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鲜活的课堂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ning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飞奔着冲入机房,并不是因为喜欢上课,而是因为喜欢上机,让人不免忧心。这就是我曾经面对的现实。
  柳州市是地处我国西南的中小城市,学生来源比较广泛,这也决定了学生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有部分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初中重复了一遍小学所学的内容,到了高中,看到手中的课本,学生发出了感叹:“怎么和小学的课本一样呀?”
  在不少学校,由于条件所限,学生一直到初中毕业,也没有完整地上过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课。还有部分学校师资缺乏,即便课程表排了课,不是被其他学科占用,就是只用做给学生上上机或上上网。
  广西目前尚未进行课程改革,耳边是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眼前却是老教材、老观念、老教法。目前唯一的安慰是,从2004年以来,信息技术课一直是高中毕业会考的科目之一。否则,学校不开课,学生不想学,教师也就下岗了。
  其实在广西,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来说,较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教材相对陈旧。现行教材从2000年开始使用,至今基本没有变化,内容以Windows 98和Office 2000为主,程序设计部分采用Pascal语言,在以Flash为基础的动画制作模块,学生根本无法按课本的步骤去完成相应的任务。二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比较落后。多数教师的主要工作仍是学校的电教“保姆”,是学校领导和学科教师的技术助手,在教学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使我们的课程适合于所有的学生?如何使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宜的发展?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思考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在自己和学生身上都看到了令人欣慰的变化。我的尝试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让课程富有生命
  学生不愿学,教师不好教,原因之一就是陈旧的教材距离现实太远,没有生活的气息。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我决定先从教材的内容入手。
  我在校园网的教学平台上建立了一个名为“高中信息技术”的“网上教室”,并按照课程的建设要求,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和现行教材的模块结构,逐步建立起我自己的高中信息技术网络课程(如图1)。
  在我的课程中,尽量补充新的知识,或者用新的内容取代原来课本中过时的部分。比如,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这一单元里,课本中原来只有“生活中的信息”、“信息的传输”、“信息与社会发展”三个简单的部分,全部内容只有3页,而我在“网上教室”中对信息的基本特征做了较多的补充,使学生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信息”这个概念。
  要使学生愿意学、学得好,仅仅补充一些新的内容是不够的。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信息,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所以在我的课程中,创设有利于建构知识意义的、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或者以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为目标的情境,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从另一个方面看,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之一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素养中,信息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而信息道德是不能学习和传授的。它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由个体去思考、去感悟,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在“网上教室”中,我总是利用最新的事例、最活的素材来创设学习情境。比如,2010年我国西南地区遭受了60年来最为严重的特大干旱、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上海成功举办世界博览会。这些事件都是当时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他人的一个良好契机,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的情感。
  又比如,在“用计算机处理数据”这一单元,学生需要学习公式的输入和复制。考虑到学生在数学课上正好学习了数列的相关内容,所以我以“斐波那契数列”为主题,提供了它的定义、图形、递推公式和通项公式等相关信息(如图2),向学生提出了“求出斐波那契数列的第10项、第30项和第300项”的学习目标。
  我经常把我们学科的各种技术比喻为人体的“骨架”,而课程中的情境、任务、主题好比是包裹在“骨架”之外的“肌肉”和充盈在身体内的“灵魂”。没有“肌肉”和“灵魂”的“骨架”是恐怖和干涩的,有了“肌肉”和“灵魂”的课程才拥有鲜活的生命。
  我在“网上教室”里建立的信息技术课程并不是一个人独自建立和使用的,而是带领着教研组的几位教师共同参与的。我们相互协作,分年级、分模块共建共享。在使用过程中,不同的教师在“网上教室”里留下不同的教学设计,供其他教师参考。一个年级的教师建设的课程内容,可供下一学年任教的教师继续修改完善。新来的教师在这样的环境里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能够快速地成长。这样就形成了课程资源和教师成长共建共生的良性循环。
  我认为,能够不断地更新内容、贴近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伴随教师持续地发展的课程,就是富有生命的课程。
  让课堂富有内涵
  课堂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特别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富有内涵的课堂是一个包容的课堂,是一个有策略的课堂,也是一个有思想的课堂。
  包容是一个教师的胸怀,是一个教师的眼光。在教师面前,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长处。学生的发展不是全体一致、整齐划一的发展,而是适合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的发展。比如,在“信息和信息技术基础”这一章的学习中,我提供了“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的特征”等阅读材料和相关链接,要求学生画出能归纳信息特征的概念图。
  图3是两位学生提交的作业。从这两份作业中我们可以看到,提交左图的学生了解了信息的共享性、时效性等6个特征,其概念图清晰地反映了他的学习结果。提交右图的学生的阅读量明显要大,他所了解的信息的特征也更加全面、细致,所完成的概念图内容要丰富得多。
  图3
  对于这样的学习结果,我们不能说第二位学生的进步就一定比第一位大,而应对比这两位学生的基础。因为第一位学生来自农村,到我们学校时几乎没有碰过计算机,操作键盘时只用右手食指一个指头。第二位学生在市里初中毕业,基础相对要好,他归纳的结果甚至超出了我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因此,这两个概念图都令我感到十分满意。
  巧妙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在不断突破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循环结构的学习中,我设计了一个小障碍,使学生在跨越障碍之后,收获成功的快乐。对这一个内容的学习,我预计学生要用两个课时。
  第一节课,我把一个在屏幕上画圆的程序交给学生,学生很快就能猜到Circle函数中各个参数的含义。在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屏幕分辨率与像素点的概念后,我要求学生画一个由10个圆组成的图形。学生基本上都使用手工修改圆心坐标或半径的方式完成了作业。图4中的这些图形就是学生编程画出来的。
  图4
  到了第二节课,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要画一个由100个圆组成的图形,怎么画?”学生面露难色,困难的不是不知道怎么画,而是如果按照上一节课的方法画,过程实在是太烦琐了。我告诉学生:“凡是重复性的工作,计算机一般都会有解决的办法,重复就是循环。”学生在了解了循环语句的结构和语法之后,一脸轻松地对我说:“老师,别说100个圆,1000个、10000个圆都没有问题!”图5这两个图形是两个学生用几乎一样的程序画出的,只是输入不同而已。
  图5
  在我的“网上教室”里,“程序设计”这部分的内容与现行教材完全不同。没有像传统教材中先介绍数据类型、命令和函数,再介绍语法、算法的知识呈现顺序,而是以问题为核心,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
  我认为,命令、函数和语法都是“死”的,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算法才是“活”的。我从让学生阅读程序、理解算法入手,引导学生尝试着去修改程序,进而解决新的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看到学生的成功和创新,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其实,在程序设计这个单元的学习之前,绝大部分学生对程序设计和Pascal语言一无所知。学生觉得程序设计很神秘,而且很难。
  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我用“三人分钱”这个问题引入。这个问题有趣,而且对高中学生来说不难理解。每个班总有几个学生反应特别快,看了题目以后,通过心算就得出了结果。
  在学生理解了题意后,我让通过心算得出结果的学生叙述他思考的过程,其他学生从他的叙述中了解了“逆推”的思维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就是“算法”。我在对应的步骤旁写出Pascal语句,再加上变量说明和输出,一个完整的程序就展现在学生面前了。当学生在计算机上运行这段程序并得到结果后,欣喜溢于脸上。
  编程序也可以这么简单!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剩下的事情则是水到渠成,所有的任务他们会非常乐意、非常主动地去完成。紧接着,我向学生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如果5个小朋友用同样的方法分糖果,最后每个人手上都有32颗糖,原来他们手上各有多少颗糖果呢?”和我预想的一样,大部分学生能够在没有任何语言基础的情况下,对上一个程序稍加修改就得出正确的结果。
  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Pascal语言,没有编写程序的经验,所以他们会被各种简单的错误所困扰。比如语句拼写错误,用了中文标点,漏了分号、冒号等。学生就这样在编译程序严格的检查之下,一个个地改正这些错误。当他们输入的程序终于能够正常运行的时候,他们开心极了!
  针对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我做了一次小结。我在屏幕上用强调的形式依次显示了下面几段文字:
  
  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我们不期望能够编写非常复杂的程序,但我们希望程序能够正确运行。
  为了让程序能够正确运行,语句必须遵循语法,一个符号都不能错。程序必须合乎逻辑,一个步骤也不能少。学习也是这样:要有科学的方法和周密的计划。一个疑问也不能放过,一个环节也不能缺少。
  我们享受编程的快乐:在程序中发现错误并且不断改正,使之能够正确运行。人生也是这样:不回避错误,而是不断地改正错误,在错误中积累经验,使自己不断成长!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学生看了这几段话后,教室里静悄悄的。这说明我预期的效果达到了。对于程序设计的学习,学生的收获并不仅仅在知识和技能上,更多的是能够从简单的编程中总结出学习的规律,提炼出人生的感悟!学生走进这样的课堂,难道还不会把兴趣点从电脑、网络转移到我的课程上来吗?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渐渐浓厚了,他们不再是为了上机而冲进机房,而是在每次上课时首先登录我的“网上教室”,寻找我布置的任务并尝试解决它们。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是鲜活的课堂对学生吸引的结果,也是有魅力的课堂对学生感化的结果。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新闻晚报》曾有一篇报道,热议上海卢湾区小学试点iPad辅助教学之事。众人皆醉,此文却能冷眼观潮。赞同者认为,iPad新颖别致,自然就能上得天堂,下得课堂。反对者则敬而远之,责其分散精力,为应试而生。双方或捧或杀,针锋相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国家要“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
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侧向测井电极系结构和聚焦方式,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三种常见的侧向测井电极系结构对电极系数、井眼影响系数、径向探测深度的影响;对比硬件聚焦
【摘要】语言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也是我们沟通交流的工具,唱歌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一项艺术活动,而声乐语言就是语言与音乐的结合,语言是声乐的情感基础和文化内涵,音乐将语音组成了动听的乐音,使语言有了全新的创作方法与表达形式,而由于语言的地域差异性,也构成了不同风格独特的声乐形式的存在,语言与音乐碰撞出了绚烂的火花,使声乐更加地生动、丰富多彩。随着人们鉴赏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于声乐语言的探索也从未停止,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是融于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快闪"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颖的文化形式,二者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将东方文化与西方艺术相结合,传
该文分析了目前电站故障智能诊断系统存在的某些不足,指出知识获取、知识表示和诊断推理以及征兆的自动获取是影响故障诊断系统智能化水平的关键,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随着广电多业务的开展,互动、时移等附加功能相对来说已经成熟,但在发展三屏互动业务(特指智能终端如智能电视、智能机顶盒、智能手机多屏合一)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介绍了引进型300MW汽轮机汽封系统的结构设计,分析了汽封系统存在漏汽问题的原因,并根据新的设计和电厂运行情况,提出了两种改造措施。
索贝公司成功中标陕西广播电视台高清民生新闻网项目,树立了广电全媒体征程的又一新标杆。这是西北地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民生新闻网,是第一个纯以太架构、大规模采用IP存储的
通过对天脊集团自备电汽轮机主油泵联轴器损坏原因的详细分析,找出了故障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图8
网络的建设速度似乎永远跟不上网络新业务的发展速度,刚建的网络,如果业务发展迅猛,很快便遇到瓶颈。针对目前网络发展中反向回路的扩容问题,提出拆分光节点、调整网络结构、使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