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ermination of activity interaction parameters of Nb in Fe-C-Nb melts at 1873 K

来源 :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rej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he interaction parameters of Nb in Fe-C-Nb melts at 1873 K were measured using the chemical equilibrium method.The Fe-C melts were equilibrated with the CaO-MgO-Al2O3-NbO2 slags under a controlled oxygen potential for 24 h.In addition to acting as the protective gas,argon was adopted to control the oxygen potential.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in the experiments,the activity interaction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by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The first-order interaction parameters eCNb and eNbNb are determined to be-0.035 and-0.134,respectively.The second-order interaction parameters rCNb,rNb,CNb,and rNbNb are determined to be 0.011,-0.0063,and 0.0023,respectively.The thermodynamic data obtained are more reliable than those in previous publications for the Fe-C-Nb system when the Nb content range was 0.92-4.62 wt.%.
其他文献
采用高温分离式霍普金森(High Temperature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动态试验装置,研究了06Cr19Ni10奥氏体不锈钢在温度25~300℃和应变率1 000~3 000s-1下的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06Cr19Ni10奥氏体不锈钢在1 000~3 000 s-1范围内表现出应变率强化效应,在25~300℃范围内表现出温度软化效应.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应变率为3 000s-1的变形试样进行微观组织研究.结果表明,高应变率下,变形带密度大,随着变
针对钒钛磁铁矿所含元素较多、结构较为复杂且铁钛紧密共生等特殊的物化性质以及充分综合利用难度较大的问题,研究了高温下钒钛磁铁矿与Na2CO3反应之后其物相的变化,讨论了温度以及生物质木屑对还原产物金属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a2CO3的加入可促进钒钛磁铁矿与H2反应,降低H2还原钒钛磁铁矿中铁钛氧化物的难度;H2还原钒钛磁铁矿时,升高温度和在钒钛磁铁矿中加入生物质木屑均对还原有利.在加热温度为1100℃时,钒钛磁铁矿金属化率可达80.22%,相同条件下加入生物质木屑可使还原产物的金属化率提升至84.47%.
在夹杂物碰撞经典聚合模型的基础上,使用了指数级增长的夹杂物分组方式,建立RH铝氧反应生成夹杂物、夹杂物碰撞聚合和夹杂物去除过程的数学模型,从而对RH冶炼过程夹杂物的质量分数及分布进行预测.得到结论如下:模拟结果与文献给出数据有很好的吻合度,模型真实可靠.夹杂物质量分数随着金属铝的加入而快速增加,循环300 s后,夹杂物的总质量分数从最开始的0升至0.065%左右,夹杂物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继而在上浮、壁面吸附和顶渣吸附的作用下去除.经过900 s左右的钢液循环后,夹杂物的总质量分数降至0.01%左右,其整
采用模拟计算和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加Ti处理对钢中夹杂物的影响,探明了含Ti氧化物夹杂物的形成条件及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1 600℃温度下,当钢中[O]含量大于22×10-6时,才会生成含Ti氧化物夹杂物.同时,由于钢中[Als]的存在会抑制含Ti氧化物夹杂的生成,要求在冶炼过程中尽可能避免采用金属Al进行脱氧处理;当Ti处理前钢中[O]含量在80×10-6以内时,随着[O]含量的增加,夹杂物尺寸未见明显变化;在Ti处理结束后加入Ca粒可对夹杂物进行改性处理,促使MnS在夹杂物上形核,从而有利于促
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铸铁表面制备了 1725/WC复合涂层,利用正交试验考察了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及送粉率等因素对熔覆层稀释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熔覆层稀释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激光功率>送粉率>扫描速度.对熔覆层表面显微硬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送粉率>激光功率>扫描速度.最优工艺参数为激光功率2 000 W,扫描速度15 mm/s,送粉率10 g/min.按最优工艺制备的1725/WC复合涂层成形质量较好,WC分布较均匀,熔覆层的平均硬度(HV0.2)为483.0.
为了研究SO42-对含有0.7 mol/L Cl-溶液中304不锈钢腐蚀损伤的影响,采用声发射技术与形貌观察技术分别测试试样腐蚀过程中产生的声信号和腐蚀前后试样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Cl-/SO42-溶液中,随着SO42-浓度的增加,304不锈钢腐蚀过程产生的AE信号相对能量与幅度较大值、撞击累积数曲线斜率、持续时间等参数先减小后增加;腐蚀坑与龟裂块状的腐蚀产物数量先减少后增加,由龟裂腐蚀产物引起的表面疏松程度先紧密后疏松.试样腐蚀损伤发生的时间因SO42-离子浓度不同,0、0.10、0.25和0.40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稀土变质剂对1 500 MPa级热冲压成型用钢夹杂物形貌、尺寸和分布状态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钢的显微组织和常温塑性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显示:添加稀土变质剂后,铸坯中心偏析现象消失;与未进行变质剂处理的钢相比,粗大的D类质点夹杂物显著降低,但D类夹杂的密度并未减少;产品的显微组织得到有效细化,常温塑性显著提高,对材料性能提升效果显著.
四机架六辊HC冷连轧机组末机架在采用光辊轧制时,工作辊弯辊力常处于饱和状态,致使板形调控能力不足,板形缺陷很难消除或进一步降低,影响了板形质量的持续提升.为此,收集并统计了部分热轧卷的板凸度及其分布,结合前三机架弯辊力的分布特点,分析了热轧来料凸度与冷轧末机架承载辊缝形状的匹配关系及对弯辊力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利用中间辊负窜来降低弯辊力的在线调整方法对带钢表面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多段式凸度辊辊型来解决末机架弯辊力饱和的调控策略.在分析辊型参数对板形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多次凸度工作辊轧制试验,获得
进行了不同钛含量的Fe-Si-Mn-C-Ti系建筑高强钢显微组织,以及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合金元素钛,有助于细化试验钢的内部组织,提高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损性能.随钢中钛含量从0逐步增至0.15%,试验钢的内部组织先细化后粗化,腐蚀电位先正移后负移,磨损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耐腐蚀性能和耐磨损性能先提高后下降.与不添加钛相比,添加0.06%钛含量时,试验钢的腐蚀电位正移91 mV,磨损体积减小9×10-3 mm3,耐腐蚀性能显著提高.不添加钛时,Fe-Si-Mn-C试验钢中由基体Fe
采用光学显微镜、小样电解、扫描电镜及能谱、ImageJ软件等分析检测方法,对SAE1144易切削钢由18 mm圆棒冷拉拔至15 mm八角棒过程中产生表面裂纹的区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八角棒裂纹扩展区有大颗粒状MnS夹杂、细长条形团簇状MnS夹杂以及大块的FeO夹杂,开裂面有大量密集的细长条状MnS;而大块的FeO夹杂是裂纹产生的微裂纹源,大颗粒状MnS夹杂、细长条形团簇状MnS夹杂是裂纹扩展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