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化学新课改实验的几点思考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cg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课改的主要目标是以学生自身发展所广泛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内容,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化学科学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进行化学新课程改革,有效把握教材,科学选择教辅,才能开展新的化学教育局面。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化学;问题;方法
  江西省下在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就化学这门学科来说: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共八个模块。必修课程包括《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技术》《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六个模块。
  到目前为止,新课改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效果如何?笔者认为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教师认为本省的考试大纲到目前为止还没出来,新课本的深广度难以把握。如果根据教辅材料把知识拓宽加深,教学内容多且课时紧,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2.部分教师认为新课程内容系统性太差,没有老教材系统性强。像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老教材是以元素周期表为核心进行组织,进一步推广到全族元素的性质,逻辑性很强;而新教材的内容给人感觉太散了,如氯气的性质在必修1中,而溴和碘的知识则安排在必修2中,相互的联系就不强了。
  3.部分教师认为新教材删除了学生实验,增加了老师的课堂演示实验,这样学生动手能力是否会变弱?另外课本上学生探究实验能否顺利开展?
  4.部分教师认为上课能听懂,但下课后题目就不会做了。进而怀疑自已的学习能力或质疑老师的教学能力。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受。
  一、 把握教材的深广度
  在老课程中,对高考深广度的理解有个顺口溜,叫做“广到边,深到底”,这也是大多数高中老师的法宝。那么在新课改中是否还能适用呢?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是这样描述深广度的:“必修课内容为一些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侧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选修课内容是在必修基础上的适当拓宽和加深。”
  其实深广度在教材中体现的非常明确,必修的两本书共八章内容,都是一些最基本、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介绍也是非常浅显的,教师不应该在高一加太多知识给学生,这样只会让学生认为化学太难,从而失去化学兴趣。如课本提到粗盐的提纯,介绍了粗盐中常混有哪些离子,然后介绍了这些离子需要用哪些试剂来除去,但并没要求加入的先后顺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基本知识。
  二、 如何选择教辅材料
  面对新课程,教师就面临教辅材料如何选择的问题。处理不好会造成学生学得高兴但做题痛苦,教师盲目补充知识,以至课时不够的局面,严重时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辅材料应该紧扣课本内容,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宜过高提高到高考程度,数量上尽可能适中、少而精;对不适舍的题要大胆删改。
  三、 如何看待新教材的课程内容的系统性
  许多教师仍喜欢老教材的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因为用得习惯了,看到新课程,感觉不一样了,没系统了。其实这是观念上的问题,新课程改革首先改的就是教育教学的观念。
  高中化学新课程设有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对于必修模块,设置的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化学基础,其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是从六本选修课本中抽出基础的知识,介绍生活中或自然界中常见的、接触最多、用途最广的。像氯气、氮气、硫、甲烷等这些生活常听常的,就放在必修中介绍。
  对于选修模块,则建立在必修的基础上,旨在拓宽学生选择的空间,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不管内容如何,其组织线索和老教材一样,都是“以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反应为主线,重视反应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并渗透科学探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容”。
  四、 如何开展新课改中的实验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高中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方式。而探究性实验就是本次课改中重要而具体的目标,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正如新课程标准中说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他们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科学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今年新课程改革对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当然,有挑战就有机遇,而教师想要把握机遇,首先就要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由于“应试教育”模式、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所以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冻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责任编辑 周正旺
其他文献
用水湿法得到掺氮TiO2前体,热处理后得到掺氮TiO2粉体,用XRD和UV—Vis吸收光谱等手段对制备的掺氮TiO2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N-TiO2可见光光催化降解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结果
以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为菌源,用原油作为唯一碳源进行驯化后,反复筛选、分离得到降解原油的优势6株(SYI-SY6),研究了初级共代谢基质和无机离子对优良菌降解原油的影响;并对所筛选
对2006年北京气象塔每周大气中非甲烷烃(NMHC)数据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烷烃和芳香烃是大气中最丰富的组分,总NMHC浓度夏秋两季最高,春季最低。正矩阵因数分解(PMF)模型解析出5个非甲烷
实验室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了一株具有高效溶藻能力的放线菌,命名为AN02。对这株具有高效溶藻效果能力的放线菌AN02分别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分析结
为了研究天然胶体对氨氮在滨海含水介质中迁移的影响,文章采用室内土柱实验,分析了0、70、160、265和630mg/L五种不同浓度胶体影响下氨氮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氨氮在胶
利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通过平板分离法,从造纸废水处理池中分离出一株产纤维素酶菌株。经菌落及菌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DNA鉴定,判断其为一株荧光假单胞
以天津东郊污水处理厂污泥为例,实验研究了乙酸-铁氧体共沉法去除城市污泥中垂金属的技术条件和可行性。利用易获得、易降解的乙酸溶液,分析了乙酸浓度(Hn含量2%)、pH值等与城市污
针对磷酸铵镁热解过程中,生成焦磷酸镁的问题,开展了热解产物中焦磷酸镁的酸解研究,考察了pH值、温度、反应时间等对焦磷酸镁酸解行为的影响,得到焦磷酸根向正磷酸根的转化规律。
全世界常规杀菌剂目前已面临微生物抗药性的威胁。利用高级氧化技术进行杀菌,具有能降解废水中的难降解性有机物质等优点,其中高级氧化法中的羟基自由基·OH是先进的绿色氧
文章用自制的实验室快速渗滤系统模拟反应器对某校中水站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此套实验室模拟快渗处理生活污水系统对COD、TN、TP去除效果良好,壤土在三个周期对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