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不同亚型的临床特点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shixiaog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HD-PAH)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不同亚型的临床特点。

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05年9月至2019年5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住院的CHD-PAH患者共507例。将入选患者按不同临床亚型分为4组,即艾森曼格综合征(ES)组、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SP)组、肺动脉高压合并小缺损(SD)组和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CD)组。根据心脏畸形的复杂程度,又将入选患者分为简单-中等复杂畸形组和复杂畸形组。根据分流位置,又将入选患者分为三尖瓣前分流组、三尖瓣后分流组及复合或复杂畸形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年龄、性别等)、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6MWD)及B型利钠肽(BNP)等。收集入选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和右心导管检查测得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房平均压(mRAP)和心指数(CI),及计算得出的肺血管阻力(PVR)。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定期随访结果,包括随访期间接受PAH靶向药物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情况、心脏相关不良事件(咯血、晕厥、水肿、心律失常等)及主要终点事件(全因死亡)的发生时间和原因。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

研究共纳入CHD-PAH患者507例,年龄23.1(13.9,32.1)岁,女性345例(68.0%)。按临床亚型分组,确诊ES者235例(46.4%),即ES组;确诊CD者193例(38.1%),即CD组;确诊SD者47例(9.3%),即SD组;确诊SP者32例(6.3%),即SP组。507例患者均完成了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不同临床亚型组患者的sP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有289例(57.0%)患者完成了右心导管检查,结果显示ES组患者的mPAP和PVR最高,mRAP最低(P均<0.001);CD组患者的mRAP最高,CI最低(P均<0.001)。ES组患者6MWD明显短于SP组、SD组和CD组(P均<0.001)。SD组NYHA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的比例高于SP组(P<0.001),但与ES组和CD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77和0.072)。首诊时SP组NYHA心功能Ⅰ/Ⅱ级患者的占比最高[96.9%(31/32)],其次为CD组[85.5%(165/193)]和ES组[85.1%(200/235)],SD组最低[75.0%(35/47)]。SD组患者首诊时的BNP水平亦高于SP组、ES组和CD组(P均<0.001)。507例患者中有379例(74.8%)在末次随访时接受了PAH靶向药物治疗,治疗方案以单药治疗为主[75.7%(287/379)]。入选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6(2.0,5.6)年,期间37例(7.3%)患者死亡,包括CD组13例、ES组17例、SD组7例,SP组患者无死亡。右心衰竭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11(29.7%)],其次为大咯血呼吸困难[7(18.9%)]、心脏性猝死[6(16.2%)]及肺动脉高压危象[4(10.8%)]。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CHD-PAH患者确诊后第1、3、5和10年无终点事件的生存率分别为98.2%、95.9%、90.6%和85.8%;ES组与CD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P=0.918),且均高于SD组(P值分别为0.011和0.013)。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确诊时NYHA心功能Ⅲ/Ⅳ级是CHD-PAH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HR=6.452,95%CI 3.378~12.346,P<0.001);首诊时BNP>100 ng/L是CHD-PAH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HR=2.481,95%CI 1.225~5.025,P=0.01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YHA心功能Ⅲ/Ⅳ级是CHD-PAH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4.998,95%CI 1.246~20.055,P=0.023)。

结论

CHD-PAH不同临床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分级、血流动力学特点及中远期生存率不同,其中SP患者预后最好,ES及CD患者预后相似,SD患者预后最差。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是CHD-PAH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关于微小残留病(MRD)疗效标准部分仍参照2016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多发性骨髓瘤(MM)疗效和MRD评估共识。大量研究证实MM治疗后的MRD转阴与患者的长期无进展生存(PFS)密切相关,而且越来越多的学者建议在临床试验中将MRD作为PFS的替代终点。因此,应用二代流式细胞仪、二代测序等方法检测MRD,对于MM患者预后预测
外周血中出现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及泪滴样红细胞是骨髓纤维化患者常见的表现。小红细胞及红细胞碎片大小近似于大血小板,全血自动分析仪易将其误判为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升高。现报道1例骨髓纤维化转化急性白血病的老年患者,起病时血小板明显减低,化疗后短期内血常规提示血小板数值恢复,与临床预期不符。最终通过复查血涂片以及后续的荧光染色法验证,证实为假性血小板增多,避免了误导后续诊疗。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多次住院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从2011年8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参加中国心房颤动注册研究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纳入5 349例,收集一般信息、合并疾病、用药史及射频消融手术史,连续随访至少48个月,随访终点为患者的年最大全因住院次数(年最大住院次数)。将年最大住院次数≥2次的房颤患者定义为多次住院组,<2次的房颤患者定义为非多次住院组,应用logistic回归
期刊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否通过调控超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Ikur)参与心房肌细胞的电重塑,以及Src激酶是否参与其中。方法将大鼠胚胎心肌细胞株H9c2细胞置于DMEM培养基中,将小鼠心房肌细胞株HL-1细胞置于Claycomb培养基中,于37 ℃ 5% CO2培养箱中培养。以正常培养的细胞为对照组。予以不同浓度TNF-α干预细胞24 h,分别为TNF-α 25 ng/ml组、TNF-
心脏淀粉样变(CA)是由异常折叠蛋白分子构成的不可溶性纤维沉积物在心肌间质聚集而导致的以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由于CA临床表现复杂、诊断手段有限以及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多数CA患者被误诊和漏诊,病死率高。本文系统论述了C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分型、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技术、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对我国CA临床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提高我国临床医师对于CA的诊
目的分析不同入院方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时效性和院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成都市9家医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EMI患者1 04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方式分为救护车组(100例)、自行来院组(584例)和转院组(360例)。收集3组患者的救治时效性指标,即再灌注时间(包括发病至到达医院大门时间、进入医
目的评估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术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患者的长期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连续入选2001年4月至2019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接受PTSMA和外科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HOCM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案分为PTSMA组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组,另根据是否发生死亡事件将PTSMA患者进一步分为HOCM-PTSMA死亡组和HOCM-PTSMA存活组。入选的患者均为药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23a是否通过靶向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PTEN)基因抑制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方法将大鼠心肌细胞株H9c2细胞置于DMEM高糖培养基中,于37 ℃ 5% CO2培养箱中培养,作为正常组。稳定培养48 h后,采用10 nmol/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H9c2细胞构建细胞肥大模型,为AngⅡ组。将H9c2细胞
野生型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ATTRwt)是野生型转甲状腺素蛋白错误折叠后沉积于组织器官从而影响其结构和功能导致的疾病。近期研究发现ATTRwt在老年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患病率被低估。ATTRwt在老年男性人群中较为常见,多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近年来骨闪烁显像在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的诊断中表现出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望抑制ATTRwt进程的治疗方法包括氯苯唑酸、AG10