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罗文”

来源 :销售与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a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作家兼出版家阿尔伯特哈伯德可能不会想到,他的那篇《致加西亚的信》(1 899年)及其姊妹篇《自动自发》(1 900年)。在1 00年后还会被中国企业的一些管理者们奉为管理圣经。
  作用还不止这些,罗文的“再现”给那些感叹人心不古的管理者找到了新的佐证甚或救命稻草——因为手下职员不是“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问题才这么糟;也给一些管理者们找到了新的使命——寻找“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那样的职员。
  台湾著名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在《从历史看领导》中说道,几乎每个被神化的历史人物,他都能破解,因为他们都不是完美的;但有些人他就是不去破解,因为人们之所以神化他们,一定有他们的需要。我不知道罗文能否被破解,或许他真的是一个接近神化的人,但一些阅读者显然喜爱上了越来越神化了的罗文,因为他们有这种需要。
  管理者们为什么喜爱罗文?原因很简单,虽然这样说可能有些残酷·罗文这样的人多么好管理啊!他几乎能洞察管理者的一切需要,他建立了宗教般的自律,他能够自我激励,他能够弥补管理者的过失……但这不能说不是管理者们的悲哀。
  悲哀在于,如果人人都是罗文,管理者们的职能将会大大弱化,有些管理岗位将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悲哀还在于,管理者自身是否真能找到或发现“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正如“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或者说当罗文真的就在眼前、就在身边,管理者真的喜欢并容忍他吗?其实是因为先有了能够发掘罗文的美国总统麦金莱,然后才有了“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故事。
  毫无疑问,职员不都是罗文,管理者们也不都是麦金莱。“才巴信送给加西亚”是个案,美国总统麦金莱也是个案。他们都不具备管理学的普遍意义。
  国内人文研究学者黎鸣先生在近著《为什么中国人这么愚蠢》中一针见血地道出了管理者喜爱罗文的-iA.识误区,认为他们的管理体系隐含着一个基本假设·所有人都是“好人”、“善。人”,也就是像罗文这样的人。但他们最终会失望,因为职员不可能都是罗文,也自然不会出现“把信送给加西亚”那样的结局。而真正有效的管理者在设计管理体系时,通常隐含着这样一个假设:人都有“原罪”。于是,他们设想如何在人有“原罪”的情况下还把职员管理好。如果有罗文当然更好,没有罗文也不怕。
  如果把前者管理思想的隐含前提显性化,有一句最经典的话可以概括.“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很多管理者谈吐间说到这句话时,脸上通常洋溢着得意的神态。但其实没有一个管理者真正完全实践这种管理理念,要不,他们在管理制度中用那么多“严禁”、“不准”千吗?这些词汇本身就是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相矛盾的。
  海尔的张瑞敏是一个基于理性思考后敢于唱反调的人,他的管理理念是“用人要疑,疑人可用”。既然“疑人可用”,那么你不是加西亚又如何?只要设计一套“疑人可用”的管理体系,总有一天会把“疑人”塑造成加西亚。
  管理学家麦格雷戈在其经典名著《管理的人性方面》中言,传统管理假设“人是懒惰的”、“人没有进取心”,如果一刀切,显然对某些人不公平。但管理体系显然不能针对职业道德最高尚的那些人设计,而要针对职业道德最差的人来设计。
  中国人崇尚道德的力量,但显然管理体系的力量更强大。在一个好的管理体系之下,有“原罪”的人由于找不到机会和漏洞会成为“把信送给加西亚”那样的人;而在一个不好的管理体系下,即使是罗丈式的人,也可能会经不住诱惑成不了好的“信使”。
  可以说,凡是树立道德标杆的管理都没有典型意义。真正有效的管理一定是针对普通人设计的,而不是针对罗文那样的人设计的。
  现在,企业所需要的不是去寻找罗文那样充满了高尚道德动机的人,而是需要建立一套严密的管理体系,即把那些没有高尚道德动机的人塑造成“把信送给加西来”那样结果的体系。
  当然,对管理者来说,不妨把罗文作为一尊“道德之神”请来,树立一个道德标杆。毕竟职员的道德自律会降低管理的难度和管理的成本。但千万不要满世界去找罗文,没有罗文也不要空叹人心不古,更不要按麦金莱对待罗文的方式来对待所有的职员。管理者的力量应该在于,即使没有罗文,照样能够像“把信送给加西亚”一样把事情做得完美。
  所以。请谨记:你需要“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但不要指望人人都是罗文。企业的管理体系千万不能按照人人都是罗文的假设前提来设计。只有普通人都能够接受、必须接受的管理,才是任何时候都有效的管理。
其他文献
当我们谈论体验时,经常会不经意地将体验与;高价品”、“奢侈品”相联系,而:将低值易耗品 与“休验”隔绝-难道在“低值易耗品”上消费者就没有新的潜在肃求?最近,传化花王推山的清香洗衣粉证明了”体验营销,的理念和方法在洗衣粉这类产品上也是可行的,市场群雄面面观  传化花王在推出清香洗衣粉之前.市场上洗衣粉产品的基本态势可以归纳为竞争曰益剧烈,格局犬牙义锚。  第一集团军中,宝洁的“汰渍”曾以略带“疯
期刊
关注中国消费行为     为什么手机跨国品牌花很多钱做了大量市场研究,却丢失了许多中国市场份额?  为什么有的新产品(如网上游戏)能迅速火爆市场,而有的产品(如葡萄酒)却长期低迷?  为什么同一产品或市场策略在不同的区域推广效果大相径庭?  为什么广告创意打水漂,SP不促不销?  为什么……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和营销人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市场的“为什么”不断拷问着积极进取的营销人。当各
期刊
本案例我们展示了一个应用SPIN的精彩的销售拜访过程,既引导了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突出了公司以及产品的优势,了解了柯达采购的决策过程、时间表,明确了下一步的沟通计划,又为可能的价格以及交货时间的异议做出了适当的铺垫。我们可以透过这个过程,反思Spln精髓,做到像张丽华那样销售,需要销售人员具备怎样的素质和技巧。  首先,销售人员必须具备对客户、竞争对手、本公司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分析能力,并具
期刊
(上接本刊200;5年12月下半月刊)    第十章    成为第一是个区隔方法  人们倾向于坚持已有的东西。如果你第一个到那里,当你的竞争对手设法模仿你时.他们所有的行动就都在强化你的概念。第一个进入心智比设法让人相信你”有比原创者更好的产品”容易得多。    第一还是第一    哈佛大学是美国的第一所大学,现在人们还是认为它是领导者,克莱斯勒发明了小型货车,它仍然是小型货车的领导者,赫兹是第一
期刊
许多企业有这样一个现象销售人员在拜访、跟踪客户中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常常有80%甚至更多是无效的——没有获得订单和客户。在保险、房地产、大型设备、工程项目等典型的直销领域,尤为明显。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销售人员对所有的客户采取同样的跟进策略,而缺乏对客户的细分化、精细化和阶段化管理,更缺乏对客户的筛选和销售过程管理。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许多优秀企业使用客户漏斗管理模型来管理客户群、销售过程和
期刊
如何构建自己的三级市场网络?H公司对此实践的得失,将为你提供一个现行的模板。     公司是国内知名家电企业,生产空调等多种电器。该企业一直强化对终端的控制,在每个县都设有一家空调产品由于比较特殊,加之季节性强、竞争也很激烈,厂家需要利用大户(批发商)”蓄水池”的作用,所以该企业在空调产品上保留了批发商.由他们向自己在三级市场的经过㈠公司确认的网点供货。     问 题    在S市,由于2002
期刊
我是一家饮料企业的业务人员。在饮料行业,为了提高市场份额,企业纷纷向多品牌、多口味、多包装的方向发展,隔三岔五有新品—上下。我所在的企业也不例外。我们这些一线的业务人员肩负着要经常性地在终端进行铺市的任务。然而终端客户也似乎已经对厂家层出不穷的新品攻势麻木了,或者说对大量同质化的产品无所适从,所以对新产品往往显得比较抗拒,使得铺市工作越来越难做,请问在终端新品推荐时,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解答  笔者
期刊
由于市场拼争日趋激烈,相对应的渠道的激励幅度和形式也在变化、创新,为此,我们需要更多的探索。     所谓“无利不早起”,渠道政策作为原动力,通过本身所蕴涵的控制力和报酬力去实现渠道物流、现金流、信息流的加速运转,受到许多企业的青睐。  渠道政策的制定牵扯较多因素,笔者在讨论之前先做两点约束,因产品除导入期外其他三个阶段具有迟滞性,所以笔者不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讨论。此外,本文仅适用具有相对决策
期刊
事件     2003中国营销年会隆重举行  一直以引领中国营销实践为己任的中国营销大型期刊《销售与市场》杂志社,联合中国最大的电视媒体中央电视台广告部,隆重推出2003年度巅峰盛会“2003营销盛典。活动的第一大项目“2003营销年会”于2003年1 2月13—14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大会主题是推动中国营销创新行动,特别邀请国内顶级营销专家及营销实战家,以论坛的形式引导、启动新的营销思维,关
期刊
经销商分为两类行商和坐商——这是20世纪80年代的说法。  经销商应走专业化道路,向下游发展做终端.向上游发展搞贴牌生产——这是20世纪90年代的做法。  21世纪的经销商该往哪里走,  成为强势经销商  现在的经销商中,坐商应该成“古迹”了,只靠打几个电话就能赚钱的生意基本没有了。厂家要的是渠道的走货能力、变现能力,这已经不是坐商能生存的环境了。  有人说,经销商的发展道路就是向终端发展,就像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