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主要是对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四号线存在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全面评估,以此确保其安全性,为市民的安全出行提供保障。
[关键词]广州市 轨道交通 灾害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382-2
0前言
为了避免在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及后期使用中引发、遭受地质灾害威胁,对整个交通线路的灾害危险性进行科学评估极为重要。
1工程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四号线是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网的组成部分,将进一步促进都市圈一体化的发展。
十四号线工程主线(嘉禾望岗~街口段)线路全长54.1km,其中地下线长约15.6km,地上线长38.5km,设13座车站,其中地下站5座,高架站8座,换乘站2座(嘉禾望岗站、新和站)。本项目预计2016年建成开通。(示意图详见图1)
2地质环境
评估范围为广州市中心城区向北延伸带上,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广州市受季风环流所控制,冬季处于极地大陆高压的东南缘,常吹偏北风,且恰在冷暖气团交绥地带,气象要素变化大。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及南海低压槽的影响,常吹偏南风,由于暖湿气流的盛行,气候高温多雨,因而摆脱了回归干燥带及信风带的影响,而表现出季风气候的特色。广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长夏无冬,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但热带气旋、暴雨、洪涝、干旱、寒潮和低温阴雨也常出现。
2.1气候水文环境
在对评估区的气候、水文、灾害等进行全面评估后发现,场地气象、水文条件中主要的不利因素为大气强降雨和台风,可能对工程建设造成影响和破坏,应做好防护措施;水文条件中主要不利因素为基坑开挖段地表水体对基坑边坡稳定的影响,应加强防渗与支护。
2.2地形环境
轨道交通十四号线位于广州市的北东,广花盆地边缘,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大部分地段较为平缓,评估区内地貌类型主要有冲积平原及丘陵两种。评估区主要涉及冲积平原及丘陵区地貌,冲积平原地段线路两侧建筑物较密集,对拟建工程建设有一定影响;丘陵及丘间谷地地貌区线路两侧地形起伏较大,易诱发滑坡、崩塌等灾害,对拟建工程建设影响较大。综合评定评估区地形地貌复杂程度为中等。
2.3地质构造
评估区地处广州市北郊,处于高要-慧来东西向构造带的中段(瘦狗岭断裂)北面,北东向广从断裂的西边,区域上属华南褶皱系(一级),湘桂粤拗陷带(二级)的南部粤中拗褶束(三级)。从近区域地质构造格局来看,评估区位于流溪河断陷盆地内。
2.4工程地质状况
评估区内岩土分层较多,工程性能差异较大,岩土体对工程施工存在较大影响,评估区主要不良工程问题较发育,综合评价评估区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评估区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主要为:软土、岩溶、软弱夹层、球形风化体、流土、流砂等。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1地质灾害现状
根据野外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区内现状条件下有地质灾害点13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及滑坡(崩塌点8处,滑坡点5处),整个灾害类型较简单,发育程度弱。
8处崩塌点为:1.东平停车场南侧崩塌(BT1);2.东平停车场东南侧崩塌(BT2);广东省女子监狱崩塌(BT3);4.G105国道东侧崩塌(BT4);5.海塱村崩塌(BT5);6.九佛工业园崩塌(BT6);7.知识城南站西侧崩塌(BT7);8.知识城南站北侧崩塌(BT8)。
5处滑坡点:1.永泰砂石厂滑坡(HP1);2.大一山庄滑坡(HP2);3.海塱村1号滑坡(HP3);4.海塱村2号滑坡(HP4);5.江埔站东南侧滑坡(HP5)。
评估区内已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和滑坡,8处崩塌、5处滑坡,除江埔站东南侧滑坡对线路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外,其余灾害点危险性小。
3.2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2.1基坑边坡崩塌、滑坡
(1)嘉禾望岗YCK11+453.7~YCK14+100区间段。根据设计提供的线位纵断面图,YCK11+453.7~YCK12+200为明挖区间段;YCK12+200~YCK14+200为盾构法施工区间段。隧道开挖深度一般在8~15m,局部可达17m深。其中YCK13+700~YCK14+100里程段主要为工业区厂房,地表建筑物密集,多在5层以下,地下施工对地表建筑影响较大。由于基坑周围建筑物较密集,边坡的稳定性更差。预测此地基坑边坡崩塌、滑坡的危害性大,危险性大。
(2)石湖段YCK18+700~YCK20+100。石湖隧道区间段地形平坦,地表多为菜地及鱼塘,局部分布有民房及学校,地下施工对地表建筑影响较大。综合评估YCK18+700~YCK20+100段基坑边坡崩塌、滑坡的可能性大。灾害治理的难度大崩塌、滑坡危险性大。
(3)停车场、车辆段污水池基坑边坡。东平停车场及邓村车辆段场地内均设有污水处理站,污水池建设需挖深,因此场地内存在基坑边坡,基坑深度约4~5m。预测基坑边坡崩塌、滑坡的危害对象主要为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和机具等,其危害性小、危险性小。
3.2.2挖方边坡崩塌、滑坡
(1)东平停车场边坡。东平停车场主体大部分位于残丘,坡体主要由残积土与全风化花岗岩构成,其水理性能差。当边坡坡边率取值与防护措施不当时,边坡不稳,一旦边坡发生崩塌、滑坡,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综合评估东平停车场北侧边坡的危险性小,东侧边坡的危险性为中等。
(2)邓村车辆段边坡。邓村车辆段位于丘陵区,场地总体地势南高北低,边坡主要由花岗岩风化体构成,花岗岩残积土土体中裂隙较发育,强降雨期间,易充水软化,增加土体渗透力,加大土体下滑力,边坡不稳。车辆段东南侧边坡,切坡较高,边坡失稳灾害的危险性为中等~大,东北侧边坡开挖高度5~27m,边坡失稳危险性为中等。 3.2.3岩溶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估
在建筑物区,如果产生岩溶塌陷,将造成地面、桩基下沉等问题[1]。在地下隧道对地表建筑物影响大,可能导致上部建(构)筑物下沉开裂、倾斜,倒塌。预测评估区岩溶塌陷较不稳定(易塌陷),危及主体建筑的可能性大,地质灾害危害大,故判定YCK11+453.7~YCK16+900及YCK53+400~YCK54+500里程段潜在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可能性大,危险性大,其危害对象主要是拟建构筑物、两侧建筑物及G105国道等。
根据评估区地质条件,结合工程规模、特点,工程建设相关地质灾害有:边坡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其中基坑边坡崩塌、滑坡在隧址段、明挖段危害性大,危险性大;挖方边坡崩塌、滑坡在邓村车辆段危险性均为大外,其它危害性小~中等,危险性小~中等;岩溶地面塌陷在里程YCK11+453.7~YCK16+900、YCK53+400~YCK54+500段左右两侧各500m范围内危害性大、危险性大。
3.3防治措施
(1)基坑崩塌、滑坡防治。1.详细查明开挖范围内及周边区域水文分布特征,采取有效的地下水控制方式;2.为防止基坑外地表水体流入坑内,于边坡外缘上部设置硬底化防渗明沟排水;3.基坑支护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或组合型钢内支撑结构。
(2)挖方崩塌、滑坡防治1.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坡率;2.对于土岩质边坡,可采用浆砌片石或格构等措施护面,对高边坡应采用锚索加固。
(3)1.查明岩层水文地质参数2.设置回灌水系统,保护建筑物及管线;3.加强地下水观测监测。
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时,需将防治相结合,运用科学的监测、避让方式,对灾害风险科学规避[2]。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中,需注意全面提升施工人员安全能力,尽可能的避免引发地质灾害,对基坑工程设计一些专属科学性的护坡桩及支撑,为其安全性提供保障。
在施工前需做好边坡失稳、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以此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科学防治,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4结语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广州十四号线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评估,以此为其后期使用安全性提供数据参考帮助。
参考文献
[1]贺为民.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J].灾害学,2013,28(2):34-39.
[2]李鹏.城市轨道工程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2.
[关键词]广州市 轨道交通 灾害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382-2
0前言
为了避免在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及后期使用中引发、遭受地质灾害威胁,对整个交通线路的灾害危险性进行科学评估极为重要。
1工程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四号线是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线网的组成部分,将进一步促进都市圈一体化的发展。
十四号线工程主线(嘉禾望岗~街口段)线路全长54.1km,其中地下线长约15.6km,地上线长38.5km,设13座车站,其中地下站5座,高架站8座,换乘站2座(嘉禾望岗站、新和站)。本项目预计2016年建成开通。(示意图详见图1)
2地质环境
评估范围为广州市中心城区向北延伸带上,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广州市受季风环流所控制,冬季处于极地大陆高压的东南缘,常吹偏北风,且恰在冷暖气团交绥地带,气象要素变化大。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及南海低压槽的影响,常吹偏南风,由于暖湿气流的盛行,气候高温多雨,因而摆脱了回归干燥带及信风带的影响,而表现出季风气候的特色。广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长夏无冬,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但热带气旋、暴雨、洪涝、干旱、寒潮和低温阴雨也常出现。
2.1气候水文环境
在对评估区的气候、水文、灾害等进行全面评估后发现,场地气象、水文条件中主要的不利因素为大气强降雨和台风,可能对工程建设造成影响和破坏,应做好防护措施;水文条件中主要不利因素为基坑开挖段地表水体对基坑边坡稳定的影响,应加强防渗与支护。
2.2地形环境
轨道交通十四号线位于广州市的北东,广花盆地边缘,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大部分地段较为平缓,评估区内地貌类型主要有冲积平原及丘陵两种。评估区主要涉及冲积平原及丘陵区地貌,冲积平原地段线路两侧建筑物较密集,对拟建工程建设有一定影响;丘陵及丘间谷地地貌区线路两侧地形起伏较大,易诱发滑坡、崩塌等灾害,对拟建工程建设影响较大。综合评定评估区地形地貌复杂程度为中等。
2.3地质构造
评估区地处广州市北郊,处于高要-慧来东西向构造带的中段(瘦狗岭断裂)北面,北东向广从断裂的西边,区域上属华南褶皱系(一级),湘桂粤拗陷带(二级)的南部粤中拗褶束(三级)。从近区域地质构造格局来看,评估区位于流溪河断陷盆地内。
2.4工程地质状况
评估区内岩土分层较多,工程性能差异较大,岩土体对工程施工存在较大影响,评估区主要不良工程问题较发育,综合评价评估区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评估区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主要为:软土、岩溶、软弱夹层、球形风化体、流土、流砂等。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1地质灾害现状
根据野外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区内现状条件下有地质灾害点13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及滑坡(崩塌点8处,滑坡点5处),整个灾害类型较简单,发育程度弱。
8处崩塌点为:1.东平停车场南侧崩塌(BT1);2.东平停车场东南侧崩塌(BT2);广东省女子监狱崩塌(BT3);4.G105国道东侧崩塌(BT4);5.海塱村崩塌(BT5);6.九佛工业园崩塌(BT6);7.知识城南站西侧崩塌(BT7);8.知识城南站北侧崩塌(BT8)。
5处滑坡点:1.永泰砂石厂滑坡(HP1);2.大一山庄滑坡(HP2);3.海塱村1号滑坡(HP3);4.海塱村2号滑坡(HP4);5.江埔站东南侧滑坡(HP5)。
评估区内已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和滑坡,8处崩塌、5处滑坡,除江埔站东南侧滑坡对线路危害性中等、危险性中等外,其余灾害点危险性小。
3.2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2.1基坑边坡崩塌、滑坡
(1)嘉禾望岗YCK11+453.7~YCK14+100区间段。根据设计提供的线位纵断面图,YCK11+453.7~YCK12+200为明挖区间段;YCK12+200~YCK14+200为盾构法施工区间段。隧道开挖深度一般在8~15m,局部可达17m深。其中YCK13+700~YCK14+100里程段主要为工业区厂房,地表建筑物密集,多在5层以下,地下施工对地表建筑影响较大。由于基坑周围建筑物较密集,边坡的稳定性更差。预测此地基坑边坡崩塌、滑坡的危害性大,危险性大。
(2)石湖段YCK18+700~YCK20+100。石湖隧道区间段地形平坦,地表多为菜地及鱼塘,局部分布有民房及学校,地下施工对地表建筑影响较大。综合评估YCK18+700~YCK20+100段基坑边坡崩塌、滑坡的可能性大。灾害治理的难度大崩塌、滑坡危险性大。
(3)停车场、车辆段污水池基坑边坡。东平停车场及邓村车辆段场地内均设有污水处理站,污水池建设需挖深,因此场地内存在基坑边坡,基坑深度约4~5m。预测基坑边坡崩塌、滑坡的危害对象主要为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和机具等,其危害性小、危险性小。
3.2.2挖方边坡崩塌、滑坡
(1)东平停车场边坡。东平停车场主体大部分位于残丘,坡体主要由残积土与全风化花岗岩构成,其水理性能差。当边坡坡边率取值与防护措施不当时,边坡不稳,一旦边坡发生崩塌、滑坡,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综合评估东平停车场北侧边坡的危险性小,东侧边坡的危险性为中等。
(2)邓村车辆段边坡。邓村车辆段位于丘陵区,场地总体地势南高北低,边坡主要由花岗岩风化体构成,花岗岩残积土土体中裂隙较发育,强降雨期间,易充水软化,增加土体渗透力,加大土体下滑力,边坡不稳。车辆段东南侧边坡,切坡较高,边坡失稳灾害的危险性为中等~大,东北侧边坡开挖高度5~27m,边坡失稳危险性为中等。 3.2.3岩溶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估
在建筑物区,如果产生岩溶塌陷,将造成地面、桩基下沉等问题[1]。在地下隧道对地表建筑物影响大,可能导致上部建(构)筑物下沉开裂、倾斜,倒塌。预测评估区岩溶塌陷较不稳定(易塌陷),危及主体建筑的可能性大,地质灾害危害大,故判定YCK11+453.7~YCK16+900及YCK53+400~YCK54+500里程段潜在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可能性大,危险性大,其危害对象主要是拟建构筑物、两侧建筑物及G105国道等。
根据评估区地质条件,结合工程规模、特点,工程建设相关地质灾害有:边坡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其中基坑边坡崩塌、滑坡在隧址段、明挖段危害性大,危险性大;挖方边坡崩塌、滑坡在邓村车辆段危险性均为大外,其它危害性小~中等,危险性小~中等;岩溶地面塌陷在里程YCK11+453.7~YCK16+900、YCK53+400~YCK54+500段左右两侧各500m范围内危害性大、危险性大。
3.3防治措施
(1)基坑崩塌、滑坡防治。1.详细查明开挖范围内及周边区域水文分布特征,采取有效的地下水控制方式;2.为防止基坑外地表水体流入坑内,于边坡外缘上部设置硬底化防渗明沟排水;3.基坑支护建议采用钢筋混凝土或组合型钢内支撑结构。
(2)挖方崩塌、滑坡防治1.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坡率;2.对于土岩质边坡,可采用浆砌片石或格构等措施护面,对高边坡应采用锚索加固。
(3)1.查明岩层水文地质参数2.设置回灌水系统,保护建筑物及管线;3.加强地下水观测监测。
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时,需将防治相结合,运用科学的监测、避让方式,对灾害风险科学规避[2]。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中,需注意全面提升施工人员安全能力,尽可能的避免引发地质灾害,对基坑工程设计一些专属科学性的护坡桩及支撑,为其安全性提供保障。
在施工前需做好边坡失稳、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以此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科学防治,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4结语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广州十四号线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评估,以此为其后期使用安全性提供数据参考帮助。
参考文献
[1]贺为民.郑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J].灾害学,2013,28(2):34-39.
[2]李鹏.城市轨道工程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