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阶段性差异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Sky_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渗透于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否把握好这个主题,不仅关系到历史教学的效果,而且关系到德育工作的大局。因此,认识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学科中的特点,关注并探索本学科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和规律,就成为每一个历史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关键词:爱国主义 历史教学 阶段性差异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渗透于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否把握好这个主题,不仅关系到历史教学的效果,而且关系到德育工作的大局。因此,认识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学科中的特点,关注并探索本学科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和规律,就成为每一个历史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下面我就初中历史教学中(中国史部分)爱国主义教育所表现出的阶段性差异,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爱国主义教育阶段性差异产生的根源
  
  爱国主义教育的阶段性有其产生的根源,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一)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阶段性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呈螺旋式上升发展的动态历史,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虽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却深深打下了各个历史时期所属人们的烙印。既然历史发展划分出了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反映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必然会有不同的内容。
  在原始社会,关于人类社会的起源和缓慢发展方面,是通过介绍元谋人、北京人、半坡人、河姆渡人等不断发展的文化成就,来说明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 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在奴隶社会,通过介绍夏王朝的建立,殷商时期的文字,春秋战国时期的灿烂文化,印证我们古代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封建社会,秦始皇统一中国,向世人昭示出早在二千二百多年以前,就已经有了辽阔中国统一的雏形。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成为中华儿女聪明、智慧、奋斗不息、积极进取的最有力的证明。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敦皇莫高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留给后人、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等等。当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劳动人民与自然抗争,反抗外敌入侵,尤其是近代史上推翻三座大山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更是展现了我国世代人民大无畏的精神和雄伟的气魄,塑造了许许多多的光辉形象,他们的精神永存史册,光照寰宇。这一切的一切,显然是以不同的内容,从不同的方面,表达着爱国主义不同的时代主题,它极大地激发了当代中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真挚感情,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素材。
  (二)爱国主义鲜明的时代特色
  爱国主义是很具体的,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内容。凡是顺历史潮流而动,推进历史发展,有益社会进步的都是爱国之举。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是爱国;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是爱国;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促进中华民族团结繁荣是爱国;毕升苦心钻研活字,致力于印刷术是爱国;岳飞抗金高奏“还我河山”的正气歌是爱国;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爱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爱国;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是爱国。在近代,拯救中国、反帝反封建的爱国志士更是不胜枚举。林则徐、邓世昌、孙中山等都以他们的光辉业绩载入了史册。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进程中,五四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航天精神等,都是爱国主义的赞歌。
  总之,当遇到外敌入侵、威胁民族生存的时候,拿起武器同侵略者作斗争,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就是爱国;在和平建设时期,积极劳动、勤劳工作,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进步做贡献就是爱国。这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鲜明的时代主题,汇成了一部世代中国人民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的辉弘画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我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为我中华之崛起而献身。
  
  二、正确把握阶段性差异,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贯彻落实把德育放在首位的指导思想,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我主要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依据历史发展的分期,归纳出各个阶段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并紧紧围绕主题选材,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染力
  关于古代史,突出强调我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灿烂。用大量真实的史实向学生们印证我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我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近代史部分,一方面重点介绍帝国主义尤其是英、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侵略,以及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中华民族所经历的一百多年的屈辱史,唤起学生自尊、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另一方面,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中国人民“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献身精神,教育学生要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珍惜这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在现代史部分,则主要介绍我國社会主义建设中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教育、科技、体育、卫生、军事等各条战线上的伟大成就,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充分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增强使命感。
  (二)树立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掌握分析、评判问题的科学方法
  历史学科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和概括的过程。初中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等方面的不足,在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难免会出现偏差,或者只看重事物的一面,忽视另一面;或者求全责备,用现在的眼光去生搬硬套,失去历史应有的光彩。其结果,既不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知识和培养驾驭知识的能力,也有损于历史知识中固有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的正常发挥,从而大大地削弱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指导学生要全面地看问题,要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特定的环境中去分析、去评判,看它是否正是当时的需要,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三)确立重点,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大局服务
  一切历史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都围绕“热爱祖国就要热爱社会主义”这个核心展开,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祖国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我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就是最切实的爱国行为”。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所指出的,“当前,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这不仅是整个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历史学科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关注社会热点,及时澄清历史疑点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我们学习历史就是为了古为今用,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大多都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它们有的在历史上已经澄清,但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混淆视听,又沉渣泛起;有的在历史上就是遗留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怎样用历史知识去澄清这些社会疑点,就成为历史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好时机。
  
  三、知、情并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历史知识的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二者是统一的。只有正确把握历史学科中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重要环节,才能更好地促进历史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这也充分体现了“知、情、义、行相结合”的教育原则。这些年来,成效显著。
  首先,由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长抓不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给历史教学注入了活力,他们融情于史,大大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大改变了过去不重视历史学习的不良习惯,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巩固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还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丰富了历史知识,为大面积提高历史教学成绩奠定了基础,并在县、市统测、中考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其次,通过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学生们的思想觉悟有了普遍提高,懂得了爱国就要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关心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增强了爱我中华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学习先辈,学习英雄,学习楷模尉然成风。学生们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勤奋学习,立志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家乡做贡献,表现出了跨世纪一代青少年所应有的精神风貌,有力地配合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其他文献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新兴发展的个人理财业务,本文通过对目前个人理财理念及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的研究,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
电压依赖性钾通道是钾通道超家族中成员最多,最为复杂的亚家族.主要包括Kv α亚单位和辅助亚单位两部分.其中快速失活A型通道和毒蕈碱敏感的M通道已被大量研究.它们广泛分布
现代文阅读是初、高中学生认为比较难得分的考试内容,而相对于说明文和议论文,写人、记事、写景的散文则又是一个让许多同学倍感头疼的问题,因为它涵盖的内容广泛,问题灵活多样。学生普遍的感觉是:每一问我都写答案了,而且写得都不少,自认为回答得很全面也很具体。但是,每次成绩下来,几乎每道题都得被减上一、二分,甚至更多。直到老师讲过以后,有的题能明白一些答题技巧,可总感觉提升的空间并不大。所以,散文阅读成了学
开放教学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失控或离轨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放”之不当,“放”不适时。因此,实施“开放式”教学,首先得明白语文开放
一、从讲清概念入手  学习中由于对概念理解不清,基础掌握不牢,而造成运算上的错误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這种例子举不胜举。例如:由于学生对平方根的概念混淆不清,就会出现类似于:■=5-x这样的错误。又如:有的学生由于对平方概念和完全平方公式理解得不透彻,就会出现类似于:32=6;(a+b)2=a2+b2;(a-b)2=a2-b2等错误。以上错误表明,概念是解题的依据,教师必须使学生真正把概念搞清楚,这
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具备直接、简便、迅速的特点,使用最多最广,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新课标》对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些要求旨在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显而易见,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然而,在具体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有很多老师仍是只重知识技能而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忽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那么,如何响应新课标的要求,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研究课题。在此,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讲求课堂导入艺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着课堂的
目录一、后基因组时代二、老生常谈的问题--定量问题三、模型与模拟四、从何着手五、结论2003年9月15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了这样一组消息和相关评论(
新课标下的一些语文课堂在着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却淡化了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地位,教师退居一旁,成了现代媒体的操纵者,不能敏锐地捕捉到最有价值的生成信息,及时进行引领,或者教师意识到课堂中存在生成资源,却不能真正地抛开预设,而是努力将其纳入自己的固有思维,引领的意图明显,引领手段霸道而强硬。实际上,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激活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思维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