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绩效预算与资源配置是我国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而实际上绩效预算对资源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在对绩效预算、高校资源配置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我国高校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绩效预算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高校;绩效预算;资源配置;现状;作用机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2. 006
[中图分类号] F8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2- 0011- 02
1 高校绩效预算概述
绩效预算是为高校支出所要得到的结果或完成目标取得的效果而提供的拨款额,它是以绩效为导向的,主要关注的不是预算执行过程,而是执行的结果和效益,同时进行投入产出评价的一种公共支出预算模式。通常而言,绩效二字各有含义,“绩”特指资金的投入应该达成的目标,而“效”则指根据详细的测量标准来综合评价所定目标的实现情况。绩效预算的最大特点是由规划决定预算投入,根据预算对经营情况进行估算,最终凭借经营效益来评价总的业绩。
高校是比较特殊的组织,我国目前不少高校资金缺乏,导致教育质量的下滑。绩效预算可以通过资金预算来控制资金经营,并对资金的投资效果进行评价,促使整个预算理念及过程的转变[1]。绩效预算在高校中推行能够发挥其特殊的优势,为高校科学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加大推广力度十分必要。首先,增强预算作用力。目前高校预算执行尚无有效的跟踪监督措施,加之相关人员受个人的利益驱动,导致预算的软约束。绩效预算不仅能够合理协调资金的分配,提高不同层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可以对这些部门的活动进行规制。其次,合理分配资金的使用。长久以来,高校资金的运用存在使用计划不合理、资金浪费严重等不能有效发挥资金效益的问题,导致预算过高,但运营结果较差。绩效预算的制定包含了组织目标的制定,在预算制定之后,多由部门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实施,确保资金用途及目标的准确性。第三,推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传统的预算模式多是由部门根据自己的目标进行编制,未考虑学校整体情况,尽管高校相关机构对其进行监管,然仍不免受不同部门的影响。绩效预算依据全新的理念,将高校作为特殊的企业,通过对“产品”成本及收益的核算,科学编制预算,进一步推动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真正使资金用到人才培养上。最后,有助于强化资金内控。通过绩效预算,能够确保高校的相关资源配置合理,从而逐步形成以绩效为目标的评价体系,真正将市场化的观念融入高校,最终从制度层面强化资金内控,使高校资金运用更加规范、合理。
2 高校资源配置现状
首先是人员配备情况。对高校而言,教师是其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也是高校提升办学质量、增加教学科研成果、提高高校声誉的首要驱动资源。在高校师资方面,学术带头人、学科领导者、教学能手等是高校人力资源的核心,他们不仅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带动学科或部门的发展,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校的社会影响力。目前高校正在经历着扩张式的发展,要求高校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对引进人才的学历背景、教学管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教学科研业绩等指标有一定评估和考核。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高校财务资金状况。长期以来,高校的主要财务收入是国家的直接财政拨款。由于高校在营运上往往忽视预算资金的投入产出比,使得不少高校出现了财务危机。近年来,这种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高校的资金来源逐步扩展至学费收缴、各层级的科研资助、学校及部门的创收、校友或社会的资助,以及银行贷款等,使得高校的财务资金大大增加。另外,高校对财务资金的管理也趋于合理,逐步采用较为完善的预算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对经费收入及支出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从而保证学校不致出现严重财务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是高校的硬件设施状况。硬件设施主要包括教室、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教师住房、学生宿舍等建筑物及教学仪器。尽管硬件设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办学质量,但作为学校的一种资源,它不仅能够反映学校的规模和水平以及对办学的重视程度,也能够为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供设施上的保障,确保教学和科研正常进行。一般而言,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不能混用,并且对两者的比例分配及使用办法均有特殊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在这一方面的资源配置情况尚可,正朝着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3 高校资源配置问题
尽管我国高校在资产配置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也有了较大改善,然而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在人力资源结构方面,存在以下问题:老资格教师或高水平教师对教学并不十分热衷,往往将教学的重任完全交给给年轻教师;因目前社会就业压力较大,导致部分传统学科尽管是学校的优势学科,但难以得到发展的认同,使其日趋薄弱;人才引进往往只看名望或 “出身”,导致一批有理想、有能力的青年学者得不到来学校工作的机会。另外,对学历的要求也导致高校许多岗位充斥着高学历人才,造成资源浪费;行政人员过多,真正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人员不多,导致高校运营趋向官僚化。另外,高校的人事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不利于人才的流动。很多学校通常以人事档案作为杀手锏,为高校教师跳槽设置制度上的障碍。教师若想进行工作调动,往往需要交纳十分昂贵的违约金。从而导致一些高校人员富余,而另一些高校则人才匮乏。
第二,硬件设施的配置方面。这些硬件设施以教室、实验室为主。在教室的使用方面,高校的教室多流动性使用,尽管这保证了教室的使用率,但也加剧了教室的损坏,加之高校教室多是多媒体教室,教学设备的维修费用更为昂贵。实验室的情况比教室更为严峻,实验设备通常投资巨大,而在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这些设备被淘汰的概率大增,导致实验室建设费用的增加。
最后,财务资金的配置方面。高校目前有多种资金来源,这也使其资金通常较为充裕。但也有不少高校对资金的管理不合理,预算控制不够科学,使得这些高校在资金配置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在添置设备的时候,通常不会严格考虑价格因素,同时同一种设备重复购置,造成购买价格偏高,设备使用率低,经费浪费严重。不少高校盲目扩大办学规模,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而在实际教学当中,这些基础设施却并未得到充分使用,造成资源的闲置,也导致财务资金的浪费。部分高校财务资金没有做到专款专用,严重制约了财务资金的效力发挥,使资金分配不合理。
4 高校绩效预算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机制
对高校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保障高校真正提升办学质量,增加教学产出,为社会培育栋梁之才。面对高校资源配置方面的诸多问题,高校绩效预算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强化人员管理机制,合理控制人力费用规模。绩效预算通过对高校职工的工作成果的分析来综合评价这些人员的工作质量与所拥有的业务水平,并采取科学的激励政策,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从而激发教职工尽最大努力发挥出自我潜力,也能够保证人才稳定与引进[2]。另外,通过绩效预算能够合理确定教职工的薪酬水平,并对人员配置情况进行评价,从而保证分配的公平性,通过及时调整岗位,控制人员超编现象。
其次,发挥财务杠杆作用,降低和控制财务风险。财务资金是高校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首先确保资金的安全。绩效预算在保障资金安全方面的作用有3个方面:通过衡量科研人员的准备情况以及项目的合理性、科学性、原创性、创新性,而选择所需要资助的项目,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遏制胡乱拨付科研经费的现象出现;通过对基建项目进行评估,确定是否要对其进行投资,从而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建设有助于高校发展的基础设施;推行绩效拨款,根据财权划分,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以往资助任务的完成绩效情况,确定是否对其加大投资力度,努力推动项目专利成果转化,为高校发展带来更多资金。另外,绩效预算特别是绩效预算指标确定和考评对超前消费、盲目消费有极大的约束力,可有效降低和控制财务风险。
最后,推动软硬件资源的共享,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绩效。一是提高高校的教室、实验室、智力资源校内共享的比率,如加强院系之间、学科之间、科研团队之间资源的联合与共享,同时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资源的联合与共享,不断取得新的科研成果和衍生出新的学科,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使学校、企业、社会充满活力,最终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因此,将软硬件资源共享作为绩效预算的指标加以考核与评估,可以大大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预算资金的使用成本,为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思强.基于资源管理的高校绩效预算模式研究[J].事业财会,2007(6).
[2]王伟,康建辉.大学科技园区发展中的高校资源配置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8).
[关键词] 高校;绩效预算;资源配置;现状;作用机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2. 006
[中图分类号] F8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2- 0011- 02
1 高校绩效预算概述
绩效预算是为高校支出所要得到的结果或完成目标取得的效果而提供的拨款额,它是以绩效为导向的,主要关注的不是预算执行过程,而是执行的结果和效益,同时进行投入产出评价的一种公共支出预算模式。通常而言,绩效二字各有含义,“绩”特指资金的投入应该达成的目标,而“效”则指根据详细的测量标准来综合评价所定目标的实现情况。绩效预算的最大特点是由规划决定预算投入,根据预算对经营情况进行估算,最终凭借经营效益来评价总的业绩。
高校是比较特殊的组织,我国目前不少高校资金缺乏,导致教育质量的下滑。绩效预算可以通过资金预算来控制资金经营,并对资金的投资效果进行评价,促使整个预算理念及过程的转变[1]。绩效预算在高校中推行能够发挥其特殊的优势,为高校科学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加大推广力度十分必要。首先,增强预算作用力。目前高校预算执行尚无有效的跟踪监督措施,加之相关人员受个人的利益驱动,导致预算的软约束。绩效预算不仅能够合理协调资金的分配,提高不同层次部门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可以对这些部门的活动进行规制。其次,合理分配资金的使用。长久以来,高校资金的运用存在使用计划不合理、资金浪费严重等不能有效发挥资金效益的问题,导致预算过高,但运营结果较差。绩效预算的制定包含了组织目标的制定,在预算制定之后,多由部门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实施,确保资金用途及目标的准确性。第三,推动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传统的预算模式多是由部门根据自己的目标进行编制,未考虑学校整体情况,尽管高校相关机构对其进行监管,然仍不免受不同部门的影响。绩效预算依据全新的理念,将高校作为特殊的企业,通过对“产品”成本及收益的核算,科学编制预算,进一步推动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真正使资金用到人才培养上。最后,有助于强化资金内控。通过绩效预算,能够确保高校的相关资源配置合理,从而逐步形成以绩效为目标的评价体系,真正将市场化的观念融入高校,最终从制度层面强化资金内控,使高校资金运用更加规范、合理。
2 高校资源配置现状
首先是人员配备情况。对高校而言,教师是其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也是高校提升办学质量、增加教学科研成果、提高高校声誉的首要驱动资源。在高校师资方面,学术带头人、学科领导者、教学能手等是高校人力资源的核心,他们不仅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带动学科或部门的发展,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校的社会影响力。目前高校正在经历着扩张式的发展,要求高校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对引进人才的学历背景、教学管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教学科研业绩等指标有一定评估和考核。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高校财务资金状况。长期以来,高校的主要财务收入是国家的直接财政拨款。由于高校在营运上往往忽视预算资金的投入产出比,使得不少高校出现了财务危机。近年来,这种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高校的资金来源逐步扩展至学费收缴、各层级的科研资助、学校及部门的创收、校友或社会的资助,以及银行贷款等,使得高校的财务资金大大增加。另外,高校对财务资金的管理也趋于合理,逐步采用较为完善的预算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对经费收入及支出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从而保证学校不致出现严重财务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是高校的硬件设施状况。硬件设施主要包括教室、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教师住房、学生宿舍等建筑物及教学仪器。尽管硬件设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办学质量,但作为学校的一种资源,它不仅能够反映学校的规模和水平以及对办学的重视程度,也能够为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供设施上的保障,确保教学和科研正常进行。一般而言,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不能混用,并且对两者的比例分配及使用办法均有特殊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在这一方面的资源配置情况尚可,正朝着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3 高校资源配置问题
尽管我国高校在资产配置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也有了较大改善,然而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在人力资源结构方面,存在以下问题:老资格教师或高水平教师对教学并不十分热衷,往往将教学的重任完全交给给年轻教师;因目前社会就业压力较大,导致部分传统学科尽管是学校的优势学科,但难以得到发展的认同,使其日趋薄弱;人才引进往往只看名望或 “出身”,导致一批有理想、有能力的青年学者得不到来学校工作的机会。另外,对学历的要求也导致高校许多岗位充斥着高学历人才,造成资源浪费;行政人员过多,真正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人员不多,导致高校运营趋向官僚化。另外,高校的人事管理制度尚不完善,不利于人才的流动。很多学校通常以人事档案作为杀手锏,为高校教师跳槽设置制度上的障碍。教师若想进行工作调动,往往需要交纳十分昂贵的违约金。从而导致一些高校人员富余,而另一些高校则人才匮乏。
第二,硬件设施的配置方面。这些硬件设施以教室、实验室为主。在教室的使用方面,高校的教室多流动性使用,尽管这保证了教室的使用率,但也加剧了教室的损坏,加之高校教室多是多媒体教室,教学设备的维修费用更为昂贵。实验室的情况比教室更为严峻,实验设备通常投资巨大,而在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这些设备被淘汰的概率大增,导致实验室建设费用的增加。
最后,财务资金的配置方面。高校目前有多种资金来源,这也使其资金通常较为充裕。但也有不少高校对资金的管理不合理,预算控制不够科学,使得这些高校在资金配置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在添置设备的时候,通常不会严格考虑价格因素,同时同一种设备重复购置,造成购买价格偏高,设备使用率低,经费浪费严重。不少高校盲目扩大办学规模,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而在实际教学当中,这些基础设施却并未得到充分使用,造成资源的闲置,也导致财务资金的浪费。部分高校财务资金没有做到专款专用,严重制约了财务资金的效力发挥,使资金分配不合理。
4 高校绩效预算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机制
对高校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够保障高校真正提升办学质量,增加教学产出,为社会培育栋梁之才。面对高校资源配置方面的诸多问题,高校绩效预算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强化人员管理机制,合理控制人力费用规模。绩效预算通过对高校职工的工作成果的分析来综合评价这些人员的工作质量与所拥有的业务水平,并采取科学的激励政策,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从而激发教职工尽最大努力发挥出自我潜力,也能够保证人才稳定与引进[2]。另外,通过绩效预算能够合理确定教职工的薪酬水平,并对人员配置情况进行评价,从而保证分配的公平性,通过及时调整岗位,控制人员超编现象。
其次,发挥财务杠杆作用,降低和控制财务风险。财务资金是高校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首先确保资金的安全。绩效预算在保障资金安全方面的作用有3个方面:通过衡量科研人员的准备情况以及项目的合理性、科学性、原创性、创新性,而选择所需要资助的项目,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遏制胡乱拨付科研经费的现象出现;通过对基建项目进行评估,确定是否要对其进行投资,从而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建设有助于高校发展的基础设施;推行绩效拨款,根据财权划分,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以往资助任务的完成绩效情况,确定是否对其加大投资力度,努力推动项目专利成果转化,为高校发展带来更多资金。另外,绩效预算特别是绩效预算指标确定和考评对超前消费、盲目消费有极大的约束力,可有效降低和控制财务风险。
最后,推动软硬件资源的共享,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绩效。一是提高高校的教室、实验室、智力资源校内共享的比率,如加强院系之间、学科之间、科研团队之间资源的联合与共享,同时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资源的联合与共享,不断取得新的科研成果和衍生出新的学科,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使学校、企业、社会充满活力,最终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因此,将软硬件资源共享作为绩效预算的指标加以考核与评估,可以大大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预算资金的使用成本,为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思强.基于资源管理的高校绩效预算模式研究[J].事业财会,2007(6).
[2]王伟,康建辉.大学科技园区发展中的高校资源配置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