存,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其本质上是“结构荒”、“技工荒”,破解“民工荒”和“就业难”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工群体自身就业能力,即农民工就业培训。
1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困境
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问题是整个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影响因素也非常多,总体上来说,可以从四个角度进行分析。
①政府层面。虽然国家相关文件明确要求:“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但地方政府对此项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意识到对农民工进行培训的重要意义。从总体上看,各级财政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投入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财政支持水平较低,难以满足这一群体的实际需求。二是分散使用资金,政府不同部门介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项目的方式不同,直接扩大了对财政资金的需求。三是财政扶持手段单一,缺少相应的激励政策吸引财政以外的资金的投入,从而使培训资金不能满足培训支出的需要。
②市场层面。由于我国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需求不足,针对此的培训机构并不多,市场比较冷清。而且我国目前的农民工培训机构大多是以政府行政指令的方式认定的,使其缺乏竞争氛围,这些培训机构的资质良莠不齐,而且在培训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对培训机构的培训效果和质量的监督和考核存在缺失,因此目前的培训现状很难保证培训的有效性。
③企业层面。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企业做培训的动力不足。在就业制度和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大背景下,企业和农民工之间往往缺乏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在农民工流动比较频繁的情况下,企业对农民工培训的投资容易发生“为他人做嫁衣”的现象,这使得企业对农民工的培训缺少动力,形成了企业对农民工重用轻养的现象。
④农民工自身层面。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具有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但是自身条件的限制而不能接受培训。首先,培训费用不足。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目的就是赚钱,而由于农民工普遍工资较低,没有额外的钱对自己投资。其次是时间上无法保证。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是在劳动和时间密集型部门工作,时间和精力不足,使其缺乏学习的动力。最后是培训便利性不足。农民工一般都住在工厂区,教育设施距离他们的工作地点较远。在这种情况下,当农民工工作比较劳累了以后,那他们去用这些文化教育设施的可能性就大大下降。
2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对策
①转变思想观念,突出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农民工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而办好农村职业教育是解决农民工就业的一项切实可行的措施。因此应该改变以往重视普通教育,忽视职业教育的观念,意识到职业教育对我国经济发展、农民工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突出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1]政府应做好农民工培训的主导工作,加大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
②加大政府投入,解决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目前,国家和社会在农民工培训上的投入严重不足,解决办法就是创新资金的投入机制。首先政府各级财政部门要统筹安排农民技能培训的资金,要专款专用。其次政府应该鼓励社会团体对农村劳动力开展职业培训,对农民工的培训资金可以采取国家、用人单位、劳务输出地、劳务输入地多种筹款方式并重的办法,多渠道地筹集资金。
③创新培训模式,构筑适合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体系。首先,要整合现行的社会上的各类培训资源,比如职业学校、用人单位的培训资源等,设立专门针对农民工的培训项目,满足农民工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其次,在培训方式上,要考虑到农民工文化程度的差异性,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层次性,采用菜单式教学等方式,将短期适应性培训与长期技术培训相结合,全日制培训与业余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就地培训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工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开设农民工感兴趣、市场急需的专业和培训内容,扩大农民工培训的选择性和自主性。
参考文献:
[1]王东署,刘晓兰.从“用工荒”看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缺失[J].消费导刊,2010,(3):47—48.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困境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1)06—0173—01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农村出生,上完学后进入城市工作的人群。他们在受教育程度、打工目的、城市认同感、生活方式等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有显著的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体,数量超过1亿人。新生代农民工所具有的主要特点已经开始成为农民工这一群体整体上的重要特征。伴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民工荒”和“就业难”同时并存,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其本质上是“结构荒”、“技工荒”,破解“民工荒”和“就业难”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工群体自身就业能力,即农民工就业培训。
1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困境
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问题是整个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影响因素也非常多,总体上来说,可以从四个角度进行分析。
①政府层面。虽然国家相关文件明确要求:“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但地方政府对此项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意识到对农民工进行培训的重要意义。从总体上看,各级财政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投入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财政支持水平较低,难以满足这一群体的实际需求。二是分散使用资金,政府不同部门介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项目的方式不同,直接扩大了对财政资金的需求。三是财政扶持手段单一,缺少相应的激励政策吸引财政以外的资金的投入,从而使培训资金不能满足培训支出的需要。
②市场层面。由于我国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需求不足,针对此的培训机构并不多,市场比较冷清。而且我国目前的农民工培训机构大多是以政府行政指令的方式认定的,使其缺乏竞争氛围,这些培训机构的资质良莠不齐,而且在培训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对培训机构的培训效果和质量的监督和考核存在缺失,因此目前的培训现状很难保证培训的有效性。
③企业层面。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企业做培训的动力不足。在就业制度和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大背景下,企业和农民工之间往往缺乏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在农民工流动比较频繁的情况下,企业对农民工培训的投资容易发生“为他人做嫁衣”的现象,这使得企业对农民工的培训缺少动力,形成了企业对农民工重用轻养的现象。
④农民工自身层面。新生代农民工虽然具有进一步学习的需要,但是自身条件的限制而不能接受培训。首先,培训费用不足。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目的就是赚钱,而由于农民工普遍工资较低,没有额外的钱对自己投资。其次是时间上无法保证。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是在劳动和时间密集型部门工作,时间和精力不足,使其缺乏学习的动力。最后是培训便利性不足。农民工一般都住在工厂区,教育设施距离他们的工作地点较远。在这种情况下,当农民工工作比较劳累了以后,那他们去用这些文化教育设施的可能性就大大下降。
2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对策
①转变思想观念,突出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农民工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而办好农村职业教育是解决农民工就业的一项切实可行的措施。因此应该改变以往重视普通教育,忽视职业教育的观念,意识到职业教育对我国经济发展、农民工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突出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1]政府应做好农民工培训的主导工作,加大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
②加大政府投入,解决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目前,国家和社会在农民工培训上的投入严重不足,解决办法就是创新资金的投入机制。首先政府各级财政部门要统筹安排农民技能培训的资金,要专款专用。其次政府应该鼓励社会团体对农村劳动力开展职业培训,对农民工的培训资金可以采取国家、用人单位、劳务输出地、劳务输入地多种筹款方式并重的办法,多渠道地筹集资金。
③创新培训模式,构筑适合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体系。首先,要整合现行的社会上的各类培训资源,比如职业学校、用人单位的培训资源等,设立专门针对农民工的培训项目,满足农民工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其次,在培训方式上,要考虑到农民工文化程度的差异性,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层次性,采用菜单式教学等方式,将短期适应性培训与长期技术培训相结合,全日制培训与业余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就地培训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工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开设农民工感兴趣、市场急需的专业和培训内容,扩大农民工培训的选择性和自主性。
参考文献:
[1]王东署,刘晓兰.从“用工荒”看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缺失[J].消费导刊,2010,(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