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课堂出彩的三个要素

来源 :考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近期听了一些历史学科的常态课和研究课,最大的感受是:很多时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没有实现和谐统一。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一堂真正精彩的历史课,不仅能够实现知识的高效传授,而且能让学生在心旷神怡中得到人文素养的提高。笔者认为,精彩的历史课堂具备以下三个因素。
  教是为了不教
  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给我们提供了种种借鉴。《易经》指出,“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即教师要尊重学生求学的主动性。孔子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精辟地点出教学中“愤启”和“悱发”的关系;《礼记·学记》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认为教师施教关键是启发诱导,对学生应诱导而不牵拉、激励而不压抑。
  西方现代教育思想中也处处闪耀着光辉。夸美纽斯提出“适应自然秩序”的教学原则;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皮亚杰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 学生的学习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逐渐完成的。
  在历史课堂中,必须创建新的教学模式,转变师生的角色:变教师单向传输为师生多向互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启发释疑、精讲点拨;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动脑、动手、动口,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可根据历史学科特点,紧扣知识点,以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所谓“不教”,是指教材已经阐明的史实、概念和结论,学生可以凭借自主学习能力看懂这些知识点,并不需要别人去“教”。那么“需要教”的是什么呢?首先是学习历史的意识。有了学习历史的意识,内心深处才会有一种强烈向往,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博古通今,以史为鉴。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素质和修养。《历史课程标准》也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次是历史学科的方法和能力,即怎样学习历史,怎样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不能在简单的背诵中获得,只能在准确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在学问思辨过程中得到逐步提高。还有就是学生在自学中解决不了的知识难点、知识单元之间的衔接点、学生自学尚未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需要在这基础上加以适当的点拨和概括。
  记住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
  一些青年教师在课堂上,认真帮助学生梳理史实,讲解概念和结论。他们强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大量的事实、材料、图片等呈现出来,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涵养了学生德行。历史教学大纲特别强调,历史教学要达到“通过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的目的。
  司马迁提出,研究历史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即研究天象及其运行规律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探寻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这句话即是他写作《史记》的动机,又是他要求自己所要达到的标准,也为后人指出了学习历史的目的。
  因此,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应停留在对历史知识的简单掌握上,而是通过学生对历史发展线索、规律和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的把握,使历史教学尽可能与现实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联系起来,以增强学生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比如对洋务运动的失败进行全面分析,在课堂上互动探究,可设计出三个问题。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教学至此似乎可以结束,但是只记住这些结论,还不能说是真正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师应该进一步启发点拨,要求学生再思考:为什么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进步?
  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思想方面概括:在封建社会,生产力相对落后,拥有土地的地主阶级占据了统治地位,农民名义上是自由的,但是不得不依附于地主。生产力发展促使社会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主张比封建思想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到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变成世界上第一号工业强国,踏上征服世界的第一步,鸦片战争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第一次碰撞。
  课堂上继续互动探究,可提出第三个问题:洋务运动失败了,但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通俗地讲,近代化就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筹划海防,促进了军队建设的近代化;随着洋务运动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可以说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这里用文明史观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历史学习中的文明史意识。刘宗绪教授说:“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视角去看历史,实际上是把握了历史发展的总纲。这是一种境界和高度,也是一种历史观。抱着这样的历史观去认识和研究历史,就把握了真谛,也有利于真正接受祖先留下的历史遗产,有利于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适应学生心理需求
  从问卷调查看, 学生对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侧重“启发”、“活跃课堂”的要求。精彩的课堂中,教师适应学生的兴趣、情绪、愿望等心理需求,能够使学生受到启迪,产生共鸣,出现师生相依共进、交流互动的局面。
  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体现,它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尽管有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巧妙,准备充分,但是课堂上同样气氛沉闷。这时教师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能把课堂以外的不良情绪带进教室。
  教师要为学生建立一个包容的、接纳的课堂气氛,不要一听到错误答案就打断学生的发言,使其感到忐忑不安,要允许出错。要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不能牵着学生的思维沿着教师预设的轨道行进,善于和学生对话、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其实,课堂上不同的见解是难得的。《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与同,表面上看相似,但实质上不同。同,是绝对的一致,没有变动。因此,它代表了单调、沉闷,没有内在的活力和动力,也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却是相对的一致性,是各种相互不同、相互对立的因素,通过相互调节而达到的一种统一、平衡状态,是一个具有内在活力、生命力的整体。课堂上有见解、有碰撞、有生成,教师要善于捕捉住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用积极的思想浇灌心灵,用积极的心态塑造人生。为此,我们必须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让心理保持在积极的从容不迫的状态。与此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调整好学习的心态,让心灵洒满阳光。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解决矛盾,逾越困难。教师要教会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基本上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让历史课堂出彩,在课堂上,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舒心,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效果突出,是所有优秀的历史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境界。
  (作者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合作备课,其目的是让教师发挥集体的智慧,理解教材、探索教法。通过集体备课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同时提高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经过长时间的沉淀,我国武术形成了自身的特点。武术,不仅具有增强体质的功用,而且它还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陶冶情操,培养良好道德意识的一项体育
负激励是指当组织成员的行为不符合组织目标或社会需要时,组织将给予惩罚或批评,使之减弱和消退,从而来抑制这种行为。负激励的具体表现主要为:警告、纪律处分、降级、淘汰等。
通过对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及其近似种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T)和小麦光腥黑穗病菌(TFL)的rDNA序列ETS区间测序比较分析,找出了TCK相对于TCT和TFL的特异性序列,并根据TCK的特
本文简要介绍了装饰保温承重(三合一)砼空心砌块的块型设计、物理力学性能、试点建筑的实测结果。为了推广应用编制了建筑通用设计图集。这对我国在“九五”期间实现节能住宅的
为解决秦岭柳梢沟矿区深部找矿问题,在柳梢沟金矿区开展了电化学找矿研究,利用衬度异常法等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地电提取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3个不同矿区的已知矿体上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