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开端

来源 :中国当代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aiyigesh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与我校正在学习的“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分层次教学”不谋而合。我认为,要想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首先对作业要进行分层次。 
   先前我曾经对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的数学作业进行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基础较差的学生因为长期完成作业比较困难、内心的成功的愿望就会一点点被磨灭,产生了消极情绪;而成绩不错的学生虽然大部分时间也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停留在了“为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对作业中的题目,简单的不愿做或者只写个答案,认为自己会做,何必浪费时间;而稍难得就缺乏爱钻研精神,等老师公布答案,心理上放松,思维调动不起来。针对上述情况,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经历成功的情感体验。 
   所谓分层作业,就是在教学中的作业环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水平特点,合理选择不同水平的习题,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思维得到开阔。我把每天的作业采用弹性结构设计: 
   A类作业:“模仿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是课堂教学的概念、法则、定理等知识的直接应用,学生通过复习回顾教材有关内容而找到答案,因而是较简单层次。 
   B类作业:“理解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对知识进行一定的“再加工”。 
   C类作业:“探究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要求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加工”,有很好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
   然后把学生分为三组:“甲组(基础组)”、“乙组(理解组)”,“丙组(创新组)”,各小组人数比例大概为2:6:2。 
   操作:甲组学生必须完成“A类作业”,鼓励研究“B类作业”;乙组学生必须完成“A类作业”和“B类作业”,鼓励研究“C类作业”;丙组学生必须完成“B类作业”和“C类作业”,鼓励和甲组结为帮扶对子。各组的学生在作业本上把当天的知识进行小结,争取当天作业当天清理。对于那些大胆研究“高一级题目”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自己成功的愉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对于帮助甲组的同学,更要表扬奖励,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
   除此之外,要建立配套的测评、激励机制。三组学生当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滚动的,对甲乙丙三组作业的评价不能按一个标准。对“甲组”判分适当放松,对“丙组”判分适当从严。例如,对后进生,做对A类作业,就可以给满分;做对B类作业双倍加分。再如。对甲乙两组学生,作业做错了,可以等他们真正搞懂订正后,再给他们判分。在班级考试时也分层出题,在一张试卷中设计ABC三类题目,BC类题目在试卷中注明,C类题目直供丙组的同学完成,B类题目是乙丙两组都要完成,而A类题目是每个同学都要做的。如果在连续两个月或者两次考试中,都能够符合“高一层次”的要求,可以进入“高一层次”的小组。当然,若丙组的同学学习感到困难,不能跟上队伍也可以退回到乙组;乙组中有学习特别困难的也可以退入到甲组,总之,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作为调整标准。这些退后的同学就是今后一段时间重点关注的学生。学生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可以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
   经过一个学期的不懈努力,学生作业的完成状况确实大有改观,大部分学生不再“为了完成作业而应付了事”,而是感受到了写作业带给他们的乐趣。甲组学生有了成功感受,增强了自信;丙组学生通过攻克难题以及帮助其他同学,既开阔了思维,又感受到学习价值。 
   后记:分层次教学可以说是大家普遍认同的,在这里,我只是对作业的分层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而对学生的分组却一笔带过,不是我偷懒,确实是因为学生的分层次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既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潜力,甚至要照顾学生的情绪等,希望廣大教师继续探讨
  
其他文献
【摘要】 具备独立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形成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古人曾经说过:"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否敢问、乐问、会问,对其独立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 敢问; 乐问; 会问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这都说明“问”是何等重
期刊
国家“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从事主观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特別是“单一讲授——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负面影响,视学数学为接受数学。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是我们每一位知识传授者的共识。能使学生学会数学转变为会学数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关键。选择一种好
期刊
在每一个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会有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后进生”。“后进生”的转化一直是老师们最费心的工作,已经有很多人在这方面作了比较详细的理论剖析,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操作性不强,效果也不很理想。经过长期观察和思考,特别是近几年把“后进生”与“优生”进行全面的对比后,我发现转化“后进生”是有一定的窍门的。只要“后进生”愿意学好,按照一定方法进行训练,是完全可以在短期内转化的。特别是数学这门学科,是一门
期刊
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只注重基础知识而轻视了基本技能。学生学习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做了大量的标准化试题,到头来,却不会运用,阅读分析能力,写作能力低下。针对这种情况,经过长期的探索,为了达到“教都是为了不用教”的境界,语文教学必须重点抓好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读写能力?  1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朗读是目视其字,口读其文,耳
期刊
全面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和民族的创新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的特点就是第一次,不是简单的重复。创新量的多少、质的高低、价值的大小就是创新力。创新能力则是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有机结合的状态,是人创新实践活动的主觀条件;创新思维是人“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件事情或表达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①,是人的创新活动的心理状态、智力条件;
期刊
【摘要】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给传统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改变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势下,
期刊
课程改革要求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各种能力的培养源于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是一种能动的思维能力,而语文作为我们教学中的母语,更应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拓宽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思维空间。因此,语文教师应做一位慧眼识金的矿工,去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灵活性,提高其认识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那么,怎样才能激发
期刊
【摘要】 “问题式化学学案” 教学模式通过更多的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实现更大程度的有效教学。该教学模式体现了从传统教学中的以知识传授为重点向新课程中的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转变。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惟有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自主实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身心方才处于最佳状态,思维方能显现激活态势。因此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让学生成为思维活动的主体。  【关键词】 问题式
期刊
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说,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够推动学生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 建立师生情感是激发兴趣的条件    教学活动是在情感动力影响下进行的。处在少年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强、好胜,喜表扬,但又意志薄弱。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温和的语言 、鼓励的眼神,仔细地倾听、恰当的评价,来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必须从一年级抓起。   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呢?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 教会学生在预习中读准字音   预习是专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的。为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识字效率,在上新课前,我要求学生预习生字。首先,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