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p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成像是新时代的医学成像,它可以无创性监测活体内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物学过程,其中包括核医学分子显像、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声分子成像、光学分子成像和X射线分子成像等.目前,由于多学科融合的发展,多模式融合成像技术已成功用于临床,如PET-CT和PET-MRI.随着分子探针的发展和多模式融合成像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分子成像技术将会运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其他文献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检测、评估气道炎症对于哮喘的早期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药物种类和剂量的选择以及对已控制症状患者停药时机的选择等,均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故迫切需要能客观地反映气道炎症的检测技术来指导哮喘的诊断和治疗.目前研究较多的炎症标志物主要有呼出气一氧化氮、白三烯、呼出气冷凝液测定、骨膜蛋白、人软骨糖蛋白等.该文就上述炎症标志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在哮喘临床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目的 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含量变化及其与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95例CHF患者(CHF组)和5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的血浆AM、ET和AngⅡ含量,同时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56例CHF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CHF患者血浆AM高于正常对照组;CHF患者血浆AM、ET、AngⅡ升高程度与心力衰竭
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多个基因、分子水平的异常,是多个因素参与、共同作用的结果.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检测肿瘤细胞糖摄取在肿瘤诊断、分期、疗效评价、预后判断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食管癌肿瘤细胞葡萄糖摄取和细胞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患儿,男,8岁,江西人,因诊断重型β型地中海贫血6年,头痛8d,呕吐1d于2013年8月17日第2次入院.患儿第2次人院前10d左右在我院住院3d,输浓缩红细胞4U,当时未觉不适,要求出院.8月11日出现前额部阵发性头痛,头痛性质不清,在当地医院抗感染、对症等治疗.患儿治疗期间有低热,体温最高为38℃,头痛未见好转,出现非喷射性呕吐1d,呕吐为胃内容物,遂转入我院住院.当地查头CT检查(8月15日
期刊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是小儿最常见的慢性风湿免疫性疾病,起病方式不同,临床表现各异,预后较差.有关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结缔组织病的重要研究课题,并且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对于该病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
肺癌的发病率很高,且其预后差,而传统的相关检查对肺癌的确诊、分期、监测疗效和探测肿瘤复发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18F-氟脱氧葡萄糖显像作为一种功能影像已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由于其一次检查可获得全身图像且在辨别生理性摄取和病理性摄取上有明显优势,故对肺癌的淋巴结及全身远处器官转移均可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进行观察,从而获得更准确的分期,影响肺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的判断。
川崎病是急性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主要影响冠状动脉.该病的长期预后取决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早期应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可以减少冠状动脉病变,丙种球蛋白耐药者冠状动脉病变风险大,早期预测丙种球蛋白耐药及冠脉损伤、及时采取措施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该文对川崎病丙种球蛋白耐药及冠状动脉损伤的预测指标作一介绍。
BCR/ABL阴性的经典骨髓增殖性肿瘤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三种疾病.儿童BCR/ABL阴性的经典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临床与分子生物学特点与成年人不尽相同,诊断与治疗方面也有其特殊性.该文结合近年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从临床特点、分子生物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总结儿童BCR/ABL阴性的经典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特点。
百日咳主要是由百日咳杆菌、副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人群普遍易患,小婴儿病情最重。尽管疫苗覆盖率较高,但是全球百日咳仍未完全根除。相反,过去20年,全球百日咳的发病率较之前升高,出现局部地区小流行,称百日咳再现,因此有必要对国内外百日咳发病现状做出评估,为更好地监测和控制百日咳提供依据。该文对百日咳的流行病学变化及其相关原因分析和免疫策略作一综述。
纳米金因具有良好的表面性质和优异的生物亲和性,使其能被多种基团修饰,从而获得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又因其具有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等强吸收和发光特性,故可进行肿瘤显像.另外,在肿瘤放疗过程中,纳米金能够将吸收的光能转化为热能进行肿瘤局部加热,起到了放疗增敏的效果,从而减少受照剂量,减轻放疗对正常组织的伤害.该文阐述靶向修饰的纳米金在肿瘤显像和放疗中的研究进展,而纳米金在体内分布、代谢及其生物毒性有待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