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从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中国自贸区就进入实质运行阶段,也就是中国进入了"再开放"的新阶段。贸易试验区的开放总体方案中有六个领域,其中包括金融、航运、专业、商贸、文化、社会。上海自贸区推行的力度和速度都是让外界始料未及的。文中将对上海自贸区的"再开放"原因以及自贸区的改革试点四大领域进行简析。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再开放;改革试点
一、引言
自由贸易区指超过两个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对于上海自由贸易区,它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模式。一线指国境线,二线指国内市场分界线,相当于自由贸易区的空间分界线。上海自贸区开放涵盖的范围较宽,对比之前开放的力度也较大,目标还希望能够通过先行先试取得成功和经验后在全国范围内予以复制和推广。这让上海自贸区和当年中国深圳一样,成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标志。
二、上海自贸区作为标志来进行"再开放"的原因
第一,主要的原因是不想被各种跨国间的自贸区谈判孤立。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国之一,但WTO的机制目前面临各种挑战,影响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深化。为此,中国需要通过加快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来破解这一困局。
第二,要借上海自贸区建设来优化中国经济结构,推动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中国经济到了需要调结构的关键时期,其中大力发展服务业是稳增长、保就业的主要手段。当服务业日益成为全球更大比例的第一产业的同时,中国的开放中的贸易必然要从产品贸易更多走向服务贸易。为此,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更侧重于服务贸易领域,金融、航运、文化、社会等领域都体现在服务贸易这一块。这是典型的中国贸易的升级版,也是通过服务贸易进一步提升中国服务业比重的具体手段。
第三,要通过上海自贸区建设进一步推动上海这个中国经济中心的做强做大。一个区域、国家的发展必须要有增长极,上海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中国最大经济带长三角的核心城市。通过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将"再开放"的新平台首先放在上海,既是上海的贸易、航运、经济、金融四大中心基础较强的逻辑选择,也是希望通过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进一步做强做大上海这一龙头,从而提升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综合竞争力,也是希望通过上海这一中国经济中心的最大辐射,更好的将上海自贸区的价值辐射到中国更大范围。
第四,上海自贸区建设来实现通过"再开放"来倒逼中国改革。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建设进入到新阶段,改革也进入到深水区、攻坚期,之前的第一轮的改革红利逐渐消失,改革面临各种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面临日益严重的利益固化的挑战。为此中国政府大力快速推动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也蕴含着通过"再开放"来倒逼中国国内改革红利的出现,通过改革红利的释放来维持中国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三、自贸区的改革试点四大领域:贸易、投资、金融、行政管理
第一,贸易的自由化。自贸区是贸易升级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贸易升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传统贸易业务的进一步开放,实现货物自由进口、储存、再出口和区内加工制造。这与目前已有的保税区的优惠措施并无本质的区别,但可能在放宽海关及关税管制方面会有进一步的举措;二是伴随着贸易的发展,拓宽和发展上海在相关领域的地位。此外,自贸区内有望设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设立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开展能源产品、工业原料和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一旦上海建成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及航运金融交易平台,将有助于上海作为自由贸易港的繁荣。
第二,投资的自由化。上海自贸区内将全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和准入前国民待遇。这两条意义重大。负面清单,就是"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相比之前的正面清单管理("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为"),仅一字之差,但其背后的理念完全不同,对应的是政府的放权。此外,对外资的国民待遇将延伸至准入前,意味着在自贸区内的投资大部分会实行备案制。自贸区内外资投资不再依赖当前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来进行行政控制,并可能取消外资持股比例或经营范围等限制。而区内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可能会取消目前必须由相关部委核准的制度,并鼓励成立对外投资基金,在对外投资方面提供更大的便利。
第三,金融改革作为上海自贸区改革的最大看点,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市场的眼球。相比目前国际上其它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差距可能是最大的,而金融方面的滞后会给自贸区的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目前流传的自贸区金融领域的改革包括九个方面:在区内实现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可以先行先试;允许设立外资银行以及民资与外资合办中外合资银行; 允许设立有限牌照银行;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允许部分中资银行从事离岸业务;鼓励融资租赁业务,给予税收支持;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建议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允许境外期货交易所指定或设立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从事境外股权投资的项目公司,参照技术先进性服务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总之,区内金融改革有助于克服自贸区建设过程中的金融短板,也有助于为全国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积累经验。而从长期看,自贸区有可能会建设成为中国境内的一个离岸金融中心。
第四,自贸区内最核心的改革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重新定义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比如上面提及的在投资方面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不仅有助于中国与国际贸易最新规则的接轨,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这是对目前中国行政管理观念的一种颠覆,通过减少政府审批和打破垄断,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市场的作用,也可防范目前体制中与政府审批权和其它权力对应的设租、寻租现象。
四、小结
总之,上海自贸区的设立,能否最终取得预想中的效果,还有待观察。毕竟这种开放程度日益高企的自贸区建设,面临着更高水平的挑战。不过,既然上海自贸区是种先行先试的改革模式,那就要允许其大胆尝试,要允许犯错,要宽容面对,从而为中国自贸区的建设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从而为中国的"再开放"开启一个好头。
参考文献:
[1]孙玉敏.上海自贸区落地(J).上海国资,2013(7).
[2]葛丰.上海自贸区试点激发改革红利(J). 中国经济周刊,2013(19).
[3]王晓庆,符燕艳,于海荣,戴甜.上海自贸区冲击波(J).新世纪周刊,2013(26).
作者简介:王晶(1989-),女,山西闻喜,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研究生。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再开放;改革试点
一、引言
自由贸易区指超过两个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取消绝大多数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商品、服务和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对于上海自由贸易区,它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模式。一线指国境线,二线指国内市场分界线,相当于自由贸易区的空间分界线。上海自贸区开放涵盖的范围较宽,对比之前开放的力度也较大,目标还希望能够通过先行先试取得成功和经验后在全国范围内予以复制和推广。这让上海自贸区和当年中国深圳一样,成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标志。
二、上海自贸区作为标志来进行"再开放"的原因
第一,主要的原因是不想被各种跨国间的自贸区谈判孤立。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国之一,但WTO的机制目前面临各种挑战,影响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深化。为此,中国需要通过加快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来破解这一困局。
第二,要借上海自贸区建设来优化中国经济结构,推动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中国经济到了需要调结构的关键时期,其中大力发展服务业是稳增长、保就业的主要手段。当服务业日益成为全球更大比例的第一产业的同时,中国的开放中的贸易必然要从产品贸易更多走向服务贸易。为此,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更侧重于服务贸易领域,金融、航运、文化、社会等领域都体现在服务贸易这一块。这是典型的中国贸易的升级版,也是通过服务贸易进一步提升中国服务业比重的具体手段。
第三,要通过上海自贸区建设进一步推动上海这个中国经济中心的做强做大。一个区域、国家的发展必须要有增长极,上海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中国最大经济带长三角的核心城市。通过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将"再开放"的新平台首先放在上海,既是上海的贸易、航运、经济、金融四大中心基础较强的逻辑选择,也是希望通过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进一步做强做大上海这一龙头,从而提升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综合竞争力,也是希望通过上海这一中国经济中心的最大辐射,更好的将上海自贸区的价值辐射到中国更大范围。
第四,上海自贸区建设来实现通过"再开放"来倒逼中国改革。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建设进入到新阶段,改革也进入到深水区、攻坚期,之前的第一轮的改革红利逐渐消失,改革面临各种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面临日益严重的利益固化的挑战。为此中国政府大力快速推动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也蕴含着通过"再开放"来倒逼中国国内改革红利的出现,通过改革红利的释放来维持中国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三、自贸区的改革试点四大领域:贸易、投资、金融、行政管理
第一,贸易的自由化。自贸区是贸易升级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贸易升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传统贸易业务的进一步开放,实现货物自由进口、储存、再出口和区内加工制造。这与目前已有的保税区的优惠措施并无本质的区别,但可能在放宽海关及关税管制方面会有进一步的举措;二是伴随着贸易的发展,拓宽和发展上海在相关领域的地位。此外,自贸区内有望设立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设立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开展能源产品、工业原料和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一旦上海建成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及航运金融交易平台,将有助于上海作为自由贸易港的繁荣。
第二,投资的自由化。上海自贸区内将全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和准入前国民待遇。这两条意义重大。负面清单,就是"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相比之前的正面清单管理("法无明文规定不可为"),仅一字之差,但其背后的理念完全不同,对应的是政府的放权。此外,对外资的国民待遇将延伸至准入前,意味着在自贸区内的投资大部分会实行备案制。自贸区内外资投资不再依赖当前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来进行行政控制,并可能取消外资持股比例或经营范围等限制。而区内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可能会取消目前必须由相关部委核准的制度,并鼓励成立对外投资基金,在对外投资方面提供更大的便利。
第三,金融改革作为上海自贸区改革的最大看点,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市场的眼球。相比目前国际上其它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差距可能是最大的,而金融方面的滞后会给自贸区的发展带来直接的影响。目前流传的自贸区金融领域的改革包括九个方面:在区内实现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资产方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可以先行先试;允许设立外资银行以及民资与外资合办中外合资银行; 允许设立有限牌照银行;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允许部分中资银行从事离岸业务;鼓励融资租赁业务,给予税收支持;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建议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允许境外期货交易所指定或设立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从事境外股权投资的项目公司,参照技术先进性服务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总之,区内金融改革有助于克服自贸区建设过程中的金融短板,也有助于为全国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积累经验。而从长期看,自贸区有可能会建设成为中国境内的一个离岸金融中心。
第四,自贸区内最核心的改革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重新定义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比如上面提及的在投资方面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不仅有助于中国与国际贸易最新规则的接轨,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这是对目前中国行政管理观念的一种颠覆,通过减少政府审批和打破垄断,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市场的作用,也可防范目前体制中与政府审批权和其它权力对应的设租、寻租现象。
四、小结
总之,上海自贸区的设立,能否最终取得预想中的效果,还有待观察。毕竟这种开放程度日益高企的自贸区建设,面临着更高水平的挑战。不过,既然上海自贸区是种先行先试的改革模式,那就要允许其大胆尝试,要允许犯错,要宽容面对,从而为中国自贸区的建设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从而为中国的"再开放"开启一个好头。
参考文献:
[1]孙玉敏.上海自贸区落地(J).上海国资,2013(7).
[2]葛丰.上海自贸区试点激发改革红利(J). 中国经济周刊,2013(19).
[3]王晓庆,符燕艳,于海荣,戴甜.上海自贸区冲击波(J).新世纪周刊,2013(26).
作者简介:王晶(1989-),女,山西闻喜,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