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导文是531成长课堂模式中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指南针、方向盘、路线图。在531成长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导文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否落实和课堂是否高效,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成败。因此,开学以来,我们围绕学导文的设计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并举行了多次集体研讨,现将研讨的情况整理如下。
一、关于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不同于教学目标
在最初的学导文中,不少教师直接将教学目标当成学习目标呈现在学导文中,这是不恰当的,因为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乍听起来很相似,但是并不相同。“教学目标”是由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者或者执教者制定,面向的是教师和执教者本人,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指导,是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服务的。“学习目标”是由师生根据学情共同制定的,面向的是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它为学生学习指明了方向,是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服务的。
2.“学习目标”的表述必须准确、具体明了、通俗易懂。应该用饱含激励、鼓励的语气,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如多用“能说出”、“能记住”、“会运用”“知道”等可检测性词语,少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性语言。
3.学习目标应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力求做到简洁、准确、清晰、全面,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主。一份优秀的学导文的“学习目标”至少应包含三个关键内容:用什么具体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
二、学法指导要具体可行,贯穿学导文始终
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在学导文中,学法指导要贯穿始终。学导文中的学法指导主要包括知识识记和技能学法的指导。常见的学法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分析与归纳、理论联系实际等思想与方法。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而在学导文的实际编写中,不少教师感到茫然,不知道怎么去写,学法指导往往都只表现为一些抽象的词语,如:案例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等,这样的学法指导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学导文不仅要告诉学生用什么方法学,而且要明确指示学生如何用这种方法学,如如何读书、如何读图、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如何思考、怎样讨论等。
三、任务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目标任务化,任务问题化是学导文设计的基本原则,“问题”在学导文中既是教师“导”的基本思想策略和方法的体现,又是学生“学”的过程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学导文的时候,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学情,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一个个问题,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无论是自习、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自测还是学习小结,所采用的基本环节都是: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明确要求—学生学习。在这个基本环节中“提出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事关整个教学环节的成败,因此问题设计是编写学导文的核心、关键。
1.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导”的规律和“学”的规律,必须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艺术性和启发性
2.问题应层次化
导学案的编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目标不能过高。有的老师在编写时,往往不考虑“学情”,学习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长期这样下去,必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所以编写学导文必须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细心把握“问题”的大小、深浅、繁简等“度”,注意各知识点的层次把握。
一般说来,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量,要让学生明白: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仔细不行,只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入不行。
②问题不宜太多太碎,应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学生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了重点问题。
③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抄课本,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思维。
④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⑤问题设计还要注意人文性。
一、关于学习目标
1.学习目标不同于教学目标
在最初的学导文中,不少教师直接将教学目标当成学习目标呈现在学导文中,这是不恰当的,因为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乍听起来很相似,但是并不相同。“教学目标”是由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者或者执教者制定,面向的是教师和执教者本人,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指导,是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服务的。“学习目标”是由师生根据学情共同制定的,面向的是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它为学生学习指明了方向,是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服务的。
2.“学习目标”的表述必须准确、具体明了、通俗易懂。应该用饱含激励、鼓励的语气,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如多用“能说出”、“能记住”、“会运用”“知道”等可检测性词语,少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性语言。
3.学习目标应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力求做到简洁、准确、清晰、全面,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主。一份优秀的学导文的“学习目标”至少应包含三个关键内容:用什么具体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
二、学法指导要具体可行,贯穿学导文始终
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在学导文中,学法指导要贯穿始终。学导文中的学法指导主要包括知识识记和技能学法的指导。常见的学法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分析与归纳、理论联系实际等思想与方法。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而在学导文的实际编写中,不少教师感到茫然,不知道怎么去写,学法指导往往都只表现为一些抽象的词语,如:案例探究法,合作讨论法等,这样的学法指导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学导文不仅要告诉学生用什么方法学,而且要明确指示学生如何用这种方法学,如如何读书、如何读图、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如何思考、怎样讨论等。
三、任务问题化,问题层次化
目标任务化,任务问题化是学导文设计的基本原则,“问题”在学导文中既是教师“导”的基本思想策略和方法的体现,又是学生“学”的过程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学导文的时候,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学情,把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一个个问题,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无论是自习、新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自测还是学习小结,所采用的基本环节都是: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明确要求—学生学习。在这个基本环节中“提出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事关整个教学环节的成败,因此问题设计是编写学导文的核心、关键。
1.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导”的规律和“学”的规律,必须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艺术性和启发性
2.问题应层次化
导学案的编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目标不能过高。有的老师在编写时,往往不考虑“学情”,学习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长期这样下去,必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所以编写学导文必须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细心把握“问题”的大小、深浅、繁简等“度”,注意各知识点的层次把握。
一般说来,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量,要让学生明白: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仔细不行,只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入不行。
②问题不宜太多太碎,应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学生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了重点问题。
③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抄课本,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思维。
④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⑤问题设计还要注意人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