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治疗后合并血流感染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dx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后合并血流感染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的临床特征、近期疗效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7月行ATG治疗的264例SAA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合并血流感染患者的细菌学特征及其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观察其近期(治疗后3、6个月)疗效,并进行远期预后分析。

结果

264例患者中有49例(18.6%) ATG治疗后出现血流感染。49例患者中男31例,女18例,中位年龄20 (4~62)岁,其中极重型AA (VSAA) 38例,SAA 11例,治疗后至发生血流感染的中位时间为13 (2~233)d。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最常见的菌种,分别占28.4%、20.9%及14.9%。23例(46.9%)患者合并耐药菌血流感染。VSAA患者ATG治疗后血流感染发生率为28.4%(38/134),显著高于SAA患者的8.5% (11/130)(P<0.001)。VSAA(RR=4.77 ,95%CI 1.97~11.52,P=0.001)、ATG治疗前1周仍合并感染(RR= 4.76,95%CI 2.05~11.11,P<0.001)是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ATG治疗后血流感染患者与无感染者比较,3个月血液学反应率分别为10.6%及35.6%(P<0.001),6个月血液学反应率分别为17.0%及55.6%(P<0.001);5年OS率分别为36.4%(95%CI 21.3%~51.5%)及74.5% (95%CI 68.4%~80.7%)(P< 0.001)。

结论

①VSAA患者ATG治疗后血流感染发生率高于SAA;②VSAA和ATG治疗前合并感染为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③ATG治疗后合并血流感染患者较无感染者近期疗效及远期预后差。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利妥昔单抗追加治疗对获得初次完全缓解(CR)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3月至2012年3月以标准R-CHOP21(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泼尼松)方案为初始治疗的351例DLBCL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国际预后指数(IPI)、修订的国际预后指数(R-IPI)及国立综合癌症网络国际预后指数(NCCN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T-bet (T-box expressed in T cells)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至2013年间由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诊断的109例初治PTCL患者的石蜡包埋病理标本及临床资料。对患者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09例初治PTCL患者中PTCL非特指型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