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及其效率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孜孜探讨的一个课题,教学策略研究正是这种研究的一个部分。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最为基础的环节,就是阅读。所以在教学第一线开展语文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应该是语文教学提高效率的重中之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新课程现在已经全面实施,虽然广大教师在实施中努力践行新课程的理念,但是综观现在的高中阅读教学,仍然有许多令人不如意的地方。为了改变现状,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广大一线语文教师需要对优化教学的标准、语文学习的规律等方面进行充分地研究,在此基础上优化阅读教学的策略,从强化兴趣意识、主体意识、介入意识、训练意识等方面着手,力求在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达到教学的较高境界。
一、强化主体意识
新课标第一次将语文的课程目标确立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作为发展主题的地位更为关注了。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一是要有效利用学生的主体意识,二是要不断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我教育的效能得以充分体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就是给学生提供独立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真正阅读的权利,尊重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的阅读选择。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背景,都有自己独有的个性,所以我们的教学就应该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博览群书、思想自由驰骋的环境。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我感受和自我需求,把教师善教与学生乐学结合起来,否则学生就会将我们的讲解当成一种噪音。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教学时间中就必须具备教育的民主思想,和学生多商量商量,而不是完全按照教材、教参和教师熟悉的内容和长处去教书。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天性,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感,诱发学生的悟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有一种有利于自己发展的阅读,实现独立阅读中的自我感觉和感悟。
二、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找到了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极少体现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当然,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也要有相适应的环境才行。
1.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普遍更新是教育奇葩(形式)竞放的基本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有识之士从国外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向国内广泛宣传。同时,教育界对国内教育现状作了深刻的设想。因此,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观念更新了,教育形式肯定丰富多彩,争奇斗艳。
2.考试形式创新。考试形式大胆创新是教育主干(内容)强劲的根本动因。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只能是应试教育活动,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的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生。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语言交际能力。消除僵化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实现,应用性的、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这正是我们的教育向素质方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评价标准多元并进是教育根系(基础)发达的必要保证。毕竟,应试教育观念经过20年的实践已经根深蒂固,一试定终身的经验已经深入人心。现在转向素质教育,打破原有的观念,只有素质教育这个口号是不行的,必须健全一系列公正、科学、的教学与考试评价标准,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长足发展。现在,经过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倡议,教学与考试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已经逐步出现,这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强化训练,提升素质
语文知识是一种特殊的知识,既有陈述性的知识,又有程序性的知识。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技能性。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应立足于语言的训练。遗憾的是纵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我们没有发现一处写到“训练”的内容。对此,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就曾深表遗憾。我们认为,阅读教学不注重语言的训练,以机械的做题替代了真正的语言训练,失去了语文课原有的特色和个性,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悲哀。在注重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的今天,阅读教学必须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如果没有对语言的感受,就没有对文章主旨的真正感悟。中学生对文本思想与精神的领会、把握和吸收,必须通过对语言的学习来实现,那种抛开语言就滔滔不绝地分析人物形象和中心思想的教学,是有悖于语文教学规律的。“强化训练”不等于多做练习,把多练视为“题海战术”那是对多练的曲解。所谓的强化训练,就是要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角度多变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成为一个组织得很好的训练过程。如教《拿来主义》时,如果仅仅要求学生掌握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讲了什么道理,其实对学习的益处不大。因为鲁迅先生当年提出的“拿来主义”在今天这个时代早已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了。学习这篇文章关键还是要学习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作者论证的方法、文章语言的特点等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这些知识设计一些合理的问题,把学习的重点引导到学习写作驳论文的方法上来。如对论点的学习,要引导学生注意论点出现的位置,陈述论点的语句的特征等,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比喻论证的特点、作用,以及自己如何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来进行写作;对议论文的语言的分析,可以从严密和准确两个特点来对学生进行训练等。规律清楚了,再辅之以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阅读、写作议论文的水平必然会逐步提升。
总之,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是一项综合的工程,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从整体出发,从自己的实践出发,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教师的主导意识,既继承传统的语文教育方法又能够创新,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新课程现在已经全面实施,虽然广大教师在实施中努力践行新课程的理念,但是综观现在的高中阅读教学,仍然有许多令人不如意的地方。为了改变现状,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广大一线语文教师需要对优化教学的标准、语文学习的规律等方面进行充分地研究,在此基础上优化阅读教学的策略,从强化兴趣意识、主体意识、介入意识、训练意识等方面着手,力求在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达到教学的较高境界。
一、强化主体意识
新课标第一次将语文的课程目标确立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作为发展主题的地位更为关注了。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一是要有效利用学生的主体意识,二是要不断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我教育的效能得以充分体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就是给学生提供独立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真正阅读的权利,尊重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的阅读选择。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背景,都有自己独有的个性,所以我们的教学就应该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博览群书、思想自由驰骋的环境。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我感受和自我需求,把教师善教与学生乐学结合起来,否则学生就会将我们的讲解当成一种噪音。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教学时间中就必须具备教育的民主思想,和学生多商量商量,而不是完全按照教材、教参和教师熟悉的内容和长处去教书。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就是要尊重学生的天性,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感,诱发学生的悟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有一种有利于自己发展的阅读,实现独立阅读中的自我感觉和感悟。
二、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环境
找到了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封闭性”阅读教学的缺点:浅习课文,读得较少,背得更少;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领会;极少体现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开放型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当然,开放型语文阅读教学也要有相适应的环境才行。
1.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普遍更新是教育奇葩(形式)竞放的基本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有识之士从国外带回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向国内广泛宣传。同时,教育界对国内教育现状作了深刻的设想。因此,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应试教育的观念逐渐被素质教育观念所替代。观念更新了,教育形式肯定丰富多彩,争奇斗艳。
2.考试形式创新。考试形式大胆创新是教育主干(内容)强劲的根本动因。繁、难、偏、僵的考试形式,只能是应试教育活动,不可能带来充满生机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活动必须在考试形式的大胆创新的前提下产生。现在的语文考试已经意识到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写作能力等,最重要的是语言交际能力。消除僵化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实现,应用性的、创造性的考试形式正在逐步出现。这正是我们的教育向素质方向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评价标准多元并进是教育根系(基础)发达的必要保证。毕竟,应试教育观念经过20年的实践已经根深蒂固,一试定终身的经验已经深入人心。现在转向素质教育,打破原有的观念,只有素质教育这个口号是不行的,必须健全一系列公正、科学、的教学与考试评价标准,才能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长足发展。现在,经过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倡议,教学与考试的评价标准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已经逐步出现,这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强化训练,提升素质
语文知识是一种特殊的知识,既有陈述性的知识,又有程序性的知识。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技能性。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应立足于语言的训练。遗憾的是纵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我们没有发现一处写到“训练”的内容。对此,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就曾深表遗憾。我们认为,阅读教学不注重语言的训练,以机械的做题替代了真正的语言训练,失去了语文课原有的特色和个性,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悲哀。在注重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的今天,阅读教学必须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如果没有对语言的感受,就没有对文章主旨的真正感悟。中学生对文本思想与精神的领会、把握和吸收,必须通过对语言的学习来实现,那种抛开语言就滔滔不绝地分析人物形象和中心思想的教学,是有悖于语文教学规律的。“强化训练”不等于多做练习,把多练视为“题海战术”那是对多练的曲解。所谓的强化训练,就是要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角度多变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成为一个组织得很好的训练过程。如教《拿来主义》时,如果仅仅要求学生掌握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讲了什么道理,其实对学习的益处不大。因为鲁迅先生当年提出的“拿来主义”在今天这个时代早已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了。学习这篇文章关键还是要学习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作者论证的方法、文章语言的特点等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这些知识设计一些合理的问题,把学习的重点引导到学习写作驳论文的方法上来。如对论点的学习,要引导学生注意论点出现的位置,陈述论点的语句的特征等,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比喻论证的特点、作用,以及自己如何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来进行写作;对议论文的语言的分析,可以从严密和准确两个特点来对学生进行训练等。规律清楚了,再辅之以有针对性的练习,学生阅读、写作议论文的水平必然会逐步提升。
总之,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是一项综合的工程,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从整体出发,从自己的实践出发,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教师的主导意识,既继承传统的语文教育方法又能够创新,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