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价值与策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1234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Microlecture),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也可以延伸理解为一种教学方式、教育理念。高中语文教学知识点更多、内容更复杂,以常规方式进行教学,难以获取理想的成果,导致学生成绩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甚至失去学习兴趣。在此背景下,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价值与策略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
   (一)知识传递有效性
   高中语文教学带有典型的语言类学习特点,重视知识的持續积累,难以通过某些规律和“捷径”快速提升学习成果,这要求教学工作必须保证知识传递的有效性。如高中阶段文言文学习,“衣”“食”等字词的用法存在特殊性,“七十者可以衣帛矣”、“食之不尽”,在这两处文言文中,“衣”和“食”都是动词,代表穿衣和进食的意思。在其他语境中,又有不同含义,如“缺衣少食”中,“衣”和“食”都是名词,代表衣服和食物。复杂的语文知识要求保证教学效果,以简单的说教式、灌输式教学进行知识传递,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甚至部分学生在课程阶段注意力稍有不集中,就可能导致知识点遗漏。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
   学习和教育,都应作为长期事业看待,这要求教师保证教学计划的合理性,也要求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多元化学习。在此前学者的调查中,我国大部分高中生在课堂之外缺乏进行自主学习的意愿,学者通过问卷的方式获取了研究资料,调查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课外语文知识学习调查表
   从结果上看,1398名高中生中,相当一部分表示不会进行课外的语文知识学习,也有部分高中生表示,愿意按照教师安排进行少量学习,少量高中生表示,课外语文学习完全是自愿的,部分学生认为,如果时间充裕会进行语文知识学习,但高中阶段学习时间紧张,因此无法执行课外学习计划,这对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不利影响。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价值
   (一)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时间空间束缚
   “微课”的出现,是现代技术和教学工作相结合的产物,其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这使其能够摆脱传统课堂环境的束缚,使教学活动可以在多种场合、不同时间开展。
   (二)实现了知识的重构
   “微课”的另一个特点,是知识内容的破碎和重新组合,由于“微课”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而且交互基本不存在,这使其知识带有了典型的线索化特点,便于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排布。相较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如教师在“微课”视频的开始阶段给出核心内容“现代诗的特点”,后续教学均是围绕该内容开展的,多样的资源可以将知识碎片不断呈现出现,使学生通过多种角度进行知识的掌握和解读,学习效率能够得到保证和提升。
   (三)教学主体的变化
   “微课”可以实现教学主体的转变,这种转变带有一定的间接性,即教师依然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引导者,但由于“微课”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总体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不再一味被动接受知识。如学生获取了教学视频后,进行了观看学习,中途教师讲述“豪放派”代表诗人和代表作时,学生发现该部分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可以暂停播放视频,对相关知识进行补充学习,直到掌握牢固,再继续进行视频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过程的可控性明显加强,间接实现了教学主题的变更。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策略
   (一)“微课”视频制作
   尝试将“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微课”的基本特点和使用要求,如果将大量知识融入“微课”中,或者制作时间超过20、30分钟的视频,是难以保证教学效果的,甚至可能引起学生的厌烦。这要求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做好视频制作。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Mb-100Mb之间,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所选知识应可以凝练到100Mb之内,应用少量文字,较多的图片和小视频,将知识进行系统化的重构,做到多元知识同步展示。
   部分教师在视频制作方面缺乏经验,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下载课件应用于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需要确保所选课件与教学内容高度契合,同时严格避免知识点过多、过于杂乱的问题。部分教师认为“微课”以视频展示教学内容,可以增加知识容量,如在诗词教学中大量融入同类诗词作为参考等,这使对“微课”认知的误区。在下载课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选取知识点明确、重点突出的部分,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也能避免厌学问题。
   (二)知识的系统关联
   “微课”的特点之一,是知识的关联和衔接紧密,一个教学视频中,往往只有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项内容,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这对知识的关联性要求较高。假定教师的教学重点在“小说人物的塑造”,可以选取某一个典型人物作为对象,之后每一个知识点都以该人物作为核心,不再添加其他角色,直到课件的最后,可以给出其他类似作品,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自学,保证知识的关联性和教学线索的明确性。    如教师选取的人物为“阿Q”,可将人物外貌、人物性格、人物结局等。在人物外貌的教学中,给出图片,使“阿Q”这一文学形象变得直观,人物性格方面,可通过“偷萝卜”、“上公堂”等典型事件给予说明,选取影像资料加强效果,人物结局则以文字或者开放性方式描述。课件结束阶段,给出孔乙己等具有相同、类似特点的文学人物形象作为对比,知识衔接紧凑,联系紧密。
   (三)教学的延伸
   教学的延伸,是“微课”的优势之一,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能针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述,之后通过练习题等方式进行简单的巩固检测,由于高中语文知识本身较为复杂,这一方式的延伸价值是有限的。在“微课”模式下,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练习内容、关联知识等均制作为视频,利用多媒体技术,强调知识的高容量压缩和系统展示。如上文所述的“小说人物塑造”,教学视频中,强调对“阿Q”形象的完全解读,在练习内容中,可选取孔乙己、闰土等作为参照人物,给出不同的练习题目,包括“孔乙己外貌塑造的成功之处”、“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形象差别”等。学生在尝试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如初出现知识不足的情况,可以根据教学视频进行知识的二次学习,直到能够有效解答题目。如果学生能够较快的完成解答,也可以将答案通过远程通信等方式发送给教师,接受教师的远程指导。
   四、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一)語言的凝练性
   “微课”时间较短,主题内容也基本较为固定,每一个教学视频中只强调传递一项知识内容,这要求教师能够合理进行内容组织,加强语言运用效果,保证语言的凝练性。传统课堂中,为保证学生注意力始终集中,教师往往需要通过知识传递之外的语言进行课堂交互,“微课”中则应减少甚至避免。如教师的教学内容为“杜甫诗作的价值”,常规教学工作中,可以将杜甫的个人经历、官场失意等诸多情况一一进行介绍,保证学生有效理解“诗圣”笔下诗的现实意义。“微课”中,则可以通过少量图片和语言,将杜甫的个人经历、官场失意等信息一笔带过:“杜甫经历十分坎坷,对社会的认识深刻”,同样可以有效交代杜甫诗作的创作背景。或者建议学生自行进行相关知识的了解,再通过“微课”进行学习。
   (二)资源的可用性
   “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在尝试应用“微课”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首先应保证资源的可用性。所谓可用资源,应至少包含两重属性,一是高度与高中语文知识存在关联,二是能够结合高中生学习基础和习惯,保证学习的效果。
   总体说来,高中语文教学需要重视知识传递、学生学习方式两项内容,“微课”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时间空间束缚,也实现了知识的重构和教学主体的变化,可通过选取核心知识、教学延伸等方式具体应用,并通过保证语言的凝练性等方式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水平。
  刘增云,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五高级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对徕卡DNA03电子水准仪线路测量模式及GSI-8数据存储格式进行了研究,基于Visual C++6.0平台MFC对话框,编写GSI-8数据格式向Excel电子表格水准记录簿格式的转换软件,实现DNA系列电子水准仪内置的5种线路测量模式GSI-8数据自动向满足国家水准测量规范的Excel电子手簿记录格式转换,测站各项限差指标自动检核并定位,水准测量等级满足从一等到四等以及等外水准的要求,相同等级和
《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作者从儿童的视角,记述自己的童年,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是祖父的园子,也是作者的后花园。《我和祖父的园子》用诗一样的语言,带我们走进具有童话色彩的、漂亮的、明丽的园子,通过园子,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和对亲人的怀念。  一、现实的花园  《我和祖父的园子》中的花园是有故事的花园,描述了作者和祖父的亲情。祖父慈祥温和,孙女调皮可爱充满幻想,祖孙在园
朗读是一种人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的语文学习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和内容”中多次提及“朗读”,对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正
在较差地质条件、不同填筑材料情况下,用素混凝土桩和搅拌桩进行了城市道路路基处理的原位试验,分析了超孔隙水压力、桩间土分层沉降、附加有效应力、路基深层土的侧向位移等数
从2017年9月新学年开学起,全国中小学校语文教材统一采用新版本,原先“一纲多本”的时代正式终结。新语文教材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小学6年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9篇,占所有选篇的30%;初中阶段古诗文共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   古诗文的增加,给我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即要求掌握古诗词格律的基本知识及古字音的正确读法。下面就以新教材中的叶绍翁的《夜书
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学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教师不能只是单纯的讲授语文知识,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语文教学内容的情况下进行调整,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学科,同时它也是帮助学生构建精神世界的灵魂学科。其中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作为老师要加大对作文教学的研究,发挥教师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写作的自主性,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质量水平。  一、引导学生自主搜集作文素材  在教学课文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单元作文的写作要求到生活中进行观察,还可以通过去图书馆、网络查找等方式,搜集与单元作文目标相契合的各种素材,为写作做好积累。通过
介绍豚草的形态特征、分布状况,分析其危害特点,并提出防除方法,以为其防治提供参考。
湖北黄陂的木兰山、木兰湖本是依托木兰从军的长诗和传说而构成名山胜景知名于世的。但关于木兰的传说,其构成与演变多年来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亟待予以梳理。华中师范大学
【摘 要】文章分析了目前独立学院大学课堂教学的现状,针对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材的选取上提出了一些观点进行研究,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案例教学、蓝墨云班课教学app、慕课教学等,通过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够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课堂教学;翻转课堂;蓝墨云班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