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处理核废水,让全世界买单?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sces_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冠病毒的蔓延,地球产生了大量的口罩垃圾。相关数据统计,2020年全球生产口罩的数量大约有520亿个,其中有约16亿流入海洋。由于一次性口罩的主要原材料为聚丙烯等,如果焚烧,会产生一些致癌物;而将其投入环境中,降解时间需要450年之久;加之使用后易被病毒、细菌污染,很难回收利用……
  英国切姆斯福德市,一只海鸥被口罩的挂绳缠住了双脚,救援人员发现时它已经一个星期无法动弹,腿关节受伤严重;一只巴西麦哲伦小企鹅单薄的身体倒在沙滩上——杀死它的不是天敌、不是疾病,而是一只误入其腹中的N95口罩;在美国迈阿密外海,人们发现了一只被口罩挂绳牢牢勒住的河豚尸体,危险来临之际,它曾本能地“充气”自救,却没想到这反而让口罩越勒越紧,最后只能绝望无助地死去……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一次性口罩分解后形成的微塑料顆粒会通过植物、动物等进入人体,然后一步步损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病毒后遗症,已经在这个星球显露出它的恐怖一面。全人类都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应对接下来的环境危机。
  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2021年4月,日本政府在未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充分商议的情况下,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上百万吨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废水排入大海。其实早在2020年9月,日本前任环境大臣就对外界公开表示,将会把核污水“直接排入海洋”。不过由于全球反对声浪太大,不仅中、韩等周边国家不能容忍,就连日本民众都将其看作是一场“暴行”。所以,日本政府不得不搁置下来。但是,这一回日本政府显然是要一意孤行了。要知道日本倾倒的核废水可不是一星半点,整整超过了130万吨。
  我们为什么会谈“核”色变?因为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可以使人体出现病变,甚至会引发基因变异。
  日本人自己搞出来的烂摊子,执意要拉着全世界为其买单。这不仅是在拿人类的生命开玩笑,也在拿千秋万代作赌注。
  日本这么庞大的核污水,是怎么来的?是天灾,更是人祸。
  2011年3月,日本北部发生9.0级地震。山呼海啸,随后福岛核电站发生灾难性核泄漏。一开始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于海啸,没人想到核电站的事故。可核电站所属的东京电力公司不仅慢慢腾腾,还不愿灌入海水紧急冷却,因为灌了海水核反应堆就永远废了,而他们幻想以后还能用。最后,厂房爆炸,事故扩大。眼看事情压不住了,日本当局才向民众坦白。可是这个时候,道歉鞠躬还有什么用?为了不引发大规模爆炸、尽可能遏制放射性物质扩散,核电站只能不断向反应堆内注入大量冷却水,再加上雨水与地下水日复一日地涌入……这10年来,核电站每天都有约140吨核废水产生。
  核废水短时间内无法被清除,为了储存这些核废水,日本制造了大型储水罐。但是他们声称“核废水厂区即将达到饱和状态,没有地方和资源再建立厂区了。
  排入大海,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可是真相只有四个字:省钱、省事。
  因为处理核废水,以日本的经济和技术完全可以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比如继续购置储水设备、电解回收、地下填埋等等。其实,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有大量因辐射量过高而闲置的土地,但地下填埋等措施不仅耗时耗力,还会对他们自己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环保负担。于是,日本政府一不做二不休,想到一个绝佳的解决(甩锅)办法,排入大海。
  而且,为了师出有名,日本一再宣称自己的核污水“没毒”。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日本政府“信”了。
  东京电力公司2013年起一直声称,有技术能将放射性物质含量降至“低于容许排放的水平”。但2018年9月该公司被美国《科学》杂志曝光,用于处理含有核污水的储水罐,未能将放射性物质去除至低于法定标准值。后来经过“二次过滤”,日方表示已经达到“饮用水”标准,但是给核电站站台的日本首相,却在迟疑中始终没有喝下那杯“干净”的水。而这样的水,只是2000吨的检测样本。怪不得一向和日本交好的美国媒体,也指出70%以上的核污水未曾“验明正身”。
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上百万吨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废水排入大海。

  也许有人会问,日本排放核废水,到底和我们有多大关系?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发布过一段视频: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韩国、中国、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将受到严重的核污染;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任何一片海域恐怕都无法幸免……德国绿色和平组织高级核专家肖恩·伯尼警告说:“这些废水中的放射性核素,在数千年内都是很危险的,其中碳-14作为‘人类集体辐射剂量的主要来源’,有可能会损害人类DNA,因此必须放弃这一计划(排放入海)。”
  核废水入海,只要还生活在这颗星球上的人,就无处可逃。2016年,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科学家杰伊·卡伦在一条来自加拿大奥卡诺根湖的三文鱼体内,探测到了被称为福岛核事故“指纹”的铯-134;2019年3月27日,新华社报道,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污染物已向北漂移至阿拉斯加州附近,这是白令海峡首次发现福岛核事故污染物;还有美国盛产红酒的北加州纳帕,核专家在葡萄酒中测出福岛核泄漏的痕迹,而此时它们已经销往世界各地……
  法国电视台曾公开过一段纪录片,揭露过日本排污真相:一家瑞士实验室对欧盟超市中售卖的来自太平洋的金枪鱼和进口自日本的绿茶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其中含有相当剂量的放射性元素铯-137和铯-134。
  铯-137、铯-134都是金属铯的同位素,遇水易发生爆炸,放射性较强,人体摄入过量后会导致造血系统、神经系统损伤,非正常生育、绝育甚至死亡。尽管流入大海后,其剂量不足以对人体造成直接伤害,却很容易在人体内沉积,最终造成不可预知的风险。   由此可见,核污染,不仅是一时一地的灾难,更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危机。放射物已彻底融入了海底泥土当中深达20厘米,就像当年切尔诺贝利地区的核污染一样,在漫长的年月中都不可能轻易散去。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核污染所造成的后遗症早已暴露在世人面前。2012年,在日本海底就发现了恐怖怪异的变异鲶鱼,长得像外星生物一样;2016年,美国渔民捕获的阿拉斯加三文鱼、加拿大白鱼和太平洋鲱鱼,身上布满大大小小的白色肿瘤和溃烂,这些可能都是日本福岛核污染的结果。就连日本广播协会(NHK)也制作过一部名为《辐射森林》的纪录片,其中有太多让人触目惊心的画面:牛身上布满莫名的白点;蛇的身体里全都是放射性物质;一只猴子的细胞里几乎没有细胞在造血,再发展下去可能就是白血病……而这些畸变,都有一个漫长的潜伏期,即使再微乎其微的核污染,都没有人能够保证不会造成最坏的结果。
  据2013年《温哥华周报》的一则报道,福岛核事故之后,全世界至少有800人因为吃了在日本水域捕捞的鱼而患上癌症。试想一下,如果130多万吨核废水进入了太平洋循环,又会产生什么更严重的后果?
  环球网曾引用过一位国际法学者的话:“日本政府要向海洋排放核废水,首先需要获得一个经别国认可的权威国际认证。不经过程序就向海洋排污,就是违反国际法,其他任何国家都可以起诉日本或者索赔。”
  然而,据新华网报道,“福岛核事故作为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7级核事故之一,各国专家对其影响仍知之甚少”,“自核事故发生之日起,日本方面就多次出现信息公布不及时、不完整甚至前后矛盾的情况。日本政府有意无意对事实淡化处理,几乎成为相关国际机构和专家的普遍观感”。
  我们为什么对日本核废水有这么多的怀疑?就是因为日本人一直都有“不宣而战”的“传统”。在法国电视台的纪录片中,记者深入灾区拍摄调查,曝出日本政府在核泄漏发生后采取了消极的应对措施,不但掩盖核辐射对当地百姓身体健康造成的严重影响,还在持续不断地向大海中倾倒有毒废水。
  经历过新冠肺炎的我们都知道,面对灾难,最好的办法就是担起责任、携手共进,而不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一味甩锅。因为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不能否认,在环保方面日本人有做得很好的地方,比如垃圾分类、节约能源等。但是在处理福岛核泄漏这件事情上,我们却看到了“有小节而无大义”的一面。
  正如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名句——“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身处这个时代,没有谁是旁观者,没有谁是局外人,那无穷的远,那无数的生命,都和你我有关。无论是新冠后遗症,还是核泄漏后遗症,只要人类生存在地球这个巨大的循环系统中,一颗微小的尘埃,都将造成毁天灭地的风暴。
  想想另外那一场30多年前的7级核灾难: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特大事故之后的5年内,乌克兰儿童患癌病例增加了90%以上;20年里,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18岁以下青少年有约5000例甲状腺癌患者注册。《南风窗》在《34年前的切尔诺贝利,告诉我们说真话有多重要》中讲述过一个故事:公交车上,一个男孩儿没有给老人让座。老人说他:“到你老的时候,别人也不会给你让座。”“我不会老。”男孩子回答。“为什么?”“我们大家都快死了。”
  人类自己造成的环境毁坏,最终还是要人类自己去偿还。只是有时候,这样的代价我们根本承受不起!

相关链接 日本核废水入海,你有权知道这些


  日本政府正式决定两年后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排放入海,并宣称废水中所含放射性氚等元素将被稀释至日本国家标准以下后排放。消息一出,迅速引发世界各国的关注、不安与愤怒。“排污入海”是事关全球海洋生态和环境安全的国际问题,日本政府这一单方面的草率决定,将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太平洋海域发生了里氏9级的大地震,地震引发的最高高度达13.1米的海啸袭击了东京电力公司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并导致氢气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为了冷却反应堆堆芯温度,东电持续向反应堆注入冷却水,因而产生了大量高辐射濃度的污水,这些污水当时就数次排入大海,造成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作为一个运行了40年之久的核电站,其周围有能防止10米海浪的防波堤,但日本当局主观上认为不会出现超过10米的海啸。
  而事故之后的处理工作使福岛成了全日本乃至全世界最贵的一片土地。每天有两千多名工人处理污染土,把地表5~10厘米的土地以真正意义上的刮地皮方式挖起来,存放在袋子里。这些土以前就集中放在空地上,但这样也会造成二次污染,于是2015年日本修建了一个存放周期为30年的污染土中期存放设施。
  核电站内部为了防止泄漏的放射性污水流入太平洋或者渗透污染地下水,日本政府斥巨资(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修建了一个地下冰墙,将多条管子以0.9米间隔埋入地下,管子里是-30℃的盐水溶液,每天管子可以冰冻周围0.45平方米的土地,在核电站底下形成了一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工冻土地。每年维持这些管道的用电量就相当于1.3万个日本家庭的用电量。
  根据东电的数据,给周围居民的赔偿金、修建污染水储蓄设施、清理核污染、拆除反应堆……到2020年10月,已经花费了2000亿美金。
  我们再来看核污染水的问题。反应堆每天需要大量的海水来冷却,冷却之后的污水用修建的储蓄设施——大铁罐保存起来。日本10年里修了将近1000个大铁罐,总共能装137万吨水,预计2022年中期就会达到储水上限。达到上限怎么办?为什么不继续建铁罐呢?东电给出的理由是,因为上面建铁罐,底下还要管冻土层,这样修下去没完没了,最后入不敷出,拖垮整个公司。
  把污水排入大海,日本有自己的理由和逻辑。日本称排放的污水是经过处理的,已经去除了其中的62种放射性元素,还有一种叫做“氚”的放射性元素无法去除干净。而事实上,目前全世界的技术都做不到去除氚元素,其他国家的核电站也是将含有氚的核废水排放入大海稀释,只是量没有日本这么大。所以日本用30年来一点一点排放这些污水,因为氚的放射性半衰期只有12.43年,所以日本专家认为这么做对人类健康和海洋环境的危害很小。
  那为什么日本的做法仍然饱受争议呢?笔者以为,环境和政治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民族的性格。恶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日本强大的集体主义,集体主义催生出耻感文化,让日本有着掩盖不光彩历史、集体撒谎的倾向。具体到福岛核事故,就体现在对于事故责任和荣辱判定的追究胜过真正解决问题。日本政府和民众认为这次事故的主体是东电,应该由该公司来承担所有责任。让一家以营利为目的的私企来应对如此事关全球海洋生态的危机,是一种推卸甩手、不负责任的做法。
  国际社会对日本处理福岛核事故中最不满的地方是处理过程的不透明,日本政府和相关人员的说法多次被事实拆穿。比如事故发生后,当地渔民和相关方曾质疑有污水泄漏,东电一直予以否认,然而之后东电又突然声明有放射性污水正在流入太平洋,紧接着发生了300吨高浓度污水外泄的事故;2015年东电一高管公开称福岛辐射值已降到和东京银座一样的水平,但事实上记者到现场后发现,核电站周围显示的辐射强度每小时有170毫希沃特,超标将近2000倍。因此现在外界最大的质疑就是,没有人知道日本打算排入大海的污水除了氚还有没有其他放射性元素,对此谁也不能作出保证。绿色和平环保组织在2020年10月公布的报告《福岛放射性水危机的现实》中就指出,福岛核废水中不仅含有大量的氚,还有碳—14,这将大幅增加人类集体接收的辐射剂量,存在损害人类DNA的潜在危险。用该组织高级核专家肖恩·伯尼的话说,废水中的有害元素和其他放射性核废料将危害环境达几千年之久。
  日本如果排放了污水,6个月之内污水就会影响整个日本海,10年时间污染全太平洋,而太平洋占全球海洋面积的46%,那么20年后全世界海洋就没有净土了。核污水对海洋生态的影响目前还没有人能够做出科学的估算,但确定的是污染会通过食物链逐级上传,不超过一代人,25年的时间就会影响全人类。
  笔者认为,污水入海是日本政府早就想好的方式,之后围绕这个事情的讨论只是日本政客们在给全世界演戏,给大家一个接受的时间,目的则是绑架全世界一起承担福岛核事故的恶果。
  (选自中国日报网,作者王旭。有删减。)
其他文献
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服务的形式和手段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以白云区图书馆为例,分析疫情防控期间公共图书馆读者活动开展的
近年来,余姚市文化馆整合资源,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以“四力”驱动,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成功打造出一条具有余姚特色的公益文化物流.本文将通
摘要:在我国文化艺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同时,对文化艺术普及与传承给予了更多重视,将数字资源合理运用到全民艺术普及相关工作中,不仅能够使全民艺术普及工作以及相关措施满足人们普及和传承文化艺术的需求,而且还能通过与时俱进的理念和措施,确保具体艺术形式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有效普及,对数字资源进一步拓展与共建全民艺术普及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以自己的体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一个复杂而内涵丰富的话题,涵盖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从群众文化在助推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宜居环境建设、乡村村规民约的形成、依法治理乡村等方面论述群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群众文化 乡村振兴 地位 作用  一、引言 
摘要: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在职业之外的能够实现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也是一种群众自我参与感较强的文化体验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作用,美术活动作为一种艺术类的活动,是我国公共文化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带给广大人民群众良好的艺术感受。在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美术能够带给人们丰富的体验,例如绘画、书法、剪纸和摄影等,能够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笔者主要分析美术活动在公
摘要:新时期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大力促进全民阅读,努力建设吉林文化强省,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回应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许,发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时代功能,其中公共文化战线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不可替代的,各级文化馆也是不可或缺的,更是不可替代的。吉林省公共文化事业适应新阶段、迈上新征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群众文化建设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在无形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声乐在众多群众文化活动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具备陶冶情操和简单好学的特点,与其他艺术类型相比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也因此成为文化馆艺术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简要叙述声乐培训的作用,总结当代文化馆群众性声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文化馆开展群众性声乐培训工作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
摘要:在当前公共数字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开展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工作成为文化馆新的发展趋势,也是体现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新功能的主要方向。本文针对数字文化馆建设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数字文化建设的路径,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数字文化 数字文化馆 建设路径  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过程中,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速度不断提升。文化馆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载体
夏天的一个傍晚,我像往常一样乘坐地铁回家,从维多利亚站转到斯托克韦尔站时,地铁站台上挤满了人,空气中弥漫着闷热的气息。  我排在队伍最末端。等待中,我注意到站在我旁边的一名女子,穿着十分素净,手中空无一物,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神色有些恍惚。列车即将进站时,站台对面的墙上开始闪烁灯光。突然,身旁的那名女子疾速冲进人群,没等人们反应过来,她已经纵身跃入地铁轨道,头部着地,旋即昏厥了过去。  人群中一片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坚持身体力行,以上率下,在全面从严治党、坚定理想信念等各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形成“头雁效应”.新时代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能力、执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