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人们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所以,数学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以及核心素养。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其贯穿于代数、几何、等课堂中。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也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6-087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基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前提,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发挥数学学科的作用,让小学生拥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计算内容的教学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数学计算知识掌握计算能力。如此才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数学课程,并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效果。
1、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目标
1.1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这门学科必备的基础能力之一。如果小学生想要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数学计算能力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并能更好地将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1.2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知识时,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个人思路进行计算,从而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数学思维是一种技能,它能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甚至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所以,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能奠定其以后知识学习的基础。
2、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
2.1小学数学教学要用多种不同的计算
小学数学教师要运用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数学教学。而所谓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是教师教学时所用的方法和手段,同时还包括小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还是师生共同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方式。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小数的加减法”知识时,可以将问题导向型、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设计融入其中。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加减法知识,然后再导入估算的知识,最后引入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知识。
教师首先出题目:“一根白色绳子长139厘米,红绳长477厘米,求红绳比白绳长多少厘米?”学生很快就计算出来:“477-139=338CM”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将厘米换算成米,再次计算此计算题。学生:“1米=100厘米,小数点向左移动2单位,两个绳子的长度分别为1.39米和4.77米。”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将这个题目用四舍五入的方式,用“米”为单位估算出来。学生:“1.39约等于1,4.77约等于5,两个数相减就约等于4”。
小学数学课程注重的是训练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加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深度,并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启发。
2.2构建教学情境,引导小學生进行独立思考
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这就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此时教师要适时创建教学情境,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到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授小学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小明一家暑假去首都北京游玩,乘坐火车用11小时,平均时速为136千米,那么小明家距离北京多少千米呢?”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解答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最终找出正确的解题答案。如此,有效地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3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中,教师比较注重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技能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时更要注重理论与实践能力的结合,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升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后,组织学生练习,结合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小明和小红放学后,帮妈妈买了30元10斤的蔬菜,那么每斤蔬菜多少钱呢?”教师以日常买菜的场景设置教学问题,十分符合小学生实际生活,也能够将学生很好地带入学习中,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能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如此,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能力,更促进了小学生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结束语:
总之,核心素养下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数学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更是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重点。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计算教学策略的实施。核心素养是小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结合实际生活促进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凌艳.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8(51):39.
[2]段利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7(20):151-152.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6-087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基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前提,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发挥数学学科的作用,让小学生拥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计算内容的教学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数学计算知识掌握计算能力。如此才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数学课程,并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效果。
1、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目标
1.1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这门学科必备的基础能力之一。如果小学生想要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数学计算能力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并能更好地将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1.2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知识时,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个人思路进行计算,从而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数学思维是一种技能,它能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甚至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所以,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能奠定其以后知识学习的基础。
2、核心素养下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
2.1小学数学教学要用多种不同的计算
小学数学教师要运用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数学教学。而所谓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是教师教学时所用的方法和手段,同时还包括小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还是师生共同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方式。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小数的加减法”知识时,可以将问题导向型、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设计融入其中。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加减法知识,然后再导入估算的知识,最后引入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知识。
教师首先出题目:“一根白色绳子长139厘米,红绳长477厘米,求红绳比白绳长多少厘米?”学生很快就计算出来:“477-139=338CM”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将厘米换算成米,再次计算此计算题。学生:“1米=100厘米,小数点向左移动2单位,两个绳子的长度分别为1.39米和4.77米。”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将这个题目用四舍五入的方式,用“米”为单位估算出来。学生:“1.39约等于1,4.77约等于5,两个数相减就约等于4”。
小学数学课程注重的是训练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加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深度,并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启发。
2.2构建教学情境,引导小學生进行独立思考
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这就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此时教师要适时创建教学情境,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到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授小学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小明一家暑假去首都北京游玩,乘坐火车用11小时,平均时速为136千米,那么小明家距离北京多少千米呢?”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解答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最终找出正确的解题答案。如此,有效地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3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中,教师比较注重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技能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时更要注重理论与实践能力的结合,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升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讲解理论知识后,组织学生练习,结合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小明和小红放学后,帮妈妈买了30元10斤的蔬菜,那么每斤蔬菜多少钱呢?”教师以日常买菜的场景设置教学问题,十分符合小学生实际生活,也能够将学生很好地带入学习中,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能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如此,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能力,更促进了小学生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结束语:
总之,核心素养下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数学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更是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重点。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计算教学策略的实施。核心素养是小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结合实际生活促进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凌艳.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8(51):39.
[2]段利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7(20):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